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于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先统率的瓦剌败兵,从北京仓皇撤走,行进不过一日光景,远远望见了居庸关的高大身影。那雄关髙耸,在蓝天下挺立着英姿。大明的旗帜,在微风中缓缓飘动。可以望见,守城士兵的枪刀,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伯颜帖木儿不免担心:“兄长,我们是败兵,这里的守军也会接到军报,他们别再设下埋伏。得多个心眼,咱远远绕开居庸关,免得再吃亏。”

    也先放慢了马速,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问赛利王:“请问王爷,你是如何看?”

    “我军新败。意志受挫,战斗力尽失,还是小心为上。”赛利王毫无斗志,“当如伯颜王爷所说,远离明军,尽快平安返回我们的国土。”

    “你二人都是胆小如鼠,军旅生涯戎马生活,就当每日在血火厮杀中生存。”也先对战败很不服气,“此番战败,是于谦侥幸得胜,非我们无能也。本太师要报这一箭之仇,攻占居庸关。”

    “太师,我看不妥。”赛利王根本不赞成,“我们好不容易摆脱了明军,若要攻打居庸关,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下的,明军获悉必派兵增援,那不就又把我们围困在关下,又要同明军决战。太师决策连夜退兵,不就等于白费了,我们还能回到国内吗?”

    “这些我自有安排。”也先分析道,“居庸关守军只有三千,而我军三万,是明军的十倍。尽管关城易守难攻,但区区三千守军,怎敌我三万大军的猛攻?不等于谦的援军到达,居庸关就已落人我手!”

    “那明军反过来就将我们包围于居庸关内。”赛利王对前景不看好。

    “本太师这就派人传信与脱脱不花,要他立即带两万人马来驰援,在黑松岭山口正好咀截明军援兵。”也先信心十足,“然后我们合兵一处,再向大明的老窝北京推进。”

    伯颜帖木儿是一种矛盾的心情:“兄长,你说我们真的还能战胜大明?”

    “凡事只要努力,坚持不懈,尽管遭受挫折,但总会获得成功。”也先鼓动他的弟弟,“别气馁,再搏一下。”

    伯颜帖木儿同意了:“小弟愿随兄长冲杀在前,哪怕是血洒沙场。”

    “好,全军向居庸关靠拢。”凜冽的北风中,瓦剌军改变了逃跑的方向,而是横刺里向雄关逼近。

    也先看到英宗朱祁镇,裹着一条毛毡,坐在老牛拉的破车上,觉得很快就要有激烈的战事,这个人还有用处,不能让他死在乱军之中,就勒马停下,叫过乃公、乃达弟兄:“给你二人两件重要使命,“太师吩咐。”

    “拿我的令牌,传谕可汗脱脱不花,要他带护国的两万人马,火速赶到黑松岭山口设伏,阻击可能出现的明军。”

    乃公问道:“脱脱不花他是大汗,若是不听太师令牌,小人也是无能为力。”

    也先对此也有预案:“我再给你一道令牌,你直接去找统兵的知院阿剌,他会听我的号令,立刻带兵出发的。”

    乃公接过两道令牌:“太师,那另一项使命呢?”

    “你兄弟二人,要将朱祁镇给我同时带回去。”也先再三叮嘱“千万不要让他死在路上。”

    “咳,太师,这个朱祁镇已经是个没用的废物,丢掉算了,死就死呗,明朝都不要他了。”

    “你懂什么,这个朱祁镇虽说巳不是王牌,但他还是一张牌,对我们有用的牌。”也先把手一挥,“去吧,看好这个废物。”

    乃公、乃达押着朱祁镇上路了。这使得英宗感到无限的悲凉。离开居庸关,他又将再次进人那荒蛮的大漠,何年何月才能回到明朝的大好河山?袁彬也已是心力交瘁,根本提不起精神。与他的太上皇相依相偎地挤在牛车上,在那恼人的“嘎吱嘎吱”声中,在砂石衰草凄迷的塞外古道上,于痈苦和忧伤中向前向前。

    夕阳已经隐没在地平线下面,余光还在天际投放出一方亮色。北风转劲,尘土和枯草随风起舞,渐渐,成片的乌云把头顶的天空遮盖,豆粒大的雪花砸落在地上,发出刷刷的声响。

    副将手指城外的瓦刺军:“罗将军你看,足足有几万人马,估计他们是要攻城。”

    居庸关总兵罗通,神色严峻地注视着城外:“也先为何没有将我关城包围,而是全军集结在北面?”

    副将猜测:“看光景今夜是没有攻城打算了,也许是还在等他们的援军,我们明天是躲不过一场恶仗了。”

    罗通的目光盯在了城头墙脚战士的一泡尿上:“这是哪个浑蛋不懂规矩,也不去茅厕,就这样随地便溺?”

    “是末将管教不严……”副将诚惶诚恐,不知总兵为何此时说这个。

    罗通的眼神还未离开那尿迹:“你看,它居然都冻冰了。”“冻了也脏,看着都令人恶心。”副将没想到总兵对这泡尿如此重视,“査出此人,一定严办,打他四十军棍。”

    罗通似乎没有听他说的话,而是吩咐副将:“你叫人给我舀一瓢冷水来。”

    副将不明就里:“罗将军,要凉水?”

    “快去。”罗通有些不耐烦了。

    副将很快把一瓢凉水送到:“罗将军,给,凉水。”

    罗通也不说话,接过来轻轻浇在地上。眼见得凉水冻成了冰,罗通喜笑颜开:“好了!我居庸关这下就是铁打的了。”

    “罗将军,末将实在不懂您的意思。”

    “不懂就不懂吧,等一下你就懂了。”罗通精神十足地发令了,“传我的将令,全军将士担水上城。”

    天色已黑,北风更紧,冷得让人伸不出手来。但军令不可违,守城的明军从百姓家中借来水桶,纷纷担水上了城头。罗通让士兵把水顺城墙浇下去。那水随流随即冻成冰道子。

    经过整整一夜的奔忙,这整个居庸关,几乎变成了一座水晶包起来的冰城。别说攀爬,就连云梯都立不住,是真正的固若金汤了。

    第二天天一亮,也先来到城下,他想计议如何发起攻击。是包围还是集中兵力攻打一方。一看这白光光明晃晃的冰城,他登时傻眼了。这别说是人,就是猴子也爬不上去。

    伯颜帖木儿叹口气:“兄长,上天不佑我们,居庸关肯定是打不下了,我们尽快撤军吧。”

    “不,不能这样认输。”也先不甘心失败,“且等我的援军到来,也许在此同明军进行决战。”

    伯颜帖木儿摇摇头:“援军能否到来,还是个未知数。三十六计还是走为上,保留实力吧。不然,只怕我们在瓦剌都没有立足之地了也先明白此话有理,他就是基于这种心情,才连夜撤离了北京。但他不相信,就这一个败仗,脱脱不花和阿剌就不听他的号令了?谅他们还不敢如此!他决定再等等:“不信国内就敢不派援兵。”

    也先在焦急的期待中傻等。

    脱脱不花端坐在他的金顶宝帐中,用盛气凌人的目光,注视着乃公,以不屑的口吻:“你可以下去了。”

    “大汗,太师说了,得立即出兵啊。”乃公显得分外急切,“如果迟误,明军援兵过了黑松岭,那就断了太师的后路。”

    “怎么,这话还用你重复吗?我已经听过两遍了。”脱脱不花已是训斥的口气,“下去吧。”

    “大汗还没有决定何时发兵。”

    “我得和知院大人商议一下,这大本营总不能丢下不管吧。”脱脱不花明显是在发泄不满,“总共也不到两万人马,叫我带两万人马驰援,明军来偷袭又有谁来对敌!”

    “大汗,你可要早些打定主意,太师那里的事是误不得的。”乃公语带威胁,“太师失利,憋着一肚子气呢,大汗可不要找没趣。”

    “得了,得了。我是可汗你知道不?是他大还是我大?你好像脑袋都浑球了。”脱脱不花怎能容忍小小的乃公在他面前卖弄,“给我滚开,再要说三道四,我叫你脑袋搬家。”

    乃公再也不敢催促出兵了,他想起了知院阿剌,出了金顶帐,来到了铜顶帐。见了护卫,上前一躬:“将爷,烦请通报知院大人,就说太师帐前千户乃公有要事求见。”

    护卫还了一礼,显得十分客气:“千户老爷,我家知院大人一大早就出去了,说是习武,还没回来。”

    “这大冷的天,还习什么武啊。”

    “说得是啊。小人们也是劝阻,可知院大人他不听。”

    “我这可是有太师给他的令牌。”

    “那也没办法护卫始终很是谦恭,“等大人回来,我一定立刻报告,小人会主动去找你。”

    “好吧。”乃公也别无他法,只得悻悻离去。

    乃公前脚刚走,脱脱不花的帐管便与阿剌一同走出。原来帐管已先乃公一步到了知院的大帐,有帐管在旁,知院便想要见见乃公也不可能了。他二人一同进人金顶宝帐,脱脱不花为示亲切离座相迎:“知院大人,没与也先的使者见面吧。”

    “大汗有旨,下官自然是要以大汗旨意为尊。”阿剌显出对可汗的无限忠诚,“这不,乃公前脚一走,我立刻就来见您。”

    “本汗相信知院的忠心。”脱脱不花开门见山,“也先传话来,要我们集合两万人马火速驰援。”

    “他不是打了败仗,已经退离了北京?按理说也该回到国中了,怎么还要我们出援?”

    “他又异想天开,意欲夺取居庸关。”

    “败军之将,还要言勇!真是不知进退。”

    “大概是觉得脸上无光,想要赚回点面子。”脱脱不花连声叹气,“我瓦剌这点本钱全让也先败坏殆尽了!看起来,他不输个精光是不会罢休啊。”

    “大汗,我们总共剩下不到两万人马,不能听凭他也先这样豪赌,咱得留点吃饭的本钱哪。”

    “本汗也是这样想的,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脱脱不花掏底了,便有了主意,“知院,本汗决定不再听他也先呼来喝去。”

    “这就对了。”阿剌也早就对也先不满,只是未能与脱脱不花推心置腹,所以都不敢开罪也先。而今也先大败实力大减,他与可汗联手,便能与也先抗衡了。不过他还有隐忧,“大汗,光凭你我的力量,怕还不是也先的对手,要想不再受也先的气,尚需借助外部的力量。”

    “知院的意思是,同大明联合?”

    “大汗英明。”阿剌分析说,“也先剩余人马尚有三万,我们两万人马与他周旋难免吃力。但只要我们向大明主动示好,肯定会得到大明的欢迎,也就不怕也先再与我们为敌。”

    “好主意,”脱脱不花早就盼着这一天,“大明历代无不期待北边安宁,我们情愿为臣,是他求之不得的。我们联手消灭也先,便除去了我们的心头之患,到那时,这太师之位自然是非你莫属。”

    “谢大汗!”阿剌跪倒叩拜。

    “知院快快请起,你我合作,便如同亲兄弟。”脱脱不花也有心计,“我们说办就办,要走在也先的前面,就请知院携我国书为使,去往大明联络。”

    “下官愿往。”阿剌爽快地应允。

    居庸关外,也先在眼巴巴地盼望援军的到来。不时飘落的雪花,撒在他的身上马上,也不见融化。他还是盯着北方一动不动,可是始终不见兵马的身影。伯颜帖木儿乘马寻来,见到也先的样子,不免有些心疼:“兄长,你又何必在这苦等,依愚弟看,脱脱不花是不会派援军了。”

    “脱脱不花与我向来面和心不和,可那阿剌部下还有一万人马,他不该不来增援哪。”

    “兄长,你一向不把他们放在眼里,那阿剌以往对你也不过是敢怒而不敢言,而今你兵败,他二人认为这是机会,只怕是要合伙与你为敌了。”

    “不信他们真敢同我决裂,”也先咬牙切齿地,“我拼着把瓦剌的军力打光,也要狠狠地教训他们。”

    “这都是后话了,”伯颜帖木儿劝道,“兄长,趁明军增援人马未到,我们还是撤兵吧。”

    “你看,那不是一队人马到了。”也先惊喜地喊道,“我谅他们不敢拿我的命令当儿戏。”

    伯颜注视片刻:“兄长,那人马是从黑松岭山口方向过来,一定是明国给罗通派来的援军。”

    “也许是阿剌军绕道,为堵截明军,先行到达山口也未可知。”也先还是抱着一线希望。

    队伍渐行渐近,巳经望得清那旗帜上的石字。伯颜不无担忧地说:“看样子是石亨带兵增援居庸关,此人骁勇,其子更是勇冠三军。我们怕是还要打硬仗了。”

    “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还有三万人马,不信明军还能占到便宜。”也先七个不服八个不忿。

    “兄长,我们的本钱不多了,若再损折一半人马,那脱脱不花和阿剌,就更难以驾驭了。”伯颜恳切地规劝,“兄长,再战对我们不利,并无五成胜算,还是及早撤军吧。”

    “不,不战即逃,还不叫部下和明军耻笑。”也先打定主意,“无论是胜是败,我总要打一仗。”

    “那,我们就抓紧回营布置交战吧。”伯颜已经回马,也先也跟着返回他们的营地。

    石亨父子到了居庸关城外,见瓦剌军并未对关城实施围困。石亨对儿子说:“彪儿,你现在就给瓦刺军一个措手不及,带一千精骑,立刻冲进敌营,设法救出太上皇。”

    “父亲大人您就进关,将于大人的信交予罗通。”石彪总是非常自信,“儿以为进敌营如入无人之境,父亲尽可放心。”

    “我儿小心为上。”石亨带着余下的人马,从南门进人了居庸关。

    罗通见援军到来,自是欢喜非常:“有石将军父子援军助战,我居庸关更是万夫莫开了。”

    “罗将军,这全是于大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事啊。”石亨从内心中钦佩,“于大人料定也先要攻打居庸关,果然就不出他之所料“末将也有所闻,于大人在德胜门大败瓦剌,洗雪了土木堡兵败之耻。有这样的兵部尚书,我大明无忧矣。”

    “罗将军,这有于大人给你的亲笔信。”石亨将信交到罗通手中。

    罗通看罢,不觉皱起了眉头:“这,这该如何是好?”

    “信中所言何事,罗将军可否告知。”

    “石将军,是于大人在信中叮嘱,瓦剌兵败急于复仇,自古道穷寇莫追,与之交战敌必死拼,则会有较大的伤亡。要我在城头将大炮调集到北面,集中火力,对其猛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于大人所言有理。”

    “可是,太上皇在敌营中。炮火又不长眼睛,万一太上皇被误中,末将该如何向朝廷交代。”

    “这是于大人料到你会有如此想法,故而才写亲笔信来。你大可不必投鼠忌器,在北京如果不用大炮,焉有保卫战的胜利?”石亨鼓励他,“你只管向敌营开炮,哪能就碰巧打到太上皇了呢?”

    “这么说,这炮开得?”

    “只管集中火力狠狠地打。”

    罗通将四面城头的大炮,全都调集到城北一侧,足足有四十尊。兵士们把炮药装进炮筒,开始对城外的敌人瞄准。

    罗通下达命令:“预备。”

    “慢。”石亨急忙叫停。

    “石将军,这是为何?”

    “罗将军请看,我儿正在冲击敌营。”石亨颇为得意地,“看他能否将太上皇救出。”

    城外,石彪的一千骑兵,呼喊着向瓦剌营地猛冲过去。可是敌人并不出战,而是紧闭营门,用上千弓箭手向外发箭。那箭就如飞蝗骤雨一样密集,幸亏石彪的人马带有软盾,才不至于吃大亏,可是也有数十骑中箭。明军冲了几次,每次都是无功而返。石亨眼见得难以奏效,对罗通说道:“石将军,下令鸣金收兵。”城上乱锣齐响,石彪很不服气地退兵。从南门撤人城中,上得城头,还很为不忿:“本将军只一千人马,就吓得瓦剌三万大军不敢出战。要不是鸣金,我下番冲锋改用火攻,定叫敌营成为一片火海。”^罗通言道:“那就请石将军火攻敌营,也好建立丰功。”

    “何必呢。”石亨用手一指,“敌营眼下抱成一团,正是炮火大显神威之时,开炮!”

    罗通把手一挥:“开炮!”

    四十门大炮齐声怒吼,炮火在敌营中开花。炸得敌人的营帐、马匹、军粮、辎重,漫天飞起。人的躯干、胳膊、大腿纷纷飞起又落下,整个瓦剌大营血肉模糊,烟尘四起。

    也先被这一番轰炸炸蒙了,他连声呼叫:“快!快!撤退!撤走!”

    瓦剌军争先恐后地逃窜,完全乱了营制,就像被烈火烧燎的马蜂窝,自相践踏,你拥我挤,没头苍蝇一样乱跑瞎撞。这一战,也先不但没占到丝毫便宜,反倒又损折了近万人马,只剩下不到两万人马,回到他出征时的老巢。

    遭遇美人计皇宫的御花园不乏江南的奇花异草和北国的苍松翠柏,虽说巳是初冬,但青绿仍是这里的主调。难得十月里的小阳春,天气晴好,微风和煦,池塘里的太湖石依旧玲珑多姿,滴翠亭的朱红廊柱越发显得鲜艳可人。景泰帝朱祁钰为驱赶心头的愁烦,才来到这御花园中。他倒背着手往来踱步,看得出是心事重重。谁也猜不透他在为何事烦恼,就连善于揣摩皇上心思的贴身太监曹吉祥,也猜不出景泰帝为何紧皱着眉头。

    御史徐有贞悄无声息地来到近前,在太监曹吉祥的脸边咬了咬耳朵。曹吉祥来到景泰帝身后:“万岁,徐有贞徐大人求见。”“他来干什么?”景泰帝头也没回,“朕此刻心情不好,不想见“万岁,徐大人说是有祥瑞呈献。”曹吉祥要为徐有贞说好话呀,因为他时常收受了徐有贞的黄金,自然要设法促成皇上的召见。

    景泰帝果然动心了:“祥瑞,是何种祥瑞啊?朕倒要听听。”“万岁,奴才也说不好,还是叫他当面奏闻吧。”

    “也罢,叫他进见。”景泰帝有了口谕。

    曹吉祥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受人之托终人之事了:“徐大人,万岁有旨,即刻进见。”

    徐有贞躬身走进滴翠亭,在景泰帝面前跪倒:“臣徐有贞见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回话。”景泰帝待其站起,急切地发问,“徐大人,你言称有祥瑞进献,呈上来。”

    徐有贞髙举在顶呈上一物:“请万岁过目。”

    景泰帝见是一个黑漆木盒,接过来打开盒盖,甚觉新奇,里面是一条半尺长筷子粗细黄颜色的小蛇。出奇之处在于,这条蛇是双头的:“徐大人,怎见得它便是祥瑞?”

    “万岁,天上飞龙,地上爬蛇,龙蛇本是一理,蛇即龙的真形。因此蛇即意味着龙的存在。龙生双首,古来少见,是为祥瑞乎?”徐有贞说了一连串不着边际的话。

    “徐大人,你言称来献祥瑞,却又出反问之语,尔之行为不是莫名其妙吗?”景泰帝已面有愠色。

    徐有贞再次跪倒:“万岁恕臣妄言之罪,臣方敢直言相告。”景泰帝急于想知晓所以然:“讲,朕恕你无罪。”

    徐有贞的眼角斜视一下曹吉祥:“万岁,臣还是不敢直言。”景泰帝明白了他的用意,对曹吉祥一挥手:“你且下站。”曹吉祥心说,这个心怀鬼胎的奸臣,对我还要留一手:“奴才遵旨。”他站得稍远一些。

    “放胆直言吧。”景泰帝已显出不耐烦来。

    “万岁,龙生双首,是上天昭示,国不可有二君哪。”徐有贞为了取得皇帝的信任,特地借这双首蛇,上演了这样一出闹剧。

    景泰帝若有所悟,但还不能把牢,便道:“你再说得明白些,说重或者说狠,朕都不会怪你。”

    “万岁,臣冒死奏陈。”其实,徐有贞是仔细研判了景泰帝的心思而来,“太上皇宠信王振,致使土木堡惨败,落得个被俘的下场。危急关头,万岁力挽狂澜,使大明重挫强敌转危为安。但太上皇回国如箭在弦上,则国如这双首蛇一样,共存二主,叫大臣们何以为是。日久天长,太上皇难免不生归位之心。因此,上天示警,蛇不当二头啊。”

    “啊!”景泰帝着实受到了震动,其实他就是在为此事闹心,已经派人去宣李实来见驾,但究竟怎样对待太上皇,他还没有拿定主意。徐有贞这番话,不能不令他吃惊。

    徐有贞将手伸进漆盒中,掐住蛇的七寸,双手一用力,一个蛇头已被他拧下来:“万岁,二头只能留其一啊。”

    景泰帝完全明白了徐有贞的谏奏之意,心中说道,难得有这样的忠臣冒死直谏。但他不能让臣下洞悉自己的心思,故意沉下脸来:“好你个大胆的徐有贞,竟敢离间朕和太上皇的血肉亲情,须知我二人是手足兄弟,岂是你弄一条小蛇三言两语就能挑拨得了的!”

    “万岁,臣罪该万死。”徐有贞明白,皇上这说的是骗人的假话,所以他毫不害怕。

    “哼,要不是朕事前曾许诺免你之罪,非得叫你人头落地不可!”景泰帝吩咐道,“此种混账话此后不许你再提起,你也休想在朕和太上皇之间打进楔子。饶你狗命,滚吧!”

    “谢万岁不责之恩。”徐有贞躬身退走。

    曹吉祥凑过来问:“徐大人,万岁为何发怒,怕是对你不利吧。”

    徐有贞自然不想让曹吉祥看不起他:“放心吧,万岁今后定会重用我!你就等着瞧。”

    曹吉祥将信将疑地目送徐有贞离去,他又满脸堆笑向前:“万岁爷,赴瓦剌正使李实李大人奉诏进见,巳等候多时了。”

    景泰帝对于如何对待太上皇,已经打定了主意:“叫他去到偏殿候着,等朕随后就到。”

    李实奉召进宫,一直在御花园候驾。可是曹吉祥又命他去偏殿,也就只得挪地方。宫院中正行之间,对面过来三个女人。为首者仪态非俗,他不敢抢路,站在甬道边相让。可是三个女人在他身边停步了,为首的女人问:“一旁可是礼部右侍郎李大人?”“正是下官,敢问凤驾是……?”

    “这是正宫国母钱皇后,还不赶快跪拜。”说话的是钱皇后的贴身侍女春花,另一个为宫女秋月。

    “皇后娘娘在上,下官不知多有冒犯,乞请恕罪。”

    钱皇后以手相搀:“李大人快快请起,有道是不知者不怪罪。再说,哀家也不是现今的国母了,而是太上皇之后。”

    李实这才明白了,这不是景泰帝的妻子,而是英宗皇帝之妻:“下官冲撞了娘娘凤驾,罪在不赦。”

    “敢问李大人,可是进宫去见万岁?”

    “正是,”李实不敢说谎,“万岁派臣为赴瓦剌正使,临行要有旨意交代,臣是来听取万岁的旨意。”

    “李大人,太上皇在胡滞留日久,受尽苦楚,此番你去瓦刺,可一定要接他回来。”钱皇后用手帕擦一下眼睛,“哀家望眼欲穿,日夜盼丈夫归来,巳经是盲了一目。”

    李实这才注意地看看钱皇后,果然左眼已是失明,心中也觉惨然:“娘娘千岁,臣定当竭尽全力,除非臣力所不能及,否则便以身相替,臣也心甘情愿。”

    说话的工夫,曹吉祥又匆匆走来,对李实说道:“李大人,万岁有旨,你不必到偏殿领旨了。”

    李实感到奇怪:“请问公公,万岁在何处召见?”

    “万岁要你回家候旨。”

    “那,这瓦剌不去了?”

    “去与不去,你只能问万岁爷了。”曹吉祥白一眼李实与钱皇后,阴阳怪气地说,“这正使还没当成呢,就要传书递柬了。”

    “曹吉祥,你好大胆,竟敢对哀家冷嘲热讽。”钱皇后一听皇上对接丈夫的事又有变化,气就不打一处来。

    “奴才哪里敢哪。”曹吉祥还是冲着李实耍威风,“李大人,没事了,出宫吧,这里可不是你待的地方。”

    “下官这就离开。”李实不敢多说,转身急匆匆离开。

    于谦迎面走来,见了李实问道:“李大人,见过了万岁,领取了旨意,何时动身啊?”

    “这,说不好。”

    “怎么,孙太后不是急得火上房一样,你迟迟不走,太后一定动怒,还当抓紧才是。”

    “于大人,下官也不知万岁是何用意,圣上没见我,要我回家候旨。”李实双手一摊’“我也没奈何。”

    “这就奇怪了。”于谦道,“也好,本官这就去见万岁,待我向万岁问个明白便是。”

    钱皇后凑过来:“于大人,太上皇身为阶下之囚,饱受饥寒之苦,你一定要向万岁奏本,早日把他接回。”

    “娘娘千岁放心,微臣自会尽力。”于谦径直向前,步也不停,而是询问曹吉祥,“曹公公,万岁现在何处?”

    “在御书房。”

    “带我见驾。”

    “这,奴才要请示万岁爷。”

    “怎么,误了国家大事,你担待得起吗?”于谦口气强硬起来。

    曹吉祥明白于谦而今的重要地位,他马上换成笑脸:“于大人,别人要见万岁爷,还不得等上一两个时辰,您自然是另当别论。奴才先行几步,前去通报,您在后慢走。”

    御书房内,景泰帝心情很是烦躁。徐有贞的话令他不寒而栗。事情是明摆着的,太上皇归来后,一定不会甘居闲位。朝中尽有他的旧臣,说不定就会联手向自己挑战,太上皇还朝肯定是对己大为不利。可是,不去接他孙太后必定不答应,在文武百官中也说不过去。百官而今都惟于谦马首是瞻,还有一个王直。但王直基本上都听于谦的,只要于谦不闹,朝中别人也都掀不起大浪,便是孙太后也不足为惧。看起来,于谦的态度至关重要。

    曹吉祥快步入内:“万岁爷,于谦来了,他急于见驾。”

    景泰帝正想在于谦身上做文章:“宣。”

    “万岁爷,奴才适才在路上,见他与钱皇后交谈。”曹吉祥有点神秘兮兮地,“那个瞎眼皇后,还眼泪吧嚓的呢。”

    景泰帝一想便知,钱皇后找于谦就是为太上皇还朝之事:“那就更当召见于谦,叫他进见。”

    于谦进了御书房,大礼参拜:“吾皇万岁万万岁!”

    “于大人,不是大庭广众的场合,以后无须行此大礼。你是我朝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是大明朝和朕的股肱之臣哪。”“臣不敢当,愿为大明披肝沥胆死而后已。”

    “朕相信你的忠诚,你的能力,你在朝中的影响,”景泰帝说时分外动情,“朕不要你赴汤蹈火,只要你理解朕,事事处处维护朕。”

    “这是臣子的义务,臣敢不处处惟圣上之命是听。”

    “好’”景泰帝摊牌了,“朕要你在朝中,不要再提迎还太上皇之事。而且别人提时,你还要帮朕劝服他们。”

    “万岁,这是为何?臣已说过,大位已定,断无皇位再易之理。太上皇归来,绝不影响万岁的龙位。”于谦甚是不解。

    “于大人,此时时机不宜。你言称大位已定,怕是太上皇不会安分守己,他一有想法,便会有奸佞之臣推波助澜。那时,朝廷将会陷入危难之中,朕也将会陷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万岁,大可不必为此担心,圣上您髙坐皇位,无人可以撼动。”于谦拍胸膛打保票,“如有不识时务者,胆敢轻举妄动,不需万岁出面,臣将与朝中正义大臣齐诛之共讨之。”

    “已知可能会有人不识时务,何必还给他这个机会,干脆让太上皇晚回来一时岂不更好。”

    “万岁,太上皇在敌营度日如年,孙太后和钱皇后盼儿归盼夫回望穿秋水。将心比心,也该接回太上皇呀!”

    “于大人,朕苦口婆心与你讲了这许久,难道朕的话真就对你不管用吗?”景泰帝巳是露出不满。

    “万岁,恕臣实不能从命。”于谦还是坚持己见,“圣上,作为臣子,我不能明知正义之事而违心相背。”

    “于谦,”景泰帝已是不客气了,直呼其名,“难道你真就要做抗旨的佞臣,与朕作对吗?!”

    “万岁,其实臣这样做,是为万岁着想。太上皇不归,不独孙太后、钱皇后心下不悦,文武百官也定有微词。方岁若接回他来,必将受到朝野的称颂。他绝对不会危及万岁的皇位,又何乐而不为呢。”

    “好了,朕算真正了解你了。于谦,你告退吧。”景泰帝下达了逐客令。

    “万岁,臣还有要事未曾奏闻。”

    “朕不要听你的奏报。”

    “事关重大,万岁不能不听。”

    景泰帝也怕误了正事:“讲。”

    “万岁,瓦剌可汗脱脱不花,委派他的大臣知院阿剌为使,前来北京主动修好,请求陛见。”

    “阿剌,在瓦剌的地位仅次于也先,现居第三位,”景泰帝颇费思量,“脱脱不花派这样高地位的使者,又是何用意?”

    “万岁,脱脱不花与也先素来不和,一直如傀儡受也先的摆布。而今我朝将也先打败,他们来修好,就是想借我朝力量,从也先手中夺取权力。”于谦分析得透彻而又详尽。

    “那我们该如何对待?”

    “与之议和,牵制也先,分化瓦剌,对我朝北部边疆的太平极为有利6万岁不可放过这一机会。”

    景泰帝还是离不开于谦,传下口谕:“你去办吧,谈好之后,拟个盟约,签署完毕,朕再召见,以全礼节。”

    “臣遵旨。”于谦躬身退下。

    景泰帝望着于谦离去的身影,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暗暗发狠:一定要给于谦点颜色看看,否则我这皇帝便一文不值了。

    于谦出了御书房,一路前行内心中合计,适才间顶撞了景泰帝,也觉有些不安。但是性格使然,他认准的事绝不会回头。

    正行之间,听到有人呼唤:“于大人,请留步。”

    他四外张望,见是一名宫女站在树下对他招手,似乎在哪儿见过,又认不出是谁:“你是何人,唤我何事?”

    “于大人,我是钱皇后的贴身侍女春花,方才我们见过面的。”

    “噢,”于谦想起来了,“唤我为何?”

    “皇后娘娘请你到她的宫院有话说。”

    “这,”于谦不想去,“下官毕竟是个男人,多有不便。”

    “于大人,娘娘派我在此等你这许久,你如不去,便是抗旨。

    我们娘娘虽说不是正宫皇后了,但还是太上皇的后妃,连这点面子都没有吗?你若拒绝,让我们娘娘该有多伤心。”

    “娘娘懿旨宣我,到底所为何事?”

    “奴家想,无非还是太上皇返国之事。”春花过来拉他了,“于大人走吧,你不去叫奴婢如何交差。”

    “别,别,这宫院之中,拉拉扯扯,成何体统。”于谦挣开春花的手,还是跟着去了。

    钱皇后的栖凤宫,似乎经过了一番装扮。宫内的色调一式的粉红,让乍一进入的于谦有一种迷离之感。钱皇后身旁的另一贴身侍女秋月,在这十月寒天,竟然是过夏的装束。袒**背的粉红色拖地长裙,衬托出她的肌肤凝脂般白皙。于谦不敢再抬头多看,上前跪倒叩拜:“臣于谦见凤驾,娘娘千岁千千岁!”

    “于大人,平身赐坐。”

    春花挪过锦墩:“于大人,坐吧。”

    “谢娘娘。”于谦坐下仍不敢抬头,他想尽快脱离这尴尬的处境,“娘娘,召见微臣,有何吩咐?”

    “于大人不急,且喘口气再说话。”钱皇后发话,“上茶。”春花笑嘻嘻地端过一盏香茶:“于大人,这可是当年我们给万岁爷预备的上好龙井,你可是有口福之人。”

    于谦在景泰帝处已是说得口渴,而今又不便抬头观望,便闷下头来一气不歇地喝茶,喝得他鼻尖都沁出了汗珠。

    春花忍不住笑出声来:“于大人,这茶如何?”

    “好茶,好茶。”于谦始终不敢抬头。

    “岂止茶好,好事还在后头呢。”春花蹲下身,注视着于谦的脸,“于大人,有何异样感觉?”

    “我,我,”于谦感觉头晕,“头有些迷糊。”说着,说着,于谦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一阵直冲脑际的异香,使得昏迷中的于谦醒过来。他吃力地睁开双眼,发现一左一右身边躺着两个年轻的女人,而且都是赤条条的。再一看自己,也是精光光的身子。他一惊,忽地坐起,厉声斥责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如此行为?”

    依然是春花爽朗的笑声:“于大人,脱了衣服就认不出了,刚刚给你上茶的,我是春花呀。”

    秋月则相对较为腼腆:“于大人,我是秋月,我二人都是皇后娘娘的贴身侍女,是娘娘让我们服侍你的。”

    “这是从何说起,纯粹是胡闹。”于谦把锦衾扬开,拉过衣服就穿。

    春花一把抱住他:“于大人,莫非嫌我姐妹长得丑?这嘴边的肥肉,你不能不吃呀。”

    于谦恼怒,将春花用力甩到地上:“你二人给我滚,否则我可不客气了!”

    “哟,好凶啊。”春花没想到于谦这样发火,“还没见过你这样的男人,该不会是个太监吧。”

    秋月急忙穿好衣服,见春花和于谦也已着装完毕,便向外喊道:“娘娘,于大人他,他不肯!”

    于谦气呼呼出了内殿,见钱皇后站在房屋之中,不免厉声厉色:“娘娘千岁,您怎能出此下策。”

    “于大人丧偶多年,始终未曾续弦,内室空旷,哀家难道不该关心吗?”钱皇后诚恳地说,“这两名侍女,容貌、品行倶佳,就送去服侍于大人。纳为继室亦可,也可充做丫环。”

    “娘娘千岁,我于谦不是好色之人。自拙荆过世,便已申明不再续娶,春花、秋月是千岁得心应手的侍女,下官绝不染指。”于谦始终是气昂昂,“对不住千岁,下官吿辞。”

    “于大人,且慢。”

    “还有何话说?”

    “于大人,哀家费尽心思请你到栖凤宫,难道只是为了给你奉上两名美女?”钱皇后深施一礼,“哀家还有要事相求。”

    “原来,千岁用美人计,还是有所图的。”

    “于大人,迎太上皇回朝这事非你莫属了。”钱皇后说着眼中滴下泪珠,“皇上他推三阻四,意在阻止太上皇返国。我夫妻若想相会,唯有于大人敢于同皇上力争了。”

    于谦语调冷冷地说:“娘娘,其实你大可不必用美人计这种下策,我于谦已同万岁闹翻,发誓要接太上皇还朝。千岁放心,我于谦会豁出头上的乌纱不要,也要死谏万岁。”

    “可是,至今皇上他连明定的正使都不让出使,哀家已是无能为力。”钱皇后叹息连声。

    “娘娘不必过于忧虑,明日早朝,臣当联合朝中重臣,力谏万岁速派李实成行。”于谦表达了坚定的信心。

    次曰,例行的早朝上,于谦第一个出班启奏:“万岁,臣有本章。”

    景泰帝斜了一眼,也看着来早朝的孙太后,有些阴阳怪气:“于大人执掌兵部,要奏的一定是大事。”

    “委实很是重要,这关系到万岁龙位的稳固,国家的安危,大明的国誉,百官的情绪。”于谦一口气说下去。

    景泰帝冷笑一声:“于大人,你铺排这许多,好像是什么大事让朕给耽误了,有话直说吧。”

    “万岁您即位已日久,而太上皇久久滞留于瓦剌国中。堂堂一国之尊,反为阶下之囚,受尽万般凌辱,早该接其返国还朝。”于谦的话如同连珠炮,句句都击中要害。

    王直与于谦之前已有计议,他紧接着开口:“万岁,臣也有本启奏。”

    景泰帝心里明白王直要说的话:“准奏。”

    “万岁本是成王,太上皇土木堡兵败被俘,臣与百官拥戴得登皇位。但您不该置太上皇于北国不顾,只想自己安逸享乐,哪管太上皇活受罪。对太上皇回国总是敷衍推阻。于大人和孙太后再三督促,您才勉强应允派李实为正使,可是万岁又迟迟不令其出发,真不知是如何想的。”王直干脆挑明了,“万岁怕者何来?于大人已申明,皇位巳定,太上皇回来不会夺圣上的权。他就是想夺,我们也不答应,照样拥戴万岁您,怎就不让国使前去瓦剌,早日接回太上皇?”

    “于谦于大人,可还有话?”景泰帝发问。

    “臣当讲巳尽讲。”

    “王直王大人讲完否?”

    “万岁恕臣直言。”

    “太后还有何言语训教儿臣?”

    孙太后脸上是阴着的:“万岁,太上皇与你是手足兄弟,他早日回国,就少受一天罪啊。”

    “听太后和于大人、王大人的意思,是朕不愿让太上皇回国了?你们的指责太欠公平了。”景泰帝抬髙了声音,“自太上皇被俘,几次三番派国使谈判,朕都是积极支持。也先反复无常,不断地增加要价,致使太上皇未能尽快返国,这是也先的原因,不应当对朕苛求。”

    “万岁,此番钦定李实为正使前往瓦剌,可圣上迟迟不令其出使,这难道不是有意拖延?”于谦当面指出。

    景泰帝微微冷笑:“于大人,安知朕没让李实出使?”

    “臣进宫时曾路遇李大人,是他亲口言道,万岁还没降旨令他出使。”于谦反问,“这该不会错吧?”

    “于大人、王大人,你们大错特错矣。”景泰帝可是得理不让人了,“作为臣子,你们竟然不辨是非对朕妄加指责。那李实已拿到朕的国书,他如不敢违旨,当巳是在去瓦剌的路上了。”

    “这,万岁是何时授他国书?”

    “就在你离开之后。”景泰帝语带讥讽之意,“怎么?朕的一举一动,还要不时向于大人禀明!”

    “臣万死不敢,也绝无此意。”于谦诚惶诚恐。

    “于谦、王直,你二人分明是仰仗位高权重,又自恃拥立有功,而不将朕放在眼里。”景泰帝在敲打二人。

    于谦、王直双双跪倒:“万岁,臣等死罪。”

    “不要总以为你们正确,朕也不糊涂。”景泰帝缓和了口气,“平身起来吧,恕你们无罪。”

    “谢万岁!”于、王二人起身。

    景泰帝显出君主的大度:“于谦,此次京城保卫战,你功劳卓著,虽说你曾对朕不恭,但朕不计较,仍要对你封赏。”

    “太上皇尚未救回,是臣的过错,故而臣不敢受封。”于谦依旧执拗。

    “怎么,朕身为一国皇帝,还要处处听从你的不成。”景泰帝发怒了,“你要封便封,要不封便不封,别人还非等你加封,才能得到国家的封赏吗?!”

    “大将军石亨其功甚伟,万岁可予封赏。”

    “既然于大人一再举荐石将军,朕也知石将军此次战斗立下不朽殊勋,朕决定加封石亨为武清侯,仍领大将军之职。”

    石亨没想到他能得到侯爵,急忙跪地连连叩首:“臣谢万岁隆恩!”

    孙太后看不下去了:“皇上,此番获胜,还是于谦指挥有方,并亲自上阵激励将士,当居首功,自应重加封赏。”

    景泰帝心想,于谦给你撑口袋了,你就为他请功,朕却偏要他们看看,这朝中究竟是谁说了算:“太后言之有理,于谦是当首功,朕加封他为少保太子太傅兼兵部尚书。”

    于谦一怔,跪倒叩拜:“臣谢主隆恩:

    朝中之人无不暗暗吃惊,因为于谦的首功是无法抹杀的,可他仅仅得到荣誉的封号,而石亨却被封侯,明显是抬高石亨贬低于谦。

    石亨自己也觉说不过去,便出班奏道:“臣启万岁,还有一人立有大功,亦当加封。”

    景泰帝就是要收买石亨,对其格外客气:“石将军尽管奏来,只要有实,朕无有不准。”

    “万岁,千户将军于冕,作战英勇,斩敌数百,理当嘉奖升职,乞请圣裁。”石亨特地提出。

    景泰帝疑惑地问:“于冕,莫非是于谦大人长子?”

    “然也。”石亨又补充说,“正因为于冕乃于大人之子,故于大人在兵部编造奖励花名册时,才有意将其漏掉,这种高风亮节令臣等无不敬佩。但也不能因他是于大人之子,便将其埋没,请万岁擢拔。”

    “噢,石将军若不提及,险些把有功之人遗忘。”景泰帝抬高声音,“着加封于冕为总兵将军,并赏黄金五百两。”其实景泰帝这样做是又打又拉,抬石贬于,是给于谦颜色看看,而给于冕破格提升,再奖给黄金,是又在拉于谦效忠。传罢口谕,景泰帝和石亨都分外得意,因为这是给足了于谦的面子。

    于谦出班来开言:“万岁,臣有本奏。”

    景泰帝以为于谦定是感恩戴德:“准。”

    “万岁,臣以为于冕不能封赏。”

    景泰帝大为诧异:“此话从何说起?”

    “万岁,臣以为应追究石亨的欺君之罪。”

    “石将军罪在何处?”景泰帝有点摸不着头脑。

    石亨更是如坠五里雾中:“于大人,您该不是说错话了。末将是在为于冕请功,于冕他可是您的大公子。”

    “正因于冕系我之子,则更不当冒领军功。”于谦言之凿凿,“万岁,京城保卫战,于冕一直在家料理家务,他从未上过前线,又何曾斩敌数百?石亨是妄言冒奏!这不是欺君又是什么?”

    “这,这……”石亨万万没想到于谦会这样说,“于大人您这是从何说起呀。万岁已然加封……”

    景泰帝也觉难堪:“于大人,朕且不去査验令郎是否出战,单凭你力挽狂澜击败瓦剌立下大功,就足以封妻荫子。尊夫人过世,令郎行伍多年未得升迁,朕已经封了他,也就不再收回成命。”

    “为人在世,当以真诚对人。明明于冕没有出战,却妄言他有军功,实际这是加害于他,本官绝不答应。”于谦的话掷地有声,“望万岁恕臣不恭之罪,于冕万万不能领受封赏。”

    “于谦,你真是太不识抬举了!”景泰帝大为不满,“好了,此后你于家不要再升迁了。”

    “谢万岁宽恕。”于谦又接着进言,“万岁,赏罚分明,方是治国之本。石亨谎言欺君,当治其罪。”

    “于谦,石将军他可是一片好心哪,是为你的儿子请功,且免了这次吧,要他下不再犯。”景泰帝反倒为石亨说情了。

    “万岁,石亨有罪不咎,何以服众?万岁当治其罪。”

    景泰帝实在没法子了,对于谦的执拗至为反感。他觉得你于谦有功不假,但也不能不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很不耐烦地随意抛出一句:“给石亨罚俸半年。”

    石亨因于谦的举荐而出狱,而出战,而得立军功,一直对于谦恭敬感恩,方才为于冕请功之举,本想是要报答于谦的恩情,不料却适得其反。这一来,他对于谦的感恩全化为乌有,并在心中默默发誓,不信你于谦没有用不到我石亨之时,咱们走着瞧!

    拒婚瓦剌营点点滴滴冻雨,夹杂着小米大的冰粒,从阴霾密布的天空中,刷刷响着洒下。不甚宽敞的于府,渐次披上了寒意侵人的白纱。门前的红灯业已点亮,驱散了夜幕笼罩下的黑暗。于广站立在门前,不住地张望着来路,总算传来了“嚓嚓”的脚步声。没有八抬大轿,没有喝道的役夫,没有任何排场,于谦总是这样低调地生活着。这哪里像是一位官居一品的兵部尚书,简直就是个普通的衙门小吏。

    于广还是撑开油纸伞奔过去,张盖在于谦的头上:“父亲,您回来了,这样晚了,饭菜琴娘都热了三次了。”

    “衙门里的事不处理完回不来。”于谦对子女总是没有笑脸,“饭早吃晚吃不吃都无关紧要,只是让琴娘吃苦了。”

    “父亲,有人等您一个时辰了。”

    “是谁?”于谦已是步入了院门。

    “赴瓦剌正使李大人。”于广把父亲引入了会客厅。

    正在陪伴客人的于冕见父亲走进,急忙站起,打声招呼:“父亲,您回来了,李大人已等您多时。”之后,他知趣地退出。于谦颇感意外:“李大人,你还没有上路啊?”

    “于大人,一言难尽啊。”李实似乎有天大的委屈,“下官一直在等您回府,就等您拿主意呢。”

    “这是从何说起?本官不知,让李大人久等了,真是对不住。有什么话尽管说,只要我能办到,一定会尽心竭力。”于谦对人是真诚的。

    李实长叹一声:“于大人,万岁给瓦剌的国书,根本就没有提及太上皇返国之事,这叫我如何出使?我便去也是无功而返哪。”

    “当真,”于谦想起朝堂上景泰帝那得理不让人的样子,万没想到他竟来了这一手,“国书可在,容我一阅。”

    李实递过来:“于大人请过目。”

    于谦看过,不觉对景泰帝顿生厌恶之心:“看起来万岁他是使了个花招,他见我等反复强调出使瓦剌接太上皇,情知难以阻止,便用了这么一招,明里赞同,实则形同未去,真是个很有心计的皇帝。”

    “于大人,您说这下官去还是不去?”

    “自然还是要去,”于谦不假思索,“如若不去,你便是抗旨不遵,也无法向万岁交代。”

    “可是,接不回太上皇,我将何以面对太后?”

    “也先新败,心中怨气正盛,他放回太上皇的可能性甚微,”于谦嘱咐,“但你还要争取,国书未提,你口头可以提出。”

    “那只能听天由命了。”李实又说,“于大人,万岁他此番派我出使,却连一分钱也不给予,也没有给也先的礼物。对瓦刺倒好说,他们是败方。可我千里迢迢,见了太上皇,两手空空,这也说不过去呀。”

    “当今万岁从内心里不想让太上皇还朝,自然也不会关心他受苦与否。无妨,待本官给你拿些银两购买些必需品。”于谦吩咐道,“于冕,给我取一百两银子来。”

    于冕显出为难的神情:“容儿找找看。”少时,把银两取来:“父亲,我家只有这六十八两。”

    “真的不够一百两?”

    “儿怎敢欺骗父亲于冕试探着,“父亲,最好能留下八两,要不然这月的买米钱都没了。”

    于谦一把抓过来,全都交到李实手中:“李大人,你就掂掇着买点实用的物品,千里鹅毛而巳。”

    “于大人,您也不富裕,还是留下您好过日子。”李实不肯接受。

    于谦说得倒是真情:“李大人,我们再难也比太上皇过得好。不要管我了,过日子我再想办法。”

    李实受到感动:“于大人所为令下官动情,我虽说家也清贫,但也要凑上一些银两,给太上皇添些用品。”

    “天气已然寒冷,你一路上保重,平安去平安归。”于谦把李实一直送到了院门外。

    于冕等父亲回到房中,免不了有些埋怨的闲言碎语:“父亲,咱家没有积蓄,您还这样大手大脚,这日子没法过了。”

    “克服吧,苦一点紧一点,也不是坏事。”

    “敢情您不管家也不知钱的重要。”于冕的不满发泄出来,“要是万岁赏的那五百两黄金您收下,何至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