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献身之人(追忆之四) (1/2)
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META量子纪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九岁,做梦一样的年纪,即便聪慧如安集亦是如此。
原本折跃生紧凑的课程没有任何假期可言,但那年春天他却获得了意外的三天假期。
上次见到母亲,是在自己通过折跃计划最终考核的那天,沈芸不会下厨,只能带他去外面吃了顿大餐。他记得那天母亲和父亲并不愉快,甚至发生了一点口角,似乎母亲并不愿意为此特意庆祝,或者说是不愿意儿子参加这个计划。
四年之后,再次见面是在殡仪馆,这个重要的日子却没见到父亲。
安集很懂事,所以当天也落泪了,但他真正对于母亲的印象,实在是模糊得像一幅版画,只剩下面部轮廓,以及她苛责时的声音。
追悼仪式上出现许许多多自己不认识的人,惊恐与不安远超似有似无的伤心。在一位自称小姨父的中年男人介绍下,他才回想起谁是爷爷奶奶,谁是外公外婆,这些人几乎都只存在于记忆里最隐秘的角落,更别提一堆面孔完全陌生的叔叔阿姨。
好在安集终于在人群中找到唯一熟悉的身影,他的数学老师张南门。
张教授正与另一位衣衫不整的老人交谈着,那人笑着走过来用力掐了一把安集的脸蛋,疼得他泪水差点又从眼角迸出。
“老吴,注意点场合。”
吴越并不在意,收起笑容后便转身离去,张南门看着安集脸上的掐痕,暗自叫骂:“这老东西,下手没轻没重的。”
安集并未留心脸上疼痛,他在高耸的人群里只觉得压抑,整个追悼会过程也都是紧紧抓住张南门的衣角,并未留意司仪究竟说了些什么。
所以他也是后来才从新闻里得知,母亲是为了科学献身。
原来母亲也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安集以前一直以为她和父亲一样,都只是在大学里教书的老师,并不知道沈博士同时也是脑机接口研发团队的重要一员。
追悼会结束,遗体被送去火化,张南门再次找到安集,给她讲了很多沈芸生前的故事。
母亲竟是如此功勋卓越的一位脑科学专家,这些事情他闻所未闻。正如他也不清楚自己的父亲,同样也是量子物理领域的新星。
四十来岁,两个不同领域的翘楚,在科研领域显得如此年轻有为。而沈芸和安华作为备受艳羡的科研伉俪,始终都是聚光灯下备受关注的人物,被网友们视作想象中的神仙眷侣。但所有人都想不通,为何今天安华没有出席追悼会。
“张老师,我爸爸怎么没来?”
“你父亲他…他是个很感性的人,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所以无法接受这种场合,你要理解他。”
“但今天他不来见母亲最后一面,以后就没机会了。”
“安集,你现在虽然还小,却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应该知道你的母亲是怀着巨大勇气,为了探寻真理而牺牲。”张南门长吁复短叹,岔开了沉重话题:“你父亲安华也是一位出色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当然清楚在这条道路上会伴随荆棘,但谁都无法预料到这种突然袭来的悲痛与分离。你如果真的认为母亲的牺牲有价值,更应该继承她的这种意志…”
张南门后来说了一大堆这种安慰的话,但安集几乎没能记住,他脑子里更多的只有疑惑。对于母亲如何牺牲,以及父亲为何逃避。
沈芸逝世后的两个多月里,安华几乎处于消失状态,甚至有传言说这位用情至深的物理学家忍受不了悲痛,选择了悄悄殉情。
直到他从一个闭关的地下室里重新出现,带着一大堆烧毁的数据文件,随后去往老家附近一个偏僻县城中学,做起了普通的数学老师。此后多年来,他拒绝一切的采访,也放弃了所有的学术研究,十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最终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里。
外界起初有很多传言,其中不乏匪夷所思的猜测,但毕竟这件事过于沉重,人们的讨论也就止步于感慨其遭遇这个层面,认为他只是个彻底走不出丧妻阴影的伤心者,没必要再因为这件事再去打扰他,反复戳其伤疤。
在这十多年间,安华曾经在假期主动来找过一次儿子,但那次见面只剩下嘘寒问暖,二人几乎心照不宣,完全没有提起沈芸的牺牲。
然而这颗疑惑的种子始终在安集心里扎根,他曾在网上翻找关于这件事的一切资料。然而媒体都对此知之甚少,反倒是不明真相的网友们有很多奇怪猜测,这当然完全不可信。
直到毕业后,安集去到那个县城,把埋藏了多年的话匣子打开,想知道当年母亲究竟是怎么出的事故,也想知道为什么追悼会上没有他的影子。
本以为这将会是一次徒劳无功的见面,但他没想到,父亲这次并没有沉默,反倒是竹筒倒豆子,将整个经过都讲给自己听。
对于大众来说,事情其实有些荒诞,只有科研工作者才能稍微理解。
沈芸是在一次脑机接口连接实验中失去意识的,这项实验并没有经过安全批准,完全是夫妻二人擅自进行,除了极少数取得信任的同事之外,几乎没有别人知晓。
内容听上去也并不靠谱,她想让丈夫编译一套程序语言,得以让脑机接口适用于通用量子计算机,并尝试进行人脑连接。
哪怕是计算机的门外汉也知道,这完全只是空有勇气的一种尝试。尽管通用量子计算机已经好几次更新迭代,量子比特能在叠加态与经典比特进行完美转换,但脑机接口的信息传输量大得惊人,根本无法适用于当前的量子计算方式。
这项实验太过于天马行空,并且没有实用意义,还伴随完全未可知的风险,理所当然没有通过审批。但作为脑机接口研发者的沈芸,其实很清楚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安全隐患,因为接口自带完善的安全措施,稍有强烈生物电刺激就会触发保护。
被叫停之后,实验转为暗中进行,但也正如之前预料的那样,很长时间以来并没有任何实... -->>
九岁,做梦一样的年纪,即便聪慧如安集亦是如此。
原本折跃生紧凑的课程没有任何假期可言,但那年春天他却获得了意外的三天假期。
上次见到母亲,是在自己通过折跃计划最终考核的那天,沈芸不会下厨,只能带他去外面吃了顿大餐。他记得那天母亲和父亲并不愉快,甚至发生了一点口角,似乎母亲并不愿意为此特意庆祝,或者说是不愿意儿子参加这个计划。
四年之后,再次见面是在殡仪馆,这个重要的日子却没见到父亲。
安集很懂事,所以当天也落泪了,但他真正对于母亲的印象,实在是模糊得像一幅版画,只剩下面部轮廓,以及她苛责时的声音。
追悼仪式上出现许许多多自己不认识的人,惊恐与不安远超似有似无的伤心。在一位自称小姨父的中年男人介绍下,他才回想起谁是爷爷奶奶,谁是外公外婆,这些人几乎都只存在于记忆里最隐秘的角落,更别提一堆面孔完全陌生的叔叔阿姨。
好在安集终于在人群中找到唯一熟悉的身影,他的数学老师张南门。
张教授正与另一位衣衫不整的老人交谈着,那人笑着走过来用力掐了一把安集的脸蛋,疼得他泪水差点又从眼角迸出。
“老吴,注意点场合。”
吴越并不在意,收起笑容后便转身离去,张南门看着安集脸上的掐痕,暗自叫骂:“这老东西,下手没轻没重的。”
安集并未留心脸上疼痛,他在高耸的人群里只觉得压抑,整个追悼会过程也都是紧紧抓住张南门的衣角,并未留意司仪究竟说了些什么。
所以他也是后来才从新闻里得知,母亲是为了科学献身。
原来母亲也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安集以前一直以为她和父亲一样,都只是在大学里教书的老师,并不知道沈博士同时也是脑机接口研发团队的重要一员。
追悼会结束,遗体被送去火化,张南门再次找到安集,给她讲了很多沈芸生前的故事。
母亲竟是如此功勋卓越的一位脑科学专家,这些事情他闻所未闻。正如他也不清楚自己的父亲,同样也是量子物理领域的新星。
四十来岁,两个不同领域的翘楚,在科研领域显得如此年轻有为。而沈芸和安华作为备受艳羡的科研伉俪,始终都是聚光灯下备受关注的人物,被网友们视作想象中的神仙眷侣。但所有人都想不通,为何今天安华没有出席追悼会。
“张老师,我爸爸怎么没来?”
“你父亲他…他是个很感性的人,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所以无法接受这种场合,你要理解他。”
“但今天他不来见母亲最后一面,以后就没机会了。”
“安集,你现在虽然还小,却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应该知道你的母亲是怀着巨大勇气,为了探寻真理而牺牲。”张南门长吁复短叹,岔开了沉重话题:“你父亲安华也是一位出色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当然清楚在这条道路上会伴随荆棘,但谁都无法预料到这种突然袭来的悲痛与分离。你如果真的认为母亲的牺牲有价值,更应该继承她的这种意志…”
张南门后来说了一大堆这种安慰的话,但安集几乎没能记住,他脑子里更多的只有疑惑。对于母亲如何牺牲,以及父亲为何逃避。
沈芸逝世后的两个多月里,安华几乎处于消失状态,甚至有传言说这位用情至深的物理学家忍受不了悲痛,选择了悄悄殉情。
直到他从一个闭关的地下室里重新出现,带着一大堆烧毁的数据文件,随后去往老家附近一个偏僻县城中学,做起了普通的数学老师。此后多年来,他拒绝一切的采访,也放弃了所有的学术研究,十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最终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里。
外界起初有很多传言,其中不乏匪夷所思的猜测,但毕竟这件事过于沉重,人们的讨论也就止步于感慨其遭遇这个层面,认为他只是个彻底走不出丧妻阴影的伤心者,没必要再因为这件事再去打扰他,反复戳其伤疤。
在这十多年间,安华曾经在假期主动来找过一次儿子,但那次见面只剩下嘘寒问暖,二人几乎心照不宣,完全没有提起沈芸的牺牲。
然而这颗疑惑的种子始终在安集心里扎根,他曾在网上翻找关于这件事的一切资料。然而媒体都对此知之甚少,反倒是不明真相的网友们有很多奇怪猜测,这当然完全不可信。
直到毕业后,安集去到那个县城,把埋藏了多年的话匣子打开,想知道当年母亲究竟是怎么出的事故,也想知道为什么追悼会上没有他的影子。
本以为这将会是一次徒劳无功的见面,但他没想到,父亲这次并没有沉默,反倒是竹筒倒豆子,将整个经过都讲给自己听。
对于大众来说,事情其实有些荒诞,只有科研工作者才能稍微理解。
沈芸是在一次脑机接口连接实验中失去意识的,这项实验并没有经过安全批准,完全是夫妻二人擅自进行,除了极少数取得信任的同事之外,几乎没有别人知晓。
内容听上去也并不靠谱,她想让丈夫编译一套程序语言,得以让脑机接口适用于通用量子计算机,并尝试进行人脑连接。
哪怕是计算机的门外汉也知道,这完全只是空有勇气的一种尝试。尽管通用量子计算机已经好几次更新迭代,量子比特能在叠加态与经典比特进行完美转换,但脑机接口的信息传输量大得惊人,根本无法适用于当前的量子计算方式。
这项实验太过于天马行空,并且没有实用意义,还伴随完全未可知的风险,理所当然没有通过审批。但作为脑机接口研发者的沈芸,其实很清楚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安全隐患,因为接口自带完善的安全措施,稍有强烈生物电刺激就会触发保护。
被叫停之后,实验转为暗中进行,但也正如之前预料的那样,很长时间以来并没有任何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