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新皇 (1/2)
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开局造了李二的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治驾崩于成都,终年四十一,比正常时间早死十多年。
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正如遗诏所言“天下至大,宗社至重,执契承祧,不可暂旷”。
就在次日清晨,皇太子李贤于灵前继位,不过此时他仍需为父皇守灵,文武百官也要服孝。
这时顾命大臣裴炎提议,鉴于嗣皇帝还未正式受册,恭请天后暂时摄政,主持中书、门下之事。
相较李世民死在终南山,事情远比几十年那次难办得多。
之所以其间井井有条,就因为长孙无忌包揽了一切。而今裴炎恰是这个角色,为何要把大权拱手让与天后呢?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裴炎心里一清二楚,自己这个顾命大臣与其说是先帝封的,还不如说是糊里糊涂捡的,但凡薛元超无病无灾,绝轮不到他裴某人坐这个位置。
为保稳妥只能寻求帮助,论公义天后是嗣皇帝生母,与大行皇帝共掌朝政二十多年。
论私心他是依附中宫起家的,天后是他的靠山,所以这个节骨眼上把天后抬出来就不奇怪了。
百官对此毫无异议,原因很简单。
没理由反对。
遗诏明明白白写着“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名正言顺无可反驳。
武媚娘自然求之不得,毫不推辞就接受了。
主持大局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定谥号,虽然太常博士提了不少美谥,但无论哪个媚娘都不满意,最后亲自定了一个“大”字,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谥法有云“则天法尧曰大”,与上古明君尧舜为伍,真是无比崇高的荣誉,但用在李治身上明显言过其实。
好在百官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泼冷水,连字字计较的博士们也很配合。
毕竟这是天后对亡夫的情意嘛。
再说没啥意义,都不知道这个朝廷还能坚持多久。
现在整个黄河以外已经与中央脱离了,成为了飞地,虽说还打着自己的棋号。
但是实质上已经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军阀。
现在仅仅有着汉中加益州及偏僻的云南。
已经无力维持。
谥号既定,接下来就是修陵。地址早选好了,李治继位之初就曾派太史令李淳风在雍州遍寻风水宝地,最终挑中上宜县以北的梁山,但这显然是埋不掉了。
只好在大坪山选择了一块不错的地方,定为乾陵。
命吏部尚书韦待价暂摄司空、山陵使,负责营建乾陵。
为便于核算工程、度支钱粮,又命宰相刘景先知山陵事,还特意诏请霍王李元轨也参与修陵,以示对宗亲意见的尊重。
既而下令,各地官员照旧行政。
一切安排完毕已过去两日,总算松口气,可以安安稳稳守灵了。
来到灵堂。
武媚娘本来尚有几分悲意,但来到这里反而不想哭了。
当然还有两人是真心哭泣,那就是李旦和太平,他们也不声不响陪在棺椁旁,虽是嘤嘤啜泣却令人动容。媚娘见一双儿女这般伤心,也掏出手帕,想掬一把眼泪,可在眼角蹭了半天一直是干,从李治倒头到现在,她一滴泪没掉。
但是身为皇后,皇帝死了焉有不哭之理?她只好用帕子遮住脸,咿咿呀呀干号两声。
直视了一下李治的尸体。
她从没害怕过什么,但直视李治尸身的那一瞬间她突然萌生出强烈的惧意。
真是奇怪,李治活着她都不怕,死了为何要怕呢?
或许是因为心里有愧吧。
李治是做过对不起她的事,几度利用她却又猜忌她,但设身处地想想,那不过是出于皇帝的立场,单论男女之情李治何尝不算一个好丈夫?是李治把她从苦海中拯救出来,她的一切包括权欲之心都是李治赋予的,甚至李治到最后还默许她在一定程度上当大唐的吕后……
然而李治最终还是算错了,她的理想比这还要高远,她要做的事完全超乎常人想象,也完全辜负李治的嘱托。
违背良心,焉能不惧?
但她武媚娘不是向恐惧屈服的人,即便心里害怕也会坚持下去。就算李治这时突然醒了,她也会狠狠心再把李治掐死!
当然,她心里尚有一丝可以自我聊慰之处,那就是这个男人一向宠溺她。
媚娘反复告诉自己,无论自己做什么雉奴都原谅、都理解、都宽恕。
而现在她所能做的只有静静陪在雉奴身边,珍惜这最后一丝缘分,直至棺椁封钉的那一刻……
停灵七天已满,上至李显、下至百官侍臣向灵柩行了一次大礼,献上一桌祭品,然后便遵诏盖上棺椁。
因成都没有太庙,于是只好在行宫以西搭建灵棚,暂将梓宫停于此处,直至归葬乾陵之日。
李显正式换穿龙袍,但是未出孝期,外面还得套上丧服,乌纱也得裹层白布,由侍臣搀扶升坐龙床,受六玺以及传国宝玺,接受百官朝拜。
与此同时,躲在后宫的天后,连忙命宦官窥探。
二十年来她第一次没有跟随皇帝同时登殿听政,实在有些不习惯。
但她有十足的把握,两汉以来皇家皆倡儒家之礼,以孝治天下,皇帝更应以身作则。
特别是本朝,那真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即便李贤做事有些不靠谱,文武百官尤其她那帮亲信也不会忘记她的。
果不其然,没片刻工夫高延福就跑来汇报,李显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尊天后为皇太后。
她加快步伐,转瞬即到前殿,一只脚已踏上殿阶又突然慢下来。
现在仍在孝期,还是收敛一些为妙。
她装出一副怆然之态,轻提白裙缓缓登阶,好半天才出现在百官面前。
大殿之上白衣一片,甚是肃然。两厢的文武百官熬了七天都有些萎靡不振,可当媚娘踏入大殿的那一刻,他们立时来了精神,都起身施礼,以异样的眼光注视着她。
垂帘伴君二十年,大家都习惯了,今天竟然看到她从大殿正门而入。
见天后一到,马上宣读圣旨,并跑下龙墀,双手奉上前两天才赶制好的太后玺印。
郑重其事双手接过,向御座躬身致谢,李贤自然不能领受母亲之礼,忙起身还礼:“孩儿方膺大宝,不稔政务,还望母后多多赐教。”
其实这只是客套话,当儿子的若不说这句显得不谦虚,哪知媚娘立刻答复:“吾儿勿... -->>
李治驾崩于成都,终年四十一,比正常时间早死十多年。
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正如遗诏所言“天下至大,宗社至重,执契承祧,不可暂旷”。
就在次日清晨,皇太子李贤于灵前继位,不过此时他仍需为父皇守灵,文武百官也要服孝。
这时顾命大臣裴炎提议,鉴于嗣皇帝还未正式受册,恭请天后暂时摄政,主持中书、门下之事。
相较李世民死在终南山,事情远比几十年那次难办得多。
之所以其间井井有条,就因为长孙无忌包揽了一切。而今裴炎恰是这个角色,为何要把大权拱手让与天后呢?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裴炎心里一清二楚,自己这个顾命大臣与其说是先帝封的,还不如说是糊里糊涂捡的,但凡薛元超无病无灾,绝轮不到他裴某人坐这个位置。
为保稳妥只能寻求帮助,论公义天后是嗣皇帝生母,与大行皇帝共掌朝政二十多年。
论私心他是依附中宫起家的,天后是他的靠山,所以这个节骨眼上把天后抬出来就不奇怪了。
百官对此毫无异议,原因很简单。
没理由反对。
遗诏明明白白写着“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名正言顺无可反驳。
武媚娘自然求之不得,毫不推辞就接受了。
主持大局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定谥号,虽然太常博士提了不少美谥,但无论哪个媚娘都不满意,最后亲自定了一个“大”字,谥曰“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谥法有云“则天法尧曰大”,与上古明君尧舜为伍,真是无比崇高的荣誉,但用在李治身上明显言过其实。
好在百官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泼冷水,连字字计较的博士们也很配合。
毕竟这是天后对亡夫的情意嘛。
再说没啥意义,都不知道这个朝廷还能坚持多久。
现在整个黄河以外已经与中央脱离了,成为了飞地,虽说还打着自己的棋号。
但是实质上已经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军阀。
现在仅仅有着汉中加益州及偏僻的云南。
已经无力维持。
谥号既定,接下来就是修陵。地址早选好了,李治继位之初就曾派太史令李淳风在雍州遍寻风水宝地,最终挑中上宜县以北的梁山,但这显然是埋不掉了。
只好在大坪山选择了一块不错的地方,定为乾陵。
命吏部尚书韦待价暂摄司空、山陵使,负责营建乾陵。
为便于核算工程、度支钱粮,又命宰相刘景先知山陵事,还特意诏请霍王李元轨也参与修陵,以示对宗亲意见的尊重。
既而下令,各地官员照旧行政。
一切安排完毕已过去两日,总算松口气,可以安安稳稳守灵了。
来到灵堂。
武媚娘本来尚有几分悲意,但来到这里反而不想哭了。
当然还有两人是真心哭泣,那就是李旦和太平,他们也不声不响陪在棺椁旁,虽是嘤嘤啜泣却令人动容。媚娘见一双儿女这般伤心,也掏出手帕,想掬一把眼泪,可在眼角蹭了半天一直是干,从李治倒头到现在,她一滴泪没掉。
但是身为皇后,皇帝死了焉有不哭之理?她只好用帕子遮住脸,咿咿呀呀干号两声。
直视了一下李治的尸体。
她从没害怕过什么,但直视李治尸身的那一瞬间她突然萌生出强烈的惧意。
真是奇怪,李治活着她都不怕,死了为何要怕呢?
或许是因为心里有愧吧。
李治是做过对不起她的事,几度利用她却又猜忌她,但设身处地想想,那不过是出于皇帝的立场,单论男女之情李治何尝不算一个好丈夫?是李治把她从苦海中拯救出来,她的一切包括权欲之心都是李治赋予的,甚至李治到最后还默许她在一定程度上当大唐的吕后……
然而李治最终还是算错了,她的理想比这还要高远,她要做的事完全超乎常人想象,也完全辜负李治的嘱托。
违背良心,焉能不惧?
但她武媚娘不是向恐惧屈服的人,即便心里害怕也会坚持下去。就算李治这时突然醒了,她也会狠狠心再把李治掐死!
当然,她心里尚有一丝可以自我聊慰之处,那就是这个男人一向宠溺她。
媚娘反复告诉自己,无论自己做什么雉奴都原谅、都理解、都宽恕。
而现在她所能做的只有静静陪在雉奴身边,珍惜这最后一丝缘分,直至棺椁封钉的那一刻……
停灵七天已满,上至李显、下至百官侍臣向灵柩行了一次大礼,献上一桌祭品,然后便遵诏盖上棺椁。
因成都没有太庙,于是只好在行宫以西搭建灵棚,暂将梓宫停于此处,直至归葬乾陵之日。
李显正式换穿龙袍,但是未出孝期,外面还得套上丧服,乌纱也得裹层白布,由侍臣搀扶升坐龙床,受六玺以及传国宝玺,接受百官朝拜。
与此同时,躲在后宫的天后,连忙命宦官窥探。
二十年来她第一次没有跟随皇帝同时登殿听政,实在有些不习惯。
但她有十足的把握,两汉以来皇家皆倡儒家之礼,以孝治天下,皇帝更应以身作则。
特别是本朝,那真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即便李贤做事有些不靠谱,文武百官尤其她那帮亲信也不会忘记她的。
果不其然,没片刻工夫高延福就跑来汇报,李显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尊天后为皇太后。
她加快步伐,转瞬即到前殿,一只脚已踏上殿阶又突然慢下来。
现在仍在孝期,还是收敛一些为妙。
她装出一副怆然之态,轻提白裙缓缓登阶,好半天才出现在百官面前。
大殿之上白衣一片,甚是肃然。两厢的文武百官熬了七天都有些萎靡不振,可当媚娘踏入大殿的那一刻,他们立时来了精神,都起身施礼,以异样的眼光注视着她。
垂帘伴君二十年,大家都习惯了,今天竟然看到她从大殿正门而入。
见天后一到,马上宣读圣旨,并跑下龙墀,双手奉上前两天才赶制好的太后玺印。
郑重其事双手接过,向御座躬身致谢,李贤自然不能领受母亲之礼,忙起身还礼:“孩儿方膺大宝,不稔政务,还望母后多多赐教。”
其实这只是客套话,当儿子的若不说这句显得不谦虚,哪知媚娘立刻答复:“吾儿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