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大傻向北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总觉得很多人和事是偶然的。
我来韩师是很大的偶然,来韩青也是,说好听点是缘份。
就在我带着不屑的神情来到韩师时,韩师已经走过了九十八年头。一种历史的积淀让我在来校报名的路上拥有一份久违的激动。然而,当时韩师在我年少轻狂的眼里却很年轻,甚至年轻得幼稚,全没有历史的厚重。这样的想法在一个对韩师一无所知的我身上产生,多少是偏激过头了。当然,在后来的日子里被一点点地否定了,特别是进了韩师青年后。对于历史的厚重,我们希望有,其实也有并在不懈地追求。
我得知韩青的时候,是肚子很饿的一个傍晚。刚入学时几乎无所事事(除了几天军训),整天坐在宿舍里盼着太阳西落——才不会太热,可以去打球之类的。打完球回来经常是傍晚时分。我走过宿舍楼;看着有几个新生模样的同学,围着一个简陋的摊点,一桌一椅一人。有两个新生从我身边倏地走过,说着什么韩师青年。我有些不以为然,走了几步,又有些好奇,这才与韩青有了第一面。后来的人和事证明,这个巧遇倒真是我的幸运。
接着的日子,我肆无忌惮地这边报名那边应征,又是笔试又是面试的。两个星期下来,头就够大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便渐渐结识了一些名骚韩园的师兄师姐,知道韩园很小也很大。
在我进来之前,韩青已经开始走上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多了些冲击,多了些把握。从浩森到培浩,再到培峰,从无办公地点到有了办公室;从以前传统的校园小报的办报思路,到更名改版(韩青原名韩师团讯)后的韩师青年;再从8开4版扩版到4开4版,还有每学年一次的创作大赛韩青在做着从量到质的变化。
韩青人秉承“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在韩园打开了一扇大门。这里是韩师的青年们在谈论青年们的事,在表达青年人对于现实的思考。当然,自由并非无政府无原则,沉默虽然是可怕的,但我们也得警惕那张时无遮拦的轻狂的口。如果能从我辈开始,我笔写我口,我口述我心,那么我辈也就找到了存在的意义。韩青也就是真实的,厚重的。
思旧章
第一次遇上韩青的大头时,是我面试的那个晚上,伟南楼,207室。
当时的感觉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面试我的是培浩、冰如和培峰。我倒是跟他们侃了一番,也都是由他们的一些问题扯开去的。只记得与培峰侃了一阵徐志摩闻一多之类就被培浩说时间不多了,真有点意犹未尽。
记得第一次升例会时,地点是现在学生宿舍楼下的会议室。当时培浩已经基本不主持工作,只向我们做了简约的介绍,接着的工作是培峰主持。初进会议室,人很多,我初来乍到,只有听的份,当然在听的当口寻机见缝地展示一下自己。可轮到我说话,可说的着实少得可怜,除姓名、籍贯之类别无其它。只是还会想着——那不是填到报名表里了吗?于是也没多讲,倒是后来被培峰留下来后谈得有些大没小,那样子一定自负得可以。
第一次不完全的接触,是去找培峰商议些什么事儿,培浩也... -->>
我总觉得很多人和事是偶然的。
我来韩师是很大的偶然,来韩青也是,说好听点是缘份。
就在我带着不屑的神情来到韩师时,韩师已经走过了九十八年头。一种历史的积淀让我在来校报名的路上拥有一份久违的激动。然而,当时韩师在我年少轻狂的眼里却很年轻,甚至年轻得幼稚,全没有历史的厚重。这样的想法在一个对韩师一无所知的我身上产生,多少是偏激过头了。当然,在后来的日子里被一点点地否定了,特别是进了韩师青年后。对于历史的厚重,我们希望有,其实也有并在不懈地追求。
我得知韩青的时候,是肚子很饿的一个傍晚。刚入学时几乎无所事事(除了几天军训),整天坐在宿舍里盼着太阳西落——才不会太热,可以去打球之类的。打完球回来经常是傍晚时分。我走过宿舍楼;看着有几个新生模样的同学,围着一个简陋的摊点,一桌一椅一人。有两个新生从我身边倏地走过,说着什么韩师青年。我有些不以为然,走了几步,又有些好奇,这才与韩青有了第一面。后来的人和事证明,这个巧遇倒真是我的幸运。
接着的日子,我肆无忌惮地这边报名那边应征,又是笔试又是面试的。两个星期下来,头就够大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便渐渐结识了一些名骚韩园的师兄师姐,知道韩园很小也很大。
在我进来之前,韩青已经开始走上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多了些冲击,多了些把握。从浩森到培浩,再到培峰,从无办公地点到有了办公室;从以前传统的校园小报的办报思路,到更名改版(韩青原名韩师团讯)后的韩师青年;再从8开4版扩版到4开4版,还有每学年一次的创作大赛韩青在做着从量到质的变化。
韩青人秉承“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在韩园打开了一扇大门。这里是韩师的青年们在谈论青年们的事,在表达青年人对于现实的思考。当然,自由并非无政府无原则,沉默虽然是可怕的,但我们也得警惕那张时无遮拦的轻狂的口。如果能从我辈开始,我笔写我口,我口述我心,那么我辈也就找到了存在的意义。韩青也就是真实的,厚重的。
思旧章
第一次遇上韩青的大头时,是我面试的那个晚上,伟南楼,207室。
当时的感觉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面试我的是培浩、冰如和培峰。我倒是跟他们侃了一番,也都是由他们的一些问题扯开去的。只记得与培峰侃了一阵徐志摩闻一多之类就被培浩说时间不多了,真有点意犹未尽。
记得第一次升例会时,地点是现在学生宿舍楼下的会议室。当时培浩已经基本不主持工作,只向我们做了简约的介绍,接着的工作是培峰主持。初进会议室,人很多,我初来乍到,只有听的份,当然在听的当口寻机见缝地展示一下自己。可轮到我说话,可说的着实少得可怜,除姓名、籍贯之类别无其它。只是还会想着——那不是填到报名表里了吗?于是也没多讲,倒是后来被培峰留下来后谈得有些大没小,那样子一定自负得可以。
第一次不完全的接触,是去找培峰商议些什么事儿,培浩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