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混在三国当军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身,刘焉大为欣喜,一番攀谈打探、排列宗谱后,竟直接认了刘备当侄子。这下刘备就算不是宗室也成宗室了。
说了一堆废话后,双方开始谈正题:
刘焉问刘备:“贤侄这次带了多少兵马前来啊?”
刘备答道:“回伯父,小侄一共招募训练了八百健卒,已全部带入城中。”
邹靖也补充到:“我观玄德兄的部队,个个精气十足,训练有素,步伐稳健,确实是难得的精兵。”
刘焉大喜:“好,好!没想到贤侄竟精通练兵之法。”
“贤侄惭愧,这训练士卒,皆是这位赵先生和我两位义弟的功劳,赵先生才是练兵大才。”刘备自然不会居功,把功劳推给了赵二。
刘焉这才看向赵二,问候道:“哦?这位赵先生是哪里人啊,家师是哪位大贤?”
赵二本懒得应酬,不过还是拱手答道:“在下是三韩人,家师亦是三韩的一位教书先生。”
“三韩……”刘焉想了想,一时竟没想起来三韩在哪。
邹靖见状赶紧凑刘焉耳边小声提醒:“府君,三韩就在幽州带方郡东南。”
“噢!哦,三韩,哈哈哈……老夫有些健忘。”刘焉这才想起来三韩是哪了。不过在他印象中,那里就是块蛮荒之地。虽然没亲自去过,但听闻上面只有三个小部落,都是些不开化的蛮夷。
邹靖也感到有些奇怪,他在幽州呆的更久,也更了解三韩那地方。怎么也不太相信那破地方能出人才。虽然三韩实际上并非什么原始部落,但其文明程度也远不如大汉。想来这赵二应该是早年脱离三韩,来到汉地生活了一段时间才变成人才的吧。对于赵二的口音他们倒没怀疑,因为三韩人说的是当地土著语,一个人如果换了一种语言说话,口音多少会变得有些古怪。
虽然刘焉不太看得起三韩人,但对于人才还是不能失礼的,在简单表扬了下赵二后,又开始了主要话题。
刘焉向刘备他们介绍了下目前的
战况。发现战况果然比想象中的要严峻得多。幽州黄巾军在渠帅程远志、副帅邓茂的带领下已经攻入了幽州,攻破了幽州的州治所在,广阳郡蓟城,还把幽州刺史郭勋给宰了。所以整个幽州(其实是幽州西部地区)暂时由刘焉这个太守统辖。而刘焉之前已经组织兵力与黄巾军在大兴山下打了一仗,结果惨败而归,现在闹得人心惶惶的。
这也是为什么守城的士兵一见了有部队过来,就吓得赶紧关闭城门的原因。刘焉生怕这伙黄巾贼会趁势占了全州,所以前几天刘焉一听简雍说有八百训练好的士兵准备加入,高兴的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急着要求刘备赶紧带兵来援。
这也跟原著有了一些区别,原因还是出在赵二身上。原著中,刘备他们简单召集了五百村民,基本没怎么训练就拉去见刘焉了,那时候刘焉对胜利还抱有很大希望,一直觉得郭勋被杀是因为他智商低,自己智商比他高多了,怎么可能会败!虽然也认了刘备为侄,但对那五百村民还真看不上眼。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不少。无所谓!
这个时空,赵二训练村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在这一个多月里,由于没有刘备军的加入,刘焉就自己组织兵力与黄巾军打了一仗,当时刘焉看黄巾军人少,就直接下令全军冲锋,敌人也正如自己期望的,一触即溃。然后追着追着,追到大兴山下,忽然从山两边冒出大量伏兵,直接把刘焉的部队分割成几股,最终导致刘焉大败而归。
刘焉这才发现原来打仗没那么容易,现在他手里的军力不是从前线退下来的溃兵,就是吓得根本不敢一战的老爷兵。陷入了无兵可用的可怜境地。以至于这原本被他看不上眼的八百新兵,现在也成了一支重要的力量。
不过实际上,幽州这边其实并非真的无兵,因为幽州这个地方其实是很大的,刘焉所在的涿郡和之前被黄巾军攻破的广阳郡都只是位于幽州西南部的一小块地区。在幽州北部,和辽西走廊以东,那大片的领土都属于幽州,里面同样驻扎着不少军队,公孙瓒就在这些部队之中任职,他手中亦拥有一支战力不俗的部队。
只不过问题在于,辽西走廊以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辽东地区,距离太远,等那边的军队赶过来,黄花菜都凉了。而幽州北部的部队则正忙着镇守边关,抵御北方胡人。这股力量是不能轻动的,如果把抵御外敌的边防军抽调回来对付黄巾这伙“内敌”,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刘焉身为汉室宗亲,对大汉帝国本身是抱有强烈的感情的,顾全大局,知道轻重,自然不会乱来。
知道了情况后,刘备更感觉立功的机会来了。于是自信的对刘焉说:
“伯父放心,贤侄这些军队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定能击退贼寇,保幽州一方平安!”
刘焉扶着胡须点头道:“好,好,有贤侄在,老夫就放心了。”
话虽这么说,其实刘焉哪里放得下心。虽然邹靖说了这些军队是精兵,但毕竟人数不多,只有八百。重要归重要,但要真指望这八百人破敌,怎么想怎么觉得有些不现实!不过也只能这么说了,毕竟不能打击自己人士气。
谈话完毕。刘焉就先让五人下去歇息。等候刘焉进一步的命令。
出了前厅,赵二忽然眼珠一转,悄悄对刘备说道:
“刘兄,既然刘太守如此依靠咱们,咱们何不跟他要一些武器装备?”
--
注:1.罗贯中发明的“幽州太守”、“青州太守”这么逗比的称呼,还得我帮他圆。另外,刘焉历史上没在涿郡当过太守,平定幽州黄巾之乱的最高长官就是邹靖。
2.史料记载公孙瓒的时间线混乱而且模糊,很难搞清楚他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干什么。这个时期,他有可能在当辽东属国长史,在北方打游牧,也有可能在涿县当县令。根本无法确定。由于本书以演义为蓝本,按照演义里的逻辑,如果此时公孙瓒是在涿县当县令是说不通的。所以本小说设定此时他为辽东属国长史,在打游牧。
3.关于汉末三国时期“大人”的称呼,大家可以看一下本书作品相关的内容,别被网上的一些伪科普给骗了。
出身,刘焉大为欣喜,一番攀谈打探、排列宗谱后,竟直接认了刘备当侄子。这下刘备就算不是宗室也成宗室了。
说了一堆废话后,双方开始谈正题:
刘焉问刘备:“贤侄这次带了多少兵马前来啊?”
刘备答道:“回伯父,小侄一共招募训练了八百健卒,已全部带入城中。”
邹靖也补充到:“我观玄德兄的部队,个个精气十足,训练有素,步伐稳健,确实是难得的精兵。”
刘焉大喜:“好,好!没想到贤侄竟精通练兵之法。”
“贤侄惭愧,这训练士卒,皆是这位赵先生和我两位义弟的功劳,赵先生才是练兵大才。”刘备自然不会居功,把功劳推给了赵二。
刘焉这才看向赵二,问候道:“哦?这位赵先生是哪里人啊,家师是哪位大贤?”
赵二本懒得应酬,不过还是拱手答道:“在下是三韩人,家师亦是三韩的一位教书先生。”
“三韩……”刘焉想了想,一时竟没想起来三韩在哪。
邹靖见状赶紧凑刘焉耳边小声提醒:“府君,三韩就在幽州带方郡东南。”
“噢!哦,三韩,哈哈哈……老夫有些健忘。”刘焉这才想起来三韩是哪了。不过在他印象中,那里就是块蛮荒之地。虽然没亲自去过,但听闻上面只有三个小部落,都是些不开化的蛮夷。
邹靖也感到有些奇怪,他在幽州呆的更久,也更了解三韩那地方。怎么也不太相信那破地方能出人才。虽然三韩实际上并非什么原始部落,但其文明程度也远不如大汉。想来这赵二应该是早年脱离三韩,来到汉地生活了一段时间才变成人才的吧。对于赵二的口音他们倒没怀疑,因为三韩人说的是当地土著语,一个人如果换了一种语言说话,口音多少会变得有些古怪。
虽然刘焉不太看得起三韩人,但对于人才还是不能失礼的,在简单表扬了下赵二后,又开始了主要话题。
刘焉向刘备他们介绍了下目前的
战况。发现战况果然比想象中的要严峻得多。幽州黄巾军在渠帅程远志、副帅邓茂的带领下已经攻入了幽州,攻破了幽州的州治所在,广阳郡蓟城,还把幽州刺史郭勋给宰了。所以整个幽州(其实是幽州西部地区)暂时由刘焉这个太守统辖。而刘焉之前已经组织兵力与黄巾军在大兴山下打了一仗,结果惨败而归,现在闹得人心惶惶的。
这也是为什么守城的士兵一见了有部队过来,就吓得赶紧关闭城门的原因。刘焉生怕这伙黄巾贼会趁势占了全州,所以前几天刘焉一听简雍说有八百训练好的士兵准备加入,高兴的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急着要求刘备赶紧带兵来援。
这也跟原著有了一些区别,原因还是出在赵二身上。原著中,刘备他们简单召集了五百村民,基本没怎么训练就拉去见刘焉了,那时候刘焉对胜利还抱有很大希望,一直觉得郭勋被杀是因为他智商低,自己智商比他高多了,怎么可能会败!虽然也认了刘备为侄,但对那五百村民还真看不上眼。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不少。无所谓!
这个时空,赵二训练村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在这一个多月里,由于没有刘备军的加入,刘焉就自己组织兵力与黄巾军打了一仗,当时刘焉看黄巾军人少,就直接下令全军冲锋,敌人也正如自己期望的,一触即溃。然后追着追着,追到大兴山下,忽然从山两边冒出大量伏兵,直接把刘焉的部队分割成几股,最终导致刘焉大败而归。
刘焉这才发现原来打仗没那么容易,现在他手里的军力不是从前线退下来的溃兵,就是吓得根本不敢一战的老爷兵。陷入了无兵可用的可怜境地。以至于这原本被他看不上眼的八百新兵,现在也成了一支重要的力量。
不过实际上,幽州这边其实并非真的无兵,因为幽州这个地方其实是很大的,刘焉所在的涿郡和之前被黄巾军攻破的广阳郡都只是位于幽州西南部的一小块地区。在幽州北部,和辽西走廊以东,那大片的领土都属于幽州,里面同样驻扎着不少军队,公孙瓒就在这些部队之中任职,他手中亦拥有一支战力不俗的部队。
只不过问题在于,辽西走廊以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辽东地区,距离太远,等那边的军队赶过来,黄花菜都凉了。而幽州北部的部队则正忙着镇守边关,抵御北方胡人。这股力量是不能轻动的,如果把抵御外敌的边防军抽调回来对付黄巾这伙“内敌”,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刘焉身为汉室宗亲,对大汉帝国本身是抱有强烈的感情的,顾全大局,知道轻重,自然不会乱来。
知道了情况后,刘备更感觉立功的机会来了。于是自信的对刘焉说:
“伯父放心,贤侄这些军队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定能击退贼寇,保幽州一方平安!”
刘焉扶着胡须点头道:“好,好,有贤侄在,老夫就放心了。”
话虽这么说,其实刘焉哪里放得下心。虽然邹靖说了这些军队是精兵,但毕竟人数不多,只有八百。重要归重要,但要真指望这八百人破敌,怎么想怎么觉得有些不现实!不过也只能这么说了,毕竟不能打击自己人士气。
谈话完毕。刘焉就先让五人下去歇息。等候刘焉进一步的命令。
出了前厅,赵二忽然眼珠一转,悄悄对刘备说道:
“刘兄,既然刘太守如此依靠咱们,咱们何不跟他要一些武器装备?”
--
注:1.罗贯中发明的“幽州太守”、“青州太守”这么逗比的称呼,还得我帮他圆。另外,刘焉历史上没在涿郡当过太守,平定幽州黄巾之乱的最高长官就是邹靖。
2.史料记载公孙瓒的时间线混乱而且模糊,很难搞清楚他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干什么。这个时期,他有可能在当辽东属国长史,在北方打游牧,也有可能在涿县当县令。根本无法确定。由于本书以演义为蓝本,按照演义里的逻辑,如果此时公孙瓒是在涿县当县令是说不通的。所以本小说设定此时他为辽东属国长史,在打游牧。
3.关于汉末三国时期“大人”的称呼,大家可以看一下本书作品相关的内容,别被网上的一些伪科普给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