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挽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很清楚,让吏胥参加科举,虽然有损大明士人的颜面,但是对于接下来他所要推进的行政改革却是大有好处。
正如崇祯对他所言,让吏胥参加科举不是目的,给这些整天无所事事的士人找点事情做才是目的。现在的大明官吏,官员除了捞钱就是整天想要批评奸臣来获取名望,好让自己加官进爵。
而小吏则是天天想着,如何盘剥小民,欺瞒上官。如何在官员和民众之间操纵权柄,以获取利益。
指望这样的官吏去推行改革,无疑是在痴人说梦。只有让这些官员有紧迫感,小吏有压力,接下来的改革才能落实下去,而黄立极也才能做一个货真价实的内阁首相。
废除吏员的世袭制度,规定各衙门吏员的数量,并给予这些小吏以进入仕途的希望。天下官吏反对改革的声音才不会这么大,毕竟地方上做事的都是吏胥,而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大多是浮在表面而已。
大明朝最不缺乏的就是做官的人,有了这些吏胥的支持,就算是士人再反对,大明的行政还是能勉强维持下去的。而士人就算再抗拒,只要中央有足够的决心,他们依然还是会屈服的。
当年张居正为了改革,裁撤了大批不支持新政的官员,于是天下百官最后不还是屈服了吗。对比起什么虚无缥缈的圣人之言,和名教伦常,都不及权力和白银更为正义。
黄立极并不在乎吏胥能不能参加科举,甚至他也不在乎崇祯的地方改革方案能不能落实。
大明辖两京一十三省,但全国官职总数却只有10万出头,而高级官吏不过3000左右。每三年就有320余名进士出身,理论上10年就足够把大明的高级官员都更换一遍。而达到任官资格的举人,更是官职总数的2-3倍。
所以大明朝不仅官员俸禄低,而且还出现了官职出缺的少,而任官资格的人过多的状况。大明的官员并没有退休制度,而作为官员,生活条件又比普通人好太多,因此寿命远远高于普通人,朝中高官超过6、70岁的比比皆是。
这也造成了大部分有任官资格的士人,滞留在京城等候出缺选官。这些人辛辛苦苦考上了进士,但是在没有得到吏部授官之前,还是一个预备做官的普通士人,一个吏部的小吏都可以对他们呼来喝去的,这些心理失衡之下,能不怨气满腹吗。
这也造成了批评朝中执政和皇帝的清流言官,为什么会这么受士林欢迎的缘故。因为他们正是替这些不得志的预备官们出了一口恶气,如果没有这些郁郁不得志的士人为言官摇旗呐喊,东林的声势起码要跌去一半。
崇祯的地方改革方案,在知县以下增设了三个官职,是官职而不是吏职。大明有1千多个县,也就是说一下就增加了3千余官职。
黄立极只要能把这些官职任命的十分之一控制在手中,就是一股庞大的势力了。天下士人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想当个官么,他黄立极为这些士人解决了当官的梦想,难道还怕得不到这些士人的支持吗?
东林党人上蹿下跳,攻击他是阉党党羽,无非也就是想要把他们这些非东林党的士人赶出朝堂,让东林党的官员上位。而那些支持东林党的士人,未必也全是真的支持东林的主张,更多的士人也只是想着东林上位之后,能依附东林得到个官职罢了。
但是现在他遵照崇祯的意思,推行地方行政改革。一下增加了这么多空缺,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士人,必然会抛弃东林而向他投诚。
如此一来最近朝中声势浩大的东林党复起的声音,很快就会自动沉静下去。而攻击他是阉党党羽的声音,也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正是基于这个考虑,黄立极才迫不及待的接受了崇祯推出的地方行政改革方案,连对最为诟病的让吏胥参加科举的条件都没有提出异议。
黄立极咳嗽了一声,正想着应该怎么反驳张瑞图时,比较正直的李国普却冷不丁的插嘴说道:“芥子兄此言差矣,陛下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整天和士大夫接触的吏胥都教化不好,何以教化百姓。这吏胥但凡有上进心的,还是应该给他们一个出路。
再说了,我辈士子寒窗苦读十数载,难道还能让一个蝇营狗苟的吏胥在举业上比下去?真要有如此大才,我辈应该感到欣慰才对,圣人曰:有教无类。正是为此。
我倒是觉得,陛下一口气在知县以下增设了三个官职,官职冗滥,有重演故宋冗官之弊。今日大明已是三空四尽之秋,连九边军饷都要时时拖欠,焉能设置如此多之官职,我大明百姓如何负担的起?我必要上疏纠正陛下之疏漏。”(未完待续)
也很清楚,让吏胥参加科举,虽然有损大明士人的颜面,但是对于接下来他所要推进的行政改革却是大有好处。
正如崇祯对他所言,让吏胥参加科举不是目的,给这些整天无所事事的士人找点事情做才是目的。现在的大明官吏,官员除了捞钱就是整天想要批评奸臣来获取名望,好让自己加官进爵。
而小吏则是天天想着,如何盘剥小民,欺瞒上官。如何在官员和民众之间操纵权柄,以获取利益。
指望这样的官吏去推行改革,无疑是在痴人说梦。只有让这些官员有紧迫感,小吏有压力,接下来的改革才能落实下去,而黄立极也才能做一个货真价实的内阁首相。
废除吏员的世袭制度,规定各衙门吏员的数量,并给予这些小吏以进入仕途的希望。天下官吏反对改革的声音才不会这么大,毕竟地方上做事的都是吏胥,而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大多是浮在表面而已。
大明朝最不缺乏的就是做官的人,有了这些吏胥的支持,就算是士人再反对,大明的行政还是能勉强维持下去的。而士人就算再抗拒,只要中央有足够的决心,他们依然还是会屈服的。
当年张居正为了改革,裁撤了大批不支持新政的官员,于是天下百官最后不还是屈服了吗。对比起什么虚无缥缈的圣人之言,和名教伦常,都不及权力和白银更为正义。
黄立极并不在乎吏胥能不能参加科举,甚至他也不在乎崇祯的地方改革方案能不能落实。
大明辖两京一十三省,但全国官职总数却只有10万出头,而高级官吏不过3000左右。每三年就有320余名进士出身,理论上10年就足够把大明的高级官员都更换一遍。而达到任官资格的举人,更是官职总数的2-3倍。
所以大明朝不仅官员俸禄低,而且还出现了官职出缺的少,而任官资格的人过多的状况。大明的官员并没有退休制度,而作为官员,生活条件又比普通人好太多,因此寿命远远高于普通人,朝中高官超过6、70岁的比比皆是。
这也造成了大部分有任官资格的士人,滞留在京城等候出缺选官。这些人辛辛苦苦考上了进士,但是在没有得到吏部授官之前,还是一个预备做官的普通士人,一个吏部的小吏都可以对他们呼来喝去的,这些心理失衡之下,能不怨气满腹吗。
这也造成了批评朝中执政和皇帝的清流言官,为什么会这么受士林欢迎的缘故。因为他们正是替这些不得志的预备官们出了一口恶气,如果没有这些郁郁不得志的士人为言官摇旗呐喊,东林的声势起码要跌去一半。
崇祯的地方改革方案,在知县以下增设了三个官职,是官职而不是吏职。大明有1千多个县,也就是说一下就增加了3千余官职。
黄立极只要能把这些官职任命的十分之一控制在手中,就是一股庞大的势力了。天下士人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想当个官么,他黄立极为这些士人解决了当官的梦想,难道还怕得不到这些士人的支持吗?
东林党人上蹿下跳,攻击他是阉党党羽,无非也就是想要把他们这些非东林党的士人赶出朝堂,让东林党的官员上位。而那些支持东林党的士人,未必也全是真的支持东林的主张,更多的士人也只是想着东林上位之后,能依附东林得到个官职罢了。
但是现在他遵照崇祯的意思,推行地方行政改革。一下增加了这么多空缺,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士人,必然会抛弃东林而向他投诚。
如此一来最近朝中声势浩大的东林党复起的声音,很快就会自动沉静下去。而攻击他是阉党党羽的声音,也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正是基于这个考虑,黄立极才迫不及待的接受了崇祯推出的地方行政改革方案,连对最为诟病的让吏胥参加科举的条件都没有提出异议。
黄立极咳嗽了一声,正想着应该怎么反驳张瑞图时,比较正直的李国普却冷不丁的插嘴说道:“芥子兄此言差矣,陛下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整天和士大夫接触的吏胥都教化不好,何以教化百姓。这吏胥但凡有上进心的,还是应该给他们一个出路。
再说了,我辈士子寒窗苦读十数载,难道还能让一个蝇营狗苟的吏胥在举业上比下去?真要有如此大才,我辈应该感到欣慰才对,圣人曰:有教无类。正是为此。
我倒是觉得,陛下一口气在知县以下增设了三个官职,官职冗滥,有重演故宋冗官之弊。今日大明已是三空四尽之秋,连九边军饷都要时时拖欠,焉能设置如此多之官职,我大明百姓如何负担的起?我必要上疏纠正陛下之疏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