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当时明月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有了结果,班上的同学一次次地聚会,玩得要疯了一样。那个夏天,真的是绝望一样的快乐。四十度的高温,他们跑到江边去晒成泥鳅,然后躲进一家小店吃刨冰,人人都是大汗淋漓。晴川和任意意坐在靠窗的桌子,外面的世界像是煮得要沸起来的一口火锅,满街红色的的士缓缓驶过,看着更像火锅里的辣椒。小店里的冷气开得很小,晴川不停地流汗,拿面纸擦了又擦,任意意却总是清清爽爽的。晴川喃喃地念:“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任意意笑着说:“以后听不到你掉书袋,一定还会想念呢。”
晴川说:“就在一个城市,想见容易得很啊。”刨冰上放着樱桃,渐渐地将樱桃的红色融进冰里,渗下去,红色渐渐变淡了,但深入肌理,再也无法抹去。晴川拿勺子分开其他的冰屑,任意意说:“你和苏维多幸运,两个人都在这里。”
晴川听说本市到上海的距离是1080公里,这也是任意意即将与郭海林面临的距离,也是她即将与郭海林相距的距离。
晴川和任意意虽然只隔着半个城区,仍旧常常通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她们两个人都是肯写字的人,快乐的事定然要与对方分享,伤感也要抱怨给对方听。大一结束时晴川将这年的信札整理出来,她的卧室里有一个史努比信插,她就在史努比的脚趾上贴了二十一枚彩贴小星星。因为任意意一共在信里提到郭海林二十一次,她的信里总有这样的话:“海林写信来说……”
晴川十二三岁时读傅东华译的《飘》,那是很老的版本,翻译过来还是中国旧
式的行文语气。她每次看到郝斯佳看卫希礼的信,总是在心里想,这个女人真是无可救药。但是现在她才渐渐明白那种绝望,真的是饮鸩止渴的无可救药。
她慢慢地和任意意的通信少了些,但是一个月总还有一两封。任意意在信里抱怨,高年级有一位学长对她穷追不舍,家里环境优渥,所以送给她一部摩托罗拉精英王,她当然回绝了。
彼时正是中文CALL机的巅峰时代,摩托罗拉精英王市价一千九百多块,晴川一时没在意,虽然那时高校学生带CALL机还是凤毛麟角,但她念大学后父母就给她买了CALL机。后来苏维又送给她一部诺基亚6110手机,那是当时手机里最小巧的款式,放在阳光下会变色,她也只觉得这份礼物很可爱而己。
任意意在信里将那位穷追不舍的学长,戏称为“精英王”。
晴川一直未察觉,直到有天任意意突然给她打电话,语气十分平静地告诉她:“晴川,我和郭海林分手了。”
很晴朗的秋天,窗外的一切突然静下来。她们这幢宿舍楼和这所学校最大的操场只是一路之隔,操场上那样多的人,跑步的、打球的、踢球的……窗外法国梧桐树的叶子摇也不摇,青色的叶子里泛出脆黄,晴川连话也不晓得该怎么答,任意意断续地说着一些话,大意是距离太远,感情难以为继。
晴川最后才问:“精英王?”
任意意沉静了许久,才答:“是的。”
太远,一千公里,隔着几乎半个中国。过去郭海林曾经寻找着每一个机会来看任意意,坐通宵的硬座。“五一”或者“十一”假期期间,只要休息超过三天的时候,他都会来。他家里条件不好,上大学后他一直勤工俭学、做家教,为了学费生活费,也为了能来看她的路费。
晴川最后还是去了一趟上海,瞒着家里人。虽然明明还有卧铺票,她却坐了通宵的硬座,坐得她全身的骨头都发僵,但更僵的是脑筋。她不知道自己去要做什么,可她还是不假思索就去了。
在上海站给另一位高中同学小安打了电话,晴川的人缘一直好,小安穿过大半个上海来接她,见面就诧异:“啊呀晴川,你怎么啦?”
到了小安的宿舍,晴川才照镜子,只是一夜,她就猛地憔悴下去,整个人像一棵腌过的雪里红。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自己。她向来打通宵的牌照样精神抖擞,即使第一堂课是“C语言”她也不会打瞌睡。
晴川最后还是没有去找郭海林,第二天和小安一起逛淮海路。下雨,上海秋天的雨。道路两侧的法国梧桐大片大片地掉着叶子,人行道上积着一小洼一小洼的水,公车慢吞吞地驶过。她们从宋庆龄故居一直走到新天地,晴川并不觉得累,只想一生一世就这样走下去才好。晴川明明是知道她现在在上海,和他在同一座城市。
皮鞋进了水,袜子湿了,又冷又潮地贴在脚底,小安笑着说:“真是奢侈,这样好的牌子。”真是奢侈,可以离他这样近,但是,她永远不能伸出手去了。
回去的火车上接到苏维的电话,问:“你在哪里?”
她没有回答,说:“苏维,我们分手吧。”
是有了结果,班上的同学一次次地聚会,玩得要疯了一样。那个夏天,真的是绝望一样的快乐。四十度的高温,他们跑到江边去晒成泥鳅,然后躲进一家小店吃刨冰,人人都是大汗淋漓。晴川和任意意坐在靠窗的桌子,外面的世界像是煮得要沸起来的一口火锅,满街红色的的士缓缓驶过,看着更像火锅里的辣椒。小店里的冷气开得很小,晴川不停地流汗,拿面纸擦了又擦,任意意却总是清清爽爽的。晴川喃喃地念:“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任意意笑着说:“以后听不到你掉书袋,一定还会想念呢。”
晴川说:“就在一个城市,想见容易得很啊。”刨冰上放着樱桃,渐渐地将樱桃的红色融进冰里,渗下去,红色渐渐变淡了,但深入肌理,再也无法抹去。晴川拿勺子分开其他的冰屑,任意意说:“你和苏维多幸运,两个人都在这里。”
晴川听说本市到上海的距离是1080公里,这也是任意意即将与郭海林面临的距离,也是她即将与郭海林相距的距离。
晴川和任意意虽然只隔着半个城区,仍旧常常通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她们两个人都是肯写字的人,快乐的事定然要与对方分享,伤感也要抱怨给对方听。大一结束时晴川将这年的信札整理出来,她的卧室里有一个史努比信插,她就在史努比的脚趾上贴了二十一枚彩贴小星星。因为任意意一共在信里提到郭海林二十一次,她的信里总有这样的话:“海林写信来说……”
晴川十二三岁时读傅东华译的《飘》,那是很老的版本,翻译过来还是中国旧
式的行文语气。她每次看到郝斯佳看卫希礼的信,总是在心里想,这个女人真是无可救药。但是现在她才渐渐明白那种绝望,真的是饮鸩止渴的无可救药。
她慢慢地和任意意的通信少了些,但是一个月总还有一两封。任意意在信里抱怨,高年级有一位学长对她穷追不舍,家里环境优渥,所以送给她一部摩托罗拉精英王,她当然回绝了。
彼时正是中文CALL机的巅峰时代,摩托罗拉精英王市价一千九百多块,晴川一时没在意,虽然那时高校学生带CALL机还是凤毛麟角,但她念大学后父母就给她买了CALL机。后来苏维又送给她一部诺基亚6110手机,那是当时手机里最小巧的款式,放在阳光下会变色,她也只觉得这份礼物很可爱而己。
任意意在信里将那位穷追不舍的学长,戏称为“精英王”。
晴川一直未察觉,直到有天任意意突然给她打电话,语气十分平静地告诉她:“晴川,我和郭海林分手了。”
很晴朗的秋天,窗外的一切突然静下来。她们这幢宿舍楼和这所学校最大的操场只是一路之隔,操场上那样多的人,跑步的、打球的、踢球的……窗外法国梧桐树的叶子摇也不摇,青色的叶子里泛出脆黄,晴川连话也不晓得该怎么答,任意意断续地说着一些话,大意是距离太远,感情难以为继。
晴川最后才问:“精英王?”
任意意沉静了许久,才答:“是的。”
太远,一千公里,隔着几乎半个中国。过去郭海林曾经寻找着每一个机会来看任意意,坐通宵的硬座。“五一”或者“十一”假期期间,只要休息超过三天的时候,他都会来。他家里条件不好,上大学后他一直勤工俭学、做家教,为了学费生活费,也为了能来看她的路费。
晴川最后还是去了一趟上海,瞒着家里人。虽然明明还有卧铺票,她却坐了通宵的硬座,坐得她全身的骨头都发僵,但更僵的是脑筋。她不知道自己去要做什么,可她还是不假思索就去了。
在上海站给另一位高中同学小安打了电话,晴川的人缘一直好,小安穿过大半个上海来接她,见面就诧异:“啊呀晴川,你怎么啦?”
到了小安的宿舍,晴川才照镜子,只是一夜,她就猛地憔悴下去,整个人像一棵腌过的雪里红。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自己。她向来打通宵的牌照样精神抖擞,即使第一堂课是“C语言”她也不会打瞌睡。
晴川最后还是没有去找郭海林,第二天和小安一起逛淮海路。下雨,上海秋天的雨。道路两侧的法国梧桐大片大片地掉着叶子,人行道上积着一小洼一小洼的水,公车慢吞吞地驶过。她们从宋庆龄故居一直走到新天地,晴川并不觉得累,只想一生一世就这样走下去才好。晴川明明是知道她现在在上海,和他在同一座城市。
皮鞋进了水,袜子湿了,又冷又潮地贴在脚底,小安笑着说:“真是奢侈,这样好的牌子。”真是奢侈,可以离他这样近,但是,她永远不能伸出手去了。
回去的火车上接到苏维的电话,问:“你在哪里?”
她没有回答,说:“苏维,我们分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