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乱世平民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土木营的士兵们迅速在城兰关内的广场上完成集合,站在队伍的中间,看着这些战友,孙立德感觉很失望,整个土木营的士兵从打扮和装束上来看,与其说这些人是士兵,还不如说是武装平民,甚至战斗意志还不如那些流民。
每一个人都警惕的观察着身边的战友,眼神极为锐利。看来李长松说的没错,土木营的士兵很不团结,每个人都在试图寻找战友的违纪行为,同时防止别人打探自己。
孙立德暗暗提醒自己要小心,这些战友根本靠不住。
各个队长集结好自己的队伍,来到营长面前,汇报情况,营长简单检阅之后,下达了工作命令。
土木营的三个小队在各自队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城兰关的仓库区。
城兰关的仓库区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粮食区、武库区和材料区。
土木营的目的地正是材料区。
在各个队长的带领下,三个小队依次进入仓库取建筑材料。
材料区内有很多材料,石头、铁、木头、水泥等等。
按照营长的指示,孙立德的小队负责搬运石头。
所有的石材都是未加工的原石,大部分的石材形状极度不规则,身后的战友不停的推搡自己,孙立德放弃寻找形状规则石材的想法,随手搬起一块大石走出了材料区。
搬着石头紧跟着前方的战友,孙立德顺着楼梯登上了城墙。
城兰关建在山上,带着石料翻山会消耗更多的力气,相比较而言,从城墙上走,不仅路途平坦,还能避开山林草木。
城墙借助山的地势,山的位置越高,城墙的高度越矮。
尽管大敌当前,守墙士兵对于北方的大月人并没有产生多少警戒心。
不仅值守士兵极少,守墙士兵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孙立德至少看见有三名士兵沉沉欲睡,甚至有两人直接解下了身上的轻甲,坐在地上休息。
孙立德开始假设,设想自己是大月人的指挥官,会采用何种攻城方法。
脑子里在想事,脚下的步伐难免就放慢了,孙立德的脚步一慢,身后的人跟上来了。
这个人用身体撞了孙立德一下,怒骂道:“你想死,别拉着老子一起,按照军规,延缓队伍行军速度的统统要受罚。”
孙立德回头看了一下,呵斥自己的是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
孙立德微微点头,表示了歉意。收回了思绪,加快了步伐。
很快众人就来到了城墙的尽头,排着队将搬运的石材从身上卸下,堆放在了城墙上。
孙立德打量起这一块断墙,城墙的整个结构都是实心结构,唯一能够通行士兵的只有城墙的顶部,如果想要进攻这段城墙只能借助云梯和飞爪。
不仅是防御作用突出,孙立德还发现了城墙的运兵作用。
农耕民族无法有效回击游牧民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游牧民族多骑兵,部队机动性强。倘若农耕民族兵力占优势,游牧民族会直接利用他们的机动性,迂回作战。倘若农耕民族兵力不足,游牧民族又可以利用他们的机动性,将这小股兵力吃掉。
农耕民族固然有军纪严明和兵员众多优点,却很难将这些优点转化成优势。
修建长城的意义就在于这里,通过长城,限制了敌人的机动性,增强了己方的机动性。
长城的最大缺陷在于费用,修建长城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汉国立国五十多年,却仅仅在西北边境修筑了一小段城墙。
将思绪从城墙上收了回来。同样的石材,孙立德还得再搬三次,任务才能算完成。
孙立德沉下心去,长时间干这种繁重枯燥的体力活,自己将没有时间精力学习兵法和枪法。
有一瞬间,孙立德甚至有些后悔,或许自己应该跟花云一起走。
后悔只是一瞬间的事,理性告诉自己,选择本身没有错,孙立德需要的是自由,连李长松都能坚持一年,自己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当天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很简单,就是运输石料,纯粹的体力活没有任何技术。
接下来的几天里,孙立德不断地重复搬材料、筑城的工作。
孙立德的精力全部用在了筑城上,久而久之对筑城反而有了一定的研究。包括如何选材,如何加固,哪些位置容易出现破绽,哪些自然环境可以利用等等。
这种筑城的工作一连持续了三天,孙立德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在... -->>
土木营的士兵们迅速在城兰关内的广场上完成集合,站在队伍的中间,看着这些战友,孙立德感觉很失望,整个土木营的士兵从打扮和装束上来看,与其说这些人是士兵,还不如说是武装平民,甚至战斗意志还不如那些流民。
每一个人都警惕的观察着身边的战友,眼神极为锐利。看来李长松说的没错,土木营的士兵很不团结,每个人都在试图寻找战友的违纪行为,同时防止别人打探自己。
孙立德暗暗提醒自己要小心,这些战友根本靠不住。
各个队长集结好自己的队伍,来到营长面前,汇报情况,营长简单检阅之后,下达了工作命令。
土木营的三个小队在各自队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城兰关的仓库区。
城兰关的仓库区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粮食区、武库区和材料区。
土木营的目的地正是材料区。
在各个队长的带领下,三个小队依次进入仓库取建筑材料。
材料区内有很多材料,石头、铁、木头、水泥等等。
按照营长的指示,孙立德的小队负责搬运石头。
所有的石材都是未加工的原石,大部分的石材形状极度不规则,身后的战友不停的推搡自己,孙立德放弃寻找形状规则石材的想法,随手搬起一块大石走出了材料区。
搬着石头紧跟着前方的战友,孙立德顺着楼梯登上了城墙。
城兰关建在山上,带着石料翻山会消耗更多的力气,相比较而言,从城墙上走,不仅路途平坦,还能避开山林草木。
城墙借助山的地势,山的位置越高,城墙的高度越矮。
尽管大敌当前,守墙士兵对于北方的大月人并没有产生多少警戒心。
不仅值守士兵极少,守墙士兵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孙立德至少看见有三名士兵沉沉欲睡,甚至有两人直接解下了身上的轻甲,坐在地上休息。
孙立德开始假设,设想自己是大月人的指挥官,会采用何种攻城方法。
脑子里在想事,脚下的步伐难免就放慢了,孙立德的脚步一慢,身后的人跟上来了。
这个人用身体撞了孙立德一下,怒骂道:“你想死,别拉着老子一起,按照军规,延缓队伍行军速度的统统要受罚。”
孙立德回头看了一下,呵斥自己的是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
孙立德微微点头,表示了歉意。收回了思绪,加快了步伐。
很快众人就来到了城墙的尽头,排着队将搬运的石材从身上卸下,堆放在了城墙上。
孙立德打量起这一块断墙,城墙的整个结构都是实心结构,唯一能够通行士兵的只有城墙的顶部,如果想要进攻这段城墙只能借助云梯和飞爪。
不仅是防御作用突出,孙立德还发现了城墙的运兵作用。
农耕民族无法有效回击游牧民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游牧民族多骑兵,部队机动性强。倘若农耕民族兵力占优势,游牧民族会直接利用他们的机动性,迂回作战。倘若农耕民族兵力不足,游牧民族又可以利用他们的机动性,将这小股兵力吃掉。
农耕民族固然有军纪严明和兵员众多优点,却很难将这些优点转化成优势。
修建长城的意义就在于这里,通过长城,限制了敌人的机动性,增强了己方的机动性。
长城的最大缺陷在于费用,修建长城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汉国立国五十多年,却仅仅在西北边境修筑了一小段城墙。
将思绪从城墙上收了回来。同样的石材,孙立德还得再搬三次,任务才能算完成。
孙立德沉下心去,长时间干这种繁重枯燥的体力活,自己将没有时间精力学习兵法和枪法。
有一瞬间,孙立德甚至有些后悔,或许自己应该跟花云一起走。
后悔只是一瞬间的事,理性告诉自己,选择本身没有错,孙立德需要的是自由,连李长松都能坚持一年,自己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当天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很简单,就是运输石料,纯粹的体力活没有任何技术。
接下来的几天里,孙立德不断地重复搬材料、筑城的工作。
孙立德的精力全部用在了筑城上,久而久之对筑城反而有了一定的研究。包括如何选材,如何加固,哪些位置容易出现破绽,哪些自然环境可以利用等等。
这种筑城的工作一连持续了三天,孙立德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