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少帅春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四运动”使得段祺瑞政府及皖系所控制的“安福国会”声名狼藉,在国民中的威信逐渐丧失。看着张汉卿的“安西军”在西北取得的成绩,曹锟与吴佩孚眼热起来。两人见时局如此,认为有机可乘,便派人出关积极游说张作霖,以求达成直系与奉系南北夹攻皖系之势。
此时奉军已完成10个师的整编,正是兵精粮足人才济济之时。兴安、热河、察哈尔、蒙古四地的获得及“西北军”的成就,使东北联省自治政府的声望达到新的高峰,也使得奉系高层的眼光转向了关内。
但对直系抛过来的橄榄枝,张作霖权衡利弊,始终不能决断:一边是入关获取好处的诱惑,一边是得罪皖系背后的支持者日本人。他虽然在骨子里是个十分爱国的军阀,但是此时此地,以他的力量和地位,不能不顾忌到日本人的影响力。他一生中的重要盟友吴俊升也不愿意出关,他坚持奉系闭关自守以待来日,辽东虽小足以为王,目前以静观局势、藏拙养晦为要务。
张汉卿与孙烈臣是出关的支持者,孙烈臣认为皖系主力尽被分散在各地,易于击破。奉军出关阻力甚小,挟安定蒙古之威及在国人中的影响力,在直皖反目中或可乘机入主也未可知。而张汉卿则知道史上直皖战争的速胜,当然力主出兵,以不让直系在北洋政府中坐大。日本人则由于对英、美的忌惮与国内经济实力的不足与政治气候的影响,尚无能力给予规模的干涉,只会象征性地表示反对,因而不足惧。
张作霖已习惯于张汉卿的进言,他欣然应允,在4月以王乃斌为全权代表,商讨与直系结成反段联盟的条件。张汉卿给出的条件是:
1。 共组北京政府,新政府之财政、农商、交通总长由奉系指定;
2。 奉系获得察哈尔省城张垣地方(即张家口,此时尚被皖系军队据守);
3。 热河所围之直隶唐山、秦皇岛2市并入热河特别区,成立热河省;
4。 直系习惯势力绥远特别区划归奉系。
5。 直奉两系在西北合力攻击陕西,双方以渭河为界,西北人民军占北方,直军占南方。
6。 天津为双方势力分界点,双方均可驻兵于天津,但不得干涉天津民政。
7。 战后奉系同意并支持直系拥有原皖系安徽、山东、浙江3省之地方。
这是一个双方大致都能接受的协议:陕西间隔了奉系控制的甘肃与直系控制的湖北,平分陕西实为公平之举;陕北若归奉系所有,绥远处在奉系甘肃、蒙古、察哈尔包围之中亦无完璧可能(临近的山西是另一军阀阎锡山牢不可破的势力范围);天津为各外国势力云集之地,动辄得咎,直系并无太大兴趣;靠近山海关的直隶2市处于奉系连接天津、热河必经之处,奉军势在必得,必不容协商。而直系则巩固了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地盘,奉系将连接西北东北便捷通道的大片土地收归囊中。可谓皆大欢喜。
远在年初,段祺瑞即已预感到直系的不臣之心。他对防止直系北上想尽了办法,却终于没能得逞。新年之始,即谋划以皖系人物吴光新取代河南督军赵倜,以阻断吴佩孚北归之路(时吴佩孚军在湖南对抗广州军政府)。后者倾向于奉系,却一直反对皖系对日纵容。但是总统徐世昌恐酿成巨变,不允发表。时靳云鹏为获得直系支持,也表示反对,因此不见谅于段祺瑞,差点辞职。
3月7日,驻湘南之直军第3师师长吴佩孚不顾北京政府连电阻止,要求撤防北上。3月18日,吴佩孚麾下混成旅旅长王承斌、萧耀南、阎相文等开始撤防北上(广州军政府续付毫洋三十万元作为开拔费,北京附近驻军师长曲同丰、陈文运、魏宗瀚、李进才、刘询通电,谓营房不足,拒直军移驻)。
5月17日,段祺瑞在团河召开作战会议,命边防军集中北京一带,段拟自驻郑州迎击吴军。为了鼓动士气,6月4日,段祺瑞、徐树铮宣称动员讨伐南军。
6月10日,奉军自直隶独流镇经天津开往廊坊。
在直皖磨刀霍霍之际,皖系在湖南的钉子被连根拔起----6月13日,皖系湖南督军张敬尧为各方驱逐出湘,北京不得已“褫其湖南督军兼省长职,暂行留任”。
6月15日,吴佩孚携直军旅长王承斌、萧耀南、阎相文自郑州至保定,与直隶督军曹锟会议。
7月4日,徐世昌免去徐树铮西北筹边使职,以李垣护理,裁撤边防总司令,所辖军队由陆军部接管。7月5日安徽督军倪嗣冲到北京,段祺瑞下令边防军动员。7月6日边防军向长辛店、廊坊出动。张作霖早已做好痛打落水狗的准备,但为了麻痹段祺瑞,亲身到团河,劝段祺瑞勿用兵。然而段祺瑞在得到张作霖奉军保持中立的“保证”后,认为胜券在握,执意开战,并要求惩办吴佩孚。在此形势下,直系第16混成旅旅长冯玉祥率部自常德桃源撤退,移汉口谌家矶…
直皖大战势不可免,但是直系仅吴佩孚所带1师3个混成旅及曹锟所部2个师。面对有日本华北驻屯军作后盾的皖系军队... -->>
“五四运动”使得段祺瑞政府及皖系所控制的“安福国会”声名狼藉,在国民中的威信逐渐丧失。看着张汉卿的“安西军”在西北取得的成绩,曹锟与吴佩孚眼热起来。两人见时局如此,认为有机可乘,便派人出关积极游说张作霖,以求达成直系与奉系南北夹攻皖系之势。
此时奉军已完成10个师的整编,正是兵精粮足人才济济之时。兴安、热河、察哈尔、蒙古四地的获得及“西北军”的成就,使东北联省自治政府的声望达到新的高峰,也使得奉系高层的眼光转向了关内。
但对直系抛过来的橄榄枝,张作霖权衡利弊,始终不能决断:一边是入关获取好处的诱惑,一边是得罪皖系背后的支持者日本人。他虽然在骨子里是个十分爱国的军阀,但是此时此地,以他的力量和地位,不能不顾忌到日本人的影响力。他一生中的重要盟友吴俊升也不愿意出关,他坚持奉系闭关自守以待来日,辽东虽小足以为王,目前以静观局势、藏拙养晦为要务。
张汉卿与孙烈臣是出关的支持者,孙烈臣认为皖系主力尽被分散在各地,易于击破。奉军出关阻力甚小,挟安定蒙古之威及在国人中的影响力,在直皖反目中或可乘机入主也未可知。而张汉卿则知道史上直皖战争的速胜,当然力主出兵,以不让直系在北洋政府中坐大。日本人则由于对英、美的忌惮与国内经济实力的不足与政治气候的影响,尚无能力给予规模的干涉,只会象征性地表示反对,因而不足惧。
张作霖已习惯于张汉卿的进言,他欣然应允,在4月以王乃斌为全权代表,商讨与直系结成反段联盟的条件。张汉卿给出的条件是:
1。 共组北京政府,新政府之财政、农商、交通总长由奉系指定;
2。 奉系获得察哈尔省城张垣地方(即张家口,此时尚被皖系军队据守);
3。 热河所围之直隶唐山、秦皇岛2市并入热河特别区,成立热河省;
4。 直系习惯势力绥远特别区划归奉系。
5。 直奉两系在西北合力攻击陕西,双方以渭河为界,西北人民军占北方,直军占南方。
6。 天津为双方势力分界点,双方均可驻兵于天津,但不得干涉天津民政。
7。 战后奉系同意并支持直系拥有原皖系安徽、山东、浙江3省之地方。
这是一个双方大致都能接受的协议:陕西间隔了奉系控制的甘肃与直系控制的湖北,平分陕西实为公平之举;陕北若归奉系所有,绥远处在奉系甘肃、蒙古、察哈尔包围之中亦无完璧可能(临近的山西是另一军阀阎锡山牢不可破的势力范围);天津为各外国势力云集之地,动辄得咎,直系并无太大兴趣;靠近山海关的直隶2市处于奉系连接天津、热河必经之处,奉军势在必得,必不容协商。而直系则巩固了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地盘,奉系将连接西北东北便捷通道的大片土地收归囊中。可谓皆大欢喜。
远在年初,段祺瑞即已预感到直系的不臣之心。他对防止直系北上想尽了办法,却终于没能得逞。新年之始,即谋划以皖系人物吴光新取代河南督军赵倜,以阻断吴佩孚北归之路(时吴佩孚军在湖南对抗广州军政府)。后者倾向于奉系,却一直反对皖系对日纵容。但是总统徐世昌恐酿成巨变,不允发表。时靳云鹏为获得直系支持,也表示反对,因此不见谅于段祺瑞,差点辞职。
3月7日,驻湘南之直军第3师师长吴佩孚不顾北京政府连电阻止,要求撤防北上。3月18日,吴佩孚麾下混成旅旅长王承斌、萧耀南、阎相文等开始撤防北上(广州军政府续付毫洋三十万元作为开拔费,北京附近驻军师长曲同丰、陈文运、魏宗瀚、李进才、刘询通电,谓营房不足,拒直军移驻)。
5月17日,段祺瑞在团河召开作战会议,命边防军集中北京一带,段拟自驻郑州迎击吴军。为了鼓动士气,6月4日,段祺瑞、徐树铮宣称动员讨伐南军。
6月10日,奉军自直隶独流镇经天津开往廊坊。
在直皖磨刀霍霍之际,皖系在湖南的钉子被连根拔起----6月13日,皖系湖南督军张敬尧为各方驱逐出湘,北京不得已“褫其湖南督军兼省长职,暂行留任”。
6月15日,吴佩孚携直军旅长王承斌、萧耀南、阎相文自郑州至保定,与直隶督军曹锟会议。
7月4日,徐世昌免去徐树铮西北筹边使职,以李垣护理,裁撤边防总司令,所辖军队由陆军部接管。7月5日安徽督军倪嗣冲到北京,段祺瑞下令边防军动员。7月6日边防军向长辛店、廊坊出动。张作霖早已做好痛打落水狗的准备,但为了麻痹段祺瑞,亲身到团河,劝段祺瑞勿用兵。然而段祺瑞在得到张作霖奉军保持中立的“保证”后,认为胜券在握,执意开战,并要求惩办吴佩孚。在此形势下,直系第16混成旅旅长冯玉祥率部自常德桃源撤退,移汉口谌家矶…
直皖大战势不可免,但是直系仅吴佩孚所带1师3个混成旅及曹锟所部2个师。面对有日本华北驻屯军作后盾的皖系军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