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朕的大明朕做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大明的邸报,朕翻的看了看,觉得这既然有给官员看的报,那也应当有给市井小民看的。”
“但这邸报到底是事关机密,不能随意让民间传阅。故此就想另刊一报,给民间百姓传阅。”
大明的保密措施执行的,不能说是万无一失,那也是形同虚设。
历史上,崇祯让陈新甲与螨清议和,这么大的事儿,都能让家童给传出去,弄的满城皆知,风风雨雨。
邸报这玩意儿,虽然规定是给官员看的,但民间许多人关心国事,都会向朝廷官员购买或者抄录,导致朝廷完全就可以说是没有点儿机密可言。
对于邸报是个啥德行,王舜鼎当然是知道的。
“邸报保密之事,臣赞同。”
闻言,王舜鼎当即就拱手道。
“臣曾听闻,有民间商人为满足奸人好奇之心,专门收购朝廷邸报而后刊印,以牟其利。”
“至于发行专门供市井小民阅读的外刊。”
闻言,王舜鼎揪着自己的山羊胡,思索了一下后,才说道。
“臣觉得可行,既可防止朝廷政令被误读,又可保证朝廷的政令在民间畅通,防止下面的官员怠政。”
“同时,贩卖外刊,又能给国帑增加一笔收入。”
“但,如今通政司人手不足,再做此事,恐怕是难以维系埃”
说着王舜鼎颇为无奈的看向上面坐着的皇帝。
老大,没人做事儿埃
“这倒是个问题。”
见问题又回到了最初,朱由校也很无奈。
他又没系统,召唤不出第四天灾。
“这样,你呢,将刻印外刊之事,写个条陈给朕,朕再从内帑给你一万两银子,专做此事。”
“至于说人手不足,朕让三经厂的太监抽调人手,新立朝报局,专门负责此事。”
三经厂,大明皇帝的私人出版社,印书、书籍排版这些事当然是能做的。
得益于朱元璋对于教育的普及,大明的识字率还是很高的。
再加上大明的低税政策,工商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书籍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得益于识字率的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就需要寄托,小说这东西此时就迎来了蓬勃发展。
四大名著,三国水浒元末明初,西游记嘉靖,红楼梦乾拢
“刻印外刊之事,王爱卿就辛苦辛苦,先弄个大样出来,朕看看再说。等洪承畴入京之后,由他负责。”
说着,朱由校看向王舜鼎继续道。
“对于内容审核之事,就先由通政司初审,朕再审一遍后,刊印发行。”
“臣遵旨。”
闻言,王舜鼎也没什么替他人做嫁衣的想法。
他是个实干派,只要是对朝廷有利的,他都支持。
而且,这外刊的初审权在通政司,这是在增加通政司在朝廷的话语权嘛。
然后,朱由校就又同王舜鼎说起了一些注意事项。
这年头,报纸这东西,当然不可能说是一天一刊。
十日一刊,刚好合适。
就写一些朝廷在民间新要推行的政策。
皇帝对民事的关心,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与惩处,对贤才的渴望等等内容。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唠了小半个时辰,朱由校才放王舜鼎离开。
看着离去的王舜鼎,朱由校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动。
宣传部的大架子有了,接下来,就是要如何完善它了。
这光刊印报纸可不行,民间有的是那不识字的老百姓。
这还要再找一群人,走街串巷,敲锣打鼓的去给民众读埃
(本章完)
“我大明的邸报,朕翻的看了看,觉得这既然有给官员看的报,那也应当有给市井小民看的。”
“但这邸报到底是事关机密,不能随意让民间传阅。故此就想另刊一报,给民间百姓传阅。”
大明的保密措施执行的,不能说是万无一失,那也是形同虚设。
历史上,崇祯让陈新甲与螨清议和,这么大的事儿,都能让家童给传出去,弄的满城皆知,风风雨雨。
邸报这玩意儿,虽然规定是给官员看的,但民间许多人关心国事,都会向朝廷官员购买或者抄录,导致朝廷完全就可以说是没有点儿机密可言。
对于邸报是个啥德行,王舜鼎当然是知道的。
“邸报保密之事,臣赞同。”
闻言,王舜鼎当即就拱手道。
“臣曾听闻,有民间商人为满足奸人好奇之心,专门收购朝廷邸报而后刊印,以牟其利。”
“至于发行专门供市井小民阅读的外刊。”
闻言,王舜鼎揪着自己的山羊胡,思索了一下后,才说道。
“臣觉得可行,既可防止朝廷政令被误读,又可保证朝廷的政令在民间畅通,防止下面的官员怠政。”
“同时,贩卖外刊,又能给国帑增加一笔收入。”
“但,如今通政司人手不足,再做此事,恐怕是难以维系埃”
说着王舜鼎颇为无奈的看向上面坐着的皇帝。
老大,没人做事儿埃
“这倒是个问题。”
见问题又回到了最初,朱由校也很无奈。
他又没系统,召唤不出第四天灾。
“这样,你呢,将刻印外刊之事,写个条陈给朕,朕再从内帑给你一万两银子,专做此事。”
“至于说人手不足,朕让三经厂的太监抽调人手,新立朝报局,专门负责此事。”
三经厂,大明皇帝的私人出版社,印书、书籍排版这些事当然是能做的。
得益于朱元璋对于教育的普及,大明的识字率还是很高的。
再加上大明的低税政策,工商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书籍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得益于识字率的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就需要寄托,小说这东西此时就迎来了蓬勃发展。
四大名著,三国水浒元末明初,西游记嘉靖,红楼梦乾拢
“刻印外刊之事,王爱卿就辛苦辛苦,先弄个大样出来,朕看看再说。等洪承畴入京之后,由他负责。”
说着,朱由校看向王舜鼎继续道。
“对于内容审核之事,就先由通政司初审,朕再审一遍后,刊印发行。”
“臣遵旨。”
闻言,王舜鼎也没什么替他人做嫁衣的想法。
他是个实干派,只要是对朝廷有利的,他都支持。
而且,这外刊的初审权在通政司,这是在增加通政司在朝廷的话语权嘛。
然后,朱由校就又同王舜鼎说起了一些注意事项。
这年头,报纸这东西,当然不可能说是一天一刊。
十日一刊,刚好合适。
就写一些朝廷在民间新要推行的政策。
皇帝对民事的关心,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与惩处,对贤才的渴望等等内容。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唠了小半个时辰,朱由校才放王舜鼎离开。
看着离去的王舜鼎,朱由校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动。
宣传部的大架子有了,接下来,就是要如何完善它了。
这光刊印报纸可不行,民间有的是那不识字的老百姓。
这还要再找一群人,走街串巷,敲锣打鼓的去给民众读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