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第124章 他们太想进步了 (2/2)
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我的父亲太努力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书省,以及掌握军务的大都督府,还有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的御史台。
这三个中枢并列,不过相对于位高权重的中书省以及大都督府,这御史台虽在级别高与之相当,可实际在行政体系上,却远远不如前者。 究其原因,是因为作为肃正纲纪的御史台,当朝皇帝,比他们要极端得多。
你发现了一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还刚刚搜罗证据,并且进行弹劾,甚至还在琢磨着怎么引用法条,制定对其的惩罚。可这弹劾的奏疏还没到,宫里那边就已经下旨,诛灭其家。
然后伱发现,你的工作对象,一下子在人间消失得干干净净。
而且皇帝比你的工作更细致,等你还在风闻奏事阶段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琢磨,这个人是怎么升迁上来的,此人一定有同谋!干掉,统统干掉,这是窝案,鸡犬不留。
于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们,人都麻了,他们甚至在思考,自己是谁,到底来这御史台来干什么的?
我的工作对象呢?昨日他们全家还好好的埃
不过刘基,似乎很乐于这样的现状。陛下将御史台的工作干掉了一大半,那就干嘛,他乐得清闲。
御史中丞,乃是御史台的首领,可他绝大多数,都在练习书法,或是搜罗一些书籍诵读。
“刘公,刘公……”
今日,有人登门造访,正是那詹事府的刘智。
刘智作为大本堂的教授,这几日的状态似乎不大好,因为他负责的就是诸王的学习。
刘基正端坐在公房里看书,看着来人,慢悠悠地将书搁下,脸色平和,似乎已知道了对方的来意。
刘智苦着脸道:“刘公,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诸皇子正在青春年少,可如今……却跟着一个不读书的邓千秋浪费大好年华,现在大臣们都已在私底下进行议论,说是长此以往,遗祸无穷。这皇子们若是不能明辨圣人的道理,将来如何能成为贤王?刘公,你是御史中丞,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刘基叹了口气,他就知道,会有人找上门的。对于陛下的那个决定,大臣们根本无法接受。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心里看不惯现在的皇帝,觉得他滥杀无度,觉得他没有丝毫的章法,甚至你心里可以笑话他是个粗人,笑他出身于一个农夫的家里,做过乞丐和和尚。
可是,大家依然还是愿意接受这个现状,这是因为,皇帝既然无可救药,可至少太子和皇子们,将来在悉心培养之下,总能成才!到时……必为宽仁之主。
陛下的那一封旨意,虽然没有涉及到太子的学习,可这已算是挖了大家的根了。
如今,天天有人私下议论这件事。
作为御史中丞的刘基,已经有许多人登门,希望他这御史中丞,能够出面劝谏弹劾。
刘基一直在装死,他不想管这些闲事。相比于其他大臣,他对朱元璋没有丝毫的鄙夷,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畏。他自认为,陛下这样做,定有他的道理。
可作为江浙名儒,作为御史中丞,人们却热切地盼望着他有所作为。如此一来,刘基就难受了,因为他被夹在了中间,左右不是人。
“哎……”刘基幽幽地叹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刘智急了,不肯走,道:“走吧,刘公难道认为,陛下这样做是对的吗?”
刘基有点绷不住,他若是说陛下做的好,他绝对相信,不出三日,这话就要传遍天下。他毕竟出自世家,这样说,等同于直接社死。从此之后,这天下的读书人,只怕要笑话他一百年,子孙后代都要抬不起头来。
刘基的内心很无奈,只好慢悠悠地道:“或许不对吧。”
这个答案,刘智显然很不满意,于是他绷着脸怒道:“国家养士,刘公身居高位,蒙受皇恩,身负天下读书人的期望,怎可在此时,还装聋作哑?现在人人盼望刘公能有所作为,刘公……请上书弹劾。”
刘基道:“你也可以写。”
刘智道:“我人微言轻……”
刘基道:“那你来写,老夫代为陈奏。”
刘智一脸懵逼地看着刘基:“可联名陈奏。”
刘基叹道:“好吧,好吧……”
他其实知道躲了这么久,终究躲不过了,越是躲,大家便越是会群情汹汹,不肯干休。
于是当日。
一封御史台的急奏,直送入宫。
朱元璋拆阅,微微眯着眼睛,露出了别有意味的眼神。
(本章完)
书省,以及掌握军务的大都督府,还有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的御史台。
这三个中枢并列,不过相对于位高权重的中书省以及大都督府,这御史台虽在级别高与之相当,可实际在行政体系上,却远远不如前者。 究其原因,是因为作为肃正纲纪的御史台,当朝皇帝,比他们要极端得多。
你发现了一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还刚刚搜罗证据,并且进行弹劾,甚至还在琢磨着怎么引用法条,制定对其的惩罚。可这弹劾的奏疏还没到,宫里那边就已经下旨,诛灭其家。
然后伱发现,你的工作对象,一下子在人间消失得干干净净。
而且皇帝比你的工作更细致,等你还在风闻奏事阶段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琢磨,这个人是怎么升迁上来的,此人一定有同谋!干掉,统统干掉,这是窝案,鸡犬不留。
于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们,人都麻了,他们甚至在思考,自己是谁,到底来这御史台来干什么的?
我的工作对象呢?昨日他们全家还好好的埃
不过刘基,似乎很乐于这样的现状。陛下将御史台的工作干掉了一大半,那就干嘛,他乐得清闲。
御史中丞,乃是御史台的首领,可他绝大多数,都在练习书法,或是搜罗一些书籍诵读。
“刘公,刘公……”
今日,有人登门造访,正是那詹事府的刘智。
刘智作为大本堂的教授,这几日的状态似乎不大好,因为他负责的就是诸王的学习。
刘基正端坐在公房里看书,看着来人,慢悠悠地将书搁下,脸色平和,似乎已知道了对方的来意。
刘智苦着脸道:“刘公,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诸皇子正在青春年少,可如今……却跟着一个不读书的邓千秋浪费大好年华,现在大臣们都已在私底下进行议论,说是长此以往,遗祸无穷。这皇子们若是不能明辨圣人的道理,将来如何能成为贤王?刘公,你是御史中丞,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刘基叹了口气,他就知道,会有人找上门的。对于陛下的那个决定,大臣们根本无法接受。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心里看不惯现在的皇帝,觉得他滥杀无度,觉得他没有丝毫的章法,甚至你心里可以笑话他是个粗人,笑他出身于一个农夫的家里,做过乞丐和和尚。
可是,大家依然还是愿意接受这个现状,这是因为,皇帝既然无可救药,可至少太子和皇子们,将来在悉心培养之下,总能成才!到时……必为宽仁之主。
陛下的那一封旨意,虽然没有涉及到太子的学习,可这已算是挖了大家的根了。
如今,天天有人私下议论这件事。
作为御史中丞的刘基,已经有许多人登门,希望他这御史中丞,能够出面劝谏弹劾。
刘基一直在装死,他不想管这些闲事。相比于其他大臣,他对朱元璋没有丝毫的鄙夷,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畏。他自认为,陛下这样做,定有他的道理。
可作为江浙名儒,作为御史中丞,人们却热切地盼望着他有所作为。如此一来,刘基就难受了,因为他被夹在了中间,左右不是人。
“哎……”刘基幽幽地叹道:“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刘智急了,不肯走,道:“走吧,刘公难道认为,陛下这样做是对的吗?”
刘基有点绷不住,他若是说陛下做的好,他绝对相信,不出三日,这话就要传遍天下。他毕竟出自世家,这样说,等同于直接社死。从此之后,这天下的读书人,只怕要笑话他一百年,子孙后代都要抬不起头来。
刘基的内心很无奈,只好慢悠悠地道:“或许不对吧。”
这个答案,刘智显然很不满意,于是他绷着脸怒道:“国家养士,刘公身居高位,蒙受皇恩,身负天下读书人的期望,怎可在此时,还装聋作哑?现在人人盼望刘公能有所作为,刘公……请上书弹劾。”
刘基道:“你也可以写。”
刘智道:“我人微言轻……”
刘基道:“那你来写,老夫代为陈奏。”
刘智一脸懵逼地看着刘基:“可联名陈奏。”
刘基叹道:“好吧,好吧……”
他其实知道躲了这么久,终究躲不过了,越是躲,大家便越是会群情汹汹,不肯干休。
于是当日。
一封御史台的急奏,直送入宫。
朱元璋拆阅,微微眯着眼睛,露出了别有意味的眼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