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红楼]如何逃离破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科举应制这回事,除了写文章的本事,运气也很重要。就比如林海自己因为出身列侯之家,当年父荫直接去考了举人,一路顺利。
可是如贾琰的父亲贾公赐,就是一路考上来,却死活在乡试上考了两回,最后倒在了会试上;又比如林海的另一同年陆子悟,也是当地的才子,却考举人屡试不过,最后捐了个监生应考,偏偏考中了二甲第一—堂堂传胪,如今还做了国子监祭酒,也没耽误当官报国。
所以,林海笑着对小外甥道:“科举这回事,既是为了立身,那就要求稳。除非考官格外的有喜好,否则不太会黜落文风平稳、叙述细密的好文章。”毕竟是为了考试,科举和做学问还不同,根本就是两回事。
贾琰只是半懂,不过林海也不着急,就算从童生试开考,十三、四岁的时候正好,现在他没考过,体验也不深,不明白不奇怪。死读书是没用的,就算贾琰将来只要功名不做官,他总要打理家业吧?总要和人交往,处理各种关系吧。
需知想做富家翁也不是容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破家县令、灭门令尹啊……
林海温和的拍拍他的肩膀,去见见贾师傅吧,贾琰接过林海为他划好的书,行礼告退。他心情不错,林海为他规划的课业并不很忙,现在教黛玉读书的师父也姓贾,名化、字时飞。也是从前的官员,后来不知何故弃官不做,这才被林海请来教导女儿读书。
贾琰挺喜欢这位贾师傅的,只看他早前教黛玉读书,却完全不因为学生是女孩子而敷衍。不过贾琰也明白,毕竟舅舅在后头看着呢,纵然有心等闲之辈也不敢妄动。只不过,贾雨村居然为表妹好生讲解经史,这也的确是兢兢业业了。
而最近加上了贾琰,贾时飞的心情却有了些变化,当然他也是好好指点了表少爷的学业。就是听说了表少爷的身世有些别扭,世道如此,没有办法。贾时飞点燃蜡烛,翻了翻贾琰递上来的文章,唉,这就是差距。
这个小孩子因为出身的缘故就能拜入前科探花、巡盐御史的门下,而对自己这种贾氏一族的远房支脉,连金陵十二房都不算的人来说,也只能给盐政老爷家的幼女启蒙读书了。起复之路更是遥遥无期,贾时飞放下本子长叹,难道我这一生就要如此了么?
黛玉最近过的很愉快,母亲身体眼看着大好了,父亲脸上笑容也多了起来。虽然自幼读着“子不语怪力乱神”,可这都是阿琰表哥到来以后的事情,以黛玉的年纪,自然会对表哥感到亲近。
她最近还对志怪小说感到了一些好奇,这世上真的有福星存在吗?她盯着贾琰研究了好几天,甚至还当面问了一句,吓得贾琰跳起来。贾小爷并不想自己变成表妹的研究对象,那个探究的眼神太诡异了,哪怕来自于一个五岁多的可爱女孩。
虽然这个妹妹的眼神偶尔有点小小的诡异,问出的问题有时候也会让贾琰无法回答,明明比自己小四岁,还能通背四书……但是总的来说,这对认识不久的小兄妹相处的还是很不错的。
贾琰自然是英俊小少年,很有哥哥的样子,而黛玉更是可爱……在这个连选官都要看长相的时代,长得好就是会占便宜。于是,小小的黛玉在头次学做女红之后,就将自己亲手打的络子送给了父亲、母亲和阿琰哥哥。
阿琰哥哥得到的是一只“勺子”,不止他,连贾敏都很意外,为什么要送勺子啊?她温柔的问女儿,得到了一个答案,这是黛玉唯一能想到和“星星”差不多的东西了,勺子……北斗七星就是勺子形的嘛。
笑声中,贾琰将勺子挂上了自己的配饰,好好配在腰间。又正正经经的作揖道:“谢谢妹妹!”
黛玉现在也很大方的回礼:“兄长客气啦!”
贾小爷的扬州生活眼见着是过得不错,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世上总是乐极生悲的。送信回金陵的家人回来了,带回一个消息:主母林氏请兄长派人随儿子回金陵,长女贾芬娘和女婿王东鸣纠集族老,如今林清克扣嫁妆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自己将死,要请兄长做主,为儿子做好安排。
林海捏着书信,眉毛锁的死紧,这些人当林家无人了么?究竟想要干什么!
如今最重要的只是取字而已,取字了,就意味着师长们觉得贾琰有资格如成年人一样出门交际了。冠礼自然再贾琰家中举行,知府孙高等尽皆出席。冠礼的正宾,正式为贾琰加冠的自然是林海,为他加冠以后,林海便道:“琰者圭也。圭者大臣礼器也,又指度衡之物。尔为家中长子,字为伯衡。”
贾琰恭敬行礼:“谢赐字,甥表字伯衡。”
自今日起,贾琰就是真正的大人了……当然了没成家之前,以及结合他这个实际年龄—十三岁,这个成年还是要打个折扣的。只是他出门可以得到对待一家之主的接待,在面对同科之时,也会更有底气。
贾琰现在只需要准备次年的院试就行了,四月院试,一切顺利,八月又是乡试。明年正式科举正年,连着两场,贾琰希望一切顺利。
许直的老家在鄂地,他原本是住在客栈的,可是府试之后,贾琰就邀请他住到自己家来。这样两个人讨论功课也方便些,而且邀请孙家兄弟过来也方便,四个人凑在一起,写诗作文。
不过孙钊还小,在家中念书的时间更多些,平时只有贾琰、许直、孙钟,且因为林海与孙景凌的关系,孙钟偶尔也住在贾琰家里,也方便他向许直、林海请教学问。
孙钟没有佩服过谁,他平素心直口快,就如那日接上那句柏梁诗一样,想说就说。倘若他瞧不上何人的学问人品,他也会说。
可是他如今是真的佩服许直。许直博闻强识,更了不起的是许直的品行—并不恃才傲物,真正的心性平和,又不乏锐利之言。而对于贾琰,其实孙钟最初还有点心情复杂,他父亲曾说他的少年老成是给人看的,孙钟当时还不服气。
/> 科举应制这回事,除了写文章的本事,运气也很重要。就比如林海自己因为出身列侯之家,当年父荫直接去考了举人,一路顺利。
可是如贾琰的父亲贾公赐,就是一路考上来,却死活在乡试上考了两回,最后倒在了会试上;又比如林海的另一同年陆子悟,也是当地的才子,却考举人屡试不过,最后捐了个监生应考,偏偏考中了二甲第一—堂堂传胪,如今还做了国子监祭酒,也没耽误当官报国。
所以,林海笑着对小外甥道:“科举这回事,既是为了立身,那就要求稳。除非考官格外的有喜好,否则不太会黜落文风平稳、叙述细密的好文章。”毕竟是为了考试,科举和做学问还不同,根本就是两回事。
贾琰只是半懂,不过林海也不着急,就算从童生试开考,十三、四岁的时候正好,现在他没考过,体验也不深,不明白不奇怪。死读书是没用的,就算贾琰将来只要功名不做官,他总要打理家业吧?总要和人交往,处理各种关系吧。
需知想做富家翁也不是容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破家县令、灭门令尹啊……
林海温和的拍拍他的肩膀,去见见贾师傅吧,贾琰接过林海为他划好的书,行礼告退。他心情不错,林海为他规划的课业并不很忙,现在教黛玉读书的师父也姓贾,名化、字时飞。也是从前的官员,后来不知何故弃官不做,这才被林海请来教导女儿读书。
贾琰挺喜欢这位贾师傅的,只看他早前教黛玉读书,却完全不因为学生是女孩子而敷衍。不过贾琰也明白,毕竟舅舅在后头看着呢,纵然有心等闲之辈也不敢妄动。只不过,贾雨村居然为表妹好生讲解经史,这也的确是兢兢业业了。
而最近加上了贾琰,贾时飞的心情却有了些变化,当然他也是好好指点了表少爷的学业。就是听说了表少爷的身世有些别扭,世道如此,没有办法。贾时飞点燃蜡烛,翻了翻贾琰递上来的文章,唉,这就是差距。
这个小孩子因为出身的缘故就能拜入前科探花、巡盐御史的门下,而对自己这种贾氏一族的远房支脉,连金陵十二房都不算的人来说,也只能给盐政老爷家的幼女启蒙读书了。起复之路更是遥遥无期,贾时飞放下本子长叹,难道我这一生就要如此了么?
黛玉最近过的很愉快,母亲身体眼看着大好了,父亲脸上笑容也多了起来。虽然自幼读着“子不语怪力乱神”,可这都是阿琰表哥到来以后的事情,以黛玉的年纪,自然会对表哥感到亲近。
她最近还对志怪小说感到了一些好奇,这世上真的有福星存在吗?她盯着贾琰研究了好几天,甚至还当面问了一句,吓得贾琰跳起来。贾小爷并不想自己变成表妹的研究对象,那个探究的眼神太诡异了,哪怕来自于一个五岁多的可爱女孩。
虽然这个妹妹的眼神偶尔有点小小的诡异,问出的问题有时候也会让贾琰无法回答,明明比自己小四岁,还能通背四书……但是总的来说,这对认识不久的小兄妹相处的还是很不错的。
贾琰自然是英俊小少年,很有哥哥的样子,而黛玉更是可爱……在这个连选官都要看长相的时代,长得好就是会占便宜。于是,小小的黛玉在头次学做女红之后,就将自己亲手打的络子送给了父亲、母亲和阿琰哥哥。
阿琰哥哥得到的是一只“勺子”,不止他,连贾敏都很意外,为什么要送勺子啊?她温柔的问女儿,得到了一个答案,这是黛玉唯一能想到和“星星”差不多的东西了,勺子……北斗七星就是勺子形的嘛。
笑声中,贾琰将勺子挂上了自己的配饰,好好配在腰间。又正正经经的作揖道:“谢谢妹妹!”
黛玉现在也很大方的回礼:“兄长客气啦!”
贾小爷的扬州生活眼见着是过得不错,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世上总是乐极生悲的。送信回金陵的家人回来了,带回一个消息:主母林氏请兄长派人随儿子回金陵,长女贾芬娘和女婿王东鸣纠集族老,如今林清克扣嫁妆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自己将死,要请兄长做主,为儿子做好安排。
林海捏着书信,眉毛锁的死紧,这些人当林家无人了么?究竟想要干什么!
如今最重要的只是取字而已,取字了,就意味着师长们觉得贾琰有资格如成年人一样出门交际了。冠礼自然再贾琰家中举行,知府孙高等尽皆出席。冠礼的正宾,正式为贾琰加冠的自然是林海,为他加冠以后,林海便道:“琰者圭也。圭者大臣礼器也,又指度衡之物。尔为家中长子,字为伯衡。”
贾琰恭敬行礼:“谢赐字,甥表字伯衡。”
自今日起,贾琰就是真正的大人了……当然了没成家之前,以及结合他这个实际年龄—十三岁,这个成年还是要打个折扣的。只是他出门可以得到对待一家之主的接待,在面对同科之时,也会更有底气。
贾琰现在只需要准备次年的院试就行了,四月院试,一切顺利,八月又是乡试。明年正式科举正年,连着两场,贾琰希望一切顺利。
许直的老家在鄂地,他原本是住在客栈的,可是府试之后,贾琰就邀请他住到自己家来。这样两个人讨论功课也方便些,而且邀请孙家兄弟过来也方便,四个人凑在一起,写诗作文。
不过孙钊还小,在家中念书的时间更多些,平时只有贾琰、许直、孙钟,且因为林海与孙景凌的关系,孙钟偶尔也住在贾琰家里,也方便他向许直、林海请教学问。
孙钟没有佩服过谁,他平素心直口快,就如那日接上那句柏梁诗一样,想说就说。倘若他瞧不上何人的学问人品,他也会说。
可是他如今是真的佩服许直。许直博闻强识,更了不起的是许直的品行—并不恃才傲物,真正的心性平和,又不乏锐利之言。而对于贾琰,其实孙钟最初还有点心情复杂,他父亲曾说他的少年老成是给人看的,孙钟当时还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