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蓬莱圣女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年复一年,恍然如梭。
终于,连岁月,也有耐不住消磨的时候。
在人间,人们往往怨它太快太无情,稍不留神就被它带走了尚未来得及珍惜的东西;在仙界,仙家又嫌它太慢太难熬,日夜的修炼也还是登不了顶。
唯独在这蓬莱上,它竟显得分外多余,谁也不将它放在眼里。
刚过去一百多年的时候,人们还沉浸在家园重建的热火朝天中。壮年们负责开拓建设,妇女则忙于下地农作,老人们也不闲着,看家护林,禽畜饲养,产妇接生,流水喜宴,如此一比较,似乎没有老人家扛不来的事儿。
直至有人徒然提出,自家的女娃娃好像模样始终停在豆蔻之貌,而所有青年男子也在弱冠之礼后就没再有过变化。
人们这才幡然醒悟,在这蓬莱上,岁月,大抵是已经将他们遗忘了。
但这也……
太不给老天爷面子了!
这简直……
太痛快了!
毕竟曾在他们心里,身体发肤是父母之恩,而命,是老天爷赏赐,不过借来潇洒几十年,尝尝七情六欲,品品百味人生,最后总是要还回去。
所以生老病死是必然,因那是老天爷的笔墨,任谁也休想篡改。
而如今,他们狂喜,终于真真正正做回了自己这条‘命’的主人!
不是因为能够永葆青春,而是因为他们有权利选择,活在自己最好的那个时期!
再后来,大多数人根本记不得在蓬莱安家已有多少年月,连自己的岁数也搞不清楚了!但每一个人,都是尽了全力的将今天的日子过得胜于昨天。
也许,有些人已经忘记了那些曾以为刻骨铭心的亡国之痛。但一定还有些人,想着法子的去铭记,生生世世都不愿忘的故人。
七婆婆,就是那样一位人。
婆婆的小木屋早已变了模样,扩了三四间,灶房,禽舍,还有顶乘凉的草棚。
棚下还是那把老藤椅,长年累月地摇着婆婆的午后时光。
小院儿也拓宽不少,还划出两块肥地,种上了青菜和地薯。
那棵当作生辰礼物送给婆婆的花树,也被圈进了院落中,就在凉棚旁,没想到经了婆婆几百年的照料,长得更高更壮丽了。
这树可是婆婆八十一岁寿辰那天,丫头从山巅上移下来的,在山下,独独这一棵。
她只是看不懂,婆婆为何每年寿辰都在树桠子上系一白布条,且密密麻麻系着的那些白布条上,全写着同样两个字儿。
——九七。
曾有一回,刘先生竟找上了门来。
从新建的学堂徒步过来,得小半日功夫。
他来找婆婆,居然是为告状。
起因是婆婆家的丫头不好好听学,总是连哄带骗不成就软硬兼施地拐着学堂里的娃娃跟她去江中耍水。
那江河足足几十丈宽,深不见底,望上去无波无澜,若一起风便水势猛涨,水流湍急。
那些娃娃哪里扛得住,好些个就被河水冲走,小半月回不来人。
偏偏这丫头还是个哑丫头,一问三不知,若不是旁的孩子悄悄透风给先生,那些个失了娃娃的爹娘怕不是都要在学堂门口哭瞎眼珠子了。
先生苦口婆心,说当初是婆婆去二白叔那儿说情,他才允了丫头同一群小娃娃们一块儿听学,可若这般影响娃娃们,倒不如不要去学堂了。
及至那回刘先生寻上了门来,婆婆才知她那丫头即便会说话了,但仍是极少在外人面前吭声,以至先生至今都以为她还是个哑丫头。
当时,她正躺在凉棚顶的厚草铺上小睡,花树的枝桠子伸长茂密,刚好替她遮着日头,也掩去了她的身影。
院中刘先生与婆婆的话她听的一清二楚,却丝毫不在意,更暗自嗤之以鼻,明明就是那群小毛孩自己水性不佳,与她何干?!于是,扭了扭身子寻了个舒服姿势,踏踏实实地继续睡。
微风透过叶隙,沙沙作响,迎面拂来一阵清香。半睡半醒时,她听见有人在亭下,念:“九七——九七”。
刘先生竟然还没走。
年复一年,恍然如梭。
终于,连岁月,也有耐不住消磨的时候。
在人间,人们往往怨它太快太无情,稍不留神就被它带走了尚未来得及珍惜的东西;在仙界,仙家又嫌它太慢太难熬,日夜的修炼也还是登不了顶。
唯独在这蓬莱上,它竟显得分外多余,谁也不将它放在眼里。
刚过去一百多年的时候,人们还沉浸在家园重建的热火朝天中。壮年们负责开拓建设,妇女则忙于下地农作,老人们也不闲着,看家护林,禽畜饲养,产妇接生,流水喜宴,如此一比较,似乎没有老人家扛不来的事儿。
直至有人徒然提出,自家的女娃娃好像模样始终停在豆蔻之貌,而所有青年男子也在弱冠之礼后就没再有过变化。
人们这才幡然醒悟,在这蓬莱上,岁月,大抵是已经将他们遗忘了。
但这也……
太不给老天爷面子了!
这简直……
太痛快了!
毕竟曾在他们心里,身体发肤是父母之恩,而命,是老天爷赏赐,不过借来潇洒几十年,尝尝七情六欲,品品百味人生,最后总是要还回去。
所以生老病死是必然,因那是老天爷的笔墨,任谁也休想篡改。
而如今,他们狂喜,终于真真正正做回了自己这条‘命’的主人!
不是因为能够永葆青春,而是因为他们有权利选择,活在自己最好的那个时期!
再后来,大多数人根本记不得在蓬莱安家已有多少年月,连自己的岁数也搞不清楚了!但每一个人,都是尽了全力的将今天的日子过得胜于昨天。
也许,有些人已经忘记了那些曾以为刻骨铭心的亡国之痛。但一定还有些人,想着法子的去铭记,生生世世都不愿忘的故人。
七婆婆,就是那样一位人。
婆婆的小木屋早已变了模样,扩了三四间,灶房,禽舍,还有顶乘凉的草棚。
棚下还是那把老藤椅,长年累月地摇着婆婆的午后时光。
小院儿也拓宽不少,还划出两块肥地,种上了青菜和地薯。
那棵当作生辰礼物送给婆婆的花树,也被圈进了院落中,就在凉棚旁,没想到经了婆婆几百年的照料,长得更高更壮丽了。
这树可是婆婆八十一岁寿辰那天,丫头从山巅上移下来的,在山下,独独这一棵。
她只是看不懂,婆婆为何每年寿辰都在树桠子上系一白布条,且密密麻麻系着的那些白布条上,全写着同样两个字儿。
——九七。
曾有一回,刘先生竟找上了门来。
从新建的学堂徒步过来,得小半日功夫。
他来找婆婆,居然是为告状。
起因是婆婆家的丫头不好好听学,总是连哄带骗不成就软硬兼施地拐着学堂里的娃娃跟她去江中耍水。
那江河足足几十丈宽,深不见底,望上去无波无澜,若一起风便水势猛涨,水流湍急。
那些娃娃哪里扛得住,好些个就被河水冲走,小半月回不来人。
偏偏这丫头还是个哑丫头,一问三不知,若不是旁的孩子悄悄透风给先生,那些个失了娃娃的爹娘怕不是都要在学堂门口哭瞎眼珠子了。
先生苦口婆心,说当初是婆婆去二白叔那儿说情,他才允了丫头同一群小娃娃们一块儿听学,可若这般影响娃娃们,倒不如不要去学堂了。
及至那回刘先生寻上了门来,婆婆才知她那丫头即便会说话了,但仍是极少在外人面前吭声,以至先生至今都以为她还是个哑丫头。
当时,她正躺在凉棚顶的厚草铺上小睡,花树的枝桠子伸长茂密,刚好替她遮着日头,也掩去了她的身影。
院中刘先生与婆婆的话她听的一清二楚,却丝毫不在意,更暗自嗤之以鼻,明明就是那群小毛孩自己水性不佳,与她何干?!于是,扭了扭身子寻了个舒服姿势,踏踏实实地继续睡。
微风透过叶隙,沙沙作响,迎面拂来一阵清香。半睡半醒时,她听见有人在亭下,念:“九七——九七”。
刘先生竟然还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