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廉颇老矣乎 (2/2)
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是忽然间想到前些日子皇上送我的一副字,甲午,听皇上的口气,似乎断定日本国会在甲午这年对我大清动手,这些日子里我反复的琢磨,却还是没有闹明白皇上究竟是为何会如此肯定,不知道王爷是什么想法?"李鸿章颇抬起头,望着恭亲王解释道。
从同治十三年,日本进犯台湾开始,李鸿章对日本的野心就已经有所觉察,曾经向朝廷指出日本一仿西洋所为,志不在小。后又调淮军旧部刘铭传巡抚台湾,加强台湾防务。但深心里面,一直认为日本的国力较弱,况且现在北洋水师在洋人眼里,也是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舰队,所以对光绪所说的甲午并不是很在意,只是很奇怪于光绪态度的坚决。
哦,恭亲王也是颇为吃惊的样子,一个人低着头把甲午两个字反复的念着,半响后方抬起头自失一笑说道,"皇上多少还是有些孩子气,这军国大事哪里就能算着年份了,我估摸着皇上也是一番提醒警示的意思,少荃啊,你那个北洋也是该好好整顿一下了,十多年没有打仗了,淮军上下骄横疲废,营务松弛,听说连出操都请人代替,就连新建成不到两年的北洋水师,居然也掺和到走私里面,这样下去可是要出大乱子的啊。朝廷上下都在盯着北洋,自己要把篱笆扎紧了,不要授人以柄,毁了这么些年辛辛苦苦创下的一番局面..."
李鸿章肃然的点了点头,"王爷教训的是,这些事情鸿章也有所耳闻,我想过些日子到北洋各处巡视一番,不杀他几个人见点血,不能让北洋上下戒惧战兢,北洋绝不能乱,这一点分寸我还是把持的住的...不过,我这些日子心中倒是存着一个疑问,皇上亲政不久,又一直呆在深宫里面,如何能对朝廷内外的事情知道的如此清楚?王爷在京城里面,可听说皇上身边有什么人?"
这是一个很要紧的问题,李鸿章在心里憋了很久,他很清楚像翁同龢之流是断然没有这样的见识的,皇上总不会自己坐在宫里面想出来的吧。倘若皇上身边真有什么人在出谋划策,这个人可是自己必须要小心留意的,现在能够影响皇上,将来就必定会影响朝局,这里面的学问可深多了。
恭亲王不动声色的笑了笑,李鸿章的心思他自然明白,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倒也没有听说皇上身边有什么得用的人,不过最近皇上用了一个工部主事杜怀川去查内务府,据说这个人恃才傲物,见识倒很是不俗,看情形,皇上对他很是信赖。但眼下的朝局你也明白,没有太后点头,一个小小的工部主事,终究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李鸿章却不似恭亲王那般轻松,暗暗在心里记下了这个人的名字,正色说道,"要真是此人在向皇上建言献策,此人的才具倒真不能小觑了。不过话说回来,皇上能够采纳施行,有这样一番振兴的气象,才是真正让鸿章心里为之一震。眼下我大清深处列强环伺、虎视眈眈的局面下,再不振作自强、奋起直追,恐怕将来就真有不测之祸了..."
说着,李鸿章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般,沉静的看着恭亲王说道,"王爷,鸿章觉得那份合办银行的折子还是要上,而且必须上。"
恭亲王听到这话,脸上略有些困惑的神情,"少荃这又是什么想法啊?"
"天下人都以为鸿章是太后的人,却不知道鸿章更是大清的臣子。为大清的天下,这份折子鸿章必须要上。倘若能被朝廷采纳施行,总是对国家有利,如果没有通过,这毕竟是皇上推陈布新的第一步,对皇上的心志少不得也是一番磨砺。鸿章别无他想,倘若有朝一日真能为我大清历练出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也是国家之幸,社稷之福啊!我李鸿章的荣辱算不得什么,横竖不过是弹劾罢了,我这一辈子弹劾我的折子还少了,都可以装满一间屋子了,又何必担心多那么一些呢..."
李鸿章眺望着秋意渐深的远山,神情淡淡的说道。
"少荃就是少荃,少荃还是少荃啊!"恭亲王沉默了一会儿,感慨的说道,"今日的一席话,又让我想起了少荃当年驰骋疆场的豪情壮志,廉颇老矣乎,少荃却犹胜当年啊..."
两人对望一眼,不觉哈哈大笑起来。(未完待续)
;"我是忽然间想到前些日子皇上送我的一副字,甲午,听皇上的口气,似乎断定日本国会在甲午这年对我大清动手,这些日子里我反复的琢磨,却还是没有闹明白皇上究竟是为何会如此肯定,不知道王爷是什么想法?"李鸿章颇抬起头,望着恭亲王解释道。
从同治十三年,日本进犯台湾开始,李鸿章对日本的野心就已经有所觉察,曾经向朝廷指出日本一仿西洋所为,志不在小。后又调淮军旧部刘铭传巡抚台湾,加强台湾防务。但深心里面,一直认为日本的国力较弱,况且现在北洋水师在洋人眼里,也是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舰队,所以对光绪所说的甲午并不是很在意,只是很奇怪于光绪态度的坚决。
哦,恭亲王也是颇为吃惊的样子,一个人低着头把甲午两个字反复的念着,半响后方抬起头自失一笑说道,"皇上多少还是有些孩子气,这军国大事哪里就能算着年份了,我估摸着皇上也是一番提醒警示的意思,少荃啊,你那个北洋也是该好好整顿一下了,十多年没有打仗了,淮军上下骄横疲废,营务松弛,听说连出操都请人代替,就连新建成不到两年的北洋水师,居然也掺和到走私里面,这样下去可是要出大乱子的啊。朝廷上下都在盯着北洋,自己要把篱笆扎紧了,不要授人以柄,毁了这么些年辛辛苦苦创下的一番局面..."
李鸿章肃然的点了点头,"王爷教训的是,这些事情鸿章也有所耳闻,我想过些日子到北洋各处巡视一番,不杀他几个人见点血,不能让北洋上下戒惧战兢,北洋绝不能乱,这一点分寸我还是把持的住的...不过,我这些日子心中倒是存着一个疑问,皇上亲政不久,又一直呆在深宫里面,如何能对朝廷内外的事情知道的如此清楚?王爷在京城里面,可听说皇上身边有什么人?"
这是一个很要紧的问题,李鸿章在心里憋了很久,他很清楚像翁同龢之流是断然没有这样的见识的,皇上总不会自己坐在宫里面想出来的吧。倘若皇上身边真有什么人在出谋划策,这个人可是自己必须要小心留意的,现在能够影响皇上,将来就必定会影响朝局,这里面的学问可深多了。
恭亲王不动声色的笑了笑,李鸿章的心思他自然明白,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倒也没有听说皇上身边有什么得用的人,不过最近皇上用了一个工部主事杜怀川去查内务府,据说这个人恃才傲物,见识倒很是不俗,看情形,皇上对他很是信赖。但眼下的朝局你也明白,没有太后点头,一个小小的工部主事,终究翻不出什么风浪来。"
李鸿章却不似恭亲王那般轻松,暗暗在心里记下了这个人的名字,正色说道,"要真是此人在向皇上建言献策,此人的才具倒真不能小觑了。不过话说回来,皇上能够采纳施行,有这样一番振兴的气象,才是真正让鸿章心里为之一震。眼下我大清深处列强环伺、虎视眈眈的局面下,再不振作自强、奋起直追,恐怕将来就真有不测之祸了..."
说着,李鸿章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般,沉静的看着恭亲王说道,"王爷,鸿章觉得那份合办银行的折子还是要上,而且必须上。"
恭亲王听到这话,脸上略有些困惑的神情,"少荃这又是什么想法啊?"
"天下人都以为鸿章是太后的人,却不知道鸿章更是大清的臣子。为大清的天下,这份折子鸿章必须要上。倘若能被朝廷采纳施行,总是对国家有利,如果没有通过,这毕竟是皇上推陈布新的第一步,对皇上的心志少不得也是一番磨砺。鸿章别无他想,倘若有朝一日真能为我大清历练出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也是国家之幸,社稷之福啊!我李鸿章的荣辱算不得什么,横竖不过是弹劾罢了,我这一辈子弹劾我的折子还少了,都可以装满一间屋子了,又何必担心多那么一些呢..."
李鸿章眺望着秋意渐深的远山,神情淡淡的说道。
"少荃就是少荃,少荃还是少荃啊!"恭亲王沉默了一会儿,感慨的说道,"今日的一席话,又让我想起了少荃当年驰骋疆场的豪情壮志,廉颇老矣乎,少荃却犹胜当年啊..."
两人对望一眼,不觉哈哈大笑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