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合纵之局 (2/2)
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片子去一趟日本领事馆,就说请那个川上操六到总督府来赴宴...他们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当年见到老夫的时候,都是毕恭毕敬,不敢有半分怠慢之心。老夫倒要看看,这个川上操六当着老夫的面,还敢出言不逊不成。"
张佩纶躬身一礼,便欲转身离开,刚走到门口,又被李鸿章匆匆叫住了。
"还有一件事情,老夫刚刚差点忘记了。张士珩现在何处啊?"李鸿章冷冷的笑道。
"此刻想必正在家中待罪..."张佩纶迟疑了一下,没敢把后面那句劝解的话说出来。
中堂大人的脾性他是了解的,越是要发作的时候,越是不怒反笑,这会儿说什么都没有用。
"立刻派人去他家中,摘了他的顶子,罢除他的官职,告诉他老夫现在还没空去料理他。让他把自己个的脑袋看好,保得住,保不住他的脑袋,就要看这件事情怎么个收尾了..."
"中堂,张士珩行事确实草率了些,可那两个日本人失踪的事情,以我看来,和张士珩并没有半点关系,他纵然有天大的胆子,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出来的。"张佩纶一咬牙,辩解了几句。
"糊涂!你当老夫是傻子啊,那个吴绍基为什么来津门啊?此刻又在何处?这件事情要不是他暗中所为,老夫就把这双眸子剜出来...张士珩是咎由自取,那份密旨你也看了,老夫不能不对朝廷对皇上有个交待啊。" 李鸿章默然的一叹,挥了挥手,示意张佩纶退下。
这件事情,他心中还有一层更深的计较。朝廷的这两份旨意,他一眼便看出绝不是太后的意思,以他平常对太后的揣摩,对于和外国交涉的事务,向来是以息事宁人为主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采取这样强硬的手段,而不是太后的意思,那就只能是皇上的意思了。
皇上派人到津门来,搞出这么大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用意呢?如果是针对自己和北洋,此时尽可抓住张士珩的事情大做文章,朝野内外清议一起,接着便是行收北洋的实权,说不定还让自己也受到牵连。然而看皇上的旨意,没有一句责备的意思,只是在密旨里淡淡的说了一句,还把与日本人交涉的事情全权交由自己处置,这本身就有了一层开脱的意思在里面,还多少维护了自己的面子。
不是针对自己和北洋?皇上又是针对谁呢?
而另外一面,皇上对日本人的戒备之心,从皇上赐给自己的甲午两个字上便可看出来,皇上也曾经多次提到日本人对大清的野心,绝不会在这个时候,轻率的就和日本开战。可皇上摆出如此强硬的姿态来,难道皇上真的不怕日本人会开战,或者是皇上认定了日本人不会开战?
李鸿章摇了摇头,刚刚舒展的眉头又紧紧的皱了起来。
...…
日本以失踪了两名随员为借口,威胁朝廷,意欲向大清开战的消息,忽然之间便传遍了整个京城。
市井民间,清流舆论,一时群情激奋。
日本,不过区区弹丸小国,几个海上的小岛,就敢公然威胁大清?还大言不惭要和大清开战。这还得了,京城内这一下热闹翻天了。
老百姓是不懂什么朝局政治的,但是多少年了,谁可曾正眼瞧过东洋人。要说大清被那些西洋人欺负,也就认了,谁叫咱们打不过人家呢?当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看洋人的枪炮,那阵仗,京城里的百姓也是多少明白了一点,西洋人有万千的不好,但是枪炮却还是好的。这不,英法联军这事一过去,朝廷不就立即开办洋务,练海军,以图自强。
可是现如今东洋人也蹬鼻子上脸,穿了件西洋人的衣裳,就想来占咱大清的便宜?
"姥姥,要我说皇上这次的旨意就该这么着,把咱大清的北洋舰队开出去,让那些个东洋人也长点见识,敢和咱大清叫板,他也不掂量掂量..."一个旗人喝着高末,一脸的不屑。
"要我说,就东洋人那身子骨,给咱旗人端水倒茶都还嫌尺寸不够,真要打起来,他够得着吗?"
茶馆中的众人都是一团哄笑。
"皇上何必让李鸿章的北洋舰队呢?就把咱旗人的神机营调过去,一马吓得东洋人尿裤子,也该让咱旗人也露露脸不是,哥几个说是不是这个理啊,便宜不能总让李鸿章一个人占全了吧..."
于市井民间的谈笑不同,公卿百官却是各怀心事。这个关节口,李鸿章的外甥张士珩闹出这么大的乱子,皇上开办新军不也是为着收北洋的权吗?这个时候为何不顺势一捋,把北洋上下也整顿一下,也杀杀他李鸿章的傲气。
更加看不明白的,还有太后的心思。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朝中的大臣们其实一直都在等着太后发话,可太后似乎像是全不在意的样子,一门心思在宫中看戏,这戏唱的又是哪一出呢?
太后当家不表态,皇上不当家却表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白意思的态度,朝局当真是扑朔迷离了。
京城内外一片扰攘之际,上海新开的一家报纸《时务报》,忽然在这个时刻登发了一篇署名为楚越的文章,文章历数这些年来日本明治维新的种种举措,学泰西之法,开工厂,修铁路,造兵舰,扩军备战,国势蒸蒸日上,绝非国人眼中昔日的倭人可比。举凡种种,无不详尽透彻,绝非空谈的论调。文章更是在最后写道,日本对大清觊觎之心已久,昔年的台湾事变,后来的朝鲜争端, 倘若国人再不警醒,异日恐有不测之变。
在一遍对日本的激奋和不屑中,这篇文章如石破天惊,引得各界竞相传开,议论纷纷。
这个楚越究竟是何许人也?居然能有如此卓尔不群的见识,为何以前却是从未听说过。
而此时,玉澜堂中的光绪却是悄然传见了奕劻,特意给他交代了一件事情。
光绪要在紫禁城中,宴请各国公使。(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的片子去一趟日本领事馆,就说请那个川上操六到总督府来赴宴...他们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当年见到老夫的时候,都是毕恭毕敬,不敢有半分怠慢之心。老夫倒要看看,这个川上操六当着老夫的面,还敢出言不逊不成。"
张佩纶躬身一礼,便欲转身离开,刚走到门口,又被李鸿章匆匆叫住了。
"还有一件事情,老夫刚刚差点忘记了。张士珩现在何处啊?"李鸿章冷冷的笑道。
"此刻想必正在家中待罪..."张佩纶迟疑了一下,没敢把后面那句劝解的话说出来。
中堂大人的脾性他是了解的,越是要发作的时候,越是不怒反笑,这会儿说什么都没有用。
"立刻派人去他家中,摘了他的顶子,罢除他的官职,告诉他老夫现在还没空去料理他。让他把自己个的脑袋看好,保得住,保不住他的脑袋,就要看这件事情怎么个收尾了..."
"中堂,张士珩行事确实草率了些,可那两个日本人失踪的事情,以我看来,和张士珩并没有半点关系,他纵然有天大的胆子,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出来的。"张佩纶一咬牙,辩解了几句。
"糊涂!你当老夫是傻子啊,那个吴绍基为什么来津门啊?此刻又在何处?这件事情要不是他暗中所为,老夫就把这双眸子剜出来...张士珩是咎由自取,那份密旨你也看了,老夫不能不对朝廷对皇上有个交待啊。" 李鸿章默然的一叹,挥了挥手,示意张佩纶退下。
这件事情,他心中还有一层更深的计较。朝廷的这两份旨意,他一眼便看出绝不是太后的意思,以他平常对太后的揣摩,对于和外国交涉的事务,向来是以息事宁人为主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采取这样强硬的手段,而不是太后的意思,那就只能是皇上的意思了。
皇上派人到津门来,搞出这么大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用意呢?如果是针对自己和北洋,此时尽可抓住张士珩的事情大做文章,朝野内外清议一起,接着便是行收北洋的实权,说不定还让自己也受到牵连。然而看皇上的旨意,没有一句责备的意思,只是在密旨里淡淡的说了一句,还把与日本人交涉的事情全权交由自己处置,这本身就有了一层开脱的意思在里面,还多少维护了自己的面子。
不是针对自己和北洋?皇上又是针对谁呢?
而另外一面,皇上对日本人的戒备之心,从皇上赐给自己的甲午两个字上便可看出来,皇上也曾经多次提到日本人对大清的野心,绝不会在这个时候,轻率的就和日本开战。可皇上摆出如此强硬的姿态来,难道皇上真的不怕日本人会开战,或者是皇上认定了日本人不会开战?
李鸿章摇了摇头,刚刚舒展的眉头又紧紧的皱了起来。
...…
日本以失踪了两名随员为借口,威胁朝廷,意欲向大清开战的消息,忽然之间便传遍了整个京城。
市井民间,清流舆论,一时群情激奋。
日本,不过区区弹丸小国,几个海上的小岛,就敢公然威胁大清?还大言不惭要和大清开战。这还得了,京城内这一下热闹翻天了。
老百姓是不懂什么朝局政治的,但是多少年了,谁可曾正眼瞧过东洋人。要说大清被那些西洋人欺负,也就认了,谁叫咱们打不过人家呢?当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看洋人的枪炮,那阵仗,京城里的百姓也是多少明白了一点,西洋人有万千的不好,但是枪炮却还是好的。这不,英法联军这事一过去,朝廷不就立即开办洋务,练海军,以图自强。
可是现如今东洋人也蹬鼻子上脸,穿了件西洋人的衣裳,就想来占咱大清的便宜?
"姥姥,要我说皇上这次的旨意就该这么着,把咱大清的北洋舰队开出去,让那些个东洋人也长点见识,敢和咱大清叫板,他也不掂量掂量..."一个旗人喝着高末,一脸的不屑。
"要我说,就东洋人那身子骨,给咱旗人端水倒茶都还嫌尺寸不够,真要打起来,他够得着吗?"
茶馆中的众人都是一团哄笑。
"皇上何必让李鸿章的北洋舰队呢?就把咱旗人的神机营调过去,一马吓得东洋人尿裤子,也该让咱旗人也露露脸不是,哥几个说是不是这个理啊,便宜不能总让李鸿章一个人占全了吧..."
于市井民间的谈笑不同,公卿百官却是各怀心事。这个关节口,李鸿章的外甥张士珩闹出这么大的乱子,皇上开办新军不也是为着收北洋的权吗?这个时候为何不顺势一捋,把北洋上下也整顿一下,也杀杀他李鸿章的傲气。
更加看不明白的,还有太后的心思。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朝中的大臣们其实一直都在等着太后发话,可太后似乎像是全不在意的样子,一门心思在宫中看戏,这戏唱的又是哪一出呢?
太后当家不表态,皇上不当家却表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白意思的态度,朝局当真是扑朔迷离了。
京城内外一片扰攘之际,上海新开的一家报纸《时务报》,忽然在这个时刻登发了一篇署名为楚越的文章,文章历数这些年来日本明治维新的种种举措,学泰西之法,开工厂,修铁路,造兵舰,扩军备战,国势蒸蒸日上,绝非国人眼中昔日的倭人可比。举凡种种,无不详尽透彻,绝非空谈的论调。文章更是在最后写道,日本对大清觊觎之心已久,昔年的台湾事变,后来的朝鲜争端, 倘若国人再不警醒,异日恐有不测之变。
在一遍对日本的激奋和不屑中,这篇文章如石破天惊,引得各界竞相传开,议论纷纷。
这个楚越究竟是何许人也?居然能有如此卓尔不群的见识,为何以前却是从未听说过。
而此时,玉澜堂中的光绪却是悄然传见了奕劻,特意给他交代了一件事情。
光绪要在紫禁城中,宴请各国公使。(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