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沧海横流(二) (1/2)
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一个人的甲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日军在山东半岛凌厉的攻势,似乎并没有引起光绪太多的在意。即便是威海战事紧急的电报传来,光绪也显得有些无动于衷,这些天除了严旨督促聂士成挥军东进,越过鸭绿江进军朝鲜平壤外,就是忙于和刚刚抵达田庄台的英法美三国公使会谈。皇上如此的举动,让即便是吴绍基、杜怀川这样的天子近臣,也都很有些摸不着头脑,猜不透皇上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此时已近隆冬,虽然日军在朝鲜并没有多少兵力,但是在如此严寒的天气下进军朝鲜,单单在兵事上看,也是不足取的,对于辽东辽南的战局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不仅吴绍基、杜怀川等人不太明白光绪的用意,聂士成率部攻占朝鲜的安州和义州后,也几番来电,以道路泥泞,后勤保障艰难为由,请求暂缓进军朝鲜,不料被光绪去电狠狠的斥责了一番,并且严令聂士成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在半个月内攻占朝鲜平壤。聂士成此时纵然有再多理由,也不敢再过多争辩,只得率新建陆军第三镇冒着朝鲜的漫天大雪艰难进兵。
另外一边,光绪却将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了和英法美三国公使的会谈上面,而会谈的内容,则更是让英法美三国公使都倍感意外。
此次,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法国驻华公使施阿兰和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在汪凤藻和伍廷芳的陪同下来到田庄台,除了对大清这位年轻的皇帝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外,多少也是因为这场战争的变化确实让人有些琢磨不透,涉及各国再大清的利益,特别是眼下清国这位皇帝事实上掌握着中日这场战争的局面,三国公使都希望能够在中日之间起到居中调停作用,通过在中间的斡旋,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各国在东亚的地位。
尤其是英国公使欧格讷,作为大英帝国派驻清国的全权代表,对于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他原本并没有多少兴趣。在他看来,无论是清国这个古老的帝国,还是日本这个东亚新兴国家,都只不过是两个贫穷弱小的国家,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谁胜谁负,都不可能动摇大英帝国在东亚的实际利益。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特别是中日这场战争中间发生的戏剧化般的过程,以及战争被拖入僵持局面后,对于大英帝国在经济利益上的越来越明显的影响,欧格讷也有些坐不住了。
一方面是在华商人们的抱怨雪片般的飞来,让欧格讷有些倍感压力。而这还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清国这位年轻的皇帝在这场战争中展示出来的,让人震惊和无法忽视的影响力,甚至惊动了英国外务大臣亲自发来训令,也让欧格讷心中对于清国政局固有的认识有些动摇了,如果清国的政局因为这场战争而发生改变,选择在这个时候与大清这位皇帝见面,虽然未免有些赌博似的投机,但却未尝不是一个影响未来清国政局的很好的机会。所以欧格讷最终接受了美国公使田贝的劝说,怀着对这位清国皇帝的好奇,和对未来局势的茫然,动身前往田庄台。
不过让欧格讷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清国的这位皇帝对于英法美三国公使,在这样严寒的季节里面来到田庄台对这场战争进行斡旋,并表现出多少感激的姿态,恰恰相反,在彼此见面后的几次宴请和会谈中,清国这位皇帝对于这场战事连一个字也没有提及,似乎这场这场战争和他毫无关系一样。
不仅如此,清国的这位皇帝还拿出了一份让三国公使们既感到无比震惊又充满欣喜的计划书,或者说是一份关于清国未来如何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协议进程表,其中包括清国将在未来的5年内将增开的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在清国内陆开设工厂、修建铁路、开设学校、开办矿山等一揽子计划...…
对于清国皇帝的这份计划书,欧格讷隐约记得当初在紫禁城里宴请各国公使时,清国皇帝就曾经模糊的提及过这些构想,不过当时谁也没有把这些话当真,只是把这些话当作一个深处紫禁城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各国表示善意的一种方式。然而此刻情况却有些微妙复杂了,很明显,清国的这位皇帝已经凭借这场战争,获取了一定的权力和朝野上下的支持,更何况这位皇帝陛下手中还掌握着一支,对于目前的清国来说最为精锐的军队。在这个时候,清国皇帝再次提出这样的方案,意义和分量就完全有些不同了,也足以引起了三国公使们足够的兴趣和热情。
当然,分歧也是巨大的,清国皇帝在提出这些方案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附带条件,尤其是其中对于修改关税的提议,让欧格讷根本无法接受。与各国相比,大英帝国在清国的商业贸易量最为巨大,提高现在5%的关税,就意味着大英帝国在商业利益方面将承担巨大的损失,况且现有的值百抽五的关税规定,是明文载于中英天津条约里面的,由中英双方政府签字盖章为世界各国所确认了的,所以欧格讷对此予以了断然的拒绝。
不过,双方的会谈却并未因此陷入僵局,毕竟大清皇帝提出的这一揽子方案对于英法美三国太具有诱惑力了,如果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达到战争也不能获得的实际利益,对各国公使而言,完全是上帝给予的一次巨大的惊喜,他们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拒绝。所以,以欧格讷为首的三国公使开始围绕着这些方案,小心翼翼的试探着清国这位皇帝陛下的底线。
唯一的困惑或者说是犹豫不决,欧格讷对于清国这位皇帝能否在将来顺利掌握清国的朝政大权,从而兑现现在的承诺还有些疑问。相比之下,反而是美国公使田贝对此充满了信心。
此前田贝一直都在竭力劝说欧格讷前往田庄台与清国皇帝见面,似乎是受了那位在清国皇帝身边,担任清国皇帝私人顾问的美国记者怀特的影响, 在田贝的话语中,对于清国皇帝的印象非常良好,并一再宣称这位清国皇帝必将在未来获得这个古老帝国的全部权力。
然而不管是心存疑虑还是面对分歧,双方在这些天的会谈中都尽量表现出了某种克制和友好的气氛,与之相比,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乃至于辽东的严寒倒似乎变成是很遥远的事情了,至少在三国公使心中,一个可以预见到的无法去描述的灿烂远景,让人充满了些许的期待...…
但是三国公使们与清国皇帝的谈判还没有获得实质的结果,各种纷繁的消息便通过不同的渠道传递了过来,一方面是日军在山东半岛的节节胜利,已经威胁到了清国京畿的安危,让这场战争又重新陷入了一种模糊的僵局。而另一方面,清国朝廷已经重新起用了在各国中间颇有威望的恭亲王,主持与日和谈事宜,据可靠消息,恭亲王现已经抵达津门,与日本原驻清国公使小村寿太郎就中日停战事宜进行谈判。
一旦清国朝廷与日本达成停战的协议,不仅意味着三国公使通过居中调停,谋求各国利益的努力失败,也意味着以清国皇太后为首的朝廷,仍然牢牢的主宰着整个局面,三国公使与清国皇帝在田庄台商谈的一切,都有可能因为清国皇帝失去了在这场战争中刚刚获得的话语权,而变为泡影。换句话说,如果清国皇帝没有能够利用这场战争获得足够的权力,现在商谈的一切就不过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的意义。
当然,三国公使对于是由清国那位太后,还是眼前这位皇帝来主持清国的朝政大权并无多少兴趣,也不想过多的牵涉其中,但是他们对清国皇帝允诺的那个前景却没有办法不充满一些期待,更加上现对与僵化呆板的清国朝廷,清国皇帝更加表现的比较开明,能够获得各国的认同感,对这位皇帝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份好感,原本只是可有可无的心情,忽然变得有些患得患失了。
经过一番商议后,三国公使决定在与清国皇帝会谈的时候,直截了当的表达出各国的顾虑,言外之意,如果清国皇帝不能保证商谈的条约能够得到切实履行,三国公使将会转而与清国朝廷寻求合作。
坐在田庄台行营那间四面都烧着炭火的会客室里面,光绪静静的听完三国公使们的话,只是淡淡的一笑,脸上看不出因为三国公使多少有些不留情面的话,而有丝毫愠怒的神色,倒是显露出几分戏谑的神情说道,"各位公使刚才所说的意思... -->>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日军在山东半岛凌厉的攻势,似乎并没有引起光绪太多的在意。即便是威海战事紧急的电报传来,光绪也显得有些无动于衷,这些天除了严旨督促聂士成挥军东进,越过鸭绿江进军朝鲜平壤外,就是忙于和刚刚抵达田庄台的英法美三国公使会谈。皇上如此的举动,让即便是吴绍基、杜怀川这样的天子近臣,也都很有些摸不着头脑,猜不透皇上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此时已近隆冬,虽然日军在朝鲜并没有多少兵力,但是在如此严寒的天气下进军朝鲜,单单在兵事上看,也是不足取的,对于辽东辽南的战局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不仅吴绍基、杜怀川等人不太明白光绪的用意,聂士成率部攻占朝鲜的安州和义州后,也几番来电,以道路泥泞,后勤保障艰难为由,请求暂缓进军朝鲜,不料被光绪去电狠狠的斥责了一番,并且严令聂士成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在半个月内攻占朝鲜平壤。聂士成此时纵然有再多理由,也不敢再过多争辩,只得率新建陆军第三镇冒着朝鲜的漫天大雪艰难进兵。
另外一边,光绪却将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了和英法美三国公使的会谈上面,而会谈的内容,则更是让英法美三国公使都倍感意外。
此次,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法国驻华公使施阿兰和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在汪凤藻和伍廷芳的陪同下来到田庄台,除了对大清这位年轻的皇帝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外,多少也是因为这场战争的变化确实让人有些琢磨不透,涉及各国再大清的利益,特别是眼下清国这位皇帝事实上掌握着中日这场战争的局面,三国公使都希望能够在中日之间起到居中调停作用,通过在中间的斡旋,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各国在东亚的地位。
尤其是英国公使欧格讷,作为大英帝国派驻清国的全权代表,对于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他原本并没有多少兴趣。在他看来,无论是清国这个古老的帝国,还是日本这个东亚新兴国家,都只不过是两个贫穷弱小的国家,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谁胜谁负,都不可能动摇大英帝国在东亚的实际利益。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特别是中日这场战争中间发生的戏剧化般的过程,以及战争被拖入僵持局面后,对于大英帝国在经济利益上的越来越明显的影响,欧格讷也有些坐不住了。
一方面是在华商人们的抱怨雪片般的飞来,让欧格讷有些倍感压力。而这还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清国这位年轻的皇帝在这场战争中展示出来的,让人震惊和无法忽视的影响力,甚至惊动了英国外务大臣亲自发来训令,也让欧格讷心中对于清国政局固有的认识有些动摇了,如果清国的政局因为这场战争而发生改变,选择在这个时候与大清这位皇帝见面,虽然未免有些赌博似的投机,但却未尝不是一个影响未来清国政局的很好的机会。所以欧格讷最终接受了美国公使田贝的劝说,怀着对这位清国皇帝的好奇,和对未来局势的茫然,动身前往田庄台。
不过让欧格讷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清国的这位皇帝对于英法美三国公使,在这样严寒的季节里面来到田庄台对这场战争进行斡旋,并表现出多少感激的姿态,恰恰相反,在彼此见面后的几次宴请和会谈中,清国这位皇帝对于这场战事连一个字也没有提及,似乎这场这场战争和他毫无关系一样。
不仅如此,清国的这位皇帝还拿出了一份让三国公使们既感到无比震惊又充满欣喜的计划书,或者说是一份关于清国未来如何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协议进程表,其中包括清国将在未来的5年内将增开的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在清国内陆开设工厂、修建铁路、开设学校、开办矿山等一揽子计划...…
对于清国皇帝的这份计划书,欧格讷隐约记得当初在紫禁城里宴请各国公使时,清国皇帝就曾经模糊的提及过这些构想,不过当时谁也没有把这些话当真,只是把这些话当作一个深处紫禁城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各国表示善意的一种方式。然而此刻情况却有些微妙复杂了,很明显,清国的这位皇帝已经凭借这场战争,获取了一定的权力和朝野上下的支持,更何况这位皇帝陛下手中还掌握着一支,对于目前的清国来说最为精锐的军队。在这个时候,清国皇帝再次提出这样的方案,意义和分量就完全有些不同了,也足以引起了三国公使们足够的兴趣和热情。
当然,分歧也是巨大的,清国皇帝在提出这些方案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附带条件,尤其是其中对于修改关税的提议,让欧格讷根本无法接受。与各国相比,大英帝国在清国的商业贸易量最为巨大,提高现在5%的关税,就意味着大英帝国在商业利益方面将承担巨大的损失,况且现有的值百抽五的关税规定,是明文载于中英天津条约里面的,由中英双方政府签字盖章为世界各国所确认了的,所以欧格讷对此予以了断然的拒绝。
不过,双方的会谈却并未因此陷入僵局,毕竟大清皇帝提出的这一揽子方案对于英法美三国太具有诱惑力了,如果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达到战争也不能获得的实际利益,对各国公使而言,完全是上帝给予的一次巨大的惊喜,他们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拒绝。所以,以欧格讷为首的三国公使开始围绕着这些方案,小心翼翼的试探着清国这位皇帝陛下的底线。
唯一的困惑或者说是犹豫不决,欧格讷对于清国这位皇帝能否在将来顺利掌握清国的朝政大权,从而兑现现在的承诺还有些疑问。相比之下,反而是美国公使田贝对此充满了信心。
此前田贝一直都在竭力劝说欧格讷前往田庄台与清国皇帝见面,似乎是受了那位在清国皇帝身边,担任清国皇帝私人顾问的美国记者怀特的影响, 在田贝的话语中,对于清国皇帝的印象非常良好,并一再宣称这位清国皇帝必将在未来获得这个古老帝国的全部权力。
然而不管是心存疑虑还是面对分歧,双方在这些天的会谈中都尽量表现出了某种克制和友好的气氛,与之相比,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乃至于辽东的严寒倒似乎变成是很遥远的事情了,至少在三国公使心中,一个可以预见到的无法去描述的灿烂远景,让人充满了些许的期待...…
但是三国公使们与清国皇帝的谈判还没有获得实质的结果,各种纷繁的消息便通过不同的渠道传递了过来,一方面是日军在山东半岛的节节胜利,已经威胁到了清国京畿的安危,让这场战争又重新陷入了一种模糊的僵局。而另一方面,清国朝廷已经重新起用了在各国中间颇有威望的恭亲王,主持与日和谈事宜,据可靠消息,恭亲王现已经抵达津门,与日本原驻清国公使小村寿太郎就中日停战事宜进行谈判。
一旦清国朝廷与日本达成停战的协议,不仅意味着三国公使通过居中调停,谋求各国利益的努力失败,也意味着以清国皇太后为首的朝廷,仍然牢牢的主宰着整个局面,三国公使与清国皇帝在田庄台商谈的一切,都有可能因为清国皇帝失去了在这场战争中刚刚获得的话语权,而变为泡影。换句话说,如果清国皇帝没有能够利用这场战争获得足够的权力,现在商谈的一切就不过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的意义。
当然,三国公使对于是由清国那位太后,还是眼前这位皇帝来主持清国的朝政大权并无多少兴趣,也不想过多的牵涉其中,但是他们对清国皇帝允诺的那个前景却没有办法不充满一些期待,更加上现对与僵化呆板的清国朝廷,清国皇帝更加表现的比较开明,能够获得各国的认同感,对这位皇帝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份好感,原本只是可有可无的心情,忽然变得有些患得患失了。
经过一番商议后,三国公使决定在与清国皇帝会谈的时候,直截了当的表达出各国的顾虑,言外之意,如果清国皇帝不能保证商谈的条约能够得到切实履行,三国公使将会转而与清国朝廷寻求合作。
坐在田庄台行营那间四面都烧着炭火的会客室里面,光绪静静的听完三国公使们的话,只是淡淡的一笑,脸上看不出因为三国公使多少有些不留情面的话,而有丝毫愠怒的神色,倒是显露出几分戏谑的神情说道,"各位公使刚才所说的意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