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夫人金安(快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人是最不确定的因素,所有的意见都是理论性的,可是真正实在施起来,才会知道有多么的难。
青筝不过是仗着有武力在手,用强权镇压着“不听话”的书生们罢了。
她想着三权分立,想着提高百姓的生存权力,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完成了。
就第一件事,取消士绅不纳粮的税收制度,花了好几年也没有完全理顺。这还不算最难的,最难的是在科举考试中加入理工科的内容,文人们不肯与被他们视为小道的“工匠”们同场应考,觉得有辱斯文,反抗的很激烈,直到青筝真的怒了,直接取消了几百举子的考试资格,还有人硬抗,连朝庭的官员都联名上折子,与举子们共进退,最后内阁几位大人们也都不上朝了。那折子上,明明晃晃的让皇帝收拾了青筝,说她母鸡司晨什么的。要求皇帝肃清朝纲。
呵呵,这些个读书人,真正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才和平了几天啊,就忘了被人家打得满地找牙的事儿了。这会儿还有一些边锤之地没有完全平定,还有龙门卫在外征战呢,他们就又开始为了维护自己阶层的地位开始玩儿套路了。
谁怕他们似的。
青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谁不服,就都回家抱孩子去好了。
还愁没人肯做官不成。
于是,朝庭上上下下,换了百分之三四十,有骨气的,毕竟只是少数嘛。内阁六个人,换了四个。只剩下了两个,留下四个位子,青筝也不急着往上提人,就让他们斗去好了。谁支持她的想法,谁就上呗,反正他们读得圣贤书,卖与帝王家,为的不过是当官。就不信他们不会先软。
青筝也没有跟文人们死磕。同时也强行推行了一些别的政策,比如大力推高商人的地位。这大概是所有政策里实行得最顺利的一项了,人心所向嘛。商人们又有钱,又大多跟官员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大部分都直接是勋贵们的亲戚家人。跟他们地位当然很多人乐意。
大部分的普能商人还是没有地位的,青筝把原来那些个乱七八糟的限制都废了,然后还来个爵位大批发,批发了一大批的虚爵出去,反正就是个名称嘛,不用米不用面的,还能换回来好多好多的银钱,有的是人愿意换,有什么不好的。
还有,就是大力发展海运了。
再不开海,她再怎么努力,再过几十年还不是便宜了外国人。谁有能耐,还是去跟外国人拼去吧,何必窝里斗呢,没出息的很。
百姓吃得饿了,还有书读,青筝推行的,也都是有利民生的惠民政策,自然百姓就支持。一年两年还不明显,三四年之后,效果就已经很明显了。
等天楚玉跟朱慈烺大婚的时候,之前那些个不服气的也早都服服贴贴了,没人不愿意过安稳富足的日子,国人就是这样,不愿意扩张,说不好听的,就是没什么进取心,不好战。
何况,外贸生意一本万万利,最开始跟着龙门卫的大船一起出海的那几家小商户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全成了大老板,一个个的还捐了爵位,也都是上层社会的人物了。当官的一个个的哪家没有几个家人在外面做生意的,还怎么管。
一件事儿顺了,慢慢的,其它的事儿也就顺了。良性循环只要一开始,往后就只会越来越好了。
青筝还是从使至终都没有出现在台前过,有士之识,人才,到什么时候都不缺。用不着她事必躬亲,她也忙不过来。
对于皇家来说,可能最不好的事情是朱慈烺一直都没有子女出生,说他是害怕青筝也好,说他是想效仿先祖孝宗一夫一妻也好,反正是一直到楚玉嫁进宫门,他就是一直没有子女,也没有任何妃嫔,至于有没有什么小动作,青筝可不会查得那么细给自己女儿添堵。
人啊,该装糊涂的时候,还是得装糊涂的。
青筝独身了一辈子。
其实后来,楚县丞一家已经找到了。楚秀才那时候早都有了新家,开着一家小店,卖些古玩家具啥的,过得也还算不错,青筝还交代了两个女儿,并没有去打扰他的平静生活。能在战乱当中活下来,就不容易了,当初毕竟也算求了她一命,何苦再把他卷进是非当中呢!
楚玉没有让青筝失望,一直做得很好。哪怕后来,朱慈烺早逝,她带着幼子,也过得很多。甚至还因为跟阁老们争斗堵气,打急眼了,自己登基做了女帝,成了武则天第二。就为了要跟文官们置气。
青筝对此是大力支持的。她自己跟书生们斗了一辈子,女儿能给她出了这一口气,她不知道多开心。
自己能做的,都做了,至于后人会怎么样,她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后人自有后人福吧……
nbsp;人是最不确定的因素,所有的意见都是理论性的,可是真正实在施起来,才会知道有多么的难。
青筝不过是仗着有武力在手,用强权镇压着“不听话”的书生们罢了。
她想着三权分立,想着提高百姓的生存权力,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完成了。
就第一件事,取消士绅不纳粮的税收制度,花了好几年也没有完全理顺。这还不算最难的,最难的是在科举考试中加入理工科的内容,文人们不肯与被他们视为小道的“工匠”们同场应考,觉得有辱斯文,反抗的很激烈,直到青筝真的怒了,直接取消了几百举子的考试资格,还有人硬抗,连朝庭的官员都联名上折子,与举子们共进退,最后内阁几位大人们也都不上朝了。那折子上,明明晃晃的让皇帝收拾了青筝,说她母鸡司晨什么的。要求皇帝肃清朝纲。
呵呵,这些个读书人,真正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才和平了几天啊,就忘了被人家打得满地找牙的事儿了。这会儿还有一些边锤之地没有完全平定,还有龙门卫在外征战呢,他们就又开始为了维护自己阶层的地位开始玩儿套路了。
谁怕他们似的。
青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谁不服,就都回家抱孩子去好了。
还愁没人肯做官不成。
于是,朝庭上上下下,换了百分之三四十,有骨气的,毕竟只是少数嘛。内阁六个人,换了四个。只剩下了两个,留下四个位子,青筝也不急着往上提人,就让他们斗去好了。谁支持她的想法,谁就上呗,反正他们读得圣贤书,卖与帝王家,为的不过是当官。就不信他们不会先软。
青筝也没有跟文人们死磕。同时也强行推行了一些别的政策,比如大力推高商人的地位。这大概是所有政策里实行得最顺利的一项了,人心所向嘛。商人们又有钱,又大多跟官员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大部分都直接是勋贵们的亲戚家人。跟他们地位当然很多人乐意。
大部分的普能商人还是没有地位的,青筝把原来那些个乱七八糟的限制都废了,然后还来个爵位大批发,批发了一大批的虚爵出去,反正就是个名称嘛,不用米不用面的,还能换回来好多好多的银钱,有的是人愿意换,有什么不好的。
还有,就是大力发展海运了。
再不开海,她再怎么努力,再过几十年还不是便宜了外国人。谁有能耐,还是去跟外国人拼去吧,何必窝里斗呢,没出息的很。
百姓吃得饿了,还有书读,青筝推行的,也都是有利民生的惠民政策,自然百姓就支持。一年两年还不明显,三四年之后,效果就已经很明显了。
等天楚玉跟朱慈烺大婚的时候,之前那些个不服气的也早都服服贴贴了,没人不愿意过安稳富足的日子,国人就是这样,不愿意扩张,说不好听的,就是没什么进取心,不好战。
何况,外贸生意一本万万利,最开始跟着龙门卫的大船一起出海的那几家小商户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全成了大老板,一个个的还捐了爵位,也都是上层社会的人物了。当官的一个个的哪家没有几个家人在外面做生意的,还怎么管。
一件事儿顺了,慢慢的,其它的事儿也就顺了。良性循环只要一开始,往后就只会越来越好了。
青筝还是从使至终都没有出现在台前过,有士之识,人才,到什么时候都不缺。用不着她事必躬亲,她也忙不过来。
对于皇家来说,可能最不好的事情是朱慈烺一直都没有子女出生,说他是害怕青筝也好,说他是想效仿先祖孝宗一夫一妻也好,反正是一直到楚玉嫁进宫门,他就是一直没有子女,也没有任何妃嫔,至于有没有什么小动作,青筝可不会查得那么细给自己女儿添堵。
人啊,该装糊涂的时候,还是得装糊涂的。
青筝独身了一辈子。
其实后来,楚县丞一家已经找到了。楚秀才那时候早都有了新家,开着一家小店,卖些古玩家具啥的,过得也还算不错,青筝还交代了两个女儿,并没有去打扰他的平静生活。能在战乱当中活下来,就不容易了,当初毕竟也算求了她一命,何苦再把他卷进是非当中呢!
楚玉没有让青筝失望,一直做得很好。哪怕后来,朱慈烺早逝,她带着幼子,也过得很多。甚至还因为跟阁老们争斗堵气,打急眼了,自己登基做了女帝,成了武则天第二。就为了要跟文官们置气。
青筝对此是大力支持的。她自己跟书生们斗了一辈子,女儿能给她出了这一口气,她不知道多开心。
自己能做的,都做了,至于后人会怎么样,她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后人自有后人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