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完颜宗隽·雁断山南_1.赤日 (1/2)
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柔福帝姬(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金天会四年(宋靖康元年)闰十一月辛酉晨,雪霁,有雾。
穿过辟开积雪的行道,二十多岁的戎装男子自远处驭马驰来。节奏不疾不徐,渐行至汴梁城南门南薰门外。
金军铁骑夹道守卫于两侧,此刻人纷纷下马,皆跪左膝,蹲右膝,拱手恭迎:“八太子!”
金太祖完颜旻第八子完颜宗隽勒马而下,一壁扬手示意兵卒免礼,一壁毫不停歇地拾级登上南薰门城楼。他摘下头盔以一手揽着,随意披散的长发于行动间向后扬去,在两侧剃发结辫的女真士兵映衬下显得尤为醒目。
城楼上的将领含笑相迎:“八太子来得真巧,那送降表的皇帝老儿即刻就要到了。”
宗隽微微一笑,站定在城楼正中,朝城内望去,果见一行车马在被白雪薄雾模糊的背景中逐步浮现。
这天日赤如火,却无光,顶着那一轮晦暗的血色红日,细若游丝的队列迟缓地朝南薰门方向蜿蜒。
这是大宋皇帝赵桓带领的素队,前后约莫千人,本着向金出降的因由,不竖旌旗,不张伞盖。
开道的宋骑兵在距南薰门数丈外停住,分列开来,让赵桓以领骑的姿态先临门下。赵桓左右一顾,但见镇守这大宋京城大门的士卒全换了金兵,个个按刀执矛,神色肃穆,一派严阵以待的模样,不由又是悲凉又是紧张。抬头向上望,目光与城楼上一貌似统军的年轻金将相触,见他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眼神冷漠,唇角却衔浅笑,赵桓倏地又是一惊,忙垂下眼帘,事先准备好的言辞瞬间全忘,茫然盯着面前铁门下与尘泥相和的冰屑,不知该如何开口。
垂视赵桓良久,宗隽徐徐扬声用汉语问:“来者何人?”
赵桓才又仰首,答道:“朕……朕是大宋皇帝……赵桓。”
“哦?”宗隽再问,“何故来此?”
赵桓呆了呆,脸庞上有越来越烈的灼烧感,艰难地控制住语调,用比刚才略低的声音说:“朕欲往青城斋宫,与大金国相、二太子议事……请将军开门治道。”
宗隽这才呵呵一笑,道:“大宋皇帝亲出议事,甚好。皇帝陛下带近臣亲随数十人出城即可,我自会另遣大金精兵护卫迎送,确保陛下一路平安,但请放心。”
赵桓见城门紧闭,门前金兵肃立,城楼上密密一层弓箭手正引弓待命,只得叹了口气,回首命亲随等八十余人随自己出城,其余宋军留于城内。
宗隽见状遂传令开门、放吊桥于护城河上,让赵桓一行人通过。
赵桓道谢,正要前行,忽又望见门外铁骑如云,马上骁将都虎视耽耽地紧盯自己,心下忐忑,猜大概自己乘马而行未免显得嚣张,不如步行以示谦恭,便俯身欲下马。不料此时却听宗隽厉声喝止,赵桓闻声大惊,刚点地的一足立即又缩了回来,尴尬地斜伏在马背上,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城楼上的宗隽与身边将领相视一笑,再吩咐左右兵卒:“奏知皇帝,这不是下马处。”
兵卒一层层传令下来,赵桓声声入耳,与一干近臣都羞愧得无以复加,却也只有迅速乘马如初,在金军铁骑的夹道“拥卫”下朝青城行去。
宗隽目送赵桓远去,再转身回望银装素裹的汴京城,微笑道:“今日真是好天气。”
身侧将领接话:“是呀,这大雪连下了八日,昨日才放晴。今天
这日头红艳艳的,真好看,就是雾气重了点……听说昨晚这城中人看见了扫帚星……”
宗隽迎着红日仰首闭目,感觉那晦暗红光透过雾烟和垂拂于脸侧的几丝散发沉淀入眼底,“白气出太微,彗星见……”他又不动声色地笑了笑,“这座皇城气数已尽。”
立马一时许,赵桓一行抵达青城斋宫。出降议事要见的是金国相完颜宗翰及金太祖第二子完颜宗望,但宗翰只命人领赵桓入斋宫偏厅歇息,却不出来相见,另简单传了句话:“二太子领军驻扎在刘家寺,现天色已晚,往来不便,容来日拜见。”
赵桓本想议事后当日便回京,一听这话心知敌酋有意将自己扣留于此,却又无计可施,垂头丧气地坐下,愁眉不展。
随行官员们面面相觑,悄悄交头接耳低声商议。半晌后,有人建议道:“城中军民尚不知陛下今夜要留宿于此,为免引起无谓恐慌,陛下不妨下诏通告,驾报平安,以让军民安心。”
赵桓沉吟一阵,点头同意,黯然命道:“为朕草诏:大金已许和议,事未了,朕留宿,只候事了归内。仰军民安业,无致疑虑。”
获金人许可后,一位宋臣奉黄榜乘马驰向南薰门。赵桓沉默着枯坐至日暮,有金卒送了些汤饼入内供宋君臣食用,但赵桓瞧也不瞧,叹气推开。
“此地夜间风寒露冷,陛下还是多少吃一点暖身吧。”话音未落,一人迈步入内。赵桓抬目看,见又是此前在南薰门遇见的金将,顿感愠怒,侧首不语。
宗隽却也不恼,悠悠踱步细看众人情形,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问赵桓... -->>
金天会四年(宋靖康元年)闰十一月辛酉晨,雪霁,有雾。
穿过辟开积雪的行道,二十多岁的戎装男子自远处驭马驰来。节奏不疾不徐,渐行至汴梁城南门南薰门外。
金军铁骑夹道守卫于两侧,此刻人纷纷下马,皆跪左膝,蹲右膝,拱手恭迎:“八太子!”
金太祖完颜旻第八子完颜宗隽勒马而下,一壁扬手示意兵卒免礼,一壁毫不停歇地拾级登上南薰门城楼。他摘下头盔以一手揽着,随意披散的长发于行动间向后扬去,在两侧剃发结辫的女真士兵映衬下显得尤为醒目。
城楼上的将领含笑相迎:“八太子来得真巧,那送降表的皇帝老儿即刻就要到了。”
宗隽微微一笑,站定在城楼正中,朝城内望去,果见一行车马在被白雪薄雾模糊的背景中逐步浮现。
这天日赤如火,却无光,顶着那一轮晦暗的血色红日,细若游丝的队列迟缓地朝南薰门方向蜿蜒。
这是大宋皇帝赵桓带领的素队,前后约莫千人,本着向金出降的因由,不竖旌旗,不张伞盖。
开道的宋骑兵在距南薰门数丈外停住,分列开来,让赵桓以领骑的姿态先临门下。赵桓左右一顾,但见镇守这大宋京城大门的士卒全换了金兵,个个按刀执矛,神色肃穆,一派严阵以待的模样,不由又是悲凉又是紧张。抬头向上望,目光与城楼上一貌似统军的年轻金将相触,见他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眼神冷漠,唇角却衔浅笑,赵桓倏地又是一惊,忙垂下眼帘,事先准备好的言辞瞬间全忘,茫然盯着面前铁门下与尘泥相和的冰屑,不知该如何开口。
垂视赵桓良久,宗隽徐徐扬声用汉语问:“来者何人?”
赵桓才又仰首,答道:“朕……朕是大宋皇帝……赵桓。”
“哦?”宗隽再问,“何故来此?”
赵桓呆了呆,脸庞上有越来越烈的灼烧感,艰难地控制住语调,用比刚才略低的声音说:“朕欲往青城斋宫,与大金国相、二太子议事……请将军开门治道。”
宗隽这才呵呵一笑,道:“大宋皇帝亲出议事,甚好。皇帝陛下带近臣亲随数十人出城即可,我自会另遣大金精兵护卫迎送,确保陛下一路平安,但请放心。”
赵桓见城门紧闭,门前金兵肃立,城楼上密密一层弓箭手正引弓待命,只得叹了口气,回首命亲随等八十余人随自己出城,其余宋军留于城内。
宗隽见状遂传令开门、放吊桥于护城河上,让赵桓一行人通过。
赵桓道谢,正要前行,忽又望见门外铁骑如云,马上骁将都虎视耽耽地紧盯自己,心下忐忑,猜大概自己乘马而行未免显得嚣张,不如步行以示谦恭,便俯身欲下马。不料此时却听宗隽厉声喝止,赵桓闻声大惊,刚点地的一足立即又缩了回来,尴尬地斜伏在马背上,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城楼上的宗隽与身边将领相视一笑,再吩咐左右兵卒:“奏知皇帝,这不是下马处。”
兵卒一层层传令下来,赵桓声声入耳,与一干近臣都羞愧得无以复加,却也只有迅速乘马如初,在金军铁骑的夹道“拥卫”下朝青城行去。
宗隽目送赵桓远去,再转身回望银装素裹的汴京城,微笑道:“今日真是好天气。”
身侧将领接话:“是呀,这大雪连下了八日,昨日才放晴。今天
这日头红艳艳的,真好看,就是雾气重了点……听说昨晚这城中人看见了扫帚星……”
宗隽迎着红日仰首闭目,感觉那晦暗红光透过雾烟和垂拂于脸侧的几丝散发沉淀入眼底,“白气出太微,彗星见……”他又不动声色地笑了笑,“这座皇城气数已尽。”
立马一时许,赵桓一行抵达青城斋宫。出降议事要见的是金国相完颜宗翰及金太祖第二子完颜宗望,但宗翰只命人领赵桓入斋宫偏厅歇息,却不出来相见,另简单传了句话:“二太子领军驻扎在刘家寺,现天色已晚,往来不便,容来日拜见。”
赵桓本想议事后当日便回京,一听这话心知敌酋有意将自己扣留于此,却又无计可施,垂头丧气地坐下,愁眉不展。
随行官员们面面相觑,悄悄交头接耳低声商议。半晌后,有人建议道:“城中军民尚不知陛下今夜要留宿于此,为免引起无谓恐慌,陛下不妨下诏通告,驾报平安,以让军民安心。”
赵桓沉吟一阵,点头同意,黯然命道:“为朕草诏:大金已许和议,事未了,朕留宿,只候事了归内。仰军民安业,无致疑虑。”
获金人许可后,一位宋臣奉黄榜乘马驰向南薰门。赵桓沉默着枯坐至日暮,有金卒送了些汤饼入内供宋君臣食用,但赵桓瞧也不瞧,叹气推开。
“此地夜间风寒露冷,陛下还是多少吃一点暖身吧。”话音未落,一人迈步入内。赵桓抬目看,见又是此前在南薰门遇见的金将,顿感愠怒,侧首不语。
宗隽却也不恼,悠悠踱步细看众人情形,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问赵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