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能称之为技术活了。
因为万一你的炮眼选址不好,一炮过后,要不就会炸的太碎了,这样的石头肯定就是尺寸太小了,不算是合格品,自然就卖不上好价钱。要不就是炸的太大了,在那个年代,没有机械辅助,全靠人力,巨石动上一动都难,何况再进行分拆呢,即使可以这样做,也太浪费气力和时间了,本来一天的活,就变成了三天,四天,不但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工具,炭火和炸药。
所以一开始,父亲会先围着巨石东看看,西看看,上敲敲,下听听,最后选中几个合适的位置,用小石头划上圆圈,然后带上平镜,以免被蹦起的石子弄伤眼睛,接着拿起小锤和錾,根据刚做的记号,敲敲打打,先錾出一个个的小窝窝。
然后接下来,就需要两人配合完成了,母亲会带着手套扶住长钎子,为什么要带手套呢?主要是因为大锤砸下来时候的力量会导致钎子强烈震动,久而久之就会把手震破的,经常一天下来,回到家里,就会看到母亲的户口已经血迹斑斑了。而父亲呢,则会抡起大铁锤,一下,一下,又一下的打在钎子上,靠着大铁锤的重力,一点点的往下钻孔。
在这个过程中呢,还需要不断的往孔里面加水,缓解錾头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呢,会根据巨石的大小来决定孔的深浅,一般凿50-80公分,也可能更深。
接下来就要向孔里加雷管,幸好那个年代,雷管还不是特别管控的产品,我记得每到了冬天,还有邻居拿着雷管到附近的水库去炸鱼呢。除了雷管之外,还要加黑火药,加炸药时候要加一点,然后用木锤轻轻的捣结实,然后再加点火药,再捣......
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活,所以做的时候,不但要细心,还要有经验,最后扯出长长的炮捻子,点燃之前先喊几声,放炮了,放炮了。以此来提醒附近的石匠们躲一下,没有人应声了,就点燃捻子,迅速跑远,那个时候我们在山上放羊就会不时的听到炮声。
隔了一会“轰”的一声爆炸,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哑炮,那就得重新去装火药了,而清除哑炮的过程是有一定危险的,我记得我们隔壁村的一个人就曾经因为炮没有响而回去清理,结果忽然又响了,结果被炸残了,小时候每次从他家门前经过,看到他拄着拐,一只裤腿空荡荡的,满脸的伤疤,都会把我们吓得够呛,抬腿就跑。
石匠们一般都会都多慢慢的走回去,然后趴在附近再多等一会,观察一会,最后确定不会再炸了,才开始清理,修理,再点,再炸。等到炸开巨石之后,就要分石,雕刻,最后的成品还要自己驮上来,放到石塘上面,凑够了一定数量,就可以卖了。
一般每块石头都是长方体,长60-100公分,宽30-40公分,高25-30公分为佳,这样的一块青板石,经过千辛万苦开采出来来的,还要是品相好的,才能卖上3毛或者3毛5分钱.凑够了一车,也不过10几块钱而已,可是这却在来年就会变成孩子的学费,家里的化肥,农药......
关于开采石头的錾,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甚至不认识这个字,其实,就是铁钎子,大概20公分左右的长度,下面是尖的,也有扁的,各有各的用途,上面类似螺丝帽似的以便承接锤子的敲打,一般父亲每天会带20来根錾,然后经过一天的劳作,这些錾的尖尖就全部都磨断或者磨平了,回到家里之后就需要去重新打磨。
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小家伙们就能够帮上忙了,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帮助父亲烧小炉子,加点碳,拉着风箱,把炉火烧得通红,把磨平了的錾插进炭火里。火候一到,父亲就会左手用夹子夹起烧得红红的錾,右手抡起小锤子,在砧子上“叮叮当当”的敲打起来,随着铁棒的红色褪去,恢复了本来的铁青颜色,父亲就会再度把錾放进炭火里烧红,经过几次的捶打,终于把錾尖打磨的锋利了,但是绝对不能太尖,否则容易折断的。
这个时候就要迅速的把錾尖放进旁边的已经盛了水的破碗里,进行淬口,只听得“滋”的一声,冒起来了一阵白烟,接着就会把它丢在旁边冷却了。虽然我们那个时候不懂得是什么原理,可是这一套程序,我们是铭记在心。
能称之为技术活了。
因为万一你的炮眼选址不好,一炮过后,要不就会炸的太碎了,这样的石头肯定就是尺寸太小了,不算是合格品,自然就卖不上好价钱。要不就是炸的太大了,在那个年代,没有机械辅助,全靠人力,巨石动上一动都难,何况再进行分拆呢,即使可以这样做,也太浪费气力和时间了,本来一天的活,就变成了三天,四天,不但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工具,炭火和炸药。
所以一开始,父亲会先围着巨石东看看,西看看,上敲敲,下听听,最后选中几个合适的位置,用小石头划上圆圈,然后带上平镜,以免被蹦起的石子弄伤眼睛,接着拿起小锤和錾,根据刚做的记号,敲敲打打,先錾出一个个的小窝窝。
然后接下来,就需要两人配合完成了,母亲会带着手套扶住长钎子,为什么要带手套呢?主要是因为大锤砸下来时候的力量会导致钎子强烈震动,久而久之就会把手震破的,经常一天下来,回到家里,就会看到母亲的户口已经血迹斑斑了。而父亲呢,则会抡起大铁锤,一下,一下,又一下的打在钎子上,靠着大铁锤的重力,一点点的往下钻孔。
在这个过程中呢,还需要不断的往孔里面加水,缓解錾头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呢,会根据巨石的大小来决定孔的深浅,一般凿50-80公分,也可能更深。
接下来就要向孔里加雷管,幸好那个年代,雷管还不是特别管控的产品,我记得每到了冬天,还有邻居拿着雷管到附近的水库去炸鱼呢。除了雷管之外,还要加黑火药,加炸药时候要加一点,然后用木锤轻轻的捣结实,然后再加点火药,再捣......
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活,所以做的时候,不但要细心,还要有经验,最后扯出长长的炮捻子,点燃之前先喊几声,放炮了,放炮了。以此来提醒附近的石匠们躲一下,没有人应声了,就点燃捻子,迅速跑远,那个时候我们在山上放羊就会不时的听到炮声。
隔了一会“轰”的一声爆炸,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哑炮,那就得重新去装火药了,而清除哑炮的过程是有一定危险的,我记得我们隔壁村的一个人就曾经因为炮没有响而回去清理,结果忽然又响了,结果被炸残了,小时候每次从他家门前经过,看到他拄着拐,一只裤腿空荡荡的,满脸的伤疤,都会把我们吓得够呛,抬腿就跑。
石匠们一般都会都多慢慢的走回去,然后趴在附近再多等一会,观察一会,最后确定不会再炸了,才开始清理,修理,再点,再炸。等到炸开巨石之后,就要分石,雕刻,最后的成品还要自己驮上来,放到石塘上面,凑够了一定数量,就可以卖了。
一般每块石头都是长方体,长60-100公分,宽30-40公分,高25-30公分为佳,这样的一块青板石,经过千辛万苦开采出来来的,还要是品相好的,才能卖上3毛或者3毛5分钱.凑够了一车,也不过10几块钱而已,可是这却在来年就会变成孩子的学费,家里的化肥,农药......
关于开采石头的錾,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甚至不认识这个字,其实,就是铁钎子,大概20公分左右的长度,下面是尖的,也有扁的,各有各的用途,上面类似螺丝帽似的以便承接锤子的敲打,一般父亲每天会带20来根錾,然后经过一天的劳作,这些錾的尖尖就全部都磨断或者磨平了,回到家里之后就需要去重新打磨。
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小家伙们就能够帮上忙了,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帮助父亲烧小炉子,加点碳,拉着风箱,把炉火烧得通红,把磨平了的錾插进炭火里。火候一到,父亲就会左手用夹子夹起烧得红红的錾,右手抡起小锤子,在砧子上“叮叮当当”的敲打起来,随着铁棒的红色褪去,恢复了本来的铁青颜色,父亲就会再度把錾放进炭火里烧红,经过几次的捶打,终于把錾尖打磨的锋利了,但是绝对不能太尖,否则容易折断的。
这个时候就要迅速的把錾尖放进旁边的已经盛了水的破碗里,进行淬口,只听得“滋”的一声,冒起来了一阵白烟,接着就会把它丢在旁边冷却了。虽然我们那个时候不懂得是什么原理,可是这一套程序,我们是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