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重生资本狂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提多美了,干劲十足地把公司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并踌躇满志地贷了一笔款,从英国引进新式制冰机,不但出冰量大,而且成本低。
这时候,大债主怡和洋行咳嗽一声,登场了。
怡和大班把凯尔叫进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诉苦,说本商行在星加坡投资失败,需要注入资金,可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均不佳,本商行己陷入财政危机了。
凯尔一听就明白了,怡和要摘果子了。
他不想死得难看,于是识趣地主动提出,愿意把香江制冰公司,拱手让给怡和洋行管理。
就这样,怡和洋行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了香江的制冰托拉斯,并独享这份利益到一九一八年。
这一年,丢杜的那块免费地皮,快要到期了,于是业主怡和洋行提出继续使用的申请。
香江制冰公司都是香江的制冰托拉斯了,其盈利程度尽人皆知,港府肯定不能再以慈善公益之名,让香江制冰公司免费使用地皮,于是给九百九十九年的租期,开价一万二千五百港元。
如此长的租期,实际上就相当于这块地皮归租地者永久所有,对于不差钱的怡和洋行,简直就是白捡便宜。
可占惯了便宜的怡和洋行,并不知足,借口这块地皮异常潮湿,除了做冰库,不适合他用,还价八千港元,而且还要分五年付款。
因为其它英资,早就看不惯怡和洋行长期享受特殊待遇、占尽了便宜,所以压力巨大的港府,便没有答应,气得怡和大班放狠话,没这块地皮,就不开冰场了。
双方僵持不下,只好让港督裁决。
可港督也不想犯众怒,于是维持了原来的条件。
这一下,在无数幸灾乐祸的眼光里,骑虎难下的怡和大班,丢尽了颜面。
牛奶公司大班非常有眼色,马上去给怡和大班送“梯子”,局面一直这么僵持着太难看,不如干脆把香江制冰公司卖给牛奶公司吧。
要挟港府失败的怡和大班,果然收下了“梯子”,说了一通,西方已经发明了小型电动制冰机,相信普及到香江的西洋人家庭将是早晚的事,而目前仍然鼎盛的制冰业,前景不容乐观云云,然后,把香江制冰公司卖给了牛奶公司。
自此,原来的牛奶公司,重组为今日的牛奶冰厂有限公司,几乎垄断了香江的牛奶、制冰、冷藏肉类业务。
至于那块地皮,牛奶公司当然也买下,并成为牛奶冰厂有限公司现在的总部所在地。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技术发展迅猛,家用电冰箱开始进入富裕家庭。
如此一来,牛奶公司的传统制冰业务,也就随着萎缩了,牛奶和冷藏肉类业务比重增大,同时进军零售、餐饮等行业。
归根结底,牛奶公司勉强算得上百年企业了,底子不薄,仍然能给股东带来稳定的收益。
英国佬眼见牛奶公司的吸金能力不复重前,便把牛奶公司推上了股市,最后圈上一笔钱。
当时事业如日中天、俨然成为香江华人领袖的周希年,借着身为牛奶公司董事的便利,一步步地买入股份,最终风平浪静地得到了控制权,顺理成章地坐上了董事会主席的位置,形成了今日的牛奶公司权力架构。
在香江局势动荡的时候,像怡和这样的英国佬,当然看不上已经走下坡路的牛奶公司。
但现在不一样了,米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西方世界和中国的关系随之大为缓和,英国肯定也会和中国恢复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如此一来,香江就有了繁荣稳定的确切外部环境,动荡时期带不走的地皮,一下子就显示出了价值。
随便想想也能知道,早年间,冰块和牛奶这两门生意,很占地方。
原来的香江制冰公司,便分别在港岛的雪厂街、春园街、铜锣湾,建设了制冰厂。
而原来的老牛奶公司,则在港岛的铜锣湾和薄扶林,开辟牛场和农场。
毫不夸张地讲,牛奶公司不知不觉间,成了香江的“地王”。
在香江,所谓的“地王”,还是挺多的,但论起含金量来,牛奶公司这个“地王”,绝对名列前茅。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港岛中区的物业建设,已经接近了饱和,而港岛的第二商业区,正向铜锣湾挪动。
说白了,别的“地王”,在九龙和新界的十块地皮,也未必有牛奶公司在港岛铜锣湾的一块地皮,来得值钱!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形容的就是牛奶公司目前的微妙处境。
当然了,如此关键的信息,不是谁都能知道的,只有怡和大班、高弦这样开了挂的人,以及拥有上帝视角的“读者”,才能洞悉。
这就是牛奶公司被高弦盯上的价值所在,高弦都不用问第二遍“值不值得拼一把”,与会众人便认可,动力实在太足了。
易慧强眯着眼睛,仔细端详居中而坐的高弦,心里不由得琢磨:两年多前,我在木屋区第一次遇到他的时候,怎么就没看出来,这小子想当“地王”,要在铜锣湾,和我易家这样的大地主平起平坐的野心呢?
估计爸爸知道这件事后,肯定会大吃一惊。
也不清楚,小妹是否早就知道高弦的计划。
自己现在才知道这个消息,是小妹女生外向、守口如瓶呢?还是高弦城府极深、引而不发呢?
好在,高弦将会成为易家的女婿,早晚都是一家人,我不用像周希年那样,担惊受怕地费脑筋。
讨论中,马新聪又说道:“周希年控制下的牛奶公司,资产数亿、员工上千,加上他又请了和记大班祁德尊、会德丰大班马登做董事,我们即使发动突袭,亮出第一大股东的资本,恐怕也要周旋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控制权。”
高弦目光炯炯地说道:“所以,我把这个阶段,叫做斗牛。”
听了如此形象的比喻,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未完待续)
提多美了,干劲十足地把公司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并踌躇满志地贷了一笔款,从英国引进新式制冰机,不但出冰量大,而且成本低。
这时候,大债主怡和洋行咳嗽一声,登场了。
怡和大班把凯尔叫进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诉苦,说本商行在星加坡投资失败,需要注入资金,可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均不佳,本商行己陷入财政危机了。
凯尔一听就明白了,怡和要摘果子了。
他不想死得难看,于是识趣地主动提出,愿意把香江制冰公司,拱手让给怡和洋行管理。
就这样,怡和洋行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了香江的制冰托拉斯,并独享这份利益到一九一八年。
这一年,丢杜的那块免费地皮,快要到期了,于是业主怡和洋行提出继续使用的申请。
香江制冰公司都是香江的制冰托拉斯了,其盈利程度尽人皆知,港府肯定不能再以慈善公益之名,让香江制冰公司免费使用地皮,于是给九百九十九年的租期,开价一万二千五百港元。
如此长的租期,实际上就相当于这块地皮归租地者永久所有,对于不差钱的怡和洋行,简直就是白捡便宜。
可占惯了便宜的怡和洋行,并不知足,借口这块地皮异常潮湿,除了做冰库,不适合他用,还价八千港元,而且还要分五年付款。
因为其它英资,早就看不惯怡和洋行长期享受特殊待遇、占尽了便宜,所以压力巨大的港府,便没有答应,气得怡和大班放狠话,没这块地皮,就不开冰场了。
双方僵持不下,只好让港督裁决。
可港督也不想犯众怒,于是维持了原来的条件。
这一下,在无数幸灾乐祸的眼光里,骑虎难下的怡和大班,丢尽了颜面。
牛奶公司大班非常有眼色,马上去给怡和大班送“梯子”,局面一直这么僵持着太难看,不如干脆把香江制冰公司卖给牛奶公司吧。
要挟港府失败的怡和大班,果然收下了“梯子”,说了一通,西方已经发明了小型电动制冰机,相信普及到香江的西洋人家庭将是早晚的事,而目前仍然鼎盛的制冰业,前景不容乐观云云,然后,把香江制冰公司卖给了牛奶公司。
自此,原来的牛奶公司,重组为今日的牛奶冰厂有限公司,几乎垄断了香江的牛奶、制冰、冷藏肉类业务。
至于那块地皮,牛奶公司当然也买下,并成为牛奶冰厂有限公司现在的总部所在地。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技术发展迅猛,家用电冰箱开始进入富裕家庭。
如此一来,牛奶公司的传统制冰业务,也就随着萎缩了,牛奶和冷藏肉类业务比重增大,同时进军零售、餐饮等行业。
归根结底,牛奶公司勉强算得上百年企业了,底子不薄,仍然能给股东带来稳定的收益。
英国佬眼见牛奶公司的吸金能力不复重前,便把牛奶公司推上了股市,最后圈上一笔钱。
当时事业如日中天、俨然成为香江华人领袖的周希年,借着身为牛奶公司董事的便利,一步步地买入股份,最终风平浪静地得到了控制权,顺理成章地坐上了董事会主席的位置,形成了今日的牛奶公司权力架构。
在香江局势动荡的时候,像怡和这样的英国佬,当然看不上已经走下坡路的牛奶公司。
但现在不一样了,米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西方世界和中国的关系随之大为缓和,英国肯定也会和中国恢复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如此一来,香江就有了繁荣稳定的确切外部环境,动荡时期带不走的地皮,一下子就显示出了价值。
随便想想也能知道,早年间,冰块和牛奶这两门生意,很占地方。
原来的香江制冰公司,便分别在港岛的雪厂街、春园街、铜锣湾,建设了制冰厂。
而原来的老牛奶公司,则在港岛的铜锣湾和薄扶林,开辟牛场和农场。
毫不夸张地讲,牛奶公司不知不觉间,成了香江的“地王”。
在香江,所谓的“地王”,还是挺多的,但论起含金量来,牛奶公司这个“地王”,绝对名列前茅。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港岛中区的物业建设,已经接近了饱和,而港岛的第二商业区,正向铜锣湾挪动。
说白了,别的“地王”,在九龙和新界的十块地皮,也未必有牛奶公司在港岛铜锣湾的一块地皮,来得值钱!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形容的就是牛奶公司目前的微妙处境。
当然了,如此关键的信息,不是谁都能知道的,只有怡和大班、高弦这样开了挂的人,以及拥有上帝视角的“读者”,才能洞悉。
这就是牛奶公司被高弦盯上的价值所在,高弦都不用问第二遍“值不值得拼一把”,与会众人便认可,动力实在太足了。
易慧强眯着眼睛,仔细端详居中而坐的高弦,心里不由得琢磨:两年多前,我在木屋区第一次遇到他的时候,怎么就没看出来,这小子想当“地王”,要在铜锣湾,和我易家这样的大地主平起平坐的野心呢?
估计爸爸知道这件事后,肯定会大吃一惊。
也不清楚,小妹是否早就知道高弦的计划。
自己现在才知道这个消息,是小妹女生外向、守口如瓶呢?还是高弦城府极深、引而不发呢?
好在,高弦将会成为易家的女婿,早晚都是一家人,我不用像周希年那样,担惊受怕地费脑筋。
讨论中,马新聪又说道:“周希年控制下的牛奶公司,资产数亿、员工上千,加上他又请了和记大班祁德尊、会德丰大班马登做董事,我们即使发动突袭,亮出第一大股东的资本,恐怕也要周旋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控制权。”
高弦目光炯炯地说道:“所以,我把这个阶段,叫做斗牛。”
听了如此形象的比喻,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