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穿到明朝考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隔十二年, 这桩无人知晓的父杀子案终于彻底了结, 他以后也可以安心做自己了。
崔燮将手在被面上抹了抹,从袖中取出香包按在鼻端, 闻了几下, 泪水便滚滚而出。他将香包系到腰间, 起身悲痛地喊道:“叫衡哥、和哥来,通知祖母……再派人到各家送讣报……咱们老爷故去了……”
崔老爷从那天夜里中了丹毒, 竟又熬了十余天的工夫, 家里装裹、棺材早都已备齐了,家人闻讯就上来装裹。崔燮转身离开, 去书房取了早就备下的折子,命人递往通政司乞丁艰。
弘治天子接到折子, 不觉大为吃惊:“崔先生不是最擅长养生,他父亲怎么这个年纪便去了?如今正是用人的时候,朕还拟叫他兼个东宫属官,怎么就要丁忧了!”
高公公父子都跟崔燮相好多年,崔家的事, 除了崔燮跟谢瑛往金丹里添东西他不知道, 别的都和自己家事一样清楚, 当即答道:“崔侍讲的老父当初因贪贿落入锦衣卫诏狱,后来官司断明, 罚的他去榆林输米。他一个读书人, 哪经得住这么来来往往奔波?当时生了重病, 就信了一个不知哪来的道士, 养着他在家烧丹炼药,一吃就吃了两年,这回怕是吃出的祸事……”
先帝宪宗就是信妖道、服仙丹,因中了丹毒,腹泄不止而亡的。如今崔家这位老父竟也是因服丹身故,天子不只同情,还有几分感同身受,感叹道:“又是这些妖道炼丹害人。崔先生自己就善养生,他父亲怎地不信他,偏信了道士!”
覃公公适时夸了一把皇上:“崔大人的养生法虽有验效,可养生时得先食素锻体,非有大毅力者安能坚持得住?陛下是天下明主,不耽溺于美食安逸,可崔榷就是个寻常老人,哪能受得住这样清苦的日子?又要长生又要安乐,也难怪他叫道士骗了,连他老母和那么多儿子都劝不转。“
天子感叹了一阵,可惜崔燮这官职太低,够不着夺情的底线,只能赐些绸缎布帛,给勘合路引,许他回乡守制。
崔燮要回乡,两位国舅不好再住在老师家,便收拾东西回国丈府。祝举人也要告辞,却叫两位国舅比老师还强势地抢回家,让他近距离体验少年锦衣卫的真实生活,方便他取材写稿。
这俩熊孩子真不能没人看着啊!
张家兄弟带着祝允明上门吊唁时,崔燮才知道这俩熊孩子干出的事,忙替他们跟祝大手道歉,请他看在自己的份儿上原谅弟子一回。
祝允明大度地说:“侍生答应了给崔大人写《少年锦衣卫》,不管如何,都得把文章写定了再离去。大人府上如今正居丧,学生也不能再若无其事地留宿,国舅们此时相邀,倒省得学生另觅居住了。”
见他说的挺真心,不像含怨的样子,崔燮才略松了口气,道:“你若觉着住他们家不方便,就还回侍讲府吧。我已将那边托付给了谢大人家看顾,张家兄弟无事时也要去跟谢兄学武,你们要探讨写书的事也方便。你住的院子又与花园不相接,清清静静的,若有朋友也可叫到家里小聚,比住外头方便。”
说着冷冷扫了张家兄弟一眼:“别以为祝举人替你们说话,为师就不问你们抢人的事了。”
两位国舅后颈的寒毛直竖起来。
崔先生要折腾弟子,那花样儿可是日日翻新,想避也避不了。哪怕他过不久就得扶棺回乡,在京里不也得停个三七五七的?这些日子就足够把他们俩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了!
然而他们老师身当丧父之痛,性情竟比平常温柔了许多,没狠罚他们,只说:“我从前抄记了些洪武、永乐朝平海寇的记录,还有日本国遣来国子监就读的监生们的文章,都在我侍讲府书房里。如今应当是谢镇抚遣人收着,你们就问他要书来抄一遍,原稿还给我留下。祝举人写《少年锦衣卫》时或能遇...着,他目力不佳,你们替他念几遍,到他用不着为止。”
这!这都是他们将来当大将、灭倭国时用的着的东西!这还算什么惩罚啊!
老师果然是伤心过度,都不用心罚学生了!
张鹤龄兄弟又伤感又偷偷地有点儿高兴,忙不迭地应下来。
祝枝山也悄悄松了口气——住崔燮家里,那是翰林爱惜才子,教导提携他,住在国丈家算怎么回事?虽说这两位国舅名声还好,可再好也是外戚,他这个文人久居国舅府,叫人误会了甘为外戚做清客,名声可不大妙。
他诚心谢过崔燮,道:“侍生必定为大人写好新书再走。”
崔燮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我倒不光是为了要你写书强留你。就是你那眼镜,王造匠他们正琢磨着,如今已做了一副单手拿的双片眼镜,你可以举着它看书,自己调节远近。只是验不准你那眼睛配多薄的片子合适,暂时还不能做成花镜那样架在鼻梁上式的。”
祝枝山近视多年... -->>
相隔十二年, 这桩无人知晓的父杀子案终于彻底了结, 他以后也可以安心做自己了。
崔燮将手在被面上抹了抹,从袖中取出香包按在鼻端, 闻了几下, 泪水便滚滚而出。他将香包系到腰间, 起身悲痛地喊道:“叫衡哥、和哥来,通知祖母……再派人到各家送讣报……咱们老爷故去了……”
崔老爷从那天夜里中了丹毒, 竟又熬了十余天的工夫, 家里装裹、棺材早都已备齐了,家人闻讯就上来装裹。崔燮转身离开, 去书房取了早就备下的折子,命人递往通政司乞丁艰。
弘治天子接到折子, 不觉大为吃惊:“崔先生不是最擅长养生,他父亲怎么这个年纪便去了?如今正是用人的时候,朕还拟叫他兼个东宫属官,怎么就要丁忧了!”
高公公父子都跟崔燮相好多年,崔家的事, 除了崔燮跟谢瑛往金丹里添东西他不知道, 别的都和自己家事一样清楚, 当即答道:“崔侍讲的老父当初因贪贿落入锦衣卫诏狱,后来官司断明, 罚的他去榆林输米。他一个读书人, 哪经得住这么来来往往奔波?当时生了重病, 就信了一个不知哪来的道士, 养着他在家烧丹炼药,一吃就吃了两年,这回怕是吃出的祸事……”
先帝宪宗就是信妖道、服仙丹,因中了丹毒,腹泄不止而亡的。如今崔家这位老父竟也是因服丹身故,天子不只同情,还有几分感同身受,感叹道:“又是这些妖道炼丹害人。崔先生自己就善养生,他父亲怎地不信他,偏信了道士!”
覃公公适时夸了一把皇上:“崔大人的养生法虽有验效,可养生时得先食素锻体,非有大毅力者安能坚持得住?陛下是天下明主,不耽溺于美食安逸,可崔榷就是个寻常老人,哪能受得住这样清苦的日子?又要长生又要安乐,也难怪他叫道士骗了,连他老母和那么多儿子都劝不转。“
天子感叹了一阵,可惜崔燮这官职太低,够不着夺情的底线,只能赐些绸缎布帛,给勘合路引,许他回乡守制。
崔燮要回乡,两位国舅不好再住在老师家,便收拾东西回国丈府。祝举人也要告辞,却叫两位国舅比老师还强势地抢回家,让他近距离体验少年锦衣卫的真实生活,方便他取材写稿。
这俩熊孩子真不能没人看着啊!
张家兄弟带着祝允明上门吊唁时,崔燮才知道这俩熊孩子干出的事,忙替他们跟祝大手道歉,请他看在自己的份儿上原谅弟子一回。
祝允明大度地说:“侍生答应了给崔大人写《少年锦衣卫》,不管如何,都得把文章写定了再离去。大人府上如今正居丧,学生也不能再若无其事地留宿,国舅们此时相邀,倒省得学生另觅居住了。”
见他说的挺真心,不像含怨的样子,崔燮才略松了口气,道:“你若觉着住他们家不方便,就还回侍讲府吧。我已将那边托付给了谢大人家看顾,张家兄弟无事时也要去跟谢兄学武,你们要探讨写书的事也方便。你住的院子又与花园不相接,清清静静的,若有朋友也可叫到家里小聚,比住外头方便。”
说着冷冷扫了张家兄弟一眼:“别以为祝举人替你们说话,为师就不问你们抢人的事了。”
两位国舅后颈的寒毛直竖起来。
崔先生要折腾弟子,那花样儿可是日日翻新,想避也避不了。哪怕他过不久就得扶棺回乡,在京里不也得停个三七五七的?这些日子就足够把他们俩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了!
然而他们老师身当丧父之痛,性情竟比平常温柔了许多,没狠罚他们,只说:“我从前抄记了些洪武、永乐朝平海寇的记录,还有日本国遣来国子监就读的监生们的文章,都在我侍讲府书房里。如今应当是谢镇抚遣人收着,你们就问他要书来抄一遍,原稿还给我留下。祝举人写《少年锦衣卫》时或能遇...着,他目力不佳,你们替他念几遍,到他用不着为止。”
这!这都是他们将来当大将、灭倭国时用的着的东西!这还算什么惩罚啊!
老师果然是伤心过度,都不用心罚学生了!
张鹤龄兄弟又伤感又偷偷地有点儿高兴,忙不迭地应下来。
祝枝山也悄悄松了口气——住崔燮家里,那是翰林爱惜才子,教导提携他,住在国丈家算怎么回事?虽说这两位国舅名声还好,可再好也是外戚,他这个文人久居国舅府,叫人误会了甘为外戚做清客,名声可不大妙。
他诚心谢过崔燮,道:“侍生必定为大人写好新书再走。”
崔燮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我倒不光是为了要你写书强留你。就是你那眼镜,王造匠他们正琢磨着,如今已做了一副单手拿的双片眼镜,你可以举着它看书,自己调节远近。只是验不准你那眼睛配多薄的片子合适,暂时还不能做成花镜那样架在鼻梁上式的。”
祝枝山近视多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