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官场之步步高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卷
第一章
1997年6月30日
苏省,石城航空航天大学
李达明刚到5:30就和宿舍的几个同学赶紧拿起了搪瓷饭盆,准备去食堂吃饭。为庆祝香港回归,晚上学校在体育馆搞了大型庆祝活动,先是文艺表演,邀请金陵音乐台的陶侃主持,然后集体收看香港回归仪式。
石城是苏省的省会。李达明也是苏省人。苏省在长江下游,在全国赫有名,经济比较发达,特别是苏南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全国知名。不过李达明不是苏南人。他出生在苏北腹地名城——淮市的一个小镇,平和桥,不对,正确说法应该是出生在距离小镇平和桥还有十几里地的小村庄里。
小村庄地处几镇交界,偏僻而又闭塞。人口很少,只有十几户人家,都一个圩子里,四周是一个圆形护村沟,解放前沟水很深,主要是为了二皇(伪军、宪兵)和土匪。护村沟外就全部是农田,土地肥沃,稻麦两季轮作。解放后也是有名的吨粮田,每到收获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金黄色中,一个小村庄绿树隐隐,炊烟了了,倒也让人留恋忘返。
李达明家在那个村里还是很有名的。有名的原因是复杂的。
解放前,李达明的曾祖做过庄头,替城里地主看地,虽然不识字,但在周边几个村素有威望,大家有什么矛盾总喜欢找李老爹调解。要解放了,城里的地主要卖地向南逃跑,李达明的曾祖父也不知道,看地价便宜,就把攒了一生的钱全部拿出来买了五十多亩自己家种,又买了驴子、骡子。没到半年解放了,李达明家地被没收了,牲口也被允公了,曾祖父差点定为地主被打倒,后来由于没有出租土地,就被定成可以改造的对像——中农。
后来虽然成份不好,但因为李达明爷爷上了私塾,识字,李达明的爷爷也曾经在村里做过村长、支部书记,人称李大胖子。
因为家庭成份不好,曾祖父就给李达明的爷爷在距家十几里地的运西找了一个贫农家的女子为妻子,她就是李达明的亲奶奶。李达明的奶奶家在河西,河西地势较低,圩荡水面较多,李达明奶娘家没有地,也不会种地,住在运河边,主要靠在水上给别人打零工、做女红讨生活。因此,李达明的奶奶虽然性格柔顺,女红做得也很出色,结婚时绣的枕头、鞋、被面,十里八村的大姑娘小媳妇看了都说好,羡慕地不得了。但因为她不会割麦,不会插秧,更不会耘耙等等,李达明的曾祖父、曾祖母都不太喜欢她。也许是心情抑郁,也许是身体不好,也是医疗条件差,也许是其他原因,李达明的奶奶在生下李达明的父亲后就病了,病得很重,不久就去世了。其时,李达明的伯伯四周岁,李达明的父亲不满两周岁。
在李达明的奶奶去世不到一百天,李达明的爷爷又和邻村一个小他七岁的女人结婚了,又生了五个女儿。就把李达明的伯伯与李达明的父亲扔给李达明曾祖父抚养。李达明的曾祖父共有七个孩子,二男五女,李达明的爷爷是老大。最小的几个孩子与李达明父亲差不多大小。李达明的伯伯因是长房长孙,李达明的爷爷非常喜爱,家里的孩子都不上学,只给他上学,结婚后还在上高中。
李达明的父亲可能是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身体一直瘦弱,幼时经常生病,性格内向,少与人往来。家里人口比较多,不要说是粮食,就是米糠也根本不够吃。李达明的父亲身体总是不好,因此也没有上过学,经常是一个人拎着篮子、或者是小筐,到田野里挖草根充饥,或者是春天时偷摘些蚕豆,夏天里掰点玉米棒头、玉米杆子,秋天到了挖点胡萝卜(李达明他们家水田多,旱地很少,蚕豆、玉米、胡萝卜这些作物只是十边隙地长一些)。
就这样,像一株没有人料理的野草,李达明的父亲慢慢地长大了,到了结婚的年龄。李达明的母亲,是邻村胡家的长女,不识字,但也是个能干的女人。本来李达明的外公不喜欢李达明的爷爷,加上李达明的父亲长得又瘦又矮,不愿意把李达明的母亲嫁给李达明的父亲。后来李达明的曾祖父亲自到胡家去了两趟,又把李达明父亲的年龄瞒了两岁,胡家才同意。不久李达明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就去世。
1974年李达明父母结婚,1975年10月生李达明,12月一家三口,因为分家,带着20斤小麦搬离祖屋,没有地方住,最后借居在同村一户人家的厨房里。1977年5月李达明有了妹妹李达青,1979年7月李达明的弟弟李达俊出生。
1978年,李达明的父母也在村子外面盖了三间半砖半土半草半瓦的房子,虽然简陋穷困,终于可不再借居... -->>
第一卷
第一章
1997年6月30日
苏省,石城航空航天大学
李达明刚到5:30就和宿舍的几个同学赶紧拿起了搪瓷饭盆,准备去食堂吃饭。为庆祝香港回归,晚上学校在体育馆搞了大型庆祝活动,先是文艺表演,邀请金陵音乐台的陶侃主持,然后集体收看香港回归仪式。
石城是苏省的省会。李达明也是苏省人。苏省在长江下游,在全国赫有名,经济比较发达,特别是苏南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全国知名。不过李达明不是苏南人。他出生在苏北腹地名城——淮市的一个小镇,平和桥,不对,正确说法应该是出生在距离小镇平和桥还有十几里地的小村庄里。
小村庄地处几镇交界,偏僻而又闭塞。人口很少,只有十几户人家,都一个圩子里,四周是一个圆形护村沟,解放前沟水很深,主要是为了二皇(伪军、宪兵)和土匪。护村沟外就全部是农田,土地肥沃,稻麦两季轮作。解放后也是有名的吨粮田,每到收获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金黄色中,一个小村庄绿树隐隐,炊烟了了,倒也让人留恋忘返。
李达明家在那个村里还是很有名的。有名的原因是复杂的。
解放前,李达明的曾祖做过庄头,替城里地主看地,虽然不识字,但在周边几个村素有威望,大家有什么矛盾总喜欢找李老爹调解。要解放了,城里的地主要卖地向南逃跑,李达明的曾祖父也不知道,看地价便宜,就把攒了一生的钱全部拿出来买了五十多亩自己家种,又买了驴子、骡子。没到半年解放了,李达明家地被没收了,牲口也被允公了,曾祖父差点定为地主被打倒,后来由于没有出租土地,就被定成可以改造的对像——中农。
后来虽然成份不好,但因为李达明爷爷上了私塾,识字,李达明的爷爷也曾经在村里做过村长、支部书记,人称李大胖子。
因为家庭成份不好,曾祖父就给李达明的爷爷在距家十几里地的运西找了一个贫农家的女子为妻子,她就是李达明的亲奶奶。李达明的奶奶家在河西,河西地势较低,圩荡水面较多,李达明奶娘家没有地,也不会种地,住在运河边,主要靠在水上给别人打零工、做女红讨生活。因此,李达明的奶奶虽然性格柔顺,女红做得也很出色,结婚时绣的枕头、鞋、被面,十里八村的大姑娘小媳妇看了都说好,羡慕地不得了。但因为她不会割麦,不会插秧,更不会耘耙等等,李达明的曾祖父、曾祖母都不太喜欢她。也许是心情抑郁,也许是身体不好,也是医疗条件差,也许是其他原因,李达明的奶奶在生下李达明的父亲后就病了,病得很重,不久就去世了。其时,李达明的伯伯四周岁,李达明的父亲不满两周岁。
在李达明的奶奶去世不到一百天,李达明的爷爷又和邻村一个小他七岁的女人结婚了,又生了五个女儿。就把李达明的伯伯与李达明的父亲扔给李达明曾祖父抚养。李达明的曾祖父共有七个孩子,二男五女,李达明的爷爷是老大。最小的几个孩子与李达明父亲差不多大小。李达明的伯伯因是长房长孙,李达明的爷爷非常喜爱,家里的孩子都不上学,只给他上学,结婚后还在上高中。
李达明的父亲可能是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身体一直瘦弱,幼时经常生病,性格内向,少与人往来。家里人口比较多,不要说是粮食,就是米糠也根本不够吃。李达明的父亲身体总是不好,因此也没有上过学,经常是一个人拎着篮子、或者是小筐,到田野里挖草根充饥,或者是春天时偷摘些蚕豆,夏天里掰点玉米棒头、玉米杆子,秋天到了挖点胡萝卜(李达明他们家水田多,旱地很少,蚕豆、玉米、胡萝卜这些作物只是十边隙地长一些)。
就这样,像一株没有人料理的野草,李达明的父亲慢慢地长大了,到了结婚的年龄。李达明的母亲,是邻村胡家的长女,不识字,但也是个能干的女人。本来李达明的外公不喜欢李达明的爷爷,加上李达明的父亲长得又瘦又矮,不愿意把李达明的母亲嫁给李达明的父亲。后来李达明的曾祖父亲自到胡家去了两趟,又把李达明父亲的年龄瞒了两岁,胡家才同意。不久李达明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就去世。
1974年李达明父母结婚,1975年10月生李达明,12月一家三口,因为分家,带着20斤小麦搬离祖屋,没有地方住,最后借居在同村一户人家的厨房里。1977年5月李达明有了妹妹李达青,1979年7月李达明的弟弟李达俊出生。
1978年,李达明的父母也在村子外面盖了三间半砖半土半草半瓦的房子,虽然简陋穷困,终于可不再借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