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52章 赌你后院起火
魏军的营垒,修的很坚固。
壕沟、土墙、拒马、鹿角、栅栏、望楼、箭塔一应俱全。
就是明摆着不打下濡须口就不走了。
反正江东水运发达,曹元静在对岸的芜湖又堆积了大量的粮草,足够十万大军一年之用。
就俩字,死磕。
对于李元徽儿来说,曹元静对他的威胁不小,但是绝谈不上是致命的。
江淮的沿江据点对于江东来说,都是有地理优势的,不过濡须坞眼下现在确实有些岌岌可危。
在萧释之率军进入坞城内后,魏军突然加紧了攻势,不分昼夜连续攻城数日。
好在有生力军的加入,让城内的守军顶住了,不过让魏军持续这种攻势的话,濡须口失守是早晚的事。
但这种攻势对于魏军来说,也很难持久。连续高强度的攻城对于攻城部队来说是非常大的消耗。
李元徽在进入东关之前,还特意在濡须水西岸亮了个相,好让城内的守军知道,他这个主帅来了。
而城内的士卒在看到李元徽的旌旗在西岸飘过之后,皆高呼“大将军”“大将军”。
对于士卒来说,什么司空、扬州牧这些官职,虽然尊贵,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但都不如这个征南大将军来的威风。
双方也算是老对手了,曹元静对于李元徽从最初的轻视,到后来的欣赏,再到现在已经是觉得后生可畏。
倒是李元徽从始至终,都觉得曹元静应该是属于是草莽英雄那一挂,属于是蛟龙。能不能龙成大形,跟自己的眼界有关,同样也跟时势有关。
若不是受困与江东地势,可能有更大的功业也不一定。
所以从他第一次打濡须口,后来的二次濡须之战,以及后面的柴桑之战,李元徽可是从来都没有掉以轻心过。
每次要对北面或者西面用兵,巡视沿江防务都是必走的流程,一点空子都不能留。
但是面对江东这次的战术,有些类似于曾国藩打太平军那种结硬寨,打呆仗的笨法子,这就让李元徽和江淮方面有点难受了。
因为这种笨法子,讲白了就是跟你拼消耗,完全就没有什么奇谋妙计的施展空间。
想要解决魏军,你就得反过来去打他的营垒。五六万人联营二十里,深沟高墙,彼此之间又建立了甬道相互连通,可以相互支援。
还能够进行部队之间的相互换防。
江面上的水师舰船来回巡游,保证着粮道和后路,也同样防备这江淮水师有什么动作。
作为进攻方,却把防守的手段用到了极致。
李元徽不得不承认这招确实狠。让他和整个江淮军如鲠在喉。
但其实总的来说,即便是打消耗战,其实更利于江淮,前提是不看所谓的天下大势。
江淮方面只要守住濡须山和七宝山一线的东西两座关城,甚至连濡须坞都可以放弃,就能挡住魏军不能北上巢湖。
但失去濡须坞,就等于是失去了濡须口的控制权,在外征战的江淮水师就无法回到巢湖,而巢湖留守的船只也无法出濡须入大江。这就代表着合肥一带的战略物资无法迅速通过水路投放就只能取道淝水走淮河,在经由淮河入运河出广陵入江。
平白饶了许多路。
除非是短时间内没有攻略江东的打算,否则这濡须坞一旦丢了,在想拿回来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可就难以计量。
所以濡须口不到最后关头,不能放弃。
不过曹元静也是打定了注意,就跟江淮这边耗下去了,但对于京口和采石的防务,仍旧是非常看重,两处都屯扎万余士卒,就是为了防备对岸突然袭击。
于是,双方围绕着濡须水、濡须山、濡须坞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
不过对于江淮来说,好消息还是有的,吕钦所部水陆齐发,在攻克了鄂县之后,又沿江直上,兵进武昌和夏口。并且与西魏水师在夏口展开交战,双方大战一场,各有损失,形成了均势。 随后吕钦率军稍作后退,然后... -->>
第252章 赌你后院起火
魏军的营垒,修的很坚固。
壕沟、土墙、拒马、鹿角、栅栏、望楼、箭塔一应俱全。
就是明摆着不打下濡须口就不走了。
反正江东水运发达,曹元静在对岸的芜湖又堆积了大量的粮草,足够十万大军一年之用。
就俩字,死磕。
对于李元徽儿来说,曹元静对他的威胁不小,但是绝谈不上是致命的。
江淮的沿江据点对于江东来说,都是有地理优势的,不过濡须坞眼下现在确实有些岌岌可危。
在萧释之率军进入坞城内后,魏军突然加紧了攻势,不分昼夜连续攻城数日。
好在有生力军的加入,让城内的守军顶住了,不过让魏军持续这种攻势的话,濡须口失守是早晚的事。
但这种攻势对于魏军来说,也很难持久。连续高强度的攻城对于攻城部队来说是非常大的消耗。
李元徽在进入东关之前,还特意在濡须水西岸亮了个相,好让城内的守军知道,他这个主帅来了。
而城内的士卒在看到李元徽的旌旗在西岸飘过之后,皆高呼“大将军”“大将军”。
对于士卒来说,什么司空、扬州牧这些官职,虽然尊贵,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但都不如这个征南大将军来的威风。
双方也算是老对手了,曹元静对于李元徽从最初的轻视,到后来的欣赏,再到现在已经是觉得后生可畏。
倒是李元徽从始至终,都觉得曹元静应该是属于是草莽英雄那一挂,属于是蛟龙。能不能龙成大形,跟自己的眼界有关,同样也跟时势有关。
若不是受困与江东地势,可能有更大的功业也不一定。
所以从他第一次打濡须口,后来的二次濡须之战,以及后面的柴桑之战,李元徽可是从来都没有掉以轻心过。
每次要对北面或者西面用兵,巡视沿江防务都是必走的流程,一点空子都不能留。
但是面对江东这次的战术,有些类似于曾国藩打太平军那种结硬寨,打呆仗的笨法子,这就让李元徽和江淮方面有点难受了。
因为这种笨法子,讲白了就是跟你拼消耗,完全就没有什么奇谋妙计的施展空间。
想要解决魏军,你就得反过来去打他的营垒。五六万人联营二十里,深沟高墙,彼此之间又建立了甬道相互连通,可以相互支援。
还能够进行部队之间的相互换防。
江面上的水师舰船来回巡游,保证着粮道和后路,也同样防备这江淮水师有什么动作。
作为进攻方,却把防守的手段用到了极致。
李元徽不得不承认这招确实狠。让他和整个江淮军如鲠在喉。
但其实总的来说,即便是打消耗战,其实更利于江淮,前提是不看所谓的天下大势。
江淮方面只要守住濡须山和七宝山一线的东西两座关城,甚至连濡须坞都可以放弃,就能挡住魏军不能北上巢湖。
但失去濡须坞,就等于是失去了濡须口的控制权,在外征战的江淮水师就无法回到巢湖,而巢湖留守的船只也无法出濡须入大江。这就代表着合肥一带的战略物资无法迅速通过水路投放就只能取道淝水走淮河,在经由淮河入运河出广陵入江。
平白饶了许多路。
除非是短时间内没有攻略江东的打算,否则这濡须坞一旦丢了,在想拿回来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可就难以计量。
所以濡须口不到最后关头,不能放弃。
不过曹元静也是打定了注意,就跟江淮这边耗下去了,但对于京口和采石的防务,仍旧是非常看重,两处都屯扎万余士卒,就是为了防备对岸突然袭击。
于是,双方围绕着濡须水、濡须山、濡须坞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
不过对于江淮来说,好消息还是有的,吕钦所部水陆齐发,在攻克了鄂县之后,又沿江直上,兵进武昌和夏口。并且与西魏水师在夏口展开交战,双方大战一场,各有损失,形成了均势。 随后吕钦率军稍作后退,然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