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小学教师在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刚刚张籍题在画上的这首诗,很适合此刻的场景,不仅将希伊先生的这幅竹石图的意境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更将自己对恩师的尊敬和感谢体现出来。
今竹高于旧竹枝,但凭老干为扶持,一句说的是新竹子能比老竹子高,离不开老竹子扶持,言下之意说的是一个人能够超越老师和前辈,都是因为有老师和前辈养育和培养。
何为今竹?此刻厅中三人除了张籍还有谁!
希伊先生和陈教习皆听出了其中意思,看着张籍颇为欣慰。
“我这幅今竹图已看完,再欣赏一下仁肃兄的兰花。”希伊先生说着,三人便来到了陈教习的案几旁。
这里要说的是希伊先生和陈教习作画并未用到彩色,而是凭墨色浓淡显示图案层次变化。
陈教习的这幅兰花图上,一株玉兰,枝干茁壮,花满枝头,千花万蕊,竞相绽放。或初绽花蕾,或含苞欲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一幅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象。更妙的是寥寥数笔皴染而出两只雀鸟,一只停留在兰花枝头,另一只正朝其飞来,鸟语莺声,正在对其倾诉着什,一静一动,形成动与静的巧妙结合。
整幅图兰花简洁素雅、叶形细长柔软,花姿优美花与叶上下呼应、穿插修饰,隔纸而观,仿若有素淡幽香迎面而来。
“妙、妙、妙!仁肃此画花鸟叶兼备,已不拘泥与往日的兰草,既有‘色清、气清、神清、韵清’之意,又有灵动飘逸之趣。”希伊先生观后赞道。
“先生谬赞。”陈教习笑道。
“仁肃此次回来,心境不同这所做之画亦是不同啊!”希伊先生回身落座后又道,“这次去京城何打算?”
“先生不在书院执教?要去京城?”张籍这才知道陈教习要去京师的事情。
陈教习笑了笑道:“这次回乡我被往日同年举荐入国子监游学,不日就将北赴京师,此次春闱也打算下场一试。”
张籍闻听陈教习重燃进学之心,到国子监游学并参加今次春闱不由替他高兴道:“以先生之才,今次会试当有一席之地。”
“中与不中皆可,若是不中,我就去吏部叙职以举人身份选官,读书半生总要有机会一展所学。”陈教习闻声爽朗笑道。
“那弟子就先恭喜先生了。”张籍明白陈教习既然有举人选官的信心,那定然是他的那个同年安排好了,要知道在现在这个年月,举人选官极其不易。
“你师徒二年共赴今科会试,也算是一段佳话。”希伊先生听到二人对话捏须大笑,忽的他似是想起一事向张籍问道,“贤婿,这一年多来你进学甚速,如今已是成家,不久后又要入京春闱,有一事我险些忘记了,你可取了表字?”
“小婿还未曾取字。”张籍恭声答道,来自后世的他并没有注意到表字一事的重要性。
这时陈教习也说道:“古人二十而及冠,不过眼下的读书人,多是十六岁后就行冠礼,算来,张籍你今年有... -->>
刚刚张籍题在画上的这首诗,很适合此刻的场景,不仅将希伊先生的这幅竹石图的意境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更将自己对恩师的尊敬和感谢体现出来。
今竹高于旧竹枝,但凭老干为扶持,一句说的是新竹子能比老竹子高,离不开老竹子扶持,言下之意说的是一个人能够超越老师和前辈,都是因为有老师和前辈养育和培养。
何为今竹?此刻厅中三人除了张籍还有谁!
希伊先生和陈教习皆听出了其中意思,看着张籍颇为欣慰。
“我这幅今竹图已看完,再欣赏一下仁肃兄的兰花。”希伊先生说着,三人便来到了陈教习的案几旁。
这里要说的是希伊先生和陈教习作画并未用到彩色,而是凭墨色浓淡显示图案层次变化。
陈教习的这幅兰花图上,一株玉兰,枝干茁壮,花满枝头,千花万蕊,竞相绽放。或初绽花蕾,或含苞欲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一幅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象。更妙的是寥寥数笔皴染而出两只雀鸟,一只停留在兰花枝头,另一只正朝其飞来,鸟语莺声,正在对其倾诉着什,一静一动,形成动与静的巧妙结合。
整幅图兰花简洁素雅、叶形细长柔软,花姿优美花与叶上下呼应、穿插修饰,隔纸而观,仿若有素淡幽香迎面而来。
“妙、妙、妙!仁肃此画花鸟叶兼备,已不拘泥与往日的兰草,既有‘色清、气清、神清、韵清’之意,又有灵动飘逸之趣。”希伊先生观后赞道。
“先生谬赞。”陈教习笑道。
“仁肃此次回来,心境不同这所做之画亦是不同啊!”希伊先生回身落座后又道,“这次去京城何打算?”
“先生不在书院执教?要去京城?”张籍这才知道陈教习要去京师的事情。
陈教习笑了笑道:“这次回乡我被往日同年举荐入国子监游学,不日就将北赴京师,此次春闱也打算下场一试。”
张籍闻听陈教习重燃进学之心,到国子监游学并参加今次春闱不由替他高兴道:“以先生之才,今次会试当有一席之地。”
“中与不中皆可,若是不中,我就去吏部叙职以举人身份选官,读书半生总要有机会一展所学。”陈教习闻声爽朗笑道。
“那弟子就先恭喜先生了。”张籍明白陈教习既然有举人选官的信心,那定然是他的那个同年安排好了,要知道在现在这个年月,举人选官极其不易。
“你师徒二年共赴今科会试,也算是一段佳话。”希伊先生听到二人对话捏须大笑,忽的他似是想起一事向张籍问道,“贤婿,这一年多来你进学甚速,如今已是成家,不久后又要入京春闱,有一事我险些忘记了,你可取了表字?”
“小婿还未曾取字。”张籍恭声答道,来自后世的他并没有注意到表字一事的重要性。
这时陈教习也说道:“古人二十而及冠,不过眼下的读书人,多是十六岁后就行冠礼,算来,张籍你今年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