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小学教师在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幸会幸会。”

    ……

    距离宫门开启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宫门之前的中式举子们,正在趁着这难得机会,互相通报姓名,告知籍贯。

    他们共赴今次会试,都是三千人中挑选出来的精英,都是聪明人,过了殿试即是同科进士,属于同年之谊,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道理人人都懂。将来进入朝堂之中,无论是在京为官,还是外放他处,互相之间都能有个帮扶照应。

    张籍三人也就此分开,散到人群中结交一番。

    “在下临川汤显祖。”

    忽的不远处人群中传来一声话语。

    汤显祖?难道是那个写了《牡丹亭》的著名戏剧家?张籍循声看去,但见一名满面风霜约三十许岁的中年士子在那向一名同年拱手致意。

    时下提起临川汤显祖,人人皆道其大才,若不是他不愿意阿附与张居正,拒绝的当朝首辅的招揽,早就在六年他就能登第了,可谓久负盛名,故而虽然今科他的名次并不好,在二百多名之后,但是围在其身边的士子不少,士子们少不得要赞上几句汤兄大才或是汤兄高洁之类的话。

    这可是个文化名人,万历十一年的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没人知道,但是汤显祖的大名可是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在后世大名鼎鼎。

    张籍念及此便想要过去结交一番。

    “在下临清张籍,见过汤兄。”张籍拱手笑道。

    “幸会幸会。”汤显祖公式化的笑容刚刚浮现,忽的似是想起一事道,“那篇《为学》可是张兄所写?”

    “不错,正是在下拙作。”张籍回道。提起自己的名字,汤显祖想不到自己是第五名经魁,却能知道自己写过的一篇文章,足见其对文学艺术的痴迷。

    “张兄大作,虽略略数百字,但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实可为传世之文。”说起文章,汤显祖兴致高昂起来。

    从汤显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崇尚创新,而张籍有着后世记忆,对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略有了解,当下两人谈及戏曲,汤显祖颇有相见恨晚,得遇知己之感。

    随着宫门之前来赴殿试的士子越来越多,广场上不自觉的便分成了几个圈子,或是以申用懋、张甲征等人为中心的官二代圈子,或是以会元周应宾为首的会元圈子,或是以地域区分的同乡圈。

    随着在宫门外等候的原本互相处于竞争对手地位的众位中式举子三五成群的互相认识,言笑晏晏之中,士子们的感情也渐渐升温,一片和气。

    张籍是初次来到大明的北京城,参加殿试这是头一遭,虽然前几日从贡院处了解殿试的礼仪和规定,但是还有许多问题不太明白,故而又向汤显祖请教起来。

    汤显祖三十多岁,研究科举近二十载,虽然没进过紫禁城但对这里面的事情知道的很多,故而对张籍的提问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就在众人聊得开心之时,但听几声云板声响起,承天门右侧宫门嘎吱一声,缓缓打开。

    癸未科殿试,正式拉开帷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