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汉血丹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为现在皇帝手中最重要的治政工具,尚书台是最早知道凯旋而归的汉军行程的地方。与其他人普遍兴奋的情绪不同,尚书常侍严助感觉心情很复杂。
当今天子从几年前逐步集中权力后,原先属于丞相手中的一部分重要权力,就被归入尚书台这边来。随着倚重越多,它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尚书常侍暂时共设四人,他们是严助、东方朔、朱买臣、严安。其中严助和东方朔被皇帝另加官为侍中,得以随时伴驾。而另外两人便留守尚书台,处理日常事物。
这四个人当中,东方朔处事圆润,凡事不露声色。朱买臣和严安则做事严谨,时刻注意,不敢逾越。因此相比起他们三人,锐意进取辩才无双的严助更要受天子重用一些。
严助出身低微,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走到了今天的地位。这一路上所受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是多么不容易。
卑微的人生往往更容易有宏大的野心,青云之路也更容易催生不断攀高的梦想!
以平灭东南越叛乱之功而平地封候的严助,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关内侯的爵位并不能使他满足,他想要的是能够真正福荫于后世子孙的世袭国侯、万户侯!
严助文武双全,本来他也有机会进入军中,去做一名将军。大汉军功之封赏尤为厚重,凭着他的本事,前途宽广不在话下。可是他还是选择了转入文职,进入皇帝陛下亲自设立的尚书台,作为皇帝身边的得力助手,在尚书令主官不在的情况下,全力主持一切军机事务。
严助是一个聪明人,军功虽然重要,爵位虽然重要,但相比起将来朝廷权力分布的发展趋势,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已经敏锐的觉察出了皇帝陛下心中所想要的某些东西,而他更相信自己有那个能力可以帮着实现,从而达到自己心中最大的梦想。
大汉丞相的权力虽然受到制约,但严助相信这只不过是暂时的,是皇帝为了集权而做出的临时需要。毕竟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重要职位是不可能空缺的。他的目光,早就牢牢的盯住了丞相的宝座。在他极度自负的心中,自己就是下一任丞相的最佳人选。
这并不是严助的空想,而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得到的现实。因为,丞相公孙弘已经很老了,他挣扎不了几年。而其余的人,那寥寥几个有可能是最大对手的家伙,他都认真详细的分析过,最后他自信满满地认定,几年之后,自己就是最好的人选。
尚书令一职虽然是有长乐侯元召担任着,但在很多人的眼中,这几年那个职位好像成了一个虚职。元召只有很少的时间会过来位于未央宫朱雀门内的尚书台官署处理一下事务,而其余的大部分时间,他不是在长乐塬上忙碌,就是领兵出战,征略四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尚书常侍的严助,实际上已经成了尚书台所有事务的最直接负责人。人的野心都逐渐有一个滋生的过程,这几年皇帝的倚重和信任 ,更加推动了这个过程的成长。严助,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在元召的鼓励下勇敢出征的年轻俊才了,他现在是为了自己梦想而努力的天子近臣。
不过即便是他的能力变得再强大,对于元召,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存着深深的忌惮。尤其是经过这次长安城内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后,严助有一种预感,从此以后,很有可能他和元召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为此,他不得不提前对一些事做好安排。
就在上一次大朝会结束之后,严助接过了御史大夫张汤和廷尉杜周递过来的橄榄枝,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次宴会。在热情的气氛中,彼此心照不宣的结成了政治联盟。并且结识了一大帮在朝廷各部握有权利的人,可谓是收获匪浅。
御史大夫张汤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啊,元召那小子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的一切所作所为与官场的规矩格格不入。元召的内心骄傲自大,他不会把同僚放在眼里的。这次出征又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回来,那还不得把尾巴翘到天上去啊!这让大家都感到了深深的威胁。为了以后在朝堂上不让那家伙为所欲为,必须要拧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让他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丞相公孙弘虽然身为百官之首,但那个老家伙是个两面派,所谓“墙头草、见风倒”,只看皇帝的脸色行事。要指望着联合他一起,那老滑头肯定是不干... -->>
作为现在皇帝手中最重要的治政工具,尚书台是最早知道凯旋而归的汉军行程的地方。与其他人普遍兴奋的情绪不同,尚书常侍严助感觉心情很复杂。
当今天子从几年前逐步集中权力后,原先属于丞相手中的一部分重要权力,就被归入尚书台这边来。随着倚重越多,它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尚书常侍暂时共设四人,他们是严助、东方朔、朱买臣、严安。其中严助和东方朔被皇帝另加官为侍中,得以随时伴驾。而另外两人便留守尚书台,处理日常事物。
这四个人当中,东方朔处事圆润,凡事不露声色。朱买臣和严安则做事严谨,时刻注意,不敢逾越。因此相比起他们三人,锐意进取辩才无双的严助更要受天子重用一些。
严助出身低微,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走到了今天的地位。这一路上所受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是多么不容易。
卑微的人生往往更容易有宏大的野心,青云之路也更容易催生不断攀高的梦想!
以平灭东南越叛乱之功而平地封候的严助,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关内侯的爵位并不能使他满足,他想要的是能够真正福荫于后世子孙的世袭国侯、万户侯!
严助文武双全,本来他也有机会进入军中,去做一名将军。大汉军功之封赏尤为厚重,凭着他的本事,前途宽广不在话下。可是他还是选择了转入文职,进入皇帝陛下亲自设立的尚书台,作为皇帝身边的得力助手,在尚书令主官不在的情况下,全力主持一切军机事务。
严助是一个聪明人,军功虽然重要,爵位虽然重要,但相比起将来朝廷权力分布的发展趋势,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已经敏锐的觉察出了皇帝陛下心中所想要的某些东西,而他更相信自己有那个能力可以帮着实现,从而达到自己心中最大的梦想。
大汉丞相的权力虽然受到制约,但严助相信这只不过是暂时的,是皇帝为了集权而做出的临时需要。毕竟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重要职位是不可能空缺的。他的目光,早就牢牢的盯住了丞相的宝座。在他极度自负的心中,自己就是下一任丞相的最佳人选。
这并不是严助的空想,而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得到的现实。因为,丞相公孙弘已经很老了,他挣扎不了几年。而其余的人,那寥寥几个有可能是最大对手的家伙,他都认真详细的分析过,最后他自信满满地认定,几年之后,自己就是最好的人选。
尚书令一职虽然是有长乐侯元召担任着,但在很多人的眼中,这几年那个职位好像成了一个虚职。元召只有很少的时间会过来位于未央宫朱雀门内的尚书台官署处理一下事务,而其余的大部分时间,他不是在长乐塬上忙碌,就是领兵出战,征略四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尚书常侍的严助,实际上已经成了尚书台所有事务的最直接负责人。人的野心都逐渐有一个滋生的过程,这几年皇帝的倚重和信任 ,更加推动了这个过程的成长。严助,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在元召的鼓励下勇敢出征的年轻俊才了,他现在是为了自己梦想而努力的天子近臣。
不过即便是他的能力变得再强大,对于元召,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存着深深的忌惮。尤其是经过这次长安城内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后,严助有一种预感,从此以后,很有可能他和元召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为此,他不得不提前对一些事做好安排。
就在上一次大朝会结束之后,严助接过了御史大夫张汤和廷尉杜周递过来的橄榄枝,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次宴会。在热情的气氛中,彼此心照不宣的结成了政治联盟。并且结识了一大帮在朝廷各部握有权利的人,可谓是收获匪浅。
御史大夫张汤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啊,元召那小子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的一切所作所为与官场的规矩格格不入。元召的内心骄傲自大,他不会把同僚放在眼里的。这次出征又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回来,那还不得把尾巴翘到天上去啊!这让大家都感到了深深的威胁。为了以后在朝堂上不让那家伙为所欲为,必须要拧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让他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丞相公孙弘虽然身为百官之首,但那个老家伙是个两面派,所谓“墙头草、见风倒”,只看皇帝的脸色行事。要指望着联合他一起,那老滑头肯定是不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