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航空霸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因为如此,华夏才在三年前,以多架歼-6为交换,从埃及换回了一架米格-21MF型战斗机。
米格-21MF是米格21系列的最新改进型,性能与早期的米格-21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广泛装备于苏联、东欧、印度等国家的空军部队。
而歼-7Ⅲ项目的立项,便是以米格-21MF为蓝本,目的是改变歼-7系列航程短、雷达作用距离短、火力弱等缺点。
遗憾的是,华夏制造的歼-7Ⅲ,却不能说是成功之作。
原因有很多。
首先,歼-7Ⅲ的机动性相比歼-7Ⅱ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由于机体重量增加,而发动机推力增加有限,与米格-21MF一样,光为了维持机体变化后的平衡所需的配重,就达到100千克。
而激波锥加大导致了格斗时进气不足,严重影响机动性,机身直径加大,也增加了阻力。
其次,虽然歼-7Ⅲ装备的JL-7雷达探测距离虽然达到26~28千米,但这一数值并没有为作战带来根本性的改善,仍然要依靠地面雷达引导。
更致命的是,上述型号研制成功的时间太晚,已经不符合当时作战的需要。
歼-7Ⅲ投入部队试用后,部队普遍反对装备该型号。
这也是为什么我军没有大量采用Ⅲ型的原因之一。
身为歼-7Ⅲ项目的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路阳和陈良伟自然不知道歼-7Ⅲ项目未来的命运如何,这个时候,他们还在为如何加快歼-7Ⅲ项目进度而愁眉不展。
“金陵电子技术研究所那边已经完成了KJ-11型自动驾驶仪,ADS-1型大气数据计算机的研发工作,JL-7型单脉冲火控雷达和射瞄-8D(HK-03D)型光学射击瞄准具进度也比较顺利,应该能赶得上明年年末的首飞节点。”
“你负责的那块我倒不怎么担心,现在的关键是这次改进,新的零部件几乎占了80%,新材料占了37项,所有零部件都要重新绘图试制,年底必须发全部结构图纸和系统图纸,按照现在的进度,根本来不及。”
“所里已经有五十多人都投入到项目组了,甚至连今年刚刚加入我们单位的大学生都没放过,再去拉人,肯定要影响其他项目的进度。”
“实在不行,也只能是加班加点,增加工作量了。现在距离首飞节点只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三个月内必须完成所有结构图纸和系统图纸的发放工作……”
……
杨卫宁听着路阳和陈良伟讨论了大半天,才搞清楚了歼-7Ⅲ项目所面临的窘境。
按照空军最初的计划,歼-7Ⅲ应该在1980就完成首飞,到1981年定型,到1982年,达到年产千架的规模。
但实际开始试制的时候,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了首飞进度,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参照设计和测绘设计的争论。
这里要说明一点,所谓参照设计,就是在参考机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将我国... -->>
正因为如此,华夏才在三年前,以多架歼-6为交换,从埃及换回了一架米格-21MF型战斗机。
米格-21MF是米格21系列的最新改进型,性能与早期的米格-21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广泛装备于苏联、东欧、印度等国家的空军部队。
而歼-7Ⅲ项目的立项,便是以米格-21MF为蓝本,目的是改变歼-7系列航程短、雷达作用距离短、火力弱等缺点。
遗憾的是,华夏制造的歼-7Ⅲ,却不能说是成功之作。
原因有很多。
首先,歼-7Ⅲ的机动性相比歼-7Ⅱ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由于机体重量增加,而发动机推力增加有限,与米格-21MF一样,光为了维持机体变化后的平衡所需的配重,就达到100千克。
而激波锥加大导致了格斗时进气不足,严重影响机动性,机身直径加大,也增加了阻力。
其次,虽然歼-7Ⅲ装备的JL-7雷达探测距离虽然达到26~28千米,但这一数值并没有为作战带来根本性的改善,仍然要依靠地面雷达引导。
更致命的是,上述型号研制成功的时间太晚,已经不符合当时作战的需要。
歼-7Ⅲ投入部队试用后,部队普遍反对装备该型号。
这也是为什么我军没有大量采用Ⅲ型的原因之一。
身为歼-7Ⅲ项目的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路阳和陈良伟自然不知道歼-7Ⅲ项目未来的命运如何,这个时候,他们还在为如何加快歼-7Ⅲ项目进度而愁眉不展。
“金陵电子技术研究所那边已经完成了KJ-11型自动驾驶仪,ADS-1型大气数据计算机的研发工作,JL-7型单脉冲火控雷达和射瞄-8D(HK-03D)型光学射击瞄准具进度也比较顺利,应该能赶得上明年年末的首飞节点。”
“你负责的那块我倒不怎么担心,现在的关键是这次改进,新的零部件几乎占了80%,新材料占了37项,所有零部件都要重新绘图试制,年底必须发全部结构图纸和系统图纸,按照现在的进度,根本来不及。”
“所里已经有五十多人都投入到项目组了,甚至连今年刚刚加入我们单位的大学生都没放过,再去拉人,肯定要影响其他项目的进度。”
“实在不行,也只能是加班加点,增加工作量了。现在距离首飞节点只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三个月内必须完成所有结构图纸和系统图纸的发放工作……”
……
杨卫宁听着路阳和陈良伟讨论了大半天,才搞清楚了歼-7Ⅲ项目所面临的窘境。
按照空军最初的计划,歼-7Ⅲ应该在1980就完成首飞,到1981年定型,到1982年,达到年产千架的规模。
但实际开始试制的时候,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耽误了首飞进度,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参照设计和测绘设计的争论。
这里要说明一点,所谓参照设计,就是在参考机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将我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