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帝国霸业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老脸上,火辣辣地疼。
其实吴军放楚军过汉水,并不断向东北方向后撤,边撤边打,是有意让楚国的战斗部队和后勤补给脱节。囊瓦应该没有发现吴军的意图,反而被吴军牵着鼻子跑,却忽略了后勤补给线越来越长。当囊瓦连续三次被吴军揍得鼻青脸肿之后,囊瓦发现,他的军队已经来到了大别山脉东麓的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
这里就是吴楚两军的决战场,时间是公元前506年的十一月十八日。说是决战,其实战斗意志更为强烈的是吴国军队,之前的三战三捷极大的提升了吴军的士气,而楚军则萎靡不振,虽然人数相对多于吴军,但早已经成了一盘散沙。甚至连囊瓦本人都打算弃军逃跑,被史皇及时劝住了。
这场意料之中的吴楚决战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到来了,按道理讲,身处前线的吴国三巨头是最有条件创造历史的,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在这场决战中最出风头的,却是之前非常低调的阖闾弟弟夫概王。
面对军心涣散的楚军,阖闾的应战策略是稳中求胜,不急于和楚军决战,相信这也是伍子胥和孙子的意思。不清楚楚军此时还有多少兵力,但从阖闾的稳妥来看,楚军总人数至少要比吴军多出一倍以上,因为这符合孙子兵法据说的“不若则能避之”。
吴国三巨头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为人处事相对沉稳保守,但对于年轻气盛的夫概王来说,楚军已经丧失了基本的战斗力,此时不灭楚,更待何时。夫概王对阖闾说的很清楚:“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师继之,必克。”
夫概王敏锐地发现了楚军最大的问题:囊瓦在楚军中的威望已经丧失殆尽,吴军应该擒贼先擒王,只要拿下囊瓦,楚军余部将不战自溃。夫概王的担心应该还包括一点:如果楚国及时换掉没有人望的囊瓦,改由人气高涨的沈尹戌为主将,吴军面对的可就不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块硬骨头了。
当阖闾谨慎地拒绝了夫概王的请求后,夫概王对此十分的不理解,哥哥的脑袋莫非被驴踢了,放着肥肉不吃,等着啃硬骨头?夫概王对阖闾的决定非常不服,他可能还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此时不战,等阖闾等人吃掉楚军后,自己将得不到任何功劳,这对夫概王在吴国内部树立威望是致命的打击。甚至不排除夫概王有将来取阖闾而代之的野心,而阖闾拒绝夫概王的请战,也不排除阖闾有这方面的考虑。
夫概王不想放弃这个一战成名的机会,他退出大帐后,和心腹人谈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夫概王当然不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以免授人以柄,他打着君臣大义的幌子,说什么今天就算我战死了,只要我军能灭楚,也是划算的买卖。实际上以楚军现在半死不活的情况,夫概王战死的概率几乎等于零。
夫概王在没有征得阖闾同意的情况下,私下率领本部五千精锐出营,风驰电掣般的闪击正乱成一团的楚军囊瓦本部。楚军现在完全没有了当年楚庄成横平天下时的霸气和强悍,在夫概王眼中,貌似强大的楚军只是一个泥足巨人,轻轻一戳,就倒了。
根据《左传.定公四年》的记载,吴军是役大胜,赚得盆满钵溢,“子常(即囊瓦)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之前多嘴饶舌的狗头军师史皇死在乱军之中,而曾经威风八面的楚军大帅囊瓦被夫概王打成了光棍,鬼哭狼嚎般的逃往郑国避难去了。
吴楚柏举之战
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不可一日无将,囊瓦倒是拔脚溜了,可本就军心涣散的楚军都成了一堆无头苍蝇。出于本能,数万楚军士兵乱轰轰地朝着东南方向的楚都郢溃逃,而对吴军来说,放在眼前的肥肉,傻子才不会去吃。
阖闾嗅到了一股浓厚的腥味,也顾不得责备夫概王擅自出兵,指挥剽悍的吴军跟在楚军后面连扑带咬,一路鸡毛乱飞。楚军在前面乱窜,吴军在后面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了清发水(今汉水支流涢水)的东岸。
不过让人疑惑的是,在这场春秋军事史罕见的大追杀中,居然没有伍子胥和孙子的出场记录,而大出风头的,还是柏举之战的头号功臣夫概王。
老脸上,火辣辣地疼。
其实吴军放楚军过汉水,并不断向东北方向后撤,边撤边打,是有意让楚国的战斗部队和后勤补给脱节。囊瓦应该没有发现吴军的意图,反而被吴军牵着鼻子跑,却忽略了后勤补给线越来越长。当囊瓦连续三次被吴军揍得鼻青脸肿之后,囊瓦发现,他的军队已经来到了大别山脉东麓的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
这里就是吴楚两军的决战场,时间是公元前506年的十一月十八日。说是决战,其实战斗意志更为强烈的是吴国军队,之前的三战三捷极大的提升了吴军的士气,而楚军则萎靡不振,虽然人数相对多于吴军,但早已经成了一盘散沙。甚至连囊瓦本人都打算弃军逃跑,被史皇及时劝住了。
这场意料之中的吴楚决战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到来了,按道理讲,身处前线的吴国三巨头是最有条件创造历史的,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在这场决战中最出风头的,却是之前非常低调的阖闾弟弟夫概王。
面对军心涣散的楚军,阖闾的应战策略是稳中求胜,不急于和楚军决战,相信这也是伍子胥和孙子的意思。不清楚楚军此时还有多少兵力,但从阖闾的稳妥来看,楚军总人数至少要比吴军多出一倍以上,因为这符合孙子兵法据说的“不若则能避之”。
吴国三巨头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为人处事相对沉稳保守,但对于年轻气盛的夫概王来说,楚军已经丧失了基本的战斗力,此时不灭楚,更待何时。夫概王对阖闾说的很清楚:“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师继之,必克。”
夫概王敏锐地发现了楚军最大的问题:囊瓦在楚军中的威望已经丧失殆尽,吴军应该擒贼先擒王,只要拿下囊瓦,楚军余部将不战自溃。夫概王的担心应该还包括一点:如果楚国及时换掉没有人望的囊瓦,改由人气高涨的沈尹戌为主将,吴军面对的可就不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块硬骨头了。
当阖闾谨慎地拒绝了夫概王的请求后,夫概王对此十分的不理解,哥哥的脑袋莫非被驴踢了,放着肥肉不吃,等着啃硬骨头?夫概王对阖闾的决定非常不服,他可能还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此时不战,等阖闾等人吃掉楚军后,自己将得不到任何功劳,这对夫概王在吴国内部树立威望是致命的打击。甚至不排除夫概王有将来取阖闾而代之的野心,而阖闾拒绝夫概王的请战,也不排除阖闾有这方面的考虑。
夫概王不想放弃这个一战成名的机会,他退出大帐后,和心腹人谈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夫概王当然不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以免授人以柄,他打着君臣大义的幌子,说什么今天就算我战死了,只要我军能灭楚,也是划算的买卖。实际上以楚军现在半死不活的情况,夫概王战死的概率几乎等于零。
夫概王在没有征得阖闾同意的情况下,私下率领本部五千精锐出营,风驰电掣般的闪击正乱成一团的楚军囊瓦本部。楚军现在完全没有了当年楚庄成横平天下时的霸气和强悍,在夫概王眼中,貌似强大的楚军只是一个泥足巨人,轻轻一戳,就倒了。
根据《左传.定公四年》的记载,吴军是役大胜,赚得盆满钵溢,“子常(即囊瓦)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之前多嘴饶舌的狗头军师史皇死在乱军之中,而曾经威风八面的楚军大帅囊瓦被夫概王打成了光棍,鬼哭狼嚎般的逃往郑国避难去了。
吴楚柏举之战
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不可一日无将,囊瓦倒是拔脚溜了,可本就军心涣散的楚军都成了一堆无头苍蝇。出于本能,数万楚军士兵乱轰轰地朝着东南方向的楚都郢溃逃,而对吴军来说,放在眼前的肥肉,傻子才不会去吃。
阖闾嗅到了一股浓厚的腥味,也顾不得责备夫概王擅自出兵,指挥剽悍的吴军跟在楚军后面连扑带咬,一路鸡毛乱飞。楚军在前面乱窜,吴军在后面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了清发水(今汉水支流涢水)的东岸。
不过让人疑惑的是,在这场春秋军事史罕见的大追杀中,居然没有伍子胥和孙子的出场记录,而大出风头的,还是柏举之战的头号功臣夫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