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来还不到一个月嘛,就又要我奔青州去?再说了,我还打算年后请假回鄄城看儿子哪。可是他不好直接驳皇帝的面子,沉吟少顷,忽然开口道:“只恐便勋前往,郑师亦不肯入许来就职或讲经也。”
刘协皱眉问道:“是何缘故?”是勋假装很为难地咂巴咂巴嘴,直到刘协追问道:“但说无妨。”他才大胆回奏:“五经博士之中,无古文的位置!”
汉代经学,分为今、古两派,其中今文学派产生较早,所谓“今文”,就是指秦火之后,汉人搜集整理散佚的儒家典籍,因为以当时流行的隶书(今文)写成,因而得名。博士官就是御用的、官方认定的思想家,原本持诸子之言者皆可入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就只由儒门子弟担任了,专门研究和传播儒家核心的“五经”,故名“五经博士”。
武帝初立“五经博士”,共有七家,比世迭有增减,进入东汉以后,固定为十四家,即施、孟、梁丘、京氏四家《易》,欧阳和大、小夏侯的《尚书》、齐、鲁、韩三家《诗》,大、小戴的《礼》,以及严、颜两家《春秋》(《公羊传》和《谷梁传》)。
逮至西汉末年,又有“古文经学”兴起,其缘由是陆续发现了很多以籀书写就的古代文本,时人重新解读,自成一派,故称“古文”。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不同之处:一是反对将孔子过于神圣化,反对谶纬之说;二是重视对古代典章制度的考证,而不仅仅抠字眼儿,从古籍中寻找甚至是附会“微言大义”;三是讲求融会贯通五经,而不是一辈子光抱着一部经书死啃。
古文兴起的时候,今文已经是妥妥的官学了,所以两派除了学术之争外,又逐渐掺杂进了利益之争。古文学者孜孜以求挤进博士的圈子,使自家学说得到官方认可,而今文学者为了保护自己和自家学派的地位,拦着就是不让进,为此先后进行过多次的公开或不公开大辩论。其实到了东汉后期,古文学派已经大行其道,今文学派逐渐衰败,何休之后,再无大家,可是因为灵帝之后朝局混乱,所以“五经博士”的资格始终都没有更换过。也就是说,古文再繁荣,也是私学,今文再衰落,也是官方认可的思想。
在原本的历史上,魏晋以后不设五经博士,儒学的传承就此进入一段混乱期,三国时代王肃的王学替代郑玄的郑学成为显学,随即王学又掺杂佛、道等思想,衍生出了玄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玄学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加强中央统治,培养汉人的尚武、奋发精神来说,玄学却是失败的、倒退的。
是勋不怎么喜欢玄学,但这不是他跟刘协说那句话的主要原因——他还没能想那么远,终究前一世他并不研究古代思想史——他只是在想啊,要是能让古文经学尤其是郑学成为官方认可的思想,得置博士,重修太学,广为传布,那自己这郑门再传的名声也能更上一层楼哪。
刘协听了是勋的话,不禁沉吟,好半晌才说:“朕亦更喜古文,尤慕郑康成之学。然祖宗之法,可遽然而改之乎?朕安有此能?”我要真是个说了算的皇帝吧,那还有点儿可能,可是我如今还没成年亲政,就使不上力气啊。
是勋劝说刘协:“孰谓祖宗之法?若依高祖时法,百家皆可为博士;依孝武时法,五经博士只有七家;依孝宣时法,《谷梁》不入官学。况前改置博士,皆引至御前,使与博士辩经,如今博士星散,如何可辩……”五经博士最盛时共有一百多人,太学诸生达到三万余,可是如今许都朝廷里残存的博士还不到十个,太学压根儿就还没盖起来——“若不趁此时以兴古文之学,恐日后更为艰难。勋以为,若陛下俯允,三公首肯,尚书肯于制诏,则古文立可入官,康成先生亦必欣然而喜,束装成行矣。”
看起来刘协对郑玄那真是崇敬得不得了,当下听了是勋最后一句话,小脸上就满放光彩,当即一拍桌案:“朕允了是卿所请,便请是卿去探问曹司空如何主张吧。”小孩子不傻,他知道现在朝内三公,只有曹操说了算,杨彪、赵温那都是虚的,而且尚书令荀彧就是曹操的人,只要曹操答应了,那不就等于三公答应了,并且尚书肯制诏了吗?(未完待续。。)
ps: 今天第三更……午夜前会有第四更。
回来还不到一个月嘛,就又要我奔青州去?再说了,我还打算年后请假回鄄城看儿子哪。可是他不好直接驳皇帝的面子,沉吟少顷,忽然开口道:“只恐便勋前往,郑师亦不肯入许来就职或讲经也。”
刘协皱眉问道:“是何缘故?”是勋假装很为难地咂巴咂巴嘴,直到刘协追问道:“但说无妨。”他才大胆回奏:“五经博士之中,无古文的位置!”
汉代经学,分为今、古两派,其中今文学派产生较早,所谓“今文”,就是指秦火之后,汉人搜集整理散佚的儒家典籍,因为以当时流行的隶书(今文)写成,因而得名。博士官就是御用的、官方认定的思想家,原本持诸子之言者皆可入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就只由儒门子弟担任了,专门研究和传播儒家核心的“五经”,故名“五经博士”。
武帝初立“五经博士”,共有七家,比世迭有增减,进入东汉以后,固定为十四家,即施、孟、梁丘、京氏四家《易》,欧阳和大、小夏侯的《尚书》、齐、鲁、韩三家《诗》,大、小戴的《礼》,以及严、颜两家《春秋》(《公羊传》和《谷梁传》)。
逮至西汉末年,又有“古文经学”兴起,其缘由是陆续发现了很多以籀书写就的古代文本,时人重新解读,自成一派,故称“古文”。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不同之处:一是反对将孔子过于神圣化,反对谶纬之说;二是重视对古代典章制度的考证,而不仅仅抠字眼儿,从古籍中寻找甚至是附会“微言大义”;三是讲求融会贯通五经,而不是一辈子光抱着一部经书死啃。
古文兴起的时候,今文已经是妥妥的官学了,所以两派除了学术之争外,又逐渐掺杂进了利益之争。古文学者孜孜以求挤进博士的圈子,使自家学说得到官方认可,而今文学者为了保护自己和自家学派的地位,拦着就是不让进,为此先后进行过多次的公开或不公开大辩论。其实到了东汉后期,古文学派已经大行其道,今文学派逐渐衰败,何休之后,再无大家,可是因为灵帝之后朝局混乱,所以“五经博士”的资格始终都没有更换过。也就是说,古文再繁荣,也是私学,今文再衰落,也是官方认可的思想。
在原本的历史上,魏晋以后不设五经博士,儒学的传承就此进入一段混乱期,三国时代王肃的王学替代郑玄的郑学成为显学,随即王学又掺杂佛、道等思想,衍生出了玄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玄学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加强中央统治,培养汉人的尚武、奋发精神来说,玄学却是失败的、倒退的。
是勋不怎么喜欢玄学,但这不是他跟刘协说那句话的主要原因——他还没能想那么远,终究前一世他并不研究古代思想史——他只是在想啊,要是能让古文经学尤其是郑学成为官方认可的思想,得置博士,重修太学,广为传布,那自己这郑门再传的名声也能更上一层楼哪。
刘协听了是勋的话,不禁沉吟,好半晌才说:“朕亦更喜古文,尤慕郑康成之学。然祖宗之法,可遽然而改之乎?朕安有此能?”我要真是个说了算的皇帝吧,那还有点儿可能,可是我如今还没成年亲政,就使不上力气啊。
是勋劝说刘协:“孰谓祖宗之法?若依高祖时法,百家皆可为博士;依孝武时法,五经博士只有七家;依孝宣时法,《谷梁》不入官学。况前改置博士,皆引至御前,使与博士辩经,如今博士星散,如何可辩……”五经博士最盛时共有一百多人,太学诸生达到三万余,可是如今许都朝廷里残存的博士还不到十个,太学压根儿就还没盖起来——“若不趁此时以兴古文之学,恐日后更为艰难。勋以为,若陛下俯允,三公首肯,尚书肯于制诏,则古文立可入官,康成先生亦必欣然而喜,束装成行矣。”
看起来刘协对郑玄那真是崇敬得不得了,当下听了是勋最后一句话,小脸上就满放光彩,当即一拍桌案:“朕允了是卿所请,便请是卿去探问曹司空如何主张吧。”小孩子不傻,他知道现在朝内三公,只有曹操说了算,杨彪、赵温那都是虚的,而且尚书令荀彧就是曹操的人,只要曹操答应了,那不就等于三公答应了,并且尚书肯制诏了吗?(未完待续。。)
ps: 今天第三更……午夜前会有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