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权臣本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弹劾台阁的折子风头渐明, 言辞也跟着愤慨几分,众口一词地皆以天灾起势,自然是人君不能不畏。这向来也是国朝弹章的惯例, 天灾总是个好名目。而天子金口玉言, 虽不能随意更改,然天降警示, 人君亦不能不察。众人一副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的姿态确是感人,更有甚者云:
夫忠臣忧主,犯主严颜, 讥讽贵臣,至以杀身灭家而犹为之者,何邪?君臣义重, 有不得已也。
倒逼之意显而易见, 沈复无奈, 正欲请旨,忽又飞来一道,据证实,此次雹灾, 建康几大寺却丝毫未受损伤,安然无恙,就连外宫朱雀门东牌都被摧毁, 百姓房屋更是毁坏无数, 缘何佛寺独全?盖因神佛之佑耳。天子闻说后虽觉稀奇, 却也只是留意弹章具名,这其中有为品第不高者所出,有为一等世家所出,遂一切奏章皆留中不发。待沈复折返御史台,时人一窝蜂拥上相问,沈复道圣心不明,诸卿倘是等不及,来日朝会大可面折廷诤。中丞大人面无表情,态度甚是淡漠,众人心底自然腹诽中丞大人到底是存渭阳之情,彼此假痴假呆地私议半日,就此不提,后续的弹章只管跟上。
真正到了朝会,果真是惊涛骇浪。成去非早有准备,却也谈不上准备,百官这是未雨绸缪,抓住了勘检一事大做文章,本正愁无从发难,乌衣巷大公子的脑子要歪成何样,妄自去动寺庙,无人不清,这是大公子蠢蠢欲动之前兆,风雨将来,先行布云。府库再匮乏,去和神佛抢钱么?天下无这般道理。
“圣人且敬鬼神,臣不觉得在座诸位有能逾越圣人的!”
“灾为小惩,异为大戒,臣以为这并非上天在残害百姓,而只为警示,倘人不知悔,小惩终变大戒也。”
“法门清净之地,俗世之人确不该妄自行扰,如今天降灾害,当是为警戒。且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为大患,臣今日一言,恳请今上收回成命。”
如此种种,不过是将弹章里的话再拎出聒噪一遍,亦有几位世家老臣跟着不咸不淡附议几声,英奴端坐如常,中间道了两句自责的虚话,很快被人抹去避开,善归于君,恶归于臣。众人一派望之堂堂,折而不挠的气势看得英奴颇有兴味,年轻的天子不免要猜测,在世家把持朝政的格局下,御史台一干人等背后到底是谁在支撑亦或者授意?台阁中四姓子弟皆在,御史台弹劾地分外高明,并未指名道姓具体个人,连带着整个台阁一起弹劾。勘检的折子虽是台阁长官所呈,却是台阁众人合力商议之果,哪一道签署不牵涉到个人?是故广撒网,才是上策。至于那些老臣,则是后生不知轻重的意思,太过狂妄,自当收敛,以免惑于天子。
吵闹半日,眼见连“邪佞乃王化蟊贼”这种话都已出口,依旧被视为台阁长官的成去非也依旧不为所动,而坐上的天子不置可否许久,半晌却问向了顾曙:
“顾卿如今总知台阁,今日皆在弹劾台阁,你是怎么想的?”英奴避开成去非,问话尚书仆射也合情合理,众人虽有些微惊,却还在能接受的程度之内。
顾曙应声出列,郑重道:“勘检寺院一事,当日也是经由廷议而过,此时圣意早已下达四方,廷议时是说清楚了的,勘检为归档所用,国朝事事皆明,皆有底可查,臣至今不觉得有何不妥,如今只是勘检,清算数目而已,并无其他动作,臣实在不知诸位同僚为何要早早定了调子,弄出些阴阳怪调,臣还是那句,当初的意思,只为归档。”
“顾大人的意思臣听懂了,台阁仅仅是记个数字而已,倘是来日,再起风波,顾大人可能为今日此话负责?”下首的一个御史敛色问道,顾曙道:“诸位皆善未卜先知,某是不能,某只为当下负责,日后之事,无论何事,自然由天子定夺,卿问某,实在是刁难。”他为人素来谦和,无论高门寒庶,皆一样的假以辞色,是故这御史言辞颇为无礼处,顾曙面上并不计较。
话说到这份上,反倒不好叫人上蹿下跳,尤其顾曙言辞间已牵涉天子,英奴顿了一顿,也不评价两人之间的对词,只道:“总归朕德行有亏是为一面,另一面,”他忽放缓了节奏,“朕是否当免斥三公以避灾呢?”
如此耳熟的腔调,百官在稍感迷茫回忆中不多时寻出了蛛丝马迹,凤凰元年,前大将军曾借日食发挥,免斥太尉温济之。两幕何其相像,然事情却难能同日而语。有机巧者,已出列道:“此事皆因台阁佐君不明而致,今上向来虚心纳谏,胸怀如山似海,一分尘土可增山之高,一滴水露可增海之深,今上只需继续广开言路,天灾便可自行消退,今上无须自责,亦无须让三公无辜受累。”
既牵涉到三公,虞仲素自不能再坐住,持笏跪倒缓声道:“臣有失责之处,愿领罚。”成去非在一旁冷眼望了许久,既无天子问话,他是断然不会轻易开口。
中书令张蕴紧跟道:“诸位这哪里是在弹劾台阁?分明是在怪今上不明不察,方才顾大人的话已经很清楚,诸位是否太过敏感了?今九州山原,京都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法门虽不同于俗世,但也保不齐有个别败坏之徒,老臣昨... -->>
弹劾台阁的折子风头渐明, 言辞也跟着愤慨几分,众口一词地皆以天灾起势,自然是人君不能不畏。这向来也是国朝弹章的惯例, 天灾总是个好名目。而天子金口玉言, 虽不能随意更改,然天降警示, 人君亦不能不察。众人一副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的姿态确是感人,更有甚者云:
夫忠臣忧主,犯主严颜, 讥讽贵臣,至以杀身灭家而犹为之者,何邪?君臣义重, 有不得已也。
倒逼之意显而易见, 沈复无奈, 正欲请旨,忽又飞来一道,据证实,此次雹灾, 建康几大寺却丝毫未受损伤,安然无恙,就连外宫朱雀门东牌都被摧毁, 百姓房屋更是毁坏无数, 缘何佛寺独全?盖因神佛之佑耳。天子闻说后虽觉稀奇, 却也只是留意弹章具名,这其中有为品第不高者所出,有为一等世家所出,遂一切奏章皆留中不发。待沈复折返御史台,时人一窝蜂拥上相问,沈复道圣心不明,诸卿倘是等不及,来日朝会大可面折廷诤。中丞大人面无表情,态度甚是淡漠,众人心底自然腹诽中丞大人到底是存渭阳之情,彼此假痴假呆地私议半日,就此不提,后续的弹章只管跟上。
真正到了朝会,果真是惊涛骇浪。成去非早有准备,却也谈不上准备,百官这是未雨绸缪,抓住了勘检一事大做文章,本正愁无从发难,乌衣巷大公子的脑子要歪成何样,妄自去动寺庙,无人不清,这是大公子蠢蠢欲动之前兆,风雨将来,先行布云。府库再匮乏,去和神佛抢钱么?天下无这般道理。
“圣人且敬鬼神,臣不觉得在座诸位有能逾越圣人的!”
“灾为小惩,异为大戒,臣以为这并非上天在残害百姓,而只为警示,倘人不知悔,小惩终变大戒也。”
“法门清净之地,俗世之人确不该妄自行扰,如今天降灾害,当是为警戒。且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为大患,臣今日一言,恳请今上收回成命。”
如此种种,不过是将弹章里的话再拎出聒噪一遍,亦有几位世家老臣跟着不咸不淡附议几声,英奴端坐如常,中间道了两句自责的虚话,很快被人抹去避开,善归于君,恶归于臣。众人一派望之堂堂,折而不挠的气势看得英奴颇有兴味,年轻的天子不免要猜测,在世家把持朝政的格局下,御史台一干人等背后到底是谁在支撑亦或者授意?台阁中四姓子弟皆在,御史台弹劾地分外高明,并未指名道姓具体个人,连带着整个台阁一起弹劾。勘检的折子虽是台阁长官所呈,却是台阁众人合力商议之果,哪一道签署不牵涉到个人?是故广撒网,才是上策。至于那些老臣,则是后生不知轻重的意思,太过狂妄,自当收敛,以免惑于天子。
吵闹半日,眼见连“邪佞乃王化蟊贼”这种话都已出口,依旧被视为台阁长官的成去非也依旧不为所动,而坐上的天子不置可否许久,半晌却问向了顾曙:
“顾卿如今总知台阁,今日皆在弹劾台阁,你是怎么想的?”英奴避开成去非,问话尚书仆射也合情合理,众人虽有些微惊,却还在能接受的程度之内。
顾曙应声出列,郑重道:“勘检寺院一事,当日也是经由廷议而过,此时圣意早已下达四方,廷议时是说清楚了的,勘检为归档所用,国朝事事皆明,皆有底可查,臣至今不觉得有何不妥,如今只是勘检,清算数目而已,并无其他动作,臣实在不知诸位同僚为何要早早定了调子,弄出些阴阳怪调,臣还是那句,当初的意思,只为归档。”
“顾大人的意思臣听懂了,台阁仅仅是记个数字而已,倘是来日,再起风波,顾大人可能为今日此话负责?”下首的一个御史敛色问道,顾曙道:“诸位皆善未卜先知,某是不能,某只为当下负责,日后之事,无论何事,自然由天子定夺,卿问某,实在是刁难。”他为人素来谦和,无论高门寒庶,皆一样的假以辞色,是故这御史言辞颇为无礼处,顾曙面上并不计较。
话说到这份上,反倒不好叫人上蹿下跳,尤其顾曙言辞间已牵涉天子,英奴顿了一顿,也不评价两人之间的对词,只道:“总归朕德行有亏是为一面,另一面,”他忽放缓了节奏,“朕是否当免斥三公以避灾呢?”
如此耳熟的腔调,百官在稍感迷茫回忆中不多时寻出了蛛丝马迹,凤凰元年,前大将军曾借日食发挥,免斥太尉温济之。两幕何其相像,然事情却难能同日而语。有机巧者,已出列道:“此事皆因台阁佐君不明而致,今上向来虚心纳谏,胸怀如山似海,一分尘土可增山之高,一滴水露可增海之深,今上只需继续广开言路,天灾便可自行消退,今上无须自责,亦无须让三公无辜受累。”
既牵涉到三公,虞仲素自不能再坐住,持笏跪倒缓声道:“臣有失责之处,愿领罚。”成去非在一旁冷眼望了许久,既无天子问话,他是断然不会轻易开口。
中书令张蕴紧跟道:“诸位这哪里是在弹劾台阁?分明是在怪今上不明不察,方才顾大人的话已经很清楚,诸位是否太过敏感了?今九州山原,京都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法门虽不同于俗世,但也保不齐有个别败坏之徒,老臣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