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天晚上,崇祯皇帝就住宿在讲武堂特意为之准备的迎宾馆里。
第二天一早,皇帝轻车简从,分别前往设在通州的几个重要机构视察,先是去了直隶总督衙门,然后去了礼部的农事院,再然后则是军机处设在通州的武备院。
直隶总督衙门,果然颇为壮丽,亭台楼阁,一应场所,皆是俱全,而且正处在通州城内的中心地带。
新近围起来的整个通州城,以原来的运河码头为中心,而直隶总督衙门,就在运河码头的左近,交通十分便利,比设在京师之中更加有利于加强对京畿之地的管控和掌握。
农事院仍然是一片繁忙,虽然京畿之地的春耕早就结束了,但是北边沿着长城内外的耕种还没有完全结束,再加上漕运总督袁可立募民屯垦的需求、北直隶南部卢象升辖内三府的需求,以及山西大同府、太原府的需求,使得农事院的一应人等,始终处在极端的忙碌之中。
崇祯皇帝接见了在农事院忙得不可开交的徐骥、王征等人,以及被徐光启请来帮忙指导的西班牙籍的传教士艾儒略、邓玉函等人,对他们各自褒奖有加,然后离开农事院,前往此行的重点武备院而去。
先是到了武备院的铸炮厂,毕懋康、孙元化、汤若望等人,向皇帝展示了前不久参照西洋红夷大炮陆续铸成的几门青铜大炮。
毕懋康更是带着罗德里格斯等葡萄牙枪炮技师,则向皇帝展示了最近这段时间,他们参照西洋前装燧发滑膛枪,铸造出来的几杆新型火枪。
如今武备院的分工,虽然没有特别明确,但就火器而言,孙元化主要是监督铸炮,而毕懋康则是重点督造燧发火枪。
崇祯皇帝先是认真看了看这几尊新铸的青铜大炮,并为这批同一口径型号的青铜大炮,统一命名为“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崇祯皇帝所见到的这一款青铜大炮,与其后世在军事博物馆见过的红夷大炮一模一样,通体一次性铸成,炮身长达三米,口径达一百二十毫米,换算成中国传统计量单位,就是身长九尺、口径四寸,炮体前细后粗,三分之二处有两个炮耳,可以安装在炮台或者炮架上,并可调整射角,炮体全重超过两千五百斤,射程最远可达十里开外。
这样的前装滑膛青铜大炮,即便是在如今的西方诸国,都已经可以算作是重炮了,主要的用途,也是用于雄城要塞的防守和巨型舰船的舰炮。原因就是它实在过于笨重,无法用于野外机动作战。
这样的青铜大炮,当然是十七世纪的主流,甚至一直到了十九世纪的头几十年,青铜材质的前装滑膛炮,仍然在战争中被广泛应用。
但是当人来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军队所使用的火炮,基本上全都是钢炮,最起码也是铸铁炮,而铜炮则越来越少,最终被淘汰出局。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铜料的成本比较高,没有采用钢铁或者铸铁划算。而另一个原因,则是铜炮的质地本身难以新式火药和炸药的威力。
在钢铁冶炼水平普遍不行的十六世纪,熔点低的青铜或者黄铜,在铸造火炮的时候,自然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战争对于炮火火力的旺盛需求,青铜炮或者黄铜炮不耐炮膛内部高温高压的劣势,就日益显现出来了。
在持续的高温高压之下,铜炮容易变形走样,而其精度也会越来越差,这是黄铜炮的一大弊端。而青铜炮的材质较脆,一旦想要增大射程、加大药量,就要承担炸膛的危险。
但是崇祯皇帝目前所处的时代,也就是十七世纪的时候,青铜火炮却仍然是东西方的主流,虽然成本比铁炮高出一大截,但是它容易冶炼,而且容易保养,不易生锈。尤其当时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各国,相对来说,都要比钢铁冶炼技术要掌握的更好。
所以在这个时期之内,不管是大明从葡萄牙人那里购买的西洋火炮,还是自己从明初以来就陆续铸造的火炮,都是以铜炮为主,铁炮为辅。... -->>
当天晚上,崇祯皇帝就住宿在讲武堂特意为之准备的迎宾馆里。
第二天一早,皇帝轻车简从,分别前往设在通州的几个重要机构视察,先是去了直隶总督衙门,然后去了礼部的农事院,再然后则是军机处设在通州的武备院。
直隶总督衙门,果然颇为壮丽,亭台楼阁,一应场所,皆是俱全,而且正处在通州城内的中心地带。
新近围起来的整个通州城,以原来的运河码头为中心,而直隶总督衙门,就在运河码头的左近,交通十分便利,比设在京师之中更加有利于加强对京畿之地的管控和掌握。
农事院仍然是一片繁忙,虽然京畿之地的春耕早就结束了,但是北边沿着长城内外的耕种还没有完全结束,再加上漕运总督袁可立募民屯垦的需求、北直隶南部卢象升辖内三府的需求,以及山西大同府、太原府的需求,使得农事院的一应人等,始终处在极端的忙碌之中。
崇祯皇帝接见了在农事院忙得不可开交的徐骥、王征等人,以及被徐光启请来帮忙指导的西班牙籍的传教士艾儒略、邓玉函等人,对他们各自褒奖有加,然后离开农事院,前往此行的重点武备院而去。
先是到了武备院的铸炮厂,毕懋康、孙元化、汤若望等人,向皇帝展示了前不久参照西洋红夷大炮陆续铸成的几门青铜大炮。
毕懋康更是带着罗德里格斯等葡萄牙枪炮技师,则向皇帝展示了最近这段时间,他们参照西洋前装燧发滑膛枪,铸造出来的几杆新型火枪。
如今武备院的分工,虽然没有特别明确,但就火器而言,孙元化主要是监督铸炮,而毕懋康则是重点督造燧发火枪。
崇祯皇帝先是认真看了看这几尊新铸的青铜大炮,并为这批同一口径型号的青铜大炮,统一命名为“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崇祯皇帝所见到的这一款青铜大炮,与其后世在军事博物馆见过的红夷大炮一模一样,通体一次性铸成,炮身长达三米,口径达一百二十毫米,换算成中国传统计量单位,就是身长九尺、口径四寸,炮体前细后粗,三分之二处有两个炮耳,可以安装在炮台或者炮架上,并可调整射角,炮体全重超过两千五百斤,射程最远可达十里开外。
这样的前装滑膛青铜大炮,即便是在如今的西方诸国,都已经可以算作是重炮了,主要的用途,也是用于雄城要塞的防守和巨型舰船的舰炮。原因就是它实在过于笨重,无法用于野外机动作战。
这样的青铜大炮,当然是十七世纪的主流,甚至一直到了十九世纪的头几十年,青铜材质的前装滑膛炮,仍然在战争中被广泛应用。
但是当人来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军队所使用的火炮,基本上全都是钢炮,最起码也是铸铁炮,而铜炮则越来越少,最终被淘汰出局。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铜料的成本比较高,没有采用钢铁或者铸铁划算。而另一个原因,则是铜炮的质地本身难以新式火药和炸药的威力。
在钢铁冶炼水平普遍不行的十六世纪,熔点低的青铜或者黄铜,在铸造火炮的时候,自然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战争对于炮火火力的旺盛需求,青铜炮或者黄铜炮不耐炮膛内部高温高压的劣势,就日益显现出来了。
在持续的高温高压之下,铜炮容易变形走样,而其精度也会越来越差,这是黄铜炮的一大弊端。而青铜炮的材质较脆,一旦想要增大射程、加大药量,就要承担炸膛的危险。
但是崇祯皇帝目前所处的时代,也就是十七世纪的时候,青铜火炮却仍然是东西方的主流,虽然成本比铁炮高出一大截,但是它容易冶炼,而且容易保养,不易生锈。尤其当时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各国,相对来说,都要比钢铁冶炼技术要掌握的更好。
所以在这个时期之内,不管是大明从葡萄牙人那里购买的西洋火炮,还是自己从明初以来就陆续铸造的火炮,都是以铜炮为主,铁炮为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