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回到明朝做千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74章 鸟铳、年奖分红
公元1590年12月30日,五寨堡营房。
天刚微亮,外面就传来了一声声的喇叭起床号响,军士张大三立时翻身而起,离开了温暖的火炕,开始穿衣叠被。 接着一屋的军士们也是纷纷起来。
在小旗周大金的指挥下,各人纷纷穿衣整褥,其中两个军士们去伙房那抬来一桶热水,然后各人又是洗漱打扫,屋前屋后的忙开了。 经过四个多月的军营生活,各人己是非常熟悉这里的程序。
很快,各人便整好了屋内的一切,然后一个个对着屋内的大铜镜,端详着自己的容貌,互相整理着对方的衣甲,又取出软布,抺擦着自己的兵器。 小旗周大金看着众军士们熟练的样子,再看看屋内可说是一尘不染的地面,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这一个月的营屋卫生评比,自己的房屋,是不会落到后面了。
依五寨堡军队的内务条令,军内的内部关系、礼节、军容风纪、作息、日常制度、值班、警卫、点验、紧急战斗准备和紧急集合以及装备和军马、伙食和财务、卫生、营产、野营的管理等。 都在严格的管理之内,每个百户,每个小旗的内务,每月都要进行一次评比,评比不合格的,都要处罚。
经过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五寨堡军队的军容军风,可说是焕然一新。 再加上几个月的严酷训练,五寨堡这只军队,己经颇有彪悍的味道。
吃到早饭后,各人便到外面的较场训练。
今天是各人自由训练,因此各人便按各自忙开了,有的举石锁,有的练兵器。 有的则是练马步。
小旗周大金玩地是举石锁,举石锁除了练臂力外,更重要是可以练习全身的整力,特别是腰胯之力。 而在冷兵器时期,腰胯之力是最重要的。 这个石锁重有百斤,但举在周大金手中,却是举重若轻,或抡或接。 看得旁人佩服不己。
张大三则是吼声连连,将一个5米长,重滞无比的狼筅舞得虎虎生风,我拦,我挑、我据、我架、我叉、我挂……真是当者披靡,无人敢近他的身旁!
鸟铳手王贵秀则是在练习鸟铳的射击,鸟铳学名叫鸟嘴铳,俗称鸟铳。 现在的鸟铳当然都是火绳点火,不点火的燧发式火铳还要过几十年才在大明崇祯年间出现呢。
王贵秀手中地这只鸟铳,是用熟铁打造,枪管长且直,重约5斤。 上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 铳口长出木托2寸,托后7寸向下弯曲,铳管底部。 以螺栓封闭,托腹有搠杖(通条)一根。 铳口口径1厘米,射程可达200步,杀伤力在百步左右。
明朝的火器质量很有问题,不过王贵秀手中的这只鸟铳,是五寨堡军器组用精铁打制,此种精铁要用10斤粗铁才能炼出1斤,铳管坚固耐用。 钻铳时一个月才钻成一支,因此质量上决对没有问题,可以放心使用。
明军鸟铳手的标准配备是是每名长刀一把,鸟铳一门,搠杖锡鳖铳套铅子袋药管若干个,备征火药铅子火绳若干,这里就约重19斤,加上盔甲。 干粮。 饮水等,负重不小。 不过黄来福有规定。 平时军士们训练时,都要全副武装,因此此时王贵秀也是全副武装地在练习射击。
此时王贵秀熟练地从身上背的火药罐中取出装引火药,先将火药装入铳内,用搠杖送实,然后又取出铅子一枚,用搠杖送下。 将火门打开,倒了一些火药于火门内,又取了一根点燃的火绳安入龙头内。
王贵秀前手托住鸟铳的腰腹,用照星瞄准前面几十步外的一块木板,瞄了一会儿,他右手大食指拨动板机,“啪。 ”地一声响,一股黑烟冒起,刺鼻的火药味传来,那块木板己是被击碎。
王贵秀得意地吹了一声口哨,这是和守备大人学的。 从一个菜鸟练成了现在的神枪手,十有九中,平均一分钟可打两发左右,最快时达到三发,这也是王贵秀刻苦练习的结果。
相对来说,鸟铳打得较准,是在于枪管细长,瞄准时又两手俱托铳身,又不用考虑临时点燃火绳地缘故。 不过说实在,相对于战场上,这时的鸟铳发射速度还是较慢的。
为弥补这一缺点,此时明军通常采用三排轮放法,和眼下的西方军队差不多,一排装铳,一排进铳,一排放铳,第一排发射完毕后,退至第三排装铳,第二排进至第一排位置放铳,如此轮流发射。
这是种优秀地方法,黄来福自然也是继承与学习。
下午。
营房外天气寒冷,但此时较场上气氛却是火热,各军士们互相高兴地议论着。 因为今天是月底,又到了发军饷的时候了。 大家整齐地排在教场上,等着守备大人唱名给与。
五寨堡军士们每月的粮饷是一石,当然你也可以每月拿月银一两。 在一石粮和一两银之间,大多数军士们都是选择了取月粮一石。
而且现在己经形成了一个规则了,有家口的,每时月底时,军属们便聚在营房外等候,各人互相高兴地说着话,等军士们领了粮后送到营房口,她们和自家男人说了一会儿话后,便欢喜地和男人们用独轮车推了粮食回家了,反正自家男人或是子弟在营房内管吃管住,洗盥穿衣等,军队内都包了,并不需要花费,这些粮食推回去后,足以让一家老小糊口了。
此时在教场上,黄来福微笑地站在上面,几个家丁们在分发粮饷,此时他身边堆满了一包包的粮食,都是一石米一包的,另还有用监錾包封的银子一箱箱的,在唱到一个军士地名字时,那军士便上来。 或领米,或领银。 领到粮饷后,个个向黄来福弯腰感谢,然后兴高采烈地下去了。
比起其它地方克扣军饷成风,黄来福并不兴这一套,每月的军饷都是实打实地,他的身旁就放着大秤和小秤,大秤兑米。 小秤克银,保证每个军士们领到的粮饷,都是足额的。  ... -->>
第74章 鸟铳、年奖分红
公元1590年12月30日,五寨堡营房。
天刚微亮,外面就传来了一声声的喇叭起床号响,军士张大三立时翻身而起,离开了温暖的火炕,开始穿衣叠被。 接着一屋的军士们也是纷纷起来。
在小旗周大金的指挥下,各人纷纷穿衣整褥,其中两个军士们去伙房那抬来一桶热水,然后各人又是洗漱打扫,屋前屋后的忙开了。 经过四个多月的军营生活,各人己是非常熟悉这里的程序。
很快,各人便整好了屋内的一切,然后一个个对着屋内的大铜镜,端详着自己的容貌,互相整理着对方的衣甲,又取出软布,抺擦着自己的兵器。 小旗周大金看着众军士们熟练的样子,再看看屋内可说是一尘不染的地面,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这一个月的营屋卫生评比,自己的房屋,是不会落到后面了。
依五寨堡军队的内务条令,军内的内部关系、礼节、军容风纪、作息、日常制度、值班、警卫、点验、紧急战斗准备和紧急集合以及装备和军马、伙食和财务、卫生、营产、野营的管理等。 都在严格的管理之内,每个百户,每个小旗的内务,每月都要进行一次评比,评比不合格的,都要处罚。
经过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五寨堡军队的军容军风,可说是焕然一新。 再加上几个月的严酷训练,五寨堡这只军队,己经颇有彪悍的味道。
吃到早饭后,各人便到外面的较场训练。
今天是各人自由训练,因此各人便按各自忙开了,有的举石锁,有的练兵器。 有的则是练马步。
小旗周大金玩地是举石锁,举石锁除了练臂力外,更重要是可以练习全身的整力,特别是腰胯之力。 而在冷兵器时期,腰胯之力是最重要的。 这个石锁重有百斤,但举在周大金手中,却是举重若轻,或抡或接。 看得旁人佩服不己。
张大三则是吼声连连,将一个5米长,重滞无比的狼筅舞得虎虎生风,我拦,我挑、我据、我架、我叉、我挂……真是当者披靡,无人敢近他的身旁!
鸟铳手王贵秀则是在练习鸟铳的射击,鸟铳学名叫鸟嘴铳,俗称鸟铳。 现在的鸟铳当然都是火绳点火,不点火的燧发式火铳还要过几十年才在大明崇祯年间出现呢。
王贵秀手中地这只鸟铳,是用熟铁打造,枪管长且直,重约5斤。 上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 铳口长出木托2寸,托后7寸向下弯曲,铳管底部。 以螺栓封闭,托腹有搠杖(通条)一根。 铳口口径1厘米,射程可达200步,杀伤力在百步左右。
明朝的火器质量很有问题,不过王贵秀手中的这只鸟铳,是五寨堡军器组用精铁打制,此种精铁要用10斤粗铁才能炼出1斤,铳管坚固耐用。 钻铳时一个月才钻成一支,因此质量上决对没有问题,可以放心使用。
明军鸟铳手的标准配备是是每名长刀一把,鸟铳一门,搠杖锡鳖铳套铅子袋药管若干个,备征火药铅子火绳若干,这里就约重19斤,加上盔甲。 干粮。 饮水等,负重不小。 不过黄来福有规定。 平时军士们训练时,都要全副武装,因此此时王贵秀也是全副武装地在练习射击。
此时王贵秀熟练地从身上背的火药罐中取出装引火药,先将火药装入铳内,用搠杖送实,然后又取出铅子一枚,用搠杖送下。 将火门打开,倒了一些火药于火门内,又取了一根点燃的火绳安入龙头内。
王贵秀前手托住鸟铳的腰腹,用照星瞄准前面几十步外的一块木板,瞄了一会儿,他右手大食指拨动板机,“啪。 ”地一声响,一股黑烟冒起,刺鼻的火药味传来,那块木板己是被击碎。
王贵秀得意地吹了一声口哨,这是和守备大人学的。 从一个菜鸟练成了现在的神枪手,十有九中,平均一分钟可打两发左右,最快时达到三发,这也是王贵秀刻苦练习的结果。
相对来说,鸟铳打得较准,是在于枪管细长,瞄准时又两手俱托铳身,又不用考虑临时点燃火绳地缘故。 不过说实在,相对于战场上,这时的鸟铳发射速度还是较慢的。
为弥补这一缺点,此时明军通常采用三排轮放法,和眼下的西方军队差不多,一排装铳,一排进铳,一排放铳,第一排发射完毕后,退至第三排装铳,第二排进至第一排位置放铳,如此轮流发射。
这是种优秀地方法,黄来福自然也是继承与学习。
下午。
营房外天气寒冷,但此时较场上气氛却是火热,各军士们互相高兴地议论着。 因为今天是月底,又到了发军饷的时候了。 大家整齐地排在教场上,等着守备大人唱名给与。
五寨堡军士们每月的粮饷是一石,当然你也可以每月拿月银一两。 在一石粮和一两银之间,大多数军士们都是选择了取月粮一石。
而且现在己经形成了一个规则了,有家口的,每时月底时,军属们便聚在营房外等候,各人互相高兴地说着话,等军士们领了粮后送到营房口,她们和自家男人说了一会儿话后,便欢喜地和男人们用独轮车推了粮食回家了,反正自家男人或是子弟在营房内管吃管住,洗盥穿衣等,军队内都包了,并不需要花费,这些粮食推回去后,足以让一家老小糊口了。
此时在教场上,黄来福微笑地站在上面,几个家丁们在分发粮饷,此时他身边堆满了一包包的粮食,都是一石米一包的,另还有用监錾包封的银子一箱箱的,在唱到一个军士地名字时,那军士便上来。 或领米,或领银。 领到粮饷后,个个向黄来福弯腰感谢,然后兴高采烈地下去了。
比起其它地方克扣军饷成风,黄来福并不兴这一套,每月的军饷都是实打实地,他的身旁就放着大秤和小秤,大秤兑米。 小秤克银,保证每个军士们领到的粮饷,都是足额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