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漫步歌神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孙楠的演唱,和崔哥不同,但一样抓住了歌的内涵。类似李健的演唱,接近完美但也存在一些可以吹毛求疵的地方。但不同的是,他的演绎最大的锅,不在演唱。在于编曲。整首歌的编排大体可以看作3部分。第一部分接近完美,第二部分也不错,但衔接的时候,风格的转变不够平滑自然。(崔健当年的《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的前奏,可以作为标杆对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听,人家是古筝旋律和摇滚范儿的风格是如何完美衔接的)第三部分同样不错,但衔接时的问题更大。另外,不要觉得这两首歌的结合不靠谱,事实上,它们的内涵是前后相连的。就如不同价值观的人对歌词有相似的解读却得出相反的结论,这首歌(或者说两首歌)里的情怀,你也许不懂,也许认同,也许反对。当我明知道我的身体已经干枯了,我仍然要永远陪着你,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这个意思,有人理解为被洗脑后的解嘲,有人理解为继承理想后的不屈。当你以被动的看客态度理解时,你会觉得这歌是负能量;当你以主动的接班人态度理解时,你会觉得这歌是正能量。看作负能量的人自然会觉得后面的南泥湾是一个讽刺;而看作正能量的人则会看到精神的传承。题外地说,年轻的人也许因为全战而对他不喜,年长的人则往往因为离婚事件讨厌他(这个影响更深远)。所以,他的名次似乎和实际水平有出入,也许不合理,但的确合情。
第六首,张靓颖的《bangbang》。
算是一首擦边球的口水歌吧……字幕里的歌词翻译真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多数欧美流行音乐和华语流行音乐的差异——华语注重歌词,欧美注重编曲——这是彼此之间最大的优劣差异,大陆的作曲家几乎是不可能为一首擦边的狗血歌词去花心血作出如此高水平的编曲的。当这样的差异的作品出现在大陆的舞台上时,它的盘外效果就出来了——不懂英文的人听不懂歌词,提词器上的”鬼斧神工的翻译“也是加分,他们只能也更加注重旋律演唱编曲所体现出来的感觉,这毫无疑问是这首歌的优点所在;而懂英文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很可能为这样的歌词能在中国登上大雅之堂而戏谑。何况,这是这一期里,视觉效果最佳的两首歌之一。并且还有唱完之后的”加餐“带节奏。总的来说,不必去置疑她得第一不合理,真要说那些,还不如要求把赛制改成观众背对舞台,如好声音导师那样,只听歌声。这本质上一个娱乐节目,而不是青歌赛那样的比赛。
第七首,黄丽玲的《我等到花儿都谢了》
这首歌的演绎,和李健那首歌的优点差不多。几乎没有短板(同样,逐字逐句吹毛求疵也是可以发现部分问题的,这里就不逐一赘述了)。和她自己前几期不同的是,这次的演绎真正体现将感情融入了歌声之中。那些喜欢将”走心“挂在嘴边的人,可以将这个版本作为”走心“的代表之一。上一期的第2也许不太合理,但这一期第2再正常不过,甚至第一也没问题(在韩红作死成功的时候~)。
结合七位歌手的表现,还是那句话,从硬唱功技术方面去分析,肯定都能看到优点,也能挑出毛病,但多数都不是关键所在。单分析那些,对于一流的歌手算是一种不尊重……吧。一首翻唱,从改编到演绎,他们以及他们合作的编曲人,是如何去解读词曲的,他们在表达什么,营造出的艺术形象如何,才是他们最希望被听众理解和接受的。(这里顺便黑一下上季的张杰,他似乎直到总决赛才领悟到这一点)就像一个画家,画了一匹马,你总去说那鬃毛、那蹄子画得如何细致,却绝口不提这马是一匹什么样的马,是否画得有神韵——那画家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呢?
最后……胡彦斌虽然淘汰了,虽然我对他在这个节目里的每一期演绎都不太认同,但他却是这些歌手里前途最令人期待的之一。
纯歌手也许30岁就走向成熟;而一个词曲唱编能够独自融合的歌手,也许到了40岁才真正融会贯通,但那却是纯歌手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境界。
(ps:李健那一句”工业气息“真是内涵得漂亮~冷场高手啊!)
孙楠的演唱,和崔哥不同,但一样抓住了歌的内涵。类似李健的演唱,接近完美但也存在一些可以吹毛求疵的地方。但不同的是,他的演绎最大的锅,不在演唱。在于编曲。整首歌的编排大体可以看作3部分。第一部分接近完美,第二部分也不错,但衔接的时候,风格的转变不够平滑自然。(崔健当年的《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的前奏,可以作为标杆对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听,人家是古筝旋律和摇滚范儿的风格是如何完美衔接的)第三部分同样不错,但衔接时的问题更大。另外,不要觉得这两首歌的结合不靠谱,事实上,它们的内涵是前后相连的。就如不同价值观的人对歌词有相似的解读却得出相反的结论,这首歌(或者说两首歌)里的情怀,你也许不懂,也许认同,也许反对。当我明知道我的身体已经干枯了,我仍然要永远陪着你,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这个意思,有人理解为被洗脑后的解嘲,有人理解为继承理想后的不屈。当你以被动的看客态度理解时,你会觉得这歌是负能量;当你以主动的接班人态度理解时,你会觉得这歌是正能量。看作负能量的人自然会觉得后面的南泥湾是一个讽刺;而看作正能量的人则会看到精神的传承。题外地说,年轻的人也许因为全战而对他不喜,年长的人则往往因为离婚事件讨厌他(这个影响更深远)。所以,他的名次似乎和实际水平有出入,也许不合理,但的确合情。
第六首,张靓颖的《bangbang》。
算是一首擦边球的口水歌吧……字幕里的歌词翻译真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多数欧美流行音乐和华语流行音乐的差异——华语注重歌词,欧美注重编曲——这是彼此之间最大的优劣差异,大陆的作曲家几乎是不可能为一首擦边的狗血歌词去花心血作出如此高水平的编曲的。当这样的差异的作品出现在大陆的舞台上时,它的盘外效果就出来了——不懂英文的人听不懂歌词,提词器上的”鬼斧神工的翻译“也是加分,他们只能也更加注重旋律演唱编曲所体现出来的感觉,这毫无疑问是这首歌的优点所在;而懂英文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很可能为这样的歌词能在中国登上大雅之堂而戏谑。何况,这是这一期里,视觉效果最佳的两首歌之一。并且还有唱完之后的”加餐“带节奏。总的来说,不必去置疑她得第一不合理,真要说那些,还不如要求把赛制改成观众背对舞台,如好声音导师那样,只听歌声。这本质上一个娱乐节目,而不是青歌赛那样的比赛。
第七首,黄丽玲的《我等到花儿都谢了》
这首歌的演绎,和李健那首歌的优点差不多。几乎没有短板(同样,逐字逐句吹毛求疵也是可以发现部分问题的,这里就不逐一赘述了)。和她自己前几期不同的是,这次的演绎真正体现将感情融入了歌声之中。那些喜欢将”走心“挂在嘴边的人,可以将这个版本作为”走心“的代表之一。上一期的第2也许不太合理,但这一期第2再正常不过,甚至第一也没问题(在韩红作死成功的时候~)。
结合七位歌手的表现,还是那句话,从硬唱功技术方面去分析,肯定都能看到优点,也能挑出毛病,但多数都不是关键所在。单分析那些,对于一流的歌手算是一种不尊重……吧。一首翻唱,从改编到演绎,他们以及他们合作的编曲人,是如何去解读词曲的,他们在表达什么,营造出的艺术形象如何,才是他们最希望被听众理解和接受的。(这里顺便黑一下上季的张杰,他似乎直到总决赛才领悟到这一点)就像一个画家,画了一匹马,你总去说那鬃毛、那蹄子画得如何细致,却绝口不提这马是一匹什么样的马,是否画得有神韵——那画家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呢?
最后……胡彦斌虽然淘汰了,虽然我对他在这个节目里的每一期演绎都不太认同,但他却是这些歌手里前途最令人期待的之一。
纯歌手也许30岁就走向成熟;而一个词曲唱编能够独自融合的歌手,也许到了40岁才真正融会贯通,但那却是纯歌手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境界。
(ps:李健那一句”工业气息“真是内涵得漂亮~冷场高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