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华夏立国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三十五章 长安的冬天(四)
走在长安北城的街道上,曾华唯一的感觉就是人山人海。
长安南区是规划中的新城,除了长安大学堂、大神庙等几个标志型建筑物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建筑群。在修建南区新城的时候,曾华是严格按照早就确定好的规划蓝图来建设的,总算是过了一把总设计师的瘾。
曾华可能中了西方历史大片的毒,在那些片子里,罗马、巴比伦等城市无不是气势宏伟。曾华心里也明白那只是电脑模拟出来的,但是那些建筑物给人的震撼力太强了。而且曾华对国产历史大片中那些雄伟美仑的古代宫殿也是倾慕不已。所以曾华决心要用大手笔弄出一个历史上前所未过的长安,让所有看到长安的“外国人”立即把自己归为“第三世界”人士,这样才配得上万国来朝的气魄。
所以在曾华的规划蓝图上,完全新建的南区是重心。那里所有的建筑群都是以龙首原为中心修建,大家心里也明白龙首原早就内定为新曾府。不过就算曾华不占据龙首原也没有人敢去那里修房子,那里可是整个长安地区风水最好的地方。
以龙首原为中心,据西偏南是长安大学堂等一串的教育建筑,而相对的据北偏东是长安大神庙、长安神学院等一系列宗教建筑,在中间,也就是龙首原的正南方是三座并排的巨大建筑物。
中间的建筑最大,整个是大堂建筑。整个建筑底基高于地面三米,面阔11间,进深4间,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级,堂前有长达四十余米的龙尾道至台阶,不高但是却很长很宽。堂前方左右分峙正典、长文二阁,堂阁之间有回廊相连,成“凹”形,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加上正中只有一层的大堂挑高十六米,配上堂前的十六根至顶大石柱,显得气势伟丽,开朗而辉煌,极富精神震慑力。
王猛、车胤等人形容它的气魄如日之生,站在上面如在霄汉。
而左边的建筑物主体是由四座阁堂前后左右紧密串连而成,而左右两座是稍高一点的阁楼。在主体建筑左右两楼边上更各有一座方形高台,台上有体量较小的建筑,各以弧形飞桥与大堂上层相通。这整座建筑物以十数座阁堂高低错落地结合到一起,以东西两向的较小建筑衬托出主体建筑,使整体形象更为壮丽、丰富。
右边的建筑物是一个四四方方,以十字轴线对称的三层台榭式建筑。上层只有一间,高挑宽阔,称为总章堂,而堂顶是圆形,正是天圆地方的格局;中层每面有四室,是为明室(南)、玄室(北)、青室(东)、安室(西)四堂,总共有四向十六室;而底层是附属用房。
这三座建筑经过两年修建已经修得七七八八,过了年已经就可以交付使用了。而且这三座建筑的名字早就被曾华定好了,中间的叫宪台,左边的叫阁台,右边的叫章台。但是除了极少数人,谁也不知道这三座完全由石头修葺的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
不过这三座气势宏伟的建筑物让外人看了后总有一种被折服的感觉,一种从心底被折服的感觉,不过在折服之后却总会联想翩翩。
在三台的南边,东边和西边有三条宽阔的大道,而南边的大道更是除了宽还是宽,变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广场,正横在三台的前面。中间有三座白汉玉华表正对着三台,让这个比稍东北的大神庙广场要宽广平坦一倍的广场显得没有那么空旷。
在三台广场的南边是一座三十六米高的石碑,基座是方圆二十米的花岗石台,而石碑也是四面耸立,碑顶呈金字形。整个石碑是用九块花岗石堆砌而成,由于这九块石头被精心打磨,所以看上浑然一体,几乎都看不到衔接的缝隙。石碑上应该刻着字,但是却被用布和草遮得严严实实。
三台广场南边还是一大片空地,在规划蓝图上是准备修十二条里坊的,只是现在还来不及修建而已。
再南边就是已经修建好了的集市和商市,现在已经开始万商云集,逐渐成为天下最大的市集和商贸区,也将是天下最有钱的地方。
不过这南区实在是太大了,在曾华的蓝图里它将是一个集教育、行政、经济为一体的多功能区,现在只是建设了三分之一,还有大片的空地留在那里,等待建设。这里除了官署、集市、学堂之外,空隙里将是民居、商楼、里坊等建筑,将其充实填满。不过按照蓝图规划,这南区要想完全建设好起码要十年以上,而且要是把北区老城区包括在里面,围绕拱卫整个大长安的城墙预计有上百里,这个数字已经让许多人快吓晕了。
由于南区除了学堂和集市就是一片工地,所以现在百姓们的居住和活动区还是集中在龙首原以北的汉长安区域里。
走在北区的大街上,看着满街热闹开张的商铺,看着满目喜气洋洋的百姓,曾华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不过曾华心里也清楚,这繁华的表面下隐藏着的危机。曾华希望穿越过来的自己能带给华夏繁华,但不是一时的繁华。
汉、唐长安,宋汴梁,明京师,都是繁华一时,但却最后在马蹄声中陷入一片火海。华夏不缺创造辉煌的能力,但是却似乎缺乏保持这种辉煌的能力,也许这种表面上的辉煌实际上只是属于少数人的盛世吧。
曾华觉得自己很庆幸,这近十年自己似乎都是顺风顺水,利用自己“预知”能力在历史的走势中处处占据了最大的利益。西征益州蜀中抢了首功,顺利地当上别人看不上眼的梁州刺史;当上梁州刺史后出人意料地攻陷收服了别人更看不上眼的南秦州和西羌,悄悄地拥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实力。正是有了这股实力自己才能在中原动荡的时候一举占据了空虚的关中,抢在苻家前面入主长安。正是有了雍、梁、秦、益四州之后自己才开始有了征战天下的本钱,成为左右天下的“大军阀”。
不过做为“先知先觉”者,曾华知道自己的根基还很薄弱,一点点动荡,例如战败,灾荒都有可能让自己前功尽弃。自己的数十万军队和数百万百姓只是通... -->>
第一百三十五章 长安的冬天(四)
走在长安北城的街道上,曾华唯一的感觉就是人山人海。
长安南区是规划中的新城,除了长安大学堂、大神庙等几个标志型建筑物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建筑群。在修建南区新城的时候,曾华是严格按照早就确定好的规划蓝图来建设的,总算是过了一把总设计师的瘾。
曾华可能中了西方历史大片的毒,在那些片子里,罗马、巴比伦等城市无不是气势宏伟。曾华心里也明白那只是电脑模拟出来的,但是那些建筑物给人的震撼力太强了。而且曾华对国产历史大片中那些雄伟美仑的古代宫殿也是倾慕不已。所以曾华决心要用大手笔弄出一个历史上前所未过的长安,让所有看到长安的“外国人”立即把自己归为“第三世界”人士,这样才配得上万国来朝的气魄。
所以在曾华的规划蓝图上,完全新建的南区是重心。那里所有的建筑群都是以龙首原为中心修建,大家心里也明白龙首原早就内定为新曾府。不过就算曾华不占据龙首原也没有人敢去那里修房子,那里可是整个长安地区风水最好的地方。
以龙首原为中心,据西偏南是长安大学堂等一串的教育建筑,而相对的据北偏东是长安大神庙、长安神学院等一系列宗教建筑,在中间,也就是龙首原的正南方是三座并排的巨大建筑物。
中间的建筑最大,整个是大堂建筑。整个建筑底基高于地面三米,面阔11间,进深4间,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级,堂前有长达四十余米的龙尾道至台阶,不高但是却很长很宽。堂前方左右分峙正典、长文二阁,堂阁之间有回廊相连,成“凹”形,在“凹”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相互呼应,轮廓起伏,体量巨大。加上正中只有一层的大堂挑高十六米,配上堂前的十六根至顶大石柱,显得气势伟丽,开朗而辉煌,极富精神震慑力。
王猛、车胤等人形容它的气魄如日之生,站在上面如在霄汉。
而左边的建筑物主体是由四座阁堂前后左右紧密串连而成,而左右两座是稍高一点的阁楼。在主体建筑左右两楼边上更各有一座方形高台,台上有体量较小的建筑,各以弧形飞桥与大堂上层相通。这整座建筑物以十数座阁堂高低错落地结合到一起,以东西两向的较小建筑衬托出主体建筑,使整体形象更为壮丽、丰富。
右边的建筑物是一个四四方方,以十字轴线对称的三层台榭式建筑。上层只有一间,高挑宽阔,称为总章堂,而堂顶是圆形,正是天圆地方的格局;中层每面有四室,是为明室(南)、玄室(北)、青室(东)、安室(西)四堂,总共有四向十六室;而底层是附属用房。
这三座建筑经过两年修建已经修得七七八八,过了年已经就可以交付使用了。而且这三座建筑的名字早就被曾华定好了,中间的叫宪台,左边的叫阁台,右边的叫章台。但是除了极少数人,谁也不知道这三座完全由石头修葺的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
不过这三座气势宏伟的建筑物让外人看了后总有一种被折服的感觉,一种从心底被折服的感觉,不过在折服之后却总会联想翩翩。
在三台的南边,东边和西边有三条宽阔的大道,而南边的大道更是除了宽还是宽,变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广场,正横在三台的前面。中间有三座白汉玉华表正对着三台,让这个比稍东北的大神庙广场要宽广平坦一倍的广场显得没有那么空旷。
在三台广场的南边是一座三十六米高的石碑,基座是方圆二十米的花岗石台,而石碑也是四面耸立,碑顶呈金字形。整个石碑是用九块花岗石堆砌而成,由于这九块石头被精心打磨,所以看上浑然一体,几乎都看不到衔接的缝隙。石碑上应该刻着字,但是却被用布和草遮得严严实实。
三台广场南边还是一大片空地,在规划蓝图上是准备修十二条里坊的,只是现在还来不及修建而已。
再南边就是已经修建好了的集市和商市,现在已经开始万商云集,逐渐成为天下最大的市集和商贸区,也将是天下最有钱的地方。
不过这南区实在是太大了,在曾华的蓝图里它将是一个集教育、行政、经济为一体的多功能区,现在只是建设了三分之一,还有大片的空地留在那里,等待建设。这里除了官署、集市、学堂之外,空隙里将是民居、商楼、里坊等建筑,将其充实填满。不过按照蓝图规划,这南区要想完全建设好起码要十年以上,而且要是把北区老城区包括在里面,围绕拱卫整个大长安的城墙预计有上百里,这个数字已经让许多人快吓晕了。
由于南区除了学堂和集市就是一片工地,所以现在百姓们的居住和活动区还是集中在龙首原以北的汉长安区域里。
走在北区的大街上,看着满街热闹开张的商铺,看着满目喜气洋洋的百姓,曾华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不过曾华心里也清楚,这繁华的表面下隐藏着的危机。曾华希望穿越过来的自己能带给华夏繁华,但不是一时的繁华。
汉、唐长安,宋汴梁,明京师,都是繁华一时,但却最后在马蹄声中陷入一片火海。华夏不缺创造辉煌的能力,但是却似乎缺乏保持这种辉煌的能力,也许这种表面上的辉煌实际上只是属于少数人的盛世吧。
曾华觉得自己很庆幸,这近十年自己似乎都是顺风顺水,利用自己“预知”能力在历史的走势中处处占据了最大的利益。西征益州蜀中抢了首功,顺利地当上别人看不上眼的梁州刺史;当上梁州刺史后出人意料地攻陷收服了别人更看不上眼的南秦州和西羌,悄悄地拥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实力。正是有了这股实力自己才能在中原动荡的时候一举占据了空虚的关中,抢在苻家前面入主长安。正是有了雍、梁、秦、益四州之后自己才开始有了征战天下的本钱,成为左右天下的“大军阀”。
不过做为“先知先觉”者,曾华知道自己的根基还很薄弱,一点点动荡,例如战败,灾荒都有可能让自己前功尽弃。自己的数十万军队和数百万百姓只是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