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草戈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母亲闲聊时说起祖屋,说无论如何今年都要重建祖屋,要我回去和两个叔叔商量一下修缮或者重建的问题。这让我为难,祖屋现在已经没有人住了,占地面积倒是很大,很气派。里外两个小城,用砖块铺成的,倒是齐整大方;二进式的,每一进都用青石板铺成阶梯。最高一层是三间屋,和前面左右两间围成内城,由门楼出来就是宽敞的外城。现在想来在村子当中我家的祖屋也算是豪门了。只是屋子早没了往昔的豪气,疲软地颓卧在萧瑟荒废的古道旁。茅草屋是冬冷夏凉的那种,土墙在岁月的磨洗下,已经剥落,显出瘦削而嶙峋的石粒。茅草是十年前换的了,软踏踏地贴在脊梁上,老鼠,马蜂等都曾经把他们温暖的窝搭建在某个安稳的角落,现在也不愿意来了。倒是顽皮的鸡角子或者不安分的鸡姑娘跳上来用爪子扒枯烂了的干草,寻找可能存在的虫子。偶尔也有母鸡从厨房的烟囱跳上来,在腐烂的屋脊挖一个舒适而简便的窝来下蛋。这便引来奶奶焦急而愤怒的吆喝,然后颤巍巍地拿起老早藏在巷子里的竹竿一边吆喝着一边追赶跳上屋顶的小鸡。这些鸡鸟们受了惊便扇着翅膀迈着尖利的爪子在茅草上奔跑,又带下原本不多的茅草。奶奶心疼,却也是无可奈何,每次都生气地责骂这些该死的畜生,很凶狠地说要打死它们,但竹竿每次都只是打到这些鸡呀鸟呀的身后,只是虚张声势地把他们赶下来。

    祖屋里供奉着祖先们的灵牌,奶奶自是不敢掉以轻心,特意要求父亲和叔叔在祖屋中间供奉灵牌的殿阁的屋面上多添一些稻草,防止漏水,防止日烤。祖屋供奉灵牌的屋子居中,比较宽敞,我们叫它三央间。三央间左右都有一个门通向侧厢,左边一间房子是奶奶住的,除了这个由三央间入的那扇门外,就只有前面一个小窗口,无论白天还是黑夜,这个叫暗厢的房间真的名副其实的暗。不单是我家祖屋这样,全村子的祖屋都是一个模式。听说是这是为了保持女人的名节,妇道人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间屋子意味着女人嫁到这里来了,是这户人家的人了,就不能随便出去了,而且女人家的东西是不能够随便给人家看的。所以自小我就对奶奶的房间充满好奇。奶奶也经常把它关得严严实实的,这就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有几次,奶奶做饭,去淘米,我记得米缸就放在她的房间,出来时忘记了关门,我想溜进去看看,可是到了门口,尽管外面还是阳光灿烂,里面却是漆黑一片。终究是害怕,不敢进去。有一回,奶奶病了,病得挺严重的,就躺在她的房间里,父亲、叔叔和姑姑们都在,我终于鼓起勇气钻了进去。房间很黑,尽管点了一盏煤油等,但我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才能够确定奶奶就躺在一张挂着似乎也是黑色的蚊帐的床里。我记得平时奶奶进出,都没有点煤油灯的,不禁赞起奶奶的好眼力来,不过后来想想奶奶的眼睛并不怎么好,在缝补衣服的时候,总是戴着一副并不好看的眼镜,眯着眼睛,一只手拿线,一只手拿针,对峙了很好,颤抖了好多次,都没能找到恰当的时间和方式,把它们给弄在一起,最后常常说我们眼睛好,叫我没帮她穿针。原来奶奶在自己房子根本就用不着眼睛,凭着感觉,她都能知道,什么东西放在哪里了。

    煤油灯是放在床头的一张木桌子上,凌乱地放着些葡萄糖瓶子。我印象中,奶奶没吃过药,不舒服时,就冲一些盐水喝,严重一点就到小卖部买几支葡萄糖水冲一些凉开水喝。桌子上另一侧整齐地放着一个方块的小镜子,一把木梳子、几个红头绳子和一个针线盒子。我就奇怪,这么黑,奶奶是怎么照镜子的呢,在外面可从来没见过她用。可是她出来的时候,头发总是梳得整整齐齐的,然后用红绳子绑扎在后面。桌子旁边就是一个小缸,大概就是装米的了,奶奶进房间拿米总是很快就出来。方将的另一侧放了三个大缸,不知道里面装些什么,没有柜子,奶奶的衣服就挂在床尾的钩子上,还有几件叠得很整齐,放在床里侧一个横架着的木板上,木板上最耀眼的就是一个箱子,应该是奶奶出嫁时的嫁妆,我见过女孩子出嫁,人们抬过这样的箱子。此外,房子没有其他东西。房子的地板是泥土,我赤着角站在上边,时值夏天,有点凉飕飕而柔软舒适的感觉,还散发着一种泥土清凉的气息。

    大人们站在床头,默不作声,偶尔是姑姑说一两句安慰的话,或者责怪一下奶奶的粗心。我看不清奶奶的脸,不过可以清楚听见奶奶虚弱而粗重的呼吸。突然她叫了我一声,我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往母亲的怀里钻。我是蹑手蹑脚地溜进来的,房间又黑,又安静,我不知道奶奶怎么知道我进来的。不过我是被大人当傻孩子推到奶奶跟前的,借着灯光,我才知道,我刚才钻的并不是母亲的怀抱,而是姑姑的。后来奶奶的病好了,我就再也没进去过。

    不过这间屋子依旧充满神秘,奶奶的一生似乎就藏在这里,密实,深厚而久远。记得我父亲去世那年,她就从屋子里拿出一串锈迹斑斑的方孔铜钱,绳子已经被蟑螂或者老鼠之类的咬得破烂不堪了。她噙着眼泪,小心地捧着,像寺院里的老和尚慢慢地捻着佛珠,她也一个一个地捻着,她说这是父亲出生时的贵钱。她抚弄了好久,在几个僧人的劝导下,才恋恋地把它丢在烧得很旺的炭火里,然后趴在地上呼天抢地地哭。什么叫贵钱,我也弄不清,反正是男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有,一大串方孔铜钱,用红绳子串起来,挂在床头,我在母亲的床头见过,其中就有我和弟弟的。有几回,我嫌它碍眼,叫母亲收起来,母亲却生气地虎起脸来怪我不懂事。大概这贵钱就是保佑孩子平安,有出息的意思吧。奶奶就这样守候父亲一辈子,满怀希望父亲能够在她床头尽孝尽忠,却没想到是黑头人送白头人。

    父亲走后没多久,奶奶也许是觉得有点遗憾,也许有点愧疚,说是没有什么分给他。现在想给,都给不到了。爷爷的父亲是个屠户,这行当在当时很赚钱的,在村子里的地位又高,据说奶奶在垦荒时拣获一大缸大银(袁世凯人头的一元银币),这事大概是真的,我家是村子里第一户盖起水泥平楼的人家。母亲说毛主席号召人民打到地主豪绅时,好多富有人家,都把大银一缸一缸地埋在地下。所以母亲老是怀疑奶奶偏心,在分家时只是给父亲十个大银,肯定还有很多不知藏在哪里或者埋在哪里,而最可能收藏的就是奶奶的那间暗房子。因为连母亲都不能随便进出奶奶的房间。除了奶奶生病的时候。父亲走后,母亲就把这十个银币交给我保管,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母亲说那是大概就用两百个大银修建了我家那间旧的三间平楼。

    那时我已经上了大学,奶奶也许觉得自己老了,我每次假期回家,奶奶都说要召集叔叔和我一起,说是分点什么东西,母亲是小心眼的人,自然就想到是值钱的大银。就吩咐我多留一个心眼,看是不是给两个叔叔多一些。我心下自是不以为然,大银现在也不怎么用了,一个大概相当人民币两百块钱罢。奶奶说了好多次,终是很难把叔叔和我同时集中到一块,就只好把我叫过去,从她的屋子里搬出一个箱子。看她蹒跚而吃力的模样,我倒是吃了一惊,要是箱子里面真的有大银,那恐怕能装上一千来个。箱子用一个底下沾满灰尘,箱子上却是一尘不染,看来奶奶是时常擦拭的,看她小心翼翼而郑重其事的样子,应该是她认为很贵重的很有价值的。我虽然有些心理准备,但当她把箱子打开时,我还是有些意外,里面确实是钱,各种各样的,有厚厚几叠纸币和几堆硬币。纸币很残旧了,很多已经发黄,铜币也是锈迹斑斑。我拿起来看,大部分是清代的铜币,也有民国时期的。有“万历通宝”、“乾隆通宝”、“洪武通宝”“咸丰元宝”“光绪元宝”“大清铜币”等等。奶奶指着箱子里的一堆说,你拿这一堆罢,一共有三百四十枚,两个叔叔个三百三十枚,因为你爸是大的,又去的早,就多给你十个吧,说着眼睛就湿润了。我原本心里笑她迂的,都什么时代了,这些早已不值钱,当古币又不够古,但这时我却笑不出来,我拿起沉甸甸的叠得整整齐齐的铜币,我猜想奶奶一定是摸过好多次了,一定数过好多回了,她没读过书,没学过数,千来个铜币也许花了她不少时间来琢磨。她珍藏了几十年,她积攒了几十年的财富全部在这里了,在她即将入土的时候,她要把她的财产交给子女了,这是一位老人莫大的荣耀,也是一位老人的凄凉啊。

    此后,奶奶从她的暗屋子里拿出来的东西没什么稀奇的了。由于茅草腐烂,下雨天常漏水,没法住,奶奶就搬出来跟三叔住了。这间空空而漆黑的房子就显得更加神秘而且恐怖了。但奶奶偶尔还会进去,我虽仍是好奇,当终于没能鼓起勇气进去。记得邻居家的祖屋也是这般模样,也有一个这样黑漆漆的暗厢房,里面住着一个已经神志不清而且两耳已聋的老人,每天冲着放学的小孩笑。而真正让我对这间屋子感到敬畏的是奶奶的故事。

    她说王姓媳妇,就是住在村尾的那户人家。这户人家我是知道的,只是后继无人,屋子早已坍塌,只剩下断壁残垣和古老的果树。说那间祖屋的女人因为年轻时不安分,在丈夫下地耕田时,和本村的一个单身汉做出了苟且之事。丈夫知道后,恼羞成怒,就把她锁在那间黑房子里,开始是不给水喝,不给饭吃,后来怕她当真饿坏了,到了吃饭时间,就让她出来,到了下地时间,又把她锁了进去。如此过了半个月,当丈夫的回来,唤她出来吃饭,却久唤不出,不禁心里着急,其实这时候他气也消了。但他叫得不耐烦进去房间寻找时,才发现她直挺挺地吊在黑漆漆的屋子中,已气绝多时。她不知什么时候寻了一条牵牛用的绳子,一头绑在床顶,一头套在脖子上,就这样简单而残酷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奶奶说这事的时候竟然没有一点感情,我却听得惊心动魄。对每家每户的祖屋暗厢生出许多的畏惧来,似乎那里都有一个僵直的面目狰狞而脆弱的灵魂。

    三央间就简单得多了。中间一张半灯桌,右边一张炕床,炕床尾门口后一个大水缸,地上再无它物。只是半灯桌上方的神祗阁显得神秘而现眼。

    半灯桌是一张方形的四脚木桌,厚重而结实,至于为什么叫半灯桌,我却不得而知。爷爷和父亲也许是知道的,但去世的早,两个叔叔也没念过书,对于家族的事所知不多,而奶奶更是语焉不详,有时甚至惶论及其,似乎有着某种畏惧和忌讳。我只记得这张桌子有很长的历史了,乌黑的桌面镂刻着岁月残破的伤痕,其他的人家的祖屋也有一张大致如此的桌子。半灯桌右边放一张炕床,是爷爷睡的。小时候,我就这样趴在半灯桌上,一手拿笔,一手拿纸,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一笔一画地涂鸦。爷爷就坐在身边,饶有兴趣的看着我,不时说上一两句让我手舞足蹈的话。爷爷没读过书的,也不曾懂得心理学,却朴素地知道让我开心地长大。父亲也经常坐在一旁,和叔叔们闲聊。奶奶和和母亲偶尔也在,不过,他们似乎总是很忙,忙着洗衣,忙着洗碗,忙着扫屋子,总是等我困了,累了,迷迷糊糊地趴在桌子上,或者躺在爷爷简单而硬朗的炕床上睡了时,才迷迷糊糊地听到母亲柔软而心疼的呼唤。

    半灯桌总是收拾得很干净,放的东西不多。一盏煤油灯,一包火柴,一个算盘,偶尔放一下簸箕,用来装番薯干用的。床尾的那只大缸就装满了番薯干,好的精细的晒得白白的用来煮饭的,黄的干瘪的皱皱的有点虫味的用来喂牛。半灯桌最为富有的时候就是逢年过节了。奶奶总会把用最干净的抹布,抖上些许的洗衣粉,仔细把半灯桌擦干净。呼黑迟钝老气的半灯桌面这时就显出一种神采飞扬的光亮,黝黑的肌肤竟然泛发出精纯的黑亮,也能倒映出煤油灯的影子。家乡的节日很多,其中要数春节、七月节(鬼子节)、冬至最为隆重。每到这个时候,半灯桌就摆满供奉祖先的祭品。大多是一样的,从外到里分分别放着一碟猪肉,五碗圆顶干饭,五碗白米酒,春节时也会加一排用小碟装的甜饭。最外派的也并不总是猪肉,也有鸡、猪脚、鹅和墨鱼等,这要看是什么节日,也要看家里的景况。而这些都必须是父亲和叔叔们一起承担的,每个人都要。而且顺序是不能够颠倒的,这可是奶奶最强调和看重的,在这个时候,奶奶仿佛世界上最有学问和最神圣的人。她只要脸一沉,喝了声:“你们懂什么。”父亲、叔叔和母亲婶婶们都不敢出声了,也不敢有异议了。老老实实地诚惶诚恐地按照奶奶的吩咐,一丝不苟地完成准备工作。只要出了一丁点差错,也不外是香少点了一根,把饭和酒的位置调换了一下之类的,总会引起奶奶的吆喝和惶恐。奶奶就会一脸的虔诚和惊惶,然后站在半灯桌前,双手合十,对着半灯桌上面的神阁,嘴里念念有词地唠叨着。说什么,我倒听得不是很清楚,大概的意思是祈求祖先不要怪罪,子孙不是有意的,子孙还没长大,不懂礼节,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念完了,奶奶总会虔诚地拜上三拜。父亲不怎么信这个,总是一脸不以为然的站在一旁,这更增添了奶奶的担心。还好两个叔叔和母亲很听话,总是认真努力虔诚地按照她的要求去做。爷爷是个憨厚老实的人,话不多,也没什么主意。这个时候也总是很听奶奶的,看不出他对就在他头顶的让奶奶敬若神明的祖先灵牌有多敬重,也看不出他对它有多害怕。当时看着奶奶有条不紊而从容自如地主持着这样重大而盛大复杂的礼仪,总感觉奶奶真是很了不起,仿佛就是她撑起了这个也算是庞大的家庭。尤其是看着我认为什么都懂的父亲竟然拿着点着香问她每个香炉插几根时,更觉得奶奶的神圣,好像她就有着与古远的祖先有着某种联系之类的。而这类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其中有一回,每到中午时分,奶奶就不由自主地躺在半灯桌前,口里胡言乱语地说着什么,可把全家大小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接连请了几个村里的赤脚医生,看了却不见好转,想抬她去镇里的医院,她似乎又很清醒地强调自己没病。村中的祗婆,就是给人家算命或者作些法事的老婆婆说了一番惊心动魄的话,说她被先灵上身,可能有什么指示之类的。

    父亲叔叔们无奈,只好让这位祗婆来听听这个先灵到底在要求什么。这位祗婆等奶奶神志不清时,口里也念念有词地说了不知什么,我惊奇地发现原本狂躁不安的奶奶竟然慢慢地平静下来,最后像柔顺的小羔羊蜷缩在地上。半晌之后,那位祗婆睁开紧闭的双眼,全身一阵夸张的抖动,仿佛枯枝承受空旷孤寂的山谷突然来的阴风袭击,全身颤栗。紧接着就都出一身汗水,似乎真的从某个遥远的地方逃命似狼狈回来。母亲和婶婶们诚惶诚恐地呆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祗婆虚弱地连说了几个“好险,好险”三央间就笼罩在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情绪中。等安顿好奶奶后,祗婆这才告诉父亲,说是爷爷的父亲,原先是有一个弟弟的,只是在很小时候就夭折了,而我们家的灵阁上就没有他的牌位,换一句话说,他就成了孤魂野鬼,无处藏身到处飘荡,现在就回到家里来捣蛋了。这番话让家里的女人们听得心惊胆战。父亲兀是不信,不过祖父有个夭折的弟弟这事他是知道的,不过这事知道的人不多,连叔叔都不知道,只是不知道这位祗婆是如何知道。祗婆还言之凿凿的说这事必须早些处理的好,否则还不知道会闹出些什么异端的事。母亲就担心起来,似乎挣扎在漩涡无助时突然抓到救命的绳子,紧紧地追问祗婆如何是好。父亲表示怀疑时,她竟然用奶奶才有的庄严和神圣语气来呵斥“你懂什么。”然后开始张罗做一些求神驱鬼的事。父亲原来也是不信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