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陈思侠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却暗藏了政治观点和学术方向的风云。导游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个玄机,打断了官员的回答,抢先说:“王圆箓是一个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物。”对于王圆箓,后人的评价十分繁杂。但我们不能够撇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去看待一个特殊的人物。它出售经卷、彩塑所得的银子,并未用于为自己购置花园别墅,或像敦煌的土财主纳得三妻四妾,而是全部用于了他的事业——修葺三清宫。王圆箓不是玄奘法师,不是慧明法师,也不是金石学家叶织昌和后来的画师张大千,他一介贫道,如何掂得清这些经卷和彩塑的历史价值和份量?况且他目不识丁,能够修葺三清宫,已是功德无量了。要批判的该是那个丧权辱国的大清政府,那个腐朽的封建政权。
“新世纪”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9课是寻访丝绸之路。将莫高窟的文史知识列入教科书,这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对其保护与开发是极有意义的事。
“哪里有宗教,哪里就有艺术。宗教是灵魂的寓所,艺术是精神的托盘。我们歌唱我们祈祷,我们绘画我们雕刻,只为一个超现实的梦想。”
莫高窟又俗称千佛洞,开凿于六世纪,十四世纪结束,前后延续约1000余年,时至今日,仍完好的保存着从北魏到元期间各代492个洞穴,公塑像2415身,壁画45000余平方米,是中华民族艺术史上最大的艺术宝库。莫高窟自北魏开始,隋唐均大规模开凿。后来,吐蕃、西夏也开凿了一些石洞,但规模有限,又因佛教实力渐衰,莫高窟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特别是明代修筑嘉峪关后,敦煌被放弃,敦煌也逐渐被风沙埋没,并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莫高窟在无声无息中度过了好几百年,直到藏储了稀世珍品的藏经洞被发现。但是,不仅愚昧的王圆箓不识货,连清廷的官员也同样无知,因不愿出五、六千两运往兰州的交通费,只发了一纸公文“妥为保存”消息传出去后,各路盗宝者接踵而来,使藏经洞珍宝被劫得所剩无几。尽管盗宝者盗走了莫高窟的许多珍臧,但它本身的艺术价值丝毫没有降低,许多专家学者参观了莫高窟后发出了这样的评价:看了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上现存的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这一课,我希望全中国的青少年能把它当成一生的功课,细心地学习一遍,温习一遍。
在今年夏末白银市举行的乡洽会上,一位曾全国知名的市长说:没有去过敦煌的中国人,是不完整的。这惊世核俗的话语,留存在我们每一个敦煌人、酒泉人、中国人的心中。我们今天说:敦煌不是敦煌的敦煌,不是酒泉的敦煌,不是中国的敦煌,而是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每一次游览莫高窟,都会为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所陶醉,仿佛翻开了沉沉的岁月,置身在一个纯净的色彩、线形、对话和歌声交织的世界。
回到道士塔下,黑色的王圆箓的生平文字,由凹槽中凸现出来:“风骨飘然当有出世之想嗣”这大书了“功垂百世”的三清宫的修建者、住持王道士,由徒子徒孙立了泱泱数百字的业绩,却不能够在今天的阳光下盖棺肯定。这个身穿灰布道袍的清瘦的湖北云游道士,一驻足,一伸手,就毁了自己的清明,毁了一座历史的文明大厦。
我在今年3月份的星星诗刊上,发过一首道士塔王圆箓的诗歌——
允许一线阳光
从三危山上走下来
借着亮 我们看
一帖帖经卷
其敏感部位
已翻不出朗朗书声
暗灰色的袍影
莫高窟的一根腰带
把经卷捆得有点儿紧
又有点儿懈怠
却暗藏了政治观点和学术方向的风云。导游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个玄机,打断了官员的回答,抢先说:“王圆箓是一个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物。”对于王圆箓,后人的评价十分繁杂。但我们不能够撇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去看待一个特殊的人物。它出售经卷、彩塑所得的银子,并未用于为自己购置花园别墅,或像敦煌的土财主纳得三妻四妾,而是全部用于了他的事业——修葺三清宫。王圆箓不是玄奘法师,不是慧明法师,也不是金石学家叶织昌和后来的画师张大千,他一介贫道,如何掂得清这些经卷和彩塑的历史价值和份量?况且他目不识丁,能够修葺三清宫,已是功德无量了。要批判的该是那个丧权辱国的大清政府,那个腐朽的封建政权。
“新世纪”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9课是寻访丝绸之路。将莫高窟的文史知识列入教科书,这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对其保护与开发是极有意义的事。
“哪里有宗教,哪里就有艺术。宗教是灵魂的寓所,艺术是精神的托盘。我们歌唱我们祈祷,我们绘画我们雕刻,只为一个超现实的梦想。”
莫高窟又俗称千佛洞,开凿于六世纪,十四世纪结束,前后延续约1000余年,时至今日,仍完好的保存着从北魏到元期间各代492个洞穴,公塑像2415身,壁画45000余平方米,是中华民族艺术史上最大的艺术宝库。莫高窟自北魏开始,隋唐均大规模开凿。后来,吐蕃、西夏也开凿了一些石洞,但规模有限,又因佛教实力渐衰,莫高窟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特别是明代修筑嘉峪关后,敦煌被放弃,敦煌也逐渐被风沙埋没,并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莫高窟在无声无息中度过了好几百年,直到藏储了稀世珍品的藏经洞被发现。但是,不仅愚昧的王圆箓不识货,连清廷的官员也同样无知,因不愿出五、六千两运往兰州的交通费,只发了一纸公文“妥为保存”消息传出去后,各路盗宝者接踵而来,使藏经洞珍宝被劫得所剩无几。尽管盗宝者盗走了莫高窟的许多珍臧,但它本身的艺术价值丝毫没有降低,许多专家学者参观了莫高窟后发出了这样的评价:看了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是世界上现存的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这一课,我希望全中国的青少年能把它当成一生的功课,细心地学习一遍,温习一遍。
在今年夏末白银市举行的乡洽会上,一位曾全国知名的市长说:没有去过敦煌的中国人,是不完整的。这惊世核俗的话语,留存在我们每一个敦煌人、酒泉人、中国人的心中。我们今天说:敦煌不是敦煌的敦煌,不是酒泉的敦煌,不是中国的敦煌,而是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每一次游览莫高窟,都会为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所陶醉,仿佛翻开了沉沉的岁月,置身在一个纯净的色彩、线形、对话和歌声交织的世界。
回到道士塔下,黑色的王圆箓的生平文字,由凹槽中凸现出来:“风骨飘然当有出世之想嗣”这大书了“功垂百世”的三清宫的修建者、住持王道士,由徒子徒孙立了泱泱数百字的业绩,却不能够在今天的阳光下盖棺肯定。这个身穿灰布道袍的清瘦的湖北云游道士,一驻足,一伸手,就毁了自己的清明,毁了一座历史的文明大厦。
我在今年3月份的星星诗刊上,发过一首道士塔王圆箓的诗歌——
允许一线阳光
从三危山上走下来
借着亮 我们看
一帖帖经卷
其敏感部位
已翻不出朗朗书声
暗灰色的袍影
莫高窟的一根腰带
把经卷捆得有点儿紧
又有点儿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