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水经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莽又改为长固县。 陈留风俗传 说:县里有防垣所以就作为县名。孝安帝于建光元年(121 )把这地方封给他的大舅宋俊,立为侯国。县里有祭城,淮渠流经城北,这是郑大夫祭仲的采邑。杜预说:陈留长垣县东北有祭城。圈称又说长垣县有罗亭,是旧时的长罗县,汉时把这地方封给后将军常惠,立为侯国。 地理志 说:王莽把长罗改名为惠泽,后汉时撤县,把它并入长垣县。县里有长罗泽,就是吴季英牧猪的地方。又有长罗冈,蓬伯玉冈。 陈留风俗传 说:长垣县有蓬伯乡,又名新乡,有蓬亭、伯玉祠、伯玉墓。曹大家 东征赋 说:到了长垣县境以内,察看乡野农村的居民,眺望蒲城的丘冈,荆棘长得正茂盛。蓬氏葬在城的东南,人民也都向慕他的坟莹,美德万世永垂不朽,其人虽逝而令名永存。从前吴季札访问上国,到了卫国,参观了藏书楼和客舍,会见父老们,以为卫国有很多才德出众的人士。蹼渠又东流,分为两条,北蹼于是分出。淮渠又往东流经项城北面。 卫诗 说:思念着须和曹。毛亨说:须是卫国的城邑。郑玄说:自卫东行,要经过此城,所以思念它。淮水又往北流经襄丘亭南面。 竹书纪年 说:襄王七年(前312 ) ,韩明领兵去攻打襄丘;九年楚国庶章领兵来与我、军会师,驻扎在襄丘。蹼水又往东流经淮阳县老城南面。从前师延为封王作淫靡的音乐,武王讨伐封王时,师延逃往东方,最后投入淮水而死。以后卫灵公将去晋国,下榻于淮水上,夜里听到新奇的音乐,就把师涓叫来,在这条水上学会这支乐曲。蹼水又东流,经济阴离狐县老城南面。这就是王莽所谓的瑞狐。 郡国志 说:离狐县,原属东郡。蹼水又往东流经霞密县老城北面。 竹书纪年 :元公三年,鲁季孙在楚丘会见晋幽公,取得霞密,于是就去那里筑城。淮水又往东北流经鹿城南面。 郡国志 说:济阴乘氏县有鹿县乡。 春秋 :嘻公二十一年(前639 ) ,在鹿上会盟。京相潘、杜预都说就是此亭。蹼水又东流,与句读汇合。句读上口在句阳县东南承接淮水支渠,流经句阳县老城南面,就是 春秋 中的谷丘。 左传 则以为是句读之丘。句阳县在水北,所以就以读取名。又往东流入乘氏县境,左边汇合了淮水,与济水一同流入巨野泽。所以 地理志 说:蹼水从淮阳往南流入巨野泽。 水经 也说:济水从乘氏县分为两条,往东北流入巨野泽。济水旧渠又往北流,在右边汇合了洪水。洪水上流承接巨野的薛训清,经沼泽往西北流,又往北流经阐乡城西面。 春秋 :桓公十一年(前701 ) , 经 文记载:桓公在阐会见宋公。 郡国志 说:东平陆有阐亭。 皇览 说:蛋尤墓在东郡寿张县阐乡城中,墓高七尺,常在十月间祭祀;墓上有赤色雾气冉冉升起,就像红绸一样,人们称为蛋尤旗。 十三州志 说:寿张有蛋尤祠。又北流与济读汇合。’从薛训诸到北口共一百二十里,名叫洪水。桓温于太和四年(369 ) 率领大军北上,开了一条渠道与济水相通。到了义熙十三年( 417 ) ,刘武帝西入长安,又拓宽了渠道。从洪口起的上流一段,又叫桓公读,济水就是从这里往北流的。 春秋 :庄公十八年(前676 ) , 经 文载,夏天,庄公在济水西追击戎人。京相潘说:济水从巨野流到济北。

    又往东北流过寿张县西界。安民亭以南,泣水从东北流来注人。济水又北流,坟水注入。汇流处就是戴延之所谓清口。郭缘生 述征记 说:清河上口接纳洪水,北流注入济水,也有人说清河就是济水。 禹贡 :济水往东北流,与坟水汇合。现在枯渠注入巨泽,巨泽以北是清口,就是清水与坟水汇合的地方。李钦说:汉水发源于太山莱芜县,往西南流入济水。济水又往北流经梁山东面。袁宏 北征赋 说:背靠梁山,横截坟水波涛,就是这地方。刘澄之引梁山来论证梁父山,这是不近情理的。山的西南边有吕仲梯墓。河水东岸有一座石桥,本来在河上,以后河道移徙,于是桥就在岸边了。据老人们说,这座桥是东海吕母起兵时所造。山北三里有吕母的住宅,东边三里就是济水。济水又北流,经过须胸城西面。城在济水旁边,就是旧时的须胸国。 春秋 :嘻公二十一年(前639 ) ,子鱼说:任、宿、须胸、撷臾,都姓风,主持太睁和济水的祭祀事宜。杜预说:须胸在须昌县西北,不对。 地理志 说:寿张西北有胸城,指的就是须胸。济水西岸有安民亭,北与安民山相望,东濒济水,东岸就是无盐县边界。山的西边有冀州刺史王纷碑,立于汉中平四年(187 )。济水又往北流经微乡东边。 春秋 :庄公二十八年(前666 ) , 经 文记载,冬天,在郡筑城。京相潘说:郡, 公羊传 称为微。东平郡寿张县西北三十里,有旧微乡,是鲁国的城邑。杜预说:微乡有微子墓,济水又北流,分为两条,支流往西北流出,称为马颊水。

    又往北流过须昌县西面,

    京相蟠说:须胸,一国二城而有两个名字,这是因为该国迁都于须昌,而胸城则是本来的都城。秦时设置为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 )把它封给赵衍,立为侯国。济水到了须昌县,有赵沟水注入。济水又往北流经鱼山东,左边汇合了马颊水。马颊水上口接纳了济水,往西北流经安民山北,又西流,有赵沟分出,往东北注入济水。马颊水又流经桃城东面。 春秋 桓公十年(前702 ) , 经 文记载:桓公在桃丘会见卫侯― 桃丘是卫国地方。杜预说:济北郡东阿县东南有桃城,就是桃丘。马颊水又往东北流经鱼山南。鱼山就是吾山。汉武帝 瓤子歌 中说的吾山被掘平,就是这座山。山上有柳舒城,魏东阿王曹子建每次登山,心头就会浮起在这里长眠的念头;待到死后,就葬在山的西麓,西距东阿城四十里。马颊水又东流,注入济水,汇流处叫马颊口。济水从鱼山往北流经清亭东面。 春秋 :隐公四年(前719 ) ,隐公与宋公在清相遇。京相潘说:现在济北郡东阿县东北四十里,有旧清亭,就是 春秋 中所说的清。从这里起,济水下流也通称清水了。水色确也很清深,这也是兼有此名的原因。所以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有清济、浊河可以坚守,说的就是这条水。又往北流过谷城县西面,

    济水岸边有尹卯垒,南离鱼山四十余里,在谷城县境内,就是从前 春秋 中的小谷城。齐桓公于鲁庄公二十三年(前671 ) 在这里筑城,作为管仲的采邑。城内有夷吾井。 魏土地记 说:县里有谷城山,山上出产文石。阳谷这地方就是 春秋 中说的齐侯、宋公会晤处的阳谷。县里有黄山台,是黄石公与张子房约见的地方。又有狼水,出自东南大槛山的狼溪,往西北流经谷城西面。又北流有西流泉,发源于城东邻近的山间,往西北流经谷城北面,西流注入狼水,因为它往西流,所以叫西流泉。又往西北流,注入济水。城的西北三里,有项羽墓,一半已经毁坏,但石竭还在,上面写着:项王之墓。 皇览 说:坟墓离城十五里,不对。现在彭城谷阳城西南又有项羽墓,其实不是。我按 史记 说,鲁人为楚而守城,汉王拿了项羽的头颅让他们看,鲁人才投降了,于是把项羽以鲁公的身分葬在谷城,怎么能说是在谷阳城呢:济水又往北流经周首亭西。 春秋 文公十一年(前616 ) ,左丘明说:襄公二年(前571 )王子成父俘获长狄侨如的弟弟荣如,把他的头埋在周首的北门,说的就是此城。现在人们叫卢子城,是济北郡的治所。京相潘说:现在济北郡治所卢子城,就是旧时齐国的周首城。

    又往北流过临邑县东面,

    地理志 说:临邑县有济水祠。临邑就是王莽的谷城亭。济水上有石门,用石块筑成,原是济水的门户。” 春秋 :隐公五年(前718 ) ,齐、郑在石门会盟,郑伯在济水边翻车,就是这里。京相瑶说:石门是齐国地方。现在济北卢县老城西南六十里有古时的石门,离水三百步,这是因为水道移徙,所以石门也在岸边了。济水又往北流往平阴城西面。 春秋 :襄公十八年(前555 ) ,晋侯沉玉祭河后渡水在鲁济会合,想照涅梁的盟约,和鲁一同攻打齐国,齐侯在平阴拒守。杜预说:城在卢县老城东北,不对。京相潘说:平阴是齐国地方,在济北卢县老城西南十里。平阴城南有长城,东到大海,西到济水;河道从长城通过处,名叫防门,离平阴三里。齐侯在防门掘壕,就是这地方。壕水是由济水引过来的,旧河道还存在。现在防门北边有个光里,齐语广字与光字读音相同, 春秋 说的在广里防守,广里就是光里。又说:巫山在平阴东北,从前齐侯登山观望晋军,看到晋军这么多,心中害怕起来,就回去了。师旷、邢伯听到乌鸦叫,知道齐军已偷偷逃走了。当时的人物早已逝去了,但地理情况还是清清楚楚,这些都比杜预认为城在卢县老城东北的说法要有力得多。现有巫山上有个石洞,人们称为孝子堂。济水从右岸分流,截流蓄水形成嵋湖,方圆四十余里。济水又往东北流经垣苗城西面,就是旧时的洛当城。伏韬 北征记 说:济水又与清河合流,到洛当。宋武帝西征长安,命令垣苗镇守此城,所以民间又有垣苗城一名。河水从四读口往东北流,就是济水。 魏土地记 说:盟津河分流十里与清水汇合,往东乱流,从洛当城北面流过,径渭分明,往东南奔去。

    又往东北流过卢县北面。

    济水往东北与循沟汇合。循沟上流承接循湖,北流注入济水。 尔雅 说:水与草相交叫泥,水边与山谷相通叫微。键为舍人说:循就是水中有草木相交会。郭景纯说:微就是水边与山谷相通。 释名 说:嵋就是眉,靠近水边,有如眉毛靠近眼睛。济水又流经卢县老城北面,这是济北郡的治所。汉和帝永元二年( 90 ) ,从泰山郡划地另置该郡,因在济水以北,所以叫济北。济水又流经什城北,此城靠近水边,是旧时的仓库。祝阿人孙什,带了一家人住在这里避难,所以叫什城。济水又往东北流,与中川水汇合。中川水发源于东南方山往县的分水岭。溪流的源头一分为二,分水处也称分流交,一条南流出太山后注入汉水,另一条出了山在县,经西北流经东太原郡南― 郡治在山炉固― 北流与宾溪水汇合。宾溪水发源于南格马山宾溪谷,往北流经卢县老城以北、陈敦戍以南,往西北流,与中川水汇合,汇流处叫格马口。水又往北流经卢县老城东面,北流注入济水,俗称沙沟水。济水又往东北流,右边与玉水汇合。玉水发源于太山朗公谷,旧名馄瑞溪。有个僧人叫竺僧朗,少年时拜佛图澄为师,学间渊博精通,对气和俄纬之学尤其有研究。这山谷他曾隐居过,因此叫朗公谷。所以车频 秦书 说:符坚时,和尚竺僧朗曾与隐士张巨和同游,张巨和时常住在山洞里,但竺僧朗却住在馄瑞山,大规模兴建殿宇房舍,山间建起连片楼阁。他们两人虽然一个尚素朴,一个重华饰,生活作风迥然不同,但都以能与外界隔绝,闭门静修而受人称道。他们同游处就是此谷,水也叫现瑞水。水往西北流经玉符山,又叫玉水。又往西北流经猎山以东,又往西北流经祝阿县旧城以东,野井亭以西。 春秋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 ) ,  经 文记载:齐侯在野井慰问昭公。 春秋 :襄公十九年(前554 ) ,诸侯会盟于祝柯,也就是 左传 所说的督阳。汉朝建国后,改名为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 ) ,把这地方封给高邑,立为侯国,也就是王莽的安成。所以民间把这条水叫祝阿涧水,北流注入济水。建武五年(29 )耿弃向东攻击张步,从朝阳架桥以供军队过河,就是这地方。济水又往东北流,烁水注入。烁水发源于历城县老城西南面,源泉上涌,水头滚滚有如车轮。 春秋 :桓公十八年(前694 ) ,桓公在烁会见齐侯,就指此水。俗称娥姜水,这里因为有舜的妃子娥皇女英庙的缘故,此城南面向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个大石洞,叫舜井,或许也是茅山禹井之类。按 尚书 舜在历山耕种,也说是在这里,不大清楚。水往北流就是大明湖,西边接近大明寺,寺院东北两面临湖,这一乱湖水就成了净池了。池上有客亭,两边揪桐茂密,繁荫遮住阳光,仰视树上的小鸟,俯视水底的游鱼,湖水与岸树相照映,明净极了,秀丽极了。身临此境,真有如庄子在壕梁上那样,与整个自然环境和谐地融成一片了。湖水循着渠道支流,东流进入西边的城郭,往东到历城西面,沿城边往北注入破塘。破水上流承接东城历祠下的泉水,源泉从地下泊泊涌出,流势强劲。此水往北流经历城东面,又往北流,引水蓄成流杯池,州郡官吏设宴款待宾客,常常都在这里会聚。水分为两条:右边一条往北,左边一条往西流经历城北面。西北有一片破塘,称为历水,与冻水汇合。又北流,这里有一条历水的支流,上口在历城东边承接历水,往东北流经东城西面,然后北流出城,又北流注入冻水;又北流,分出听水。涯水又北流,注入济水,汇流处称为烁口。济水又往东北流,华不注山冈峦秀丽光润,不与丘陵相连而独自高起,孤峰峭峻耸峙,有如虎牙矗立,刺向天空。青苍的石崖翠色郁然怒发,远望就像点上青黛似的。山下有华泉,所以京相潘 春秋土地名 说:华泉是华不注山下的泉水。 春秋左传 :成公二年(前589 ) ,齐顷公与晋国部克在鞍打仗,齐军败走,谷终克随后追击,绕着华不注山接连兜了三个圈子。丑父与顷公交换位置,快到华泉时,驾车的马被树绊住,停了下来。丑父叫顷公下车,去华泉打水,因此齐侯得以逃脱。韩厥抓了逢丑父献给那克,爷卜克想要杀他。逢丑父高叫道:从今以后,不会再有人替他的君主受难了。这里有了一个,就要被杀了!爷转克说:别人为君主免祸而毅然赴死,我把他杀了也是不好,不如饶了他,以勉励忠于君主的人吧。于是就放了他。这里说到的华泉,就是华水。华水北流,穿过听读二十里,注入济水。

    又往东北流过台县北面,

    巨合水发源于南边的鸡山西北,往北流经巨合老城西面。耿弃讨伐张步,驻守在巨里,就是此城。巨合三面都有城墙,西边是深坑,西面就是耿弃扎营的地方。他与费邑打仗,就在这地方杀了费邑。巨合水又北流,汇合了关卢水。关卢水发源于马耳l 一臼。往北流经博亭城西面,往西北流到平陵城,与武源水汇合。武原水发源于谭城南面的平泽中,世大称为武原渊。往北流经谭城东面,俗称此城为布城。又往北流经东平陵老城西面,这里就是旧时的陵城,后来才加上平字,称为平陵。谭是个小国。齐桓公流亡时,经过谭国,谭国对他怠慢无礼。鲁庄公九年(前685 ) ,桓公即位,谭又不去朝见他,到了十年,桓公就把谭灭了。老城东门外,有乐安任照先碑。东平陵是济南郡的治所,汉文帝十六年(前164 )在这里设置王国,景帝二年(前155 )设郡,王莽改名乐安。武原水又往北流经巨合城东面,汉武帝把这地方封给城阳顷王的儿子刘发,立为侯国。此水与关卢水汇合后,西流注入巨合水。巨合水往西北流经台县老城南面。汉高帝六年(前201 )把这地方封给东郡尉戴野,立为侯国,就是王莽的台治。水往西北流,白野泉水注入。白野泉水发源于台城西南的白野泉,往北流经留山,往西北流,然后往西注入巨合水;巨合水又北流,听水注入。听水上流承接烁水,往东流,折向北方,又往东北流,注入巨合水,然后乱流往北注入济水。济水又往东北流,汇合了芹沟水。沟水发源于台县老城东南,往西北流经台城东面,又往西北流,注入济水。

    又往东北流过营县南面,

    济水往东流经营县老城南面。汉文帝四年(前176 ) ,把这地方封给齐悼惠王的儿子罢军,立为侯国。济水右岸接纳了百脉水,此水发源于土鼓县老城西面,水源方圆百步,百道泉流一起滚滚涌出,所以叫百脉水。水往西北流经阳丘县老城内。汉孝文帝四年,把这地方封给齐悼惠王的儿子刘安,称为阳丘侯,世人称为章丘城是不对的。城南有女郎山,山上有神祠,俗称女郎祠,邻近一带人都去那里祭祀。百脉水往西北流出城外,北经黄巾固,因为黄巾贼曾在这里驻扎过,所以得名。百脉水又往东北流,注入济水。济水又东流,有杨诸沟水发源于逢陵老城西南二十里,往西北流经土鼓城东面,又往西北流经章丘城东面,又往北流经宁戚城西面,然后北流,注入济水。

    又往东流过梁邹县北面,

    陇水从南边长城中流出,往北流到般阳县老城西南,与般水汇合。般水发源于般阳县东南的龙山,民间也叫左阜水,往西流经城南,就是王莽的济南亭。应肋说:县城在般水的北边,所以取名般阳。水又向南转弯,西流注入陇水。陇水往北流经县城,往西北流到萌水口。萌水发源于西南的甲山,往东北流经萌山西面,往东北注入陇水。陇水又往西北流,到了梁邹县东南,与鱼子沟水汇合。鱼子沟水发源于南方长白山东麓的柳泉口。此山就是陈仲子夫妻隐居的地方。 孟子 说:陈仲子出身于齐国的仕宦之家,他的哥哥名戴,傣禄万钟,陈仲子以为不正当不肯吃他的饭,于是离开了母亲和哥哥,在于陵安下了家,就是这地方。水又流经于陵县老城西面,就是王莽的于陆。世祖建武十五年(39 ) , 把这地方改封给则乡侯侯霸的儿子侯星,立为侯国。水往北流,注入陇水― 陇水也就是古时的袁水。所以京相播说:济南梁邹县有袁水。陇水又往西北流经梁邹县老城南面,又北转流经城西。汉高祖六年(前201 )把这地方封给武虎,立为侯国。陇水往北注入济水。县城东北又有时水往西北流去。-

    又往东北流过临济县南面,

    临济县,就是旧时的狄邑,王莽改名为利居。按 汉记 ,安帝永初二年(108 )改为今名,这是因为此城濒临济水的缘故。 地理风俗记 说:临济是乐安太守的治所。晏漠 齐记 说:济水南北两岸有二城隔水相望,南城就是被阳县旧城,北边靠近济水。 地理志 说:这是个侯国。如淳说:被字也有写作疲字的,读作疲兵的疲。 史记-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说: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 ) ,这里是封给齐孝王的儿子敬侯刘燕的封国。现在是勃海侨郡治所。济水又往东北流,分支流出,积成一片深潭,叫平州沉。漂沃县旁有座平安老城,俗称会城。这不对。按 地理志 ,千乘郡有平安县,是个侯国,王莽叫鸿睦。应助说:博昌县西南三十里有平安亭,是个旧县城,世间还留有平州的这地名。济水又往东北流经高昌县旧城西面。按 地理志 ,千乘郡有高昌县,汉宣帝地节四年(前“) ,把这里封给董忠,立为侯国。世人称为马昌城是不对的。济水又往东北流经乐安县老城南。伏深 齐记 说:博昌城西北五十里,有南北二城,相距三十里,中间隔着时水和济水。把乐安当作博昌北城却弄错了。乐安与博昌、薄姑中间有水分隔,都在西北,薄姑则离齐城六十里,乐安过去还要远些,由实一地来验证,尤其清楚地看出这不是博昌。班固说:千乘郡有乐安县。应肋说:取了个美好的县名。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 ) ,把这留里封给李蔡,立为侯国。城西三里有任光等墓。任光是宛县人,那末乐安不是博昌也就十分明白了。济水又流经薄姑城北面。 后汉书- 郡国志 说:博昌县有薄姑城。 地理书 说:吕尚封于齐郡的薄姑。薄姑旧城在临淄县西北五十里,邻近济水。史迁说:献公迁移到薄姑。城内有高台。 春秋 :昭公二十年(前522 ) ,齐景公在台上饮酒,说:老了假如能不死,多么快乐啊!晏平仲道:从前爽鸡开始住在这里,季蓟接着他,有逢伯陵又接着住在这里,薄姑氏又接着住在这里,以后又传到了太公。我想,人老了假如不死,那享受快乐的该是爽鸿氏,不会是您了。他们这些话就是在这台上谈的。济水又往东北流经狼牙固以西,然后向东北流去。

    又往东北流过利县西面,

    据 地理志 ,齐郡有利县,就是王莽的利治。晏漠说:利县在齐城以北五十里。

    又往东北流过甲下邑,注人河水。

    济水往东北流,到甲下邑南面,往东流经琅槐县老城北面。 地理风俗记 说:博昌东北八十里有琅槐乡,是个旧县址。 山海经 说:济水穿过巨野,注入渤海。在这一段流程中,进入齐境,流过琅槐东北。又往东北流,河水支流注入。 水经 以为济水流入大河,其实不是。事实上是河水注入济水,而不是济水流进河水。又往东北就流进大海了。郭景纯说:济水从荣阳到乐安博昌入海。现在河水已枯竭,而济水仍长流不断。而 水经)却说济水入河,与郭景纯一样都搞错了。但河水另有一支在济水、漂水以北注入大海。现在断流的只有漂水罢了,郭景纯也许以为济水注入河水,但从实地验证并非如此。考察水脉的具体情况,都不如 山海经 说得贴切了。

    其中一条水往东南流过乘氏县南面,

    菏水在定陶东北从济水分出,往东南流,右边汇合了黄沟支流― 俗称界沟― 往北流经已氏县老城西面,又往北流经景山东面, 卫诗 里说的景山和京冈,就指这地方。毛公说:景山是大山。又往北流经楚丘城西面。 郡国志 说:成武县有个楚丘亭。杜预说:楚丘在成武西南。卫露公被狄所灭,卫文公东迁渡过大河,住在曹邑村野里,齐桓公在楚丘筑城,把他迁到那里去。所以 春秋 说:刑人离乡背井他迁,就像回家一样,卫人有了安身之地,忘了亡国之痛。 诗经 说:爬到那边的高丘上,向着楚丘眺望,眺望那楚丘和堂水,眺望那景山和京冈。所以郑玄说:观望旁近的城邑和山川。又往东北流经成武城西面,又往东北流经邸城东面,推想起来是郡邑所迁的地方,但不大清楚。又往东北流经梁丘城西面。 地理志 说:昌邑县有梁丘乡。 春秋 :庄公三十二年(前662 ) ,宋人、齐人在梁丘会盟。杜预说:高平昌邑县西南有梁丘乡。又往东北流,在乘氏县西面往北注入菏水。菏水又往东南流经乘氏县老城南面,就是 春秋 的乘丘。所以 地理风俗记 说:济阴乘氏县,就是旧时宋国的乘丘邑。汉孝景帝中五年(前145 ) ,把这里封给梁孝王的儿子买,立为侯国。 地理志 说:乘氏县有泅水往东南流到唯陵,注入淮水。 郡国志 说:乘氏县有洒水。就是菏泽。 尚书 有疏导菏泽的说法,从陶丘以北,东到菏泽,但没有说到泅水。又说疏导菏泽淹没孟猪。孟猪在唯阳县东北。阐驹 十三州志 说:不说流入,而说淹没,这是表示不是经常有水流入,水大时方才能淹没。泽中的水浩浩茫茫,都注入淮水和洒水。古书有从唯注入淮水的话,而把洒水也包括在内了。但注入洒水的水很多,并不止这一条,不能因为最后流入洒水,就可以滥用通称的。或者另外还有一条洒水子那还可说,但此水为何兼有泅水之名,却弄不清楚了。

    又往东流过昌邑县北面,

    菏水又往东流经昌邑县老城北面。 地理志 说:昌邑县就是旧时的梁国。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 ) ,分梁地立山阳国。武帝天汉四年(前97 ) ,改为昌邑国,封给昌邑王刘膊,他的儿子贺被废后,封国也就撤消了,设为山阳郡,就是王莽的巨野郡。后来改为高平郡,后汉时是沈州的治所。县令王密,怀里藏着金子去拜望东莱太守杨震,杨震不受,这就是他表示要警惕“四知”的地方。大城东北有金城,城内有沈州刺史河东薛季像碑。薛季以郎中的身份被任命为郊县县令,甘露降于他的园内。熹平四年( 175 )调到州里,次年,甘露又落在殿前树上。从事冯巡、主簿华操等一同立碑颂扬他的德政。稍往西,有坑州刺史茂陵杨叔恭碑,是建宁四年(171 )从事孙光等所立。西北有东太山成人班孟坚碑。班孟坚于建和十年,以尚书右垂出任沈州刺史。从事秦闰等刻碑颂扬他的德政。这些都还存在。

    又往东流过金乡县南面, 郡国志 说:山阳有金乡县,菏水流经旧城南面,世人称为老县城。北边有金乡山。

    又往东流过东络县北面,菏水又往东流经汉平狄将军扶沟侯淮阳朱鳍墓。墓北有石庙。菏水又往东流经东绪县旧城北面,从前原是宋国地方。 春秋 :禧公二十三年(前637 ) ,齐侯攻宋,包围了络。 十三州记 说:山阳有东绪县。邹衍说:我登上络城,遥望着宋都。后汉世祖建武十一年(35 ) ,把这里封给冯异的长子冯璋,立为侯国。又往东流过方与县北面,就是菏水。

    菏水往东流经重乡城南, 左传 说的减文仲宿于重馆,就指这地方。菏水又往东流经武棠亭北面, 公羊传 称为济上邑。城中有台,高二丈左右,台下临水。从前鲁侯在棠观鱼,就指这地方,在方与县老城以北十里。这就是 水经 所说的菏水。菏水又往东流经泥母亭北面。 春秋左传 :嘻公七年(前653 )秋天,在宁母会盟,是、为了策划攻打郑国。菏水又东流,与巨野黄水汇合,这是菏泽的别名。黄水上流承接巨泽的那些破塘,其中有檬淀,盲破、黄湖。水往东流,称为黄水。又有薛训诸水,自此诸流经薛村前,分为两条:一条往东注入黄水,一条往西北流入沼泽,这就是洪水。黄水往东南流,南岸有汉朝荆州刺史李刚墓。- 李刚字叔毅,山阳高平人,死于熹平元年(172 ) ,事迹见碑上所载。还有石墓网、祠堂、石屋三间,簿架高丈余,用石材雕成椽瓦形状,屋内顶上衬以平整的天花板,建成藻井,两侧的石柱支承着梁栋,四壁的雕刻隐约突起,镂成君臣官属、龟龙麟凤、飞禽走兽等像,工艺十分精致优美,没有受到多少破坏。黄水又往东流经巨野县北面。何承天说:巨野泽湖面广阔,南通沫水、洒水,北连清水、济水,从前的老县城正在湖中,所以想在这座城中设防驻军。城所在处是巨野泽,向东北延伸就是大野了,从前往西方狩猎,捕捉到一头麒麟,就在这地方。 皇览 说:山阳巨野县有肩脾墓,堆土的大小与阐乡城蛋尤墓一样。传说蛋尤与黄帝打仗,在琢鹿之野战败被杀,肢体被割裂,抛散在各处,所以就地分别埋葬。黄水又往东流经咸亭北面。 春秋 :桓公七年(前705 ) , 经文 记载,纵火焚烧咸丘。南岸有金乡山,在金乡县东部边界。金乡的几座山,里面都是空的,外面有洞口,称为隧洞。戴延之 西征记 说:焦氏山以北数里,有汉朝司隶校尉鲁峻墓。在山上掘墓穴时,掘出了白蛇、白龟,因而不在这里安葬,而改葬山南,掘山时却掘出了金子,所以就把山叫金乡山。山势很峻峭,墓前有石祠、石庙,四壁都是青石,石上隐约有浮雕,记载从契以来的忠臣、孝子、贞妇,还有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像边都刻有题记,字迹清楚。又有石床,长八尺,磨得晶莹光洁,敲击时会发出清越的声音,远近都可听到。当时太尉从事中郎傅珍之,诸议参军周安穆,拆毁石床,各人都拿去一部分,鲁氏后代控告了他们,二人都被革职。焦氏山东面就是金乡山,山上有墓,叫秦王陵。山上二百步有个通到墓内的洞口,掘了一道深达十丈的深沟,两壁峻峭,宽二丈,进洞走了七十步,就到墓道的门口。门外左右两侧都有挖空的洞厅,可以容纳五六十人,称为白马空诞。墓道门口二丈有外堂,外堂后面又有内堂。参观的人都拿着蜡烛进去,虽然没有什么雕刻,但石工极其精致。有人说这是汉朝昌邑哀王墓,不知是否属实。东南方有范巨卿墓,还留有遗物。范巨卿,名式,山阳金乡人,是汉时荆州刺史。他和汝南张韵,长河陈平,字子石,交谊很深,号称死友。黄水又往东南流经任城郡亢父县旧城西面,任城县在老城以北,原是夏后氏的任国。王莽时叫延寿亭。汉章帝元和元年( 84 )分置为任城国。县里有诗亭,就是 春秋 的诗国,王莽改名为顺父,按 地理志 ,是东平郡的属县。世祖建武二年(26 ) ,把这里封给刘隆,立为侯国。这里的水称为桓公沟,南流到方与县,注入菏水- ,菏水又往东流经秦梁,两岸堆积了二丈高的石堆,长达一里,据说是秦始皇东巡时所造,因此名秦梁。

    菏水又往东流过湖陆县南面,东流注人泅水。

    菏水是泽水流积而成的。 尚书 说:在淮2 伙、洒水航行,到达菏水。 东观汉记 说:苏茂杀了淮阳太守,取书寻了他所辖的郡,兴建起广乐堡。大司马吴汉包围了苏茂,苏茂书声领精兵冲出包围圈来到湖陵,与刘永在济阴山阳相汇合,兵士‘就在此处渡水。又往东南流过沛县东北,

    济水与泅水相互横穿而过,所以济水也就与洒水互可通称了。 东观汉记 安平侯 盖延传 说:盖一延当了虎牙大将军,与刘永等打仗,刘永的军队回头逃跑,半数厂在水中溺死,又打了一仗,接连把他打败,于是就平定了沛郡、楚二郡及临淮也都投降了。盖延命令沛郡修建高祖庙,设置音夫、祝宰、乐人,于是斋戒沐浴,祭祀了高祖庙。

    又往东南流过蜜县北面,留县老城靠近泅济,是宋国协城邑。 春秋左传 说到侵入宋国的吕、留二地,留,就是留县。所以繁休伯 避地赋 说:早上我从泅洲动身,傍晚我住宿在留乡。张良就是从这里开始投奔汉高祖的,最后也被封在这里。城内有张良庙。

    又往东流过彭城县北面,获水欺西方流来注人。

    济水又往南流经彭城县老城东北角,不从东边流过。获水从西边流来,注人济水,县城北临水滨。济水又往南流经彭城县老城东南,不从城北流过。 水经 却弄错了。

    又往东南流过徐县北面, 地理志 说:临淮郡是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 )所置,治所在徐县,王莽改郡名为淮平,县叫徐调,原是旧时徐国地方。 春秋 昭公三十年(前512 ) ,吴子拘留了钟吾子,就去攻打徐国,拦截山水来淹城,于是就灭了徐国,徐子就逃到楚国。楚国赶去救援徐国,但己来不及了,只得在夷筑城,来安顿徐子。张华 博物志 记载著作令史茅温  。刘成国 徐州地理志 谈到徐堰王的奇事,说是徐君的宫人怀孕生了个肉蛋,以为不祥,就把它丢在水边。孤独母有‘一条狗,名叫鹊仓,在水边寻找猎物,看到那个肉蛋,就把它衔回家来。孤独母觉得这东西很稀奇,把它盖起来保暖,于是就变成一个婴儿,生时堰卧,所以名叫惬。徐君在宫中听到这消息,于是又手思他收留了。孩子长大后又聪明又仁厚,继承徐国国君之位。后来飞鹊仓临死时,头上长角,并有九条尾巴,原来是条黄龙。堰王把它葬在徐中,现在还可以看到这座狗坟。堰王治理国家,以仁义闻空、,他想乘船到上国,于是在陈蔡之间开通一条渠道,开渠时掘得;红色的弓箭,以为是上天的祥瑞之征,于是就以自己名字取号,自称徐堰王,江淮诸侯三十六国都依附他。周王听到这消息,就派使者到楚国去,命令楚国出兵讨伐。堰王爱惜百姓,不肯叫他们去拚死打仗,于是就被楚打败,往北逃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跟着他走的数以万计。因此后来把那座山叫徐山,在山上建了石室庙,很有灵验,人们都去那里祈祷。按照文字记载,与实事相印证,似乎有相符之处,但时代久远,已很难考了。现在徐城外面,有徐君墓,从前延陵季子在坟前解下佩剑,所谓心里已经答应的事决不违背。

    又往东流到下那唯陵县南面。注人淮水。

    济水与洒水前波后浪相混,往东南奔流,到了角城,一同注入淮水。 水经 却说到达唯陵,是搞错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