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北宋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酒已经上来了。
安尧臣:“此事说来话长,中明可曾记得我们那年出使辽国?”
刘通:“当然记得,一辈子都忘不了。”
安尧臣:“耶律郡主至今没有音讯,萧大人可有她的消息?”
萧得里底:“天庆七年春,郡主带着随从回上京老家,现在也不知道她在哪里。郡主武艺好,在我们辽人中声望极高,一定平安吉祥。”
安尧臣:“那年咱们出使辽国,我跟萧大人在中京结识,很是投机,此后一直有书信往来。萧大人一家在跟女真乱贼的交战中伤亡甚重,前不久,延禧皇帝嫌他聒噪,将他逐出朝堂,贬为庶民。老萧无处着落,想起尧臣,就来辽西跟我作伴了。”
萧得里底:“烽烟四起,百姓遭难,我皇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听不进大臣的忠言,辽祚就要没了,真让人痛心呵。”
刘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民心向背,自古如此。”
安尧臣:“萧大人心忧国事,记挂黎民,大丈夫壮志难酬,人生憾事。”
刘通:“还请萧大人不吝赐教,协助刘通早日解脱辽人的困苦。”
萧得里底:“我跟尧臣过来,就是为了这事。”
众人闻之大喜,刘通说道:“我们有萧大人相助,胜过十万雄兵。”老萧连说过誉。
萧得里底问道:“大人对西京围而不攻,是否促其来降?”
刘通:“正有此意,萧大人以为强攻好还是促降好?”
萧得里底:“战事一起,兵连祸结,双方损失必大,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免生灵涂炭,我愿入城说赵王来投。”
刘通:“太好了,有萧大人出马,大事可成。”当年金兵进犯,西京便是不战而降。如今有辽国原枢密使萧得里底穿针引线,此事大有希望。
次日,萧得里底与安尧臣入城去见赵王习泥烈。萧得里底和习泥烈同为契丹大臣,都是老相识了,二人一见面,感慨不已。
习泥烈:“圣上将萧大人逐出朝廷,委实可惜。”
萧得里底:“把我赶走,算是开恩的了,多少皇亲大臣被陛下赐死,大伙的心里头越发的寒冷。”
习泥烈:“讲这些只有徒增烦恼,不说也罢。萧大人跟安大人一同来西京,可是为宋军作说客的?”
萧得里底:“王爷说得不错,我们的来意正是为此。如今的局势,你我都很清楚。刘中明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对咱们辽人又无成见,由他治理西京,西京的将来是有希望的。”
习泥烈:“金兵已经逼近辽西,皇上退走西边。西京不被宋军夺去,以后也难保住。我们辽人在西京生息已久,忽然之间易主,心中实在难以割舍。”辽皇本来要到西京,因有宋军北上,便驻跸天德,视情再往西北或西南而去。
安尧臣:“王爷的心情可以理解,宋人来这里,不是要赶辽人出城,辽人一如既往在西京生活。我们要来西京发展生产,投资建设,只有把西京建得更好,不会更坏。”
习泥烈:“这几年宋国西北确实不错,好像有许多新门道,这个刘中明真的象安大人说的那样神乎其神?”
萧得里底:“刘中明给人的感觉是开朗豁达,善待贤能,让人很亲近,他年岁虽轻,却沉着稳当,有种说不出的味道,一时也说不上来。”
安尧臣:“刘大人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知人善任,气魄豪迈,西北在刘大人治理下,生机蓬勃,后劲十足,王爷有兴可以过去看看。”游说敌方主将,势必要给自己脸上多多贴金。
习泥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刘中明过来见面,要是传言不虚,本王愿献此城。”话已至此,安、萧二人告辞而去,回到宋军大营复命。
大家听了耶律习泥烈的回复,有反对刘通入城的,有赞成的,反对者占了大多数。大家讨论了一阵后,康包说道:“这个赵王爷,花花肠子真多,打就来打,降就来降,一言而决,偏有这多罗嗦。”
刘通:“他以王爷之尊任西京留守,既是封疆大吏,又是身份尊荣,当然要争得一些面子,这个面子咱们要给人家。”
杨震:“刘大人身系北伐重任,不可轻入敌营涉险,军中一刻不能没有主帅。”
刘通:“我很快就回来,不会赖在西京城里不走的。”
邓肃:“辽人的意图不明,还是另想别法,只要促其投诚就是胜利,不必非要入城。”
刘通:“速决的良机已经来了,若不抓住,就要迁延时日。吕参谋怎么看?”吕将还没发表意见。
吕将:“不知安大人对赵王习泥烈了解多少,这对判断他的真实意思有些用处。”
安尧臣:“习泥烈原本还受辽皇器重,所以让他镇守西京道,近年辽皇不得人心,对习泥烈有些疑忌,习泥烈坐在西京的位置上如坐针毡。他体恤下属,爱惜民力,算是比较清明的契丹皇室成员。契丹的大势已去,金兵逼迫日促,我三秦之地与辽西关系紧密,习泥烈食言的可能性不大。”
吕将:“从大局看,习泥烈捣鬼的心思应该不存在。他要是出尔反尔,必然为人诟病,北人素重然诺,习泥烈要在辽人之中立足,他不敢冒大不韪之险。”
注:辽史记载1122年三月,延禧皇帝在杀了大臣萧奉先之后,逐枢密使萧得里底。另,天庆是天祚的年号,天庆七年是公元1117年。
酒已经上来了。
安尧臣:“此事说来话长,中明可曾记得我们那年出使辽国?”
刘通:“当然记得,一辈子都忘不了。”
安尧臣:“耶律郡主至今没有音讯,萧大人可有她的消息?”
萧得里底:“天庆七年春,郡主带着随从回上京老家,现在也不知道她在哪里。郡主武艺好,在我们辽人中声望极高,一定平安吉祥。”
安尧臣:“那年咱们出使辽国,我跟萧大人在中京结识,很是投机,此后一直有书信往来。萧大人一家在跟女真乱贼的交战中伤亡甚重,前不久,延禧皇帝嫌他聒噪,将他逐出朝堂,贬为庶民。老萧无处着落,想起尧臣,就来辽西跟我作伴了。”
萧得里底:“烽烟四起,百姓遭难,我皇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听不进大臣的忠言,辽祚就要没了,真让人痛心呵。”
刘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民心向背,自古如此。”
安尧臣:“萧大人心忧国事,记挂黎民,大丈夫壮志难酬,人生憾事。”
刘通:“还请萧大人不吝赐教,协助刘通早日解脱辽人的困苦。”
萧得里底:“我跟尧臣过来,就是为了这事。”
众人闻之大喜,刘通说道:“我们有萧大人相助,胜过十万雄兵。”老萧连说过誉。
萧得里底问道:“大人对西京围而不攻,是否促其来降?”
刘通:“正有此意,萧大人以为强攻好还是促降好?”
萧得里底:“战事一起,兵连祸结,双方损失必大,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免生灵涂炭,我愿入城说赵王来投。”
刘通:“太好了,有萧大人出马,大事可成。”当年金兵进犯,西京便是不战而降。如今有辽国原枢密使萧得里底穿针引线,此事大有希望。
次日,萧得里底与安尧臣入城去见赵王习泥烈。萧得里底和习泥烈同为契丹大臣,都是老相识了,二人一见面,感慨不已。
习泥烈:“圣上将萧大人逐出朝廷,委实可惜。”
萧得里底:“把我赶走,算是开恩的了,多少皇亲大臣被陛下赐死,大伙的心里头越发的寒冷。”
习泥烈:“讲这些只有徒增烦恼,不说也罢。萧大人跟安大人一同来西京,可是为宋军作说客的?”
萧得里底:“王爷说得不错,我们的来意正是为此。如今的局势,你我都很清楚。刘中明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对咱们辽人又无成见,由他治理西京,西京的将来是有希望的。”
习泥烈:“金兵已经逼近辽西,皇上退走西边。西京不被宋军夺去,以后也难保住。我们辽人在西京生息已久,忽然之间易主,心中实在难以割舍。”辽皇本来要到西京,因有宋军北上,便驻跸天德,视情再往西北或西南而去。
安尧臣:“王爷的心情可以理解,宋人来这里,不是要赶辽人出城,辽人一如既往在西京生活。我们要来西京发展生产,投资建设,只有把西京建得更好,不会更坏。”
习泥烈:“这几年宋国西北确实不错,好像有许多新门道,这个刘中明真的象安大人说的那样神乎其神?”
萧得里底:“刘中明给人的感觉是开朗豁达,善待贤能,让人很亲近,他年岁虽轻,却沉着稳当,有种说不出的味道,一时也说不上来。”
安尧臣:“刘大人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知人善任,气魄豪迈,西北在刘大人治理下,生机蓬勃,后劲十足,王爷有兴可以过去看看。”游说敌方主将,势必要给自己脸上多多贴金。
习泥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刘中明过来见面,要是传言不虚,本王愿献此城。”话已至此,安、萧二人告辞而去,回到宋军大营复命。
大家听了耶律习泥烈的回复,有反对刘通入城的,有赞成的,反对者占了大多数。大家讨论了一阵后,康包说道:“这个赵王爷,花花肠子真多,打就来打,降就来降,一言而决,偏有这多罗嗦。”
刘通:“他以王爷之尊任西京留守,既是封疆大吏,又是身份尊荣,当然要争得一些面子,这个面子咱们要给人家。”
杨震:“刘大人身系北伐重任,不可轻入敌营涉险,军中一刻不能没有主帅。”
刘通:“我很快就回来,不会赖在西京城里不走的。”
邓肃:“辽人的意图不明,还是另想别法,只要促其投诚就是胜利,不必非要入城。”
刘通:“速决的良机已经来了,若不抓住,就要迁延时日。吕参谋怎么看?”吕将还没发表意见。
吕将:“不知安大人对赵王习泥烈了解多少,这对判断他的真实意思有些用处。”
安尧臣:“习泥烈原本还受辽皇器重,所以让他镇守西京道,近年辽皇不得人心,对习泥烈有些疑忌,习泥烈坐在西京的位置上如坐针毡。他体恤下属,爱惜民力,算是比较清明的契丹皇室成员。契丹的大势已去,金兵逼迫日促,我三秦之地与辽西关系紧密,习泥烈食言的可能性不大。”
吕将:“从大局看,习泥烈捣鬼的心思应该不存在。他要是出尔反尔,必然为人诟病,北人素重然诺,习泥烈要在辽人之中立足,他不敢冒大不韪之险。”
注:辽史记载1122年三月,延禧皇帝在杀了大臣萧奉先之后,逐枢密使萧得里底。另,天庆是天祚的年号,天庆七年是公元11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