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北宋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太子赵谌爷孙三人被掳,宋庭突然失去中枢,朝中百官、宋国民众一时间无所适从,主张拥立赵构继位的大有人在。至于张邦昌的伪政权,没几两重,根本不足为虑。
说起赵构,却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他之所以未被金军掳去,倒也一波三折:
金军围困汴京前,赵构受命与王云出使金国议和,行至磁州(河北磁县),知州宗泽劝阻赵构入金,百姓认为王云帮金贼做事,是金国的奸细,把王云打死,赵构因此滞留磁州。
金军渡过黄河、进逼汴京后,相州知州汪伯彦请赵构抵相州(河南安阳)。钦宗派遣秦仔持蜡诏到相州,委命赵构为兵马大元帅,中山知府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赵构再任命武显大夫陈淬为都统制。不久,耿南仲到相州,传钦宗旨意,让其尽起河北之兵入卫,赵构遂与耿南仲募兵勤王。
其后,赵构率兵离开相州,来到大名府。宗泽率二千人来助,信德知府梁扬祖率三千人随后赶来,张浚、苗傅、杨沂中、田师中等人相继投入赵构麾下,兵威稍振。枢密院曹辅又传蜡诏来,告知正在议和。宗泽力主直趋澶渊(河南濮阳)屯兵驻防,次第解京城之围。汪伯彦等人笃信和议,与耿南仲一同敦请移师东平。赵构决意走东平,只给宗泽一万人进屯澶渊,让宗泽扬言大元帅就在军中。自此宗泽不复参预府中谋议。
高阳关路安抚使黄潜善、总管杨惟忠得知赵构在东平,率数千兵与赵构汇齐。没过多久,赵构出东平,走山东济州。时帅府官军及群盗来归者号百万人,分屯济、濮诸州府,而诸路勤王兵不得进。汴京陷落,徽宗、钦宗落入金军之手。
金人立张邦昌为帝,称大楚。僚属劝赵构驻军宿州,谋渡江左。赵构以宗泽为徽猷阁待制,以汪伯彦为显谟阁待制、充元帅,黄潜善为徽猷阁待制、充副元帅。
金军一退,张邦昌倒有自知之明,尊哲宗的元佑皇后孟氏为宋太后,同时派吏部尚书谢克家到济州迎接赵构。耿南仲率幕僚劝赵构继位,汪伯彦、黄潜善、杨惟忠、梁扬祖等人一同劝进。
西北人士当然不会同意,西北制置署主张:二帝尚在、太子尚在,现在决不是另立新君的时候。靖康之难未平,国仇未报,就忙着拥立新君,置国君和太子于何地?拥立亲王继位,实属大逆不道。宋军应当打到金国去,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帝和太子。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谁若反对,谁就是目无君上,谁想被戴上无君无父的帽子?眼下西北军实力最强,自然是声音最大,话的份量最重。此时谁敢妄自称帝,则被视为叛逆,西北军出兵讨伐,师出有名。
保康派又提出暂由赵构监国,刘通等人予以反对,理由是:康王赵构身为兵马大元帅,大军屯兵济濮,逡巡不前,罔顾大义,致使二帝蒙尘、宗室受辱。此等不忠不孝不勇之人,焉能占据监国之位。沂王迎回降魔杵、寒玉床,有功于国,即使要觅监国之人,也是沂王赵萼强过康王赵构。
保康派再搬出立长不立幼的规矩,西北人士照样驳斥:现在是推举监国的人选,而非继位的人选。抗击金军、迎回二帝事关重大,举荐贤能应以功过论是非,而不是以年龄论高低。
双方相持不下。为了避免内乱,一致对外,一些中间人士提出折中的办法,让康王、沂王同时摄... -->>
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太子赵谌爷孙三人被掳,宋庭突然失去中枢,朝中百官、宋国民众一时间无所适从,主张拥立赵构继位的大有人在。至于张邦昌的伪政权,没几两重,根本不足为虑。
说起赵构,却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他之所以未被金军掳去,倒也一波三折:
金军围困汴京前,赵构受命与王云出使金国议和,行至磁州(河北磁县),知州宗泽劝阻赵构入金,百姓认为王云帮金贼做事,是金国的奸细,把王云打死,赵构因此滞留磁州。
金军渡过黄河、进逼汴京后,相州知州汪伯彦请赵构抵相州(河南安阳)。钦宗派遣秦仔持蜡诏到相州,委命赵构为兵马大元帅,中山知府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赵构再任命武显大夫陈淬为都统制。不久,耿南仲到相州,传钦宗旨意,让其尽起河北之兵入卫,赵构遂与耿南仲募兵勤王。
其后,赵构率兵离开相州,来到大名府。宗泽率二千人来助,信德知府梁扬祖率三千人随后赶来,张浚、苗傅、杨沂中、田师中等人相继投入赵构麾下,兵威稍振。枢密院曹辅又传蜡诏来,告知正在议和。宗泽力主直趋澶渊(河南濮阳)屯兵驻防,次第解京城之围。汪伯彦等人笃信和议,与耿南仲一同敦请移师东平。赵构决意走东平,只给宗泽一万人进屯澶渊,让宗泽扬言大元帅就在军中。自此宗泽不复参预府中谋议。
高阳关路安抚使黄潜善、总管杨惟忠得知赵构在东平,率数千兵与赵构汇齐。没过多久,赵构出东平,走山东济州。时帅府官军及群盗来归者号百万人,分屯济、濮诸州府,而诸路勤王兵不得进。汴京陷落,徽宗、钦宗落入金军之手。
金人立张邦昌为帝,称大楚。僚属劝赵构驻军宿州,谋渡江左。赵构以宗泽为徽猷阁待制,以汪伯彦为显谟阁待制、充元帅,黄潜善为徽猷阁待制、充副元帅。
金军一退,张邦昌倒有自知之明,尊哲宗的元佑皇后孟氏为宋太后,同时派吏部尚书谢克家到济州迎接赵构。耿南仲率幕僚劝赵构继位,汪伯彦、黄潜善、杨惟忠、梁扬祖等人一同劝进。
西北人士当然不会同意,西北制置署主张:二帝尚在、太子尚在,现在决不是另立新君的时候。靖康之难未平,国仇未报,就忙着拥立新君,置国君和太子于何地?拥立亲王继位,实属大逆不道。宋军应当打到金国去,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帝和太子。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谁若反对,谁就是目无君上,谁想被戴上无君无父的帽子?眼下西北军实力最强,自然是声音最大,话的份量最重。此时谁敢妄自称帝,则被视为叛逆,西北军出兵讨伐,师出有名。
保康派又提出暂由赵构监国,刘通等人予以反对,理由是:康王赵构身为兵马大元帅,大军屯兵济濮,逡巡不前,罔顾大义,致使二帝蒙尘、宗室受辱。此等不忠不孝不勇之人,焉能占据监国之位。沂王迎回降魔杵、寒玉床,有功于国,即使要觅监国之人,也是沂王赵萼强过康王赵构。
保康派再搬出立长不立幼的规矩,西北人士照样驳斥:现在是推举监国的人选,而非继位的人选。抗击金军、迎回二帝事关重大,举荐贤能应以功过论是非,而不是以年龄论高低。
双方相持不下。为了避免内乱,一致对外,一些中间人士提出折中的办法,让康王、沂王同时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