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大地狮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假设我们将整个太阳系照比例缩小一亿倍,我们的地球只像个西柚般大小,直径将为四又二分之一寸。在这个地球上,喜马拉雅山只有千分之三寸,而我们的月亮变成直径一又二分之一寸的小球。这个小月球将以十二又二分之一尺的距离绕着缩小了的地球转动。
在这个缩小了一亿倍的模型里,太阳会变成一个直径四十六尺的球体,离地球足有一哩之遥。而太阳系最外围的行星冥王星将在三十七哩的远距离处。这个缩小了的模型,使我们对身处的太阳系的远近大小比例,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可是当重施故技到最近的另一颗恒星,另一颗类似太阳的天体时,这缩小了一亿倍的比例,依然显得有点有心无力,那将是十六万哩之外
——黄易文明之谜(中国香港作家)
思维时常跳出地球,在宇宙中飞翔。在黄易先生所描述的缩小一亿倍的模型中,十六万哩的广阔空间里,到底会有什么呢?而这十六万哩又是宇宙中之沧海一粟,在宇宙沧海之中,又会有什么呢?
九大行星同太阳的大小比较
太阳同其他恒星的比较
现代科学家说,太阳是银河系里一千五百亿颗恒星里的一颗,而银河系则是已观测到超过一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以银河系而言,估计大约有一千亿颗行星适宜于生物居住。恒星之间的距离是以光年计算,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为比邻星,若以光每秒钟可绕地球走七周半的速度计算,从太阳到达比邻星,仍要四年多的时间。当我们遥看北斗七星横夜半之时,很难想象,映在我们眼前的七颗闪烁星星竟然离我们有几十、甚至上百光年。星光从这些星体中发射到我们眼中,在宇宙航行中,需要走上几十、上百年时间,所以,我们看到的景象竟然发生在几十、上百年前。
当思维飘絮于宇宙中时,有种美妙至极的感觉,也顿感人类的渺小!身处微尘般的地球之上,面对浩瀚广博的宇宙,人类仿佛“坐井观天”绝没有理由武断判定,宇宙沧海中,就只有地球上的人类才是万物之灵,就只有在地球上,才可能有奇迹的发生。
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思索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初期,毕达哥拉斯创立了数原主义学说,此学说认为:万物皆数,数即万物。从此立场出发,10是最完美的数,圆是最完美的形,而球则是最完美的体。根据这种数学信仰,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大地,天体以及整个宇宙都是圆球的假说;同时相应地提出了天体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假说。既然天体运动是圆周运动,那么整个宇宙必然有一个中心。在什么是宇宙的中心这一问题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生了分歧。其中有些人提出了地球环绕中心火球运动的假说,而另外一些人则提出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假说。可见,无论是最初的日心说,还是最初的地心说,都是从毕达哥拉斯数原主义出发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
到了古希腊雅典时期,出现了毕达哥拉斯主义的一个杰出追随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中最初的地心说基础上,综合当时天文学中的一些观测资料,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地心学说,即亚里士多德的地心体系。此体系认为:大地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即地球,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天体也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即天球,地球处在天球的中心,天球本身又分为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后来,为了解释繁杂的宇宙现象,亚里士多德又把9层天扩充为55层天。
亚里士多德对宇宙空间的论述和后人差别很大,但他的宇宙观影响了后来一批哲学家和科学家,像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和天文学家希帕克。到了古罗马时期,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托勒密对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地心学说进行了系统的规整,并在阿波罗尼和希帕克两人的几何学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学论证,从而能较好地解释天体的视运动现象,并能为历法的制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方法,因此,托勒密的地心体系逐渐为以后的天文学家所接受,成为科学界的主流。
直到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出现“地心说”的一统天下局面才被打破“日心说”登上了历史的主流舞台,并以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被天主教会以火刑处死为代价,传播于世界。
当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对宇宙进行理性思索之时,宗教则通过感性的体验来认识宇宙,并把其通过非理性手段所得的宇宙观记录成文字,传播于教众。世界三大宗教对宇宙空间都有具体的描述。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认为,天有七层,经上说:“他为你们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复经营诸天,完成了七层天。他对于万物是全知的。”真主安拉的启示默示说:“宇宙有七层天,诸天按照各自轨道运行。”
欧洲中世纪“地心说”被基督教神学所吸纳。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借鉴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形成了基督教神学的天体观。托马斯。阿奎那宣称:地球是上帝选择的宇宙中心;日、月、行星在不同的天层上环绕这个中心运转,推动日、月、行星运转的是居住在这些不同天层上的天使;而上帝则居住在最高的原动力天层上,统治着整个宇宙。发展到后来,基督教认为,天有三层:第一层是我们看到的天和宇宙;第二层在宇宙之外,是魔鬼居住的地方;第三层是乐园,又称天上之天,是神居住的地方。
佛教的宇宙观更加细致,佛教有“三界二十八天”之说。生命体根据境界的不同,分居于各层天。所谓“三界二十八天”就是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 -->>
假设我们将整个太阳系照比例缩小一亿倍,我们的地球只像个西柚般大小,直径将为四又二分之一寸。在这个地球上,喜马拉雅山只有千分之三寸,而我们的月亮变成直径一又二分之一寸的小球。这个小月球将以十二又二分之一尺的距离绕着缩小了的地球转动。
在这个缩小了一亿倍的模型里,太阳会变成一个直径四十六尺的球体,离地球足有一哩之遥。而太阳系最外围的行星冥王星将在三十七哩的远距离处。这个缩小了的模型,使我们对身处的太阳系的远近大小比例,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可是当重施故技到最近的另一颗恒星,另一颗类似太阳的天体时,这缩小了一亿倍的比例,依然显得有点有心无力,那将是十六万哩之外
——黄易文明之谜(中国香港作家)
思维时常跳出地球,在宇宙中飞翔。在黄易先生所描述的缩小一亿倍的模型中,十六万哩的广阔空间里,到底会有什么呢?而这十六万哩又是宇宙中之沧海一粟,在宇宙沧海之中,又会有什么呢?
九大行星同太阳的大小比较
太阳同其他恒星的比较
现代科学家说,太阳是银河系里一千五百亿颗恒星里的一颗,而银河系则是已观测到超过一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以银河系而言,估计大约有一千亿颗行星适宜于生物居住。恒星之间的距离是以光年计算,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为比邻星,若以光每秒钟可绕地球走七周半的速度计算,从太阳到达比邻星,仍要四年多的时间。当我们遥看北斗七星横夜半之时,很难想象,映在我们眼前的七颗闪烁星星竟然离我们有几十、甚至上百光年。星光从这些星体中发射到我们眼中,在宇宙航行中,需要走上几十、上百年时间,所以,我们看到的景象竟然发生在几十、上百年前。
当思维飘絮于宇宙中时,有种美妙至极的感觉,也顿感人类的渺小!身处微尘般的地球之上,面对浩瀚广博的宇宙,人类仿佛“坐井观天”绝没有理由武断判定,宇宙沧海中,就只有地球上的人类才是万物之灵,就只有在地球上,才可能有奇迹的发生。
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思索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初期,毕达哥拉斯创立了数原主义学说,此学说认为:万物皆数,数即万物。从此立场出发,10是最完美的数,圆是最完美的形,而球则是最完美的体。根据这种数学信仰,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大地,天体以及整个宇宙都是圆球的假说;同时相应地提出了天体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假说。既然天体运动是圆周运动,那么整个宇宙必然有一个中心。在什么是宇宙的中心这一问题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生了分歧。其中有些人提出了地球环绕中心火球运动的假说,而另外一些人则提出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假说。可见,无论是最初的日心说,还是最初的地心说,都是从毕达哥拉斯数原主义出发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
到了古希腊雅典时期,出现了毕达哥拉斯主义的一个杰出追随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中最初的地心说基础上,综合当时天文学中的一些观测资料,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地心学说,即亚里士多德的地心体系。此体系认为:大地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即地球,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天体也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即天球,地球处在天球的中心,天球本身又分为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后来,为了解释繁杂的宇宙现象,亚里士多德又把9层天扩充为55层天。
亚里士多德对宇宙空间的论述和后人差别很大,但他的宇宙观影响了后来一批哲学家和科学家,像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和天文学家希帕克。到了古罗马时期,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托勒密对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地心学说进行了系统的规整,并在阿波罗尼和希帕克两人的几何学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学论证,从而能较好地解释天体的视运动现象,并能为历法的制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方法,因此,托勒密的地心体系逐渐为以后的天文学家所接受,成为科学界的主流。
直到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出现“地心说”的一统天下局面才被打破“日心说”登上了历史的主流舞台,并以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被天主教会以火刑处死为代价,传播于世界。
当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对宇宙进行理性思索之时,宗教则通过感性的体验来认识宇宙,并把其通过非理性手段所得的宇宙观记录成文字,传播于教众。世界三大宗教对宇宙空间都有具体的描述。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认为,天有七层,经上说:“他为你们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复经营诸天,完成了七层天。他对于万物是全知的。”真主安拉的启示默示说:“宇宙有七层天,诸天按照各自轨道运行。”
欧洲中世纪“地心说”被基督教神学所吸纳。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借鉴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形成了基督教神学的天体观。托马斯。阿奎那宣称:地球是上帝选择的宇宙中心;日、月、行星在不同的天层上环绕这个中心运转,推动日、月、行星运转的是居住在这些不同天层上的天使;而上帝则居住在最高的原动力天层上,统治着整个宇宙。发展到后来,基督教认为,天有三层:第一层是我们看到的天和宇宙;第二层在宇宙之外,是魔鬼居住的地方;第三层是乐园,又称天上之天,是神居住的地方。
佛教的宇宙观更加细致,佛教有“三界二十八天”之说。生命体根据境界的不同,分居于各层天。所谓“三界二十八天”就是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十八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