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武贤 (1/2)
八一中文网 www.zwdu.net,开局造了李二的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成都。
随着春天到来天气渐渐转热,局势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午后时分皇宫内苑静悄悄的,连宦官、宫女也难觅踪影,似乎所有人都躲避暑热去了,唯有知了一刻不停地唱着。
而在一棵桐树下,却有位衣饰华贵、身材清瘦的男子一动不动地站着。
虽说气温挺高,他仍穿着很正式的装束,衣襟系得很紧,头戴硬乌纱,腰上围着蹀躞带,却什么饰物都没挂,只孤零零悬了一枚金色龟袋。
李治曾立下规矩,官员进出宫廷要佩戴鱼符证明身份,三品以上佩金的,五品以上佩银的。
武周建立略作更改,把符契的形状由鱼的形状换成了龟的形状。
已在树下站了半个多时辰,却纹丝不动,宛如一尊翁仲。
他的头微微低着,略微弓着腰,双手恭顺地垂在身侧,这是对君王或长辈表示尊敬的姿态。
但此刻他面前并没有人,面朝的方向是一座庙宇,准确地说是一座刚建成的佛寺。
时光飞逝往事如烟,他清楚地记得,眼前这座建筑原本是宫殿,然而现在红墙碧瓦重新涂泽,殿门口的侍卫撤防了,换了两座石狮子,大门上方悬了块新匾,写着三个大字。
踏空寺。
高岸深谷沧海桑田,世间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对此他深有感触,譬如他的名字,从小到大改过三次。
他出生在一个清晨。
据说那一刻旭日正冉冉升起,所以父亲给他取名李旭轮。
后来他和哥哥弟弟都逐渐长大,大哥一直是太子,但身染疾病,父亲唯恐他们兄弟有觊觎储位之心,把他们凡是带“日”的名字都改了,以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因此他丢掉了名字里的“旭”,改叫李贤。
后来发生的事简直像做梦,他糊里糊涂坐上了皇帝宝座,然而从那一刻起他成了母亲的傀儡,被软禁宫中长达两年,直至母亲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他不得不再次改名的。
李姓是旧朝痕迹,既然女皇姓武,儿子最好也跟着姓武。
所以他现在的名字是武贤。
历史上儿子夺父亲皇位的事不乏先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世民逼迫李渊退位。
弟弟夺哥哥皇位的事也不少,如前秦世祖苻坚杀其兄苻生自立。
叔叔欺侄儿的事也有,如北齐肃宗高演废侄子高殷自立。
可是母亲篡夺儿子皇位的事闻所未闻。武曌固然是开天辟地以来唯一的女皇,而武贤也成了开天辟地以来身份最尴尬的人。
他当过大唐的皇帝,夺走李唐社稷的是他母亲,那他退位后该何去何从?
反过来当大周王朝的太子吗?
如果真能顺利当上太子,武贤就不愁了,他现在的身份是皇嗣。
这是个十分特殊的身份,介于太子与普通皇子之间,不如太子是因为母亲还未确立其继承人身份,高于普通皇子是因为他大哥李弘都死了,三弟李显被流放姚州,四弟李旦也没有什么什么能力,被出镇汉中。
他是母亲身边仅剩的儿子,自然享有特殊待遇,因此他得以离开拘禁的皇宫,搬到东宫居住。
但搬出皇宫不等于解脱束缚,唯一的儿子也不等于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表面上看他比当傀儡时自由,其实处境更危险。如今的威胁不仅来源于母亲,更来自储君之位的竞争者。
武承嗣!
女人当皇帝和男人当皇帝真的没差别吗?或许在治国理政方面区别不大,只要具备足够的智慧、气魄和毅力,加之天时运气,同样可以创造不朽之业。
但在皇位传承方面女人存在重大缺陷,这是文化传统造成的,无可回避。
从古至今孩子都随父亲姓氏,也都归属父族一脉,没有归属母族的道理,寻常人家母族是舅室,皇家则称外戚,说到底不是一家人。
武贤虽是武曌亲生子,现在改姓武。
但以传统观念而论他依然是李氏子孙,更何况他本来就是李唐皇帝,一旦立他为太子,将来把皇位还给他,即便他不公然复辟李唐,武氏统治也等于名存实亡。
费劲巴力当上皇帝的武曌能甘心自己的王朝一代而终吗?
所以武承嗣就顺理成章地被纳入继承人的考虑范畴。
武承嗣是武元爽之子,虽说武曌与武元爽同父异母,而且早年有很大矛盾,但武承嗣毕竟是毫无争议的武家儿郎,在宗法上有优势。
再者他自进入朝廷,跟随武曌鞍前马后威吓群臣、制造祥瑞、带头劝进,在武曌篡权的过程中出力甚大,无愧为大周的开国功臣,问鼎太子之位绝对够了资格。
对武贤而言,武承嗣是一个强大的挑战者,更可怖的是这场竞争只能赢不能输。
纵观青史,魏晋以来哪个前朝逊帝能保全性命?
他之所以还活着,完全因为他是女皇的儿子。
女皇在位他尚能苟全,将来若是武承嗣登上皇位,还能让他继续活下去吗?
为了自己的性命,也为了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儿孙,他只能坦然迎接挑战。
然而这是一场实力严重不对等的竞争,经过前几年的杀戮,不但李氏宗亲消亡殆尽,心向李氏的大臣也纷纷被害,相反武氏一族如日中天。
除了武承嗣爵封魏王、礼绝百僚之外,武攸暨封定王,武三思封梁王;武攸宁为建昌王,武懿宗为河内王……
就连武承嗣子侄辈的武延基、武延秀、武延晖、武延祚等也都册封郡王。
而且武承嗣身为当朝首相,手握大权,呼风唤雨,有不少心腹党羽,一干酷吏也听他支使,茕茕孑立的武贤又拥有什么?
他所能利用的“武器”只有亲情,为此他恪守礼仪,每日入宫向母亲问安,时刻关注母亲的健康,即便什么事都没有也要在母亲身边站一会儿,以示虔诚恭敬。
当然,在运用这些手段的同时他也没忘记谨慎自持。
虽然不在皇宫居住,他对身边的宦官婢女一概客客气气。
唯恐他们之中有母亲或武承嗣安插的眼线。
更重要的是避嫌,深知母亲的猜忌心很重,故而他从不与朝臣交往,专挑路静人稀时来往两宫,就怕不慎与重臣撞见,招惹怀疑。
而且他不但自己如履薄冰,也要求儿子们也这样做,改姓武。
他嘱咐孩子们要深居简出谦虚谨慎,别结交任何官宦子弟,除了节庆日别到东宫来,即便节庆日也要先去给祖母问安,然后再来看望他。
其实孩子都不大,守礼和守信不过五六岁岁。
要他们长期与父母分隔谈何容易?真是又哭又闹的。不过为了他们的长久平安,武贤只能狠下心。
因为武贤的坚持,更因母亲改朝换代心情喜悦,母子关系似乎有改善,有时入宫请安母亲会留他赐宴,聊聊佛经、诗乐。照这个势头发展,武贤是很有希望的。
可正当他渐感安心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案惊破了美梦,令他惶惶不可终日。
刘行实、史务滋的谋反案!
刘行实兄弟乃先朝名将刘伯英之子,他们的发迹始于孟晨失败。
当众多州县陷落的情况下他们自发组织义兵,在父亲率领下坚守孤城盱眙县,遏制了进攻的势头,直至朝廷大军赶到。
为此武曌一度很器重他家,兄弟四人皆授官职。
但是好景不长,新王朝刚建立他们就大祸临头,酷吏来子珣状告他们串通宰相史务滋谋反,刘行实、刘行瑜、刘行感尽皆下狱,刘行举虽已病故,但其子刘虔通尚在朝担任左鹰扬将军,也被牵连下狱。
最终史务滋和刘氏叔侄四人判为死刑,斩首。
家眷流放。
周兴、索元礼又大肆株连,将左豹韬将军卫蒲山、羽林中郎将阿史那惠、左司郎中乔知之等十余人网罗进这桩案子,一并处死。
刘行实兄弟在高宗驾崩后发迹,又系平定徐敬业有功之人,他们跟武氏没什么仇怨,莫说阴谋造反,恐怕连反武也没多大意愿,怎会遭遇横祸?
答案很简单,就因为他们姓刘,传说中的“代武者刘”这句谶语开始显露威力啦!
武贤心知肚明,武承嗣大肆鼓吹“代武者刘”是别有用心。
天底下刘姓之人多如牛毛,难道斩尽杀绝?
当然不武承嗣的真正目标只有一个,那是一个女人,他的继妻刘氏。
武承嗣磨刀霍霍,即便武贤表现得再好,终究躲不过对手的蓄意加害。
自古疏不间亲,武轮好歹是武曌亲生子,况且已经改姓,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发难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武承嗣采取迂回之策,鼓吹谶语制造恐怖。
刘行实叔侄四人都官居五品以上,又是名将之后,立过平叛大功,堪称当朝最有声望的刘姓之家,自然率先成了清理对象。但这一家的覆亡只是大阴谋的序曲,只要把清理刘姓之人这件事继续下去,早晚厄运会降临到刘氏身上。
刘氏一旦获罪,他们一家谁也逃不出魔掌,到最后玉石俱焚。
即便那时女皇尚念一丝母子情义不加罪武贤。
母子关系也会彻底破裂,继承皇位想都别想。
这就是武承嗣的奸计。
而且这个奸谋一箭双雕,史务滋的死印证了这点。
武贤早就听说朝会上的事,史务滋曲解谶纬,险些令武承嗣计划落空,武承嗣焉能不报复?
将史务滋勾连其中置于死地,等于向满朝官员示威,谁阻挡他谋取储位的步伐,谁就得死!在这么强大的威慑下,还谁敢帮武轮说话?长此以往必然失宠、失势、失位,最终失去性命!
武贤预感到不妙,但他又有什么办法?... -->>
成都。
随着春天到来天气渐渐转热,局势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午后时分皇宫内苑静悄悄的,连宦官、宫女也难觅踪影,似乎所有人都躲避暑热去了,唯有知了一刻不停地唱着。
而在一棵桐树下,却有位衣饰华贵、身材清瘦的男子一动不动地站着。
虽说气温挺高,他仍穿着很正式的装束,衣襟系得很紧,头戴硬乌纱,腰上围着蹀躞带,却什么饰物都没挂,只孤零零悬了一枚金色龟袋。
李治曾立下规矩,官员进出宫廷要佩戴鱼符证明身份,三品以上佩金的,五品以上佩银的。
武周建立略作更改,把符契的形状由鱼的形状换成了龟的形状。
已在树下站了半个多时辰,却纹丝不动,宛如一尊翁仲。
他的头微微低着,略微弓着腰,双手恭顺地垂在身侧,这是对君王或长辈表示尊敬的姿态。
但此刻他面前并没有人,面朝的方向是一座庙宇,准确地说是一座刚建成的佛寺。
时光飞逝往事如烟,他清楚地记得,眼前这座建筑原本是宫殿,然而现在红墙碧瓦重新涂泽,殿门口的侍卫撤防了,换了两座石狮子,大门上方悬了块新匾,写着三个大字。
踏空寺。
高岸深谷沧海桑田,世间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对此他深有感触,譬如他的名字,从小到大改过三次。
他出生在一个清晨。
据说那一刻旭日正冉冉升起,所以父亲给他取名李旭轮。
后来他和哥哥弟弟都逐渐长大,大哥一直是太子,但身染疾病,父亲唯恐他们兄弟有觊觎储位之心,把他们凡是带“日”的名字都改了,以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因此他丢掉了名字里的“旭”,改叫李贤。
后来发生的事简直像做梦,他糊里糊涂坐上了皇帝宝座,然而从那一刻起他成了母亲的傀儡,被软禁宫中长达两年,直至母亲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他不得不再次改名的。
李姓是旧朝痕迹,既然女皇姓武,儿子最好也跟着姓武。
所以他现在的名字是武贤。
历史上儿子夺父亲皇位的事不乏先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世民逼迫李渊退位。
弟弟夺哥哥皇位的事也不少,如前秦世祖苻坚杀其兄苻生自立。
叔叔欺侄儿的事也有,如北齐肃宗高演废侄子高殷自立。
可是母亲篡夺儿子皇位的事闻所未闻。武曌固然是开天辟地以来唯一的女皇,而武贤也成了开天辟地以来身份最尴尬的人。
他当过大唐的皇帝,夺走李唐社稷的是他母亲,那他退位后该何去何从?
反过来当大周王朝的太子吗?
如果真能顺利当上太子,武贤就不愁了,他现在的身份是皇嗣。
这是个十分特殊的身份,介于太子与普通皇子之间,不如太子是因为母亲还未确立其继承人身份,高于普通皇子是因为他大哥李弘都死了,三弟李显被流放姚州,四弟李旦也没有什么什么能力,被出镇汉中。
他是母亲身边仅剩的儿子,自然享有特殊待遇,因此他得以离开拘禁的皇宫,搬到东宫居住。
但搬出皇宫不等于解脱束缚,唯一的儿子也不等于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表面上看他比当傀儡时自由,其实处境更危险。如今的威胁不仅来源于母亲,更来自储君之位的竞争者。
武承嗣!
女人当皇帝和男人当皇帝真的没差别吗?或许在治国理政方面区别不大,只要具备足够的智慧、气魄和毅力,加之天时运气,同样可以创造不朽之业。
但在皇位传承方面女人存在重大缺陷,这是文化传统造成的,无可回避。
从古至今孩子都随父亲姓氏,也都归属父族一脉,没有归属母族的道理,寻常人家母族是舅室,皇家则称外戚,说到底不是一家人。
武贤虽是武曌亲生子,现在改姓武。
但以传统观念而论他依然是李氏子孙,更何况他本来就是李唐皇帝,一旦立他为太子,将来把皇位还给他,即便他不公然复辟李唐,武氏统治也等于名存实亡。
费劲巴力当上皇帝的武曌能甘心自己的王朝一代而终吗?
所以武承嗣就顺理成章地被纳入继承人的考虑范畴。
武承嗣是武元爽之子,虽说武曌与武元爽同父异母,而且早年有很大矛盾,但武承嗣毕竟是毫无争议的武家儿郎,在宗法上有优势。
再者他自进入朝廷,跟随武曌鞍前马后威吓群臣、制造祥瑞、带头劝进,在武曌篡权的过程中出力甚大,无愧为大周的开国功臣,问鼎太子之位绝对够了资格。
对武贤而言,武承嗣是一个强大的挑战者,更可怖的是这场竞争只能赢不能输。
纵观青史,魏晋以来哪个前朝逊帝能保全性命?
他之所以还活着,完全因为他是女皇的儿子。
女皇在位他尚能苟全,将来若是武承嗣登上皇位,还能让他继续活下去吗?
为了自己的性命,也为了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儿孙,他只能坦然迎接挑战。
然而这是一场实力严重不对等的竞争,经过前几年的杀戮,不但李氏宗亲消亡殆尽,心向李氏的大臣也纷纷被害,相反武氏一族如日中天。
除了武承嗣爵封魏王、礼绝百僚之外,武攸暨封定王,武三思封梁王;武攸宁为建昌王,武懿宗为河内王……
就连武承嗣子侄辈的武延基、武延秀、武延晖、武延祚等也都册封郡王。
而且武承嗣身为当朝首相,手握大权,呼风唤雨,有不少心腹党羽,一干酷吏也听他支使,茕茕孑立的武贤又拥有什么?
他所能利用的“武器”只有亲情,为此他恪守礼仪,每日入宫向母亲问安,时刻关注母亲的健康,即便什么事都没有也要在母亲身边站一会儿,以示虔诚恭敬。
当然,在运用这些手段的同时他也没忘记谨慎自持。
虽然不在皇宫居住,他对身边的宦官婢女一概客客气气。
唯恐他们之中有母亲或武承嗣安插的眼线。
更重要的是避嫌,深知母亲的猜忌心很重,故而他从不与朝臣交往,专挑路静人稀时来往两宫,就怕不慎与重臣撞见,招惹怀疑。
而且他不但自己如履薄冰,也要求儿子们也这样做,改姓武。
他嘱咐孩子们要深居简出谦虚谨慎,别结交任何官宦子弟,除了节庆日别到东宫来,即便节庆日也要先去给祖母问安,然后再来看望他。
其实孩子都不大,守礼和守信不过五六岁岁。
要他们长期与父母分隔谈何容易?真是又哭又闹的。不过为了他们的长久平安,武贤只能狠下心。
因为武贤的坚持,更因母亲改朝换代心情喜悦,母子关系似乎有改善,有时入宫请安母亲会留他赐宴,聊聊佛经、诗乐。照这个势头发展,武贤是很有希望的。
可正当他渐感安心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案惊破了美梦,令他惶惶不可终日。
刘行实、史务滋的谋反案!
刘行实兄弟乃先朝名将刘伯英之子,他们的发迹始于孟晨失败。
当众多州县陷落的情况下他们自发组织义兵,在父亲率领下坚守孤城盱眙县,遏制了进攻的势头,直至朝廷大军赶到。
为此武曌一度很器重他家,兄弟四人皆授官职。
但是好景不长,新王朝刚建立他们就大祸临头,酷吏来子珣状告他们串通宰相史务滋谋反,刘行实、刘行瑜、刘行感尽皆下狱,刘行举虽已病故,但其子刘虔通尚在朝担任左鹰扬将军,也被牵连下狱。
最终史务滋和刘氏叔侄四人判为死刑,斩首。
家眷流放。
周兴、索元礼又大肆株连,将左豹韬将军卫蒲山、羽林中郎将阿史那惠、左司郎中乔知之等十余人网罗进这桩案子,一并处死。
刘行实兄弟在高宗驾崩后发迹,又系平定徐敬业有功之人,他们跟武氏没什么仇怨,莫说阴谋造反,恐怕连反武也没多大意愿,怎会遭遇横祸?
答案很简单,就因为他们姓刘,传说中的“代武者刘”这句谶语开始显露威力啦!
武贤心知肚明,武承嗣大肆鼓吹“代武者刘”是别有用心。
天底下刘姓之人多如牛毛,难道斩尽杀绝?
当然不武承嗣的真正目标只有一个,那是一个女人,他的继妻刘氏。
武承嗣磨刀霍霍,即便武贤表现得再好,终究躲不过对手的蓄意加害。
自古疏不间亲,武轮好歹是武曌亲生子,况且已经改姓,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发难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武承嗣采取迂回之策,鼓吹谶语制造恐怖。
刘行实叔侄四人都官居五品以上,又是名将之后,立过平叛大功,堪称当朝最有声望的刘姓之家,自然率先成了清理对象。但这一家的覆亡只是大阴谋的序曲,只要把清理刘姓之人这件事继续下去,早晚厄运会降临到刘氏身上。
刘氏一旦获罪,他们一家谁也逃不出魔掌,到最后玉石俱焚。
即便那时女皇尚念一丝母子情义不加罪武贤。
母子关系也会彻底破裂,继承皇位想都别想。
这就是武承嗣的奸计。
而且这个奸谋一箭双雕,史务滋的死印证了这点。
武贤早就听说朝会上的事,史务滋曲解谶纬,险些令武承嗣计划落空,武承嗣焉能不报复?
将史务滋勾连其中置于死地,等于向满朝官员示威,谁阻挡他谋取储位的步伐,谁就得死!在这么强大的威慑下,还谁敢帮武轮说话?长此以往必然失宠、失势、失位,最终失去性命!
武贤预感到不妙,但他又有什么办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